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民日報:共享單車押金被挪用,所以退押金特別難

人民日報:共享單車押金被挪用,所以退押金特別難

劃重點:

1、共享單車出現退費難問題,一方面是由於其押金定位不清晰、用途不規範所造成。

2、另一方面,共享單車平台增長過於迅猛造成的供過於求,也為一些平台帶來了壓力。

3、共享單車的押金監管也存在制度漏洞,資金不安全與不透明是兩大問題。

4、共享單車押金使用監管問題需要重視,相關立法應儘快完善,防控用戶資金風險。

近期,酷騎、小藍等多家共享單車用戶在申請退還押金時遭遇「退費難」現象,引發了海內外廣泛關注。分析人士指出,出現 「退費難」,一方面是由於共享單車押金本身定位不夠清晰,用途不夠規範;另一方面各地共享單車平台增長過於迅猛造成的供過於求,也為一些平台經營企業帶來了壓力。未來,政府部門、行業自身、平台企業應共同努力,進一步明確押金收繳、扣除、使用、返還等方面規則和流程,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野蠻生長遇瓶頸

「終於退回來了,真不容易!為退這錢我從西五環跑過來。現在還有幾十元錢的餘額,就自認倒霉了!」北京消費者王先生在談及自身共享單車退款經歷時頗為無奈。

據了解,目前國內共享單車平台收取的押金標準其實都不高,通常僅為99元—299元不等。這對於單個用戶而言並不算啥,但每個平台都有數十萬乃至數千萬用戶,每個用戶又往往同時註冊多個平台,綜合起來並不是小數目。

今年9月以來,已經先後有酷騎單車、小藍單車、小鳴單車、町町單車等共享單車企業被曝光存在押金無法退還問題。在一些用戶退款過程中,還遇到靠代替用戶退押金的「黃牛」。

專家指出,近年來共享單車市場因其有效地解決了「最後一公里」出行需要而獲得了用戶青睞,有些地區的共享單車甚至出現了野蠻生長。但是,在共享單車帶來 方便的同時,不少平台企業也面臨著發展瓶頸,有的公司因實際市場有限而退出,也有的公司仍在運營但面臨資金緊張等問題。

北京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指出,共享單車押金屬消費者所有,在用戶提出退款申請後,共享單車企業必須在規定期限內歸還,但工商部門針對消費者投訴只能開展行政調解,如果企業拒絕配合則消費者只能求助司法途徑解決。

押金用途是關鍵

根據《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7年6月,中國共享單車用戶規模已達到1.06億。按用戶平均超過百元押金估算,整個共享單車行業的押金數量或已超100億元,其中還不包括用戶提前充值的各類未消費餘額。

具體來看,押金的存放方式主要分兩類:第一類是在銀行設置「專門賬戶」儲存用戶押金;第二類是將用戶押金集中存放在總公司內部。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萬喆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共享單車押金其實就是用戶使用單車所支付的一種抵押。因此,問題的關鍵並不是押金本 身,而是用戶押金形成的「資金池」是否被公開、透明、規範地用在了單車維護、服務提升等應有用途之上。如果平台企業未經客戶同意擅自動用客戶押金進行投資 等其他用途,出現的損失應當由企業承擔。

「目前,共享單車押金『退費難』也呈現出一定的擠兌色彩。這意味著相關共享單車平台出現了信用危機。」萬喆說,技術創新帶來了產業創新、金融創新,而監管卻沒有及時到位,這是亟須彌補的。

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看來,共享單車的押金監管存在制度漏洞,資金安全性沒保障,存在被挪用的風險,消費者沒有知情權,不安全與不透明是兩大問題。

監管規範防風險

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春彥認為,共享單車企業如果將押金用於經營和投資,一旦經營失敗就會給消費者造成損失。「本是一對一的租賃模式,變成了一對多的押金,就產生了金融屬性。」劉春彥建議,應該像第三方支付那樣,實現銀行監管,繳納一定比例的備付金。

「新經濟、新業態不能野蠻生長,企業自治、行業自律和政府監管要協同推進。」劉俊海表示,共享單車企業彙集巨額押金,且不在明確其法律性質與用途的前提下規範存管,具有一定的法律風險,應儘快完善立法。

值得注意的是,共享單車押金使用監管問題已得到政府相關部門重視。稍早前,交通運輸部等10部門發布的《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 見》就明確指出,企業對用戶收取押金、預付資金的,應嚴格區分企業自有資金和用戶押金、預付資金,在企業註冊地開立用戶押金、預付資金專用賬戶,實施專款專用,接受交通、金融等主管部門監管,防控用戶資金風險。

「實際上,共享單車無論作為交通工具還是融資手段,其優點和弊端都是十分明顯 的。我們更要看到,中國共享單車市場雖然潛力大、發展快、活力足,但本質上還不是一個很成熟的市場。因此共享單車行業要想持久健康發展,政府、企業、個人 之間的關係確實還有待進一步規範。」萬喆表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日報 的精彩文章:

陳敏爾人民日報撰文: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印度總統赴所謂"阿魯納恰爾邦"活動 中方:堅決反對
實地探訪西藏林芝震區 6.9級地震為何無人傷亡
好一場名副其實的藝術盛宴
我國超算再獲國際最高獎:實現對唐山大地震精確模擬

TAG: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