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處理日本戰俘問題實在太過草率,讓很多戰犯逃脫制裁!

蔣介石處理日本戰俘問題實在太過草率,讓很多戰犯逃脫制裁!

原標題:蔣介石處理日本戰俘問題實在太過草率,讓很多戰犯逃脫制裁!


戰犯的主要來源是在戰俘當中,那些直接屠殺中國人民的儈子手。他們理應受到法律的嚴懲。但是戰後蔣介石關於對待日本僑俘態度的講話,卻基本奠定了中國寬容對待日本戰犯的基調,這直接體現在了隨後制定的遣返日僑俘的計劃法規和遣返實施中。


1945年9月,國民黨頒布了《戰俘管理計劃綱要草案》:現將涉及甄別日俘中的戰犯規定記錄如下:


1、日俘各種軍事記錄的供給和獲得;2、日方重要文獻的呈繳和搜集;3、專業人才之調查與登記;4、逮捕藏匿的戰爭罪犯及必要予以分別拘留的人員;5、調查研究日本各種秘密組織和其他的各種問題。


可見戰犯犯罪信息採集死板僵化,沒有充分發動人民,單從這幾點信息的採集就想甄別所有的戰爭罪犯是不可能做到的。


首先,日本方面的軍事記錄與情報,這些重要的文件,日本軍方可能在投降前就送回國內,或者直接銷毀,留給中國方面的有力證據肯定少之又少。


第二,光靠這些文件來甄別戰犯是死板和不全面的,不注意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發現證據,或是發動群眾,但發動的力度不夠,沒有耐心細緻的向群眾解釋甄別戰犯的重要性,沒有幫助打消群眾心中的疑慮,很多百姓怕將來日本人捲土重來,報復他們而不敢舉報。



戰犯甄別法規的內容十分空洞,沒有涉及具體怎樣甄別戰犯的方法。例如:


關於《緝捕戰爭罪犯法規》的規定中,只是規定將發現證據的戰犯名單通知港口,由港口進行扣押和拘捕。這種做法有很大的弊端,如果一個戰犯暫時沒有證據證明他犯罪,他將會被短時間內遣送回國,而變成了無頭冤案。

在戰爭剛剛結束的環境下,關於戰犯證據的採集、整理、定罪,需要一個長時間、細緻、複雜的過程,不是幾個月時間就可以草草完事的,由於為了完成緊急的遣送任務,甄別戰犯的工作變得簡單,研究關於戰犯甄別的相關法律規定,更像是走一個簡單的而不得不走的過場和形式而已。


而涉及到美國人的戰犯卻要第一個送交美國,美國一方面希望快速遣返日僑俘,不希望對蹂躪中國百姓的戰犯做過多的甄別和懲罰,一方面卻對傷害自己國家士兵的日本戰犯毫不姑息,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美國對華政策的雙重標準。



關於戰犯甄別工作出現的問題,在東北行轅日僑俘管理處處長李修業的回憶錄中,李處長對此也十分擔憂:


「我們在各地曾希望發動群眾到集中遣運站去指認那些犯罪的日俘,書面檢舉那些有血債的日本軍人和其他日本人,可是很少有人來指認和檢舉。我在昌圖、遼源、四平、撫順等地視察工作時,每到一處都找了一些當地的老百姓,問他們為什麼不檢舉?他們大都回答說:長官呀!你們走了,日本人還會再來,到那時還有我們的日子過嗎?當時東北人民懷疑我們國民黨能守住東北,害怕日本人會捲土重來的心情是比較普遍的。通過本處調查組的調查,同時又在各城鎮中掛了許多檢舉箱,過了很長時間,各地加起來的檢舉信也不過一兩百封。

我們在瀋陽、長春、錦州待運站查出的經過受害人指認的有血債的日本人只有約30餘人。其中最突出的是兩個日本的浪人。他們在錦州先後強姦中國少女11人,並殺害了他們的父母。被殺害者,達7人之多。當時把他們給移交戰犯法庭了。應該說,在日僑俘里,像這樣的罪犯是相當多的。我們抓進去的戰犯不過一、兩百人,而遣送日僑俘將近一百萬,這種比例簡直是個笑話」。



如上所述,在遣返日僑俘過程中對於日本戰犯的甄別工作,簡直是遣返工作的一大敗筆,許多的日本戰犯沒有受到懲罰。即使這樣,戰犯法庭還遲遲沒有成立,據李修業回憶:


「我們於 4 月份就開始辦理遣送工作,戰犯法庭遲到 7 月份才派人來瀋陽成立了瀋陽分庭。管理處將 30 多個個血債累累和罪惡滔天的日本人,送交戰犯法庭。不久,長官部指示,戰犯法庭既然已經成立,管理處今後除了協助辦理必要的工作以外,關於戰犯的調查和處理等問題一概都不要過問了,因此後來這方面的情況我就不了解了」。


最終,那些沾滿中國人鮮血的日本侵略者,不但沒有受到任何懲罰,還被施以多方的照顧和待遇,遣送回國。他們回國後,一些有良心的日本人知道了悔悟,對當時的暴行慚愧不已,但還有一些人卻死不悔改,他們還在等待機會捲土重來,繼續從事日本軍國主義復辟活動,煽動中日矛盾,企圖戰爭再開。所以遣返過程中,由於對戰犯甄別工作的簡單化處理,並沒有完成甄別戰犯的任務,成為這次遣返主要的不足之一。


來稿/胡忠宇 運營/祥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祥說近代史 的精彩文章:

魯中鄉村記憶——出豆腐
戰敗的日軍和日僑急著回國,有一類人被告知不能上船!
如何對待戰敗的日本人?蔣介石:不念舊惡,與人為善!
從報紙上讀到起義成功消息,孫中山扔掉手中餐具,做了一個決定!
關於太平天國時期的南京,你知道的未必是真相!

TAG:祥說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