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淵是怎麼大權旁落的,為什麼沒人幫李淵?

李淵是怎麼大權旁落的,為什麼沒人幫李淵?

網友歷史百家爭鳴:

這個問題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表面上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李淵禪讓給了李世民,自己當了太上皇,看起來是李淵鬥爭失敗了,李世民勝利了。

其實這是一個鬥爭和博弈的過程,從起義之初就開始了。

從史書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李淵太原起兵是在李世民和劉文靜的勸說下才起兵的,那麼李淵真的是因為優柔寡斷才沒有當機立斷起兵嗎?根據《舊唐書高祖本紀》中的記載,李淵還是非常的果斷,李淵雖然是太原留守,但是當時還有副留守王威、高君雅是朝廷的人,而這個高君雅還是個武牙郎將,擁有兵權,恰好又趕上馬邑校尉劉武周據汾陽宮舉兵反,李淵就帶著王威、高君雅去平叛。同時又命令李世民和劉文靜去募兵,平叛結束就殺了王威和高君雅起兵了。

由此可見,李淵是一個心思縝密謀定而後動的人,而且在相對和平的年代,李淵還通過沉迷酒色來令自己的表哥隋煬帝不起疑心。新唐書的記載與此有出入,說李淵是在李世民、劉文靜、裴寂的計謀之下才被迫起兵的,根據史料的早晚和李世民篡改的行為來看,我更傾向於舊唐書。

而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情況漸漸超出了李淵的控制,第一個就是進軍太快,617年農曆七月正式宣布起兵,到618年農曆五月就在長安稱帝,僅僅10個月的時間,李淵就稱帝了,當然這個時候的唐的疆域僅僅局限于山西和關中一代,其他地方還被各起義軍和軍閥佔領。

稱帝有稱帝的好處,那就是把大義佔住,都城在長安,又是隋煬帝的孫子禪讓的,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現在還是在戰爭時期,過早的定都讓李淵對軍隊失去了掌控力,實際上李淵也採取了制衡之術,立李建成為太子,李元吉和李世民都在外面帶兵,可惜李元吉不爭氣,李世民基本上百戰百勝,而李元吉連太原老家都丟了,最後還是讓李世民奪回來的。

本來是制衡,現在是失衡了,而且李世民長期在外征戰,吸納了很多人才和武將,再加上李世民的人格魅力,征服 了很多人,而李建成雖然在朝堂上為後勤出力,但是沒有前方的功勞顯得大,而李元吉又總失敗。導致秦王府的人才濟濟。

人才多是好事,但是李世民不是太子,他手下的文臣武將可還是要建功立業的,於是李世民就在半裹挾,半本意的情況下發動了宣武門之變,我們來看看當時的一個描寫:

網友七月流火:

任何一個王朝在建立之初,最緊要的工作都是平定天下。大唐王朝同樣不能例外。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李淵建立大唐是當時的一股政治勢力。在王朝建立的過程中,許多人起了作用,但這股政治勢力的核心人物,其實還是李淵父子。

現在說起李淵父子,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李世民,似乎大唐的建立全是李世民的功勞。這當然是普通人的誤解,看看《舊唐書高祖本紀》就知道李淵絕維非等閑之輩,翻翻二十四史,有哪個開國皇帝是平庸之人?

《舊唐書》記載,李淵共有22個兒子,其中元配竇皇后生的是四個,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老大建成,老二世民,老三是玄霸,老四元吉,這個排行演義小說與正史不同。總之玄霸,也就是小說中的元霸,早早就死了,對初唐的政治格局不產生影響,剩下的四人,一個父親三個兒,是初唐政治中最重要的人物。至於李淵的其它兒子,在初唐,主要是武德年間,一來是年紀小,有些可能還沒出生。二來也不是正出,所以在在政治上沒什麼影響。比如最小的李元嬰,被封為滕王。王勃的《滕王閣序》所寫的滕王閣,正是他建的。這些人只能享父兄恩惠,當個太平王爺,個人建功立業的本事是沒有的。

李淵父子四人,個個都很厲害,我個人覺得,這大概與遺傳有關,李淵的正妻竇皇后,也是名門之後,她母親是北周的公主,舅舅是周武帝宇文邕,從少就很厲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舊唐書·后妃傳》第一位就是她的傳記。所以,她的四個兒子個個厲害,也就可以理解了。

大唐立國之後,一方面是平定天下,同時也要考接班人問題。按常規,老大李建成為太子。既為太子之尊,自然要坐鎮中央,領兵打仗這些事情,很自然的就落到了李世民和李元吉的頭上。

先說說李元吉為什麼會與李建成結成同盟,而不是和李世民?道理很簡單,建成是太子,而世民與元吉同是王,存在競爭關係。而在實際的戰爭中,元吉的成就遠遠比不上世民。為了將來不被世民壓制,他只有與建成結成同盟,因為建成是名正言順的儲君。

