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時期,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都想拜孔子為師?

春秋時期,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都想拜孔子為師?

孔子門下弟子三千,有名的七十二賢人。

孔子本人很有名聲,但卻不為君王所用,這些年輕人為什麼願意拜他為師?是出於對知識的興趣嗎?

圖片源於網路,歡迎關註:學國學網

在上古時代,只有貴族是有修養,受教育的,為了維持他們的統治地位,他們起碼要學學一加一等於幾、騎馬、射箭等等基本的為人處世的技術。

這一類教育的特權被牢牢地掌握在貴族階級手中,這樣才能為他們出將入相的人生崗位作準備。

在孔子之前一個歷史時期,周王朝以武裝殖民的方式重建政治秩序以後,又用周公禮法維繫中央的權威。統治階級豐富的知識體系是掌握在周王朝的官吏手裡的。

但是平王東遷以後,周室衰微。大量知識從統治階級流入民間,也就是孔子所曰「天子失官,學在四夷」。

從孔子的生平和他所傳授的知識來看,他是受到過正統的周禮的教育的。

受過這些教育以後,他成了有修養的人,成為了君子。

圖片源於網路,歡迎關註:學國學網

雖然當時地方各國對周室中央是陰奉陽違,正所謂禮崩樂壞,但是當時除了中央以外,各地的文明程度都不是很高,急切地需要人才。

而且當時諸侯國對於黃金時代的認識還停留在秩序時代的階段,雖然各個君主骨子裡不用仁政王道,卻不敢不敬仁政王道。

因此,儒家的門徒成為了君子以後就能夠在周禮的秩序下生活和工作,這在當時是一件很能提升政治地位的資本。

孔子為人心腸很好,願意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不是貴族出身的人,讓他們成為君子。而且他教書教的很好,這使得他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教育家。

孔子雖然不為君王所用,卻為君王所禮敬。孔子的學生受過教育,即使不抱死儒家的觀點,放在當時也是非常通達的聰明人。

因此這些門徒中也出現了很多混得不錯的,當大官的,當巨富的。

總結起來,年輕人願意拜孔子為師的原因很簡單:

1、孔子的學說能夠提高人的素質。

2、社會在分化,出現了很多對人才的需求。

3、當時諸子百家只有孔子願意辦教育。

圖片源於網路,歡迎關註:學國學網

每逢戰亂,總有高手流落民間。

中國一直都是個知識大面積貧瘠的國家。

很多資料都表明,遲至解放前,中國的文盲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一直到現在,還一直是一個沒文化大國。

不難想像,為什麼經過那麼多輝煌的年代,中國人的觀念里還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理念。

也不難想像,春秋時期,孔子的出現好像中國童年時代啟蒙的一道曙光,多麼美麗而讓人嚮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國學 的精彩文章:

《百家姓》之許姓
這些傳世書法,貫穿了中國文化史
古人六養:耳、目、心、指、足、筋
寒衣節: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
《易經》:你的「位」決定了你未來的方向

TAG:學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