我們試想一下,假如李元吉在平定天下的過程中建立的功業與李世民相同,甚至超過李世民,他還會投靠李建成嗎?我看就很難說了。那樣,儲君爭奪戰就不是兩虎相爭,而是三足鼎立之勢了。從玄武門之變最後的結局來看,李世民顯然也不是把李元吉僅僅看作是建成的同黨而誅殺之,是把他同樣看作皇位競爭者的。

說到這兒,就可以言歸正傳,談談為什麼沒人幫李淵的問題了。玄武門之變,對李淵來說,確實是失去了權力,可以說是人生的大失敗,但敗在兒子手上,也不算是一敗塗地。也就是說,他失去了權力,大概年把時間就禪位當太上皇了。但他沒失去富貴,而他手下的臣僚們與一般的改朝換代是不一樣的。大多還是在原來的位置上。比如著名書法家歐陽詢,從小和李淵是朋友,李家改朝換代之後,他依然可以陪李世民研究書法。假如在李世民殺兄屠侄之前,這些人是不可能勸李淵收拾李世民的。畢竟疏不間親是中國人都信奉的處世原則。

對於李世民的屬下來說,情況就不太一祥了。假如李建成即位成了皇帝,那麼李世民差不多就成了三國時期的曹子建,那滋味可能就不大好受了。但李世民畢竟不是曹子建,曹子建雖號稱有才,實際卻是文學才華遠高於政治才能。李世民卻是傑出的政政治家。

在玄武門之變中,幫助與促成李世民下決心最重要的兩個人,一個是長孫無忌,另一個是尉遲恭。長孫無忌與李世民是發小關係,又是大舅哥。當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尉遲恭做為武將的功勞,也是與李世民捆綁在一起的。

網友結交極限: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教科書上是怎麼描述這段玄武門之變的。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也就是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長安城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發動了一場兄弟相殘流血死亡的政變——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於玄武門埋下伏兵,誅殺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並逼迫老爹李淵讓位。

不僅如此,他還把史書篡改一通。

一,把李建成描繪成一個酒色之徒,聲稱是因為大哥李建成嫉妒自己的功績,處處為難自己,最後是迫於無奈才下此毒手的。

二,把父親李淵描繪成一個平庸之輩。李唐江山是我打下來的,我才是實際上的老大,只是我上面還有一個老爹,讓他當幾年皇帝再輪到我當,所以我的得位是合法的。

但謊言終究掩蓋不了真相。

此文不提李建成,單表李淵。

事實上,李淵絕不是什麼平庸之輩。要知道李世民當時的功績主要是戰功,而戰爭只是戰略體系中的一部分。

李淵作為整個戰略布局的總負責人,是要為結果負責的。單從這一點上看,李淵也絕對稱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更不要說最後能夠成功建立起自己的帝國了。

那麼問題來了,李淵也不是庸主,為何玄武門之變這樣的慘劇會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發生呢?而且事變發生後李世民逼位竟沒人幫助他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回到李淵最初的政治安排。

一,低估了戰場瞬間萬變的形式和李世民軍事奇才。

作為嫡長子的李建成,自然是將來唯一的合法繼承人,所以李淵就安排他坐鎮長安,熟悉政務,以便將來順利接班。

然後把另兩個兒子李世民和李元吉安排領兵征戰。李元吉負責長安以東,李世民負責長安以西。

這是一種非常合理的政治安排,可是僅僅一年後,平衡就被打破了。

李世民驍勇善戰,成功滅了薛舉,反而李元吉卻被東邊的突厥打敗了,山西全境被突厥軍給佔領了。這還了得,山西可是李淵起兵的地方啊!李淵知道後,也顧不上許多了,立刻將李世民及其軍隊東調,對抗突厥軍。李世民真的也很爭氣,三下五除二就把突厥軍給解決了,收復了山西,打了場大勝仗。

本來這是值得慶祝的事情,可是有一個人卻很為難,就是李淵。長期以來苦心安排的政治平衡被打破了,李世民連打兩次大勝仗,其軍功遠遠超過李元吉,政治威望甚至超過了太子李建成,所以李淵此時的心情可想而知。

但李世民英勇善戰的形象已經烙印在人民心底,彷彿那一刻李世民成了保家衛國的英雄,成功取得民心。至於在朝堂之內勤勤懇懇工作的李建成,人民忽略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故事會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有人抵毀太平天國運動?
溥儀上戶口成難事,家庭住址派出所不敢寫,最後是如何解決的?
歷史上的大逃港是怎麼回事?你有認識經歷過逃港的人嗎?
劉備有四個兒子,為何卻讓資質平平的劉禪繼位?
歷史上有沒有穿越時空的證據?

TAG:華夏故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