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喜歡這部電影,因為它說的就是我們每個人

喜歡這部電影,因為它說的就是我們每個人

去年這個時候,我就曾經推薦過這部電影。而在今年這個時候,我又要推薦了。那就是梅峰導演的《不成問題的問題》,影片昨天已經正式上映,感興趣的朋友,也記得去看哦。

《不成問題的問題》中,最難得的是,對中國人和中國社會的關注。得益於老舍的原著小說,這樣的故事,吃透了中國人,相信很多人,都會從中,獲得不少認同或是感悟。因為,我們就是這樣的啊!

比如,幹得好不如混得好,能做的不如會說的,都受中國是人情社會,那麼,這部電影,說的就是這個人情社會的那些事,教給你的,就是我們的「做人原則」。

大部分觀眾最開始關注這部電影,是在去年東京電影節,影片拿到最佳藝術貢獻獎之後。再到後來的金馬獎,影片又獲得了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男主角。

影片是梅峰的導演處女作,在此之前,他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北京電影學院的老師,以及婁燁導演《紫蝴蝶》《春風沉醉的夜晚》《浮城謎事》等作品的編劇。

梅峰迴憶說,婁燁看過影片,提到了一個他很認同的詞:「新文人電影」。的確,《不成問題的問題》從題材、故事和藝術表現方面,都有一股文人氣質的工整和精巧。

影片改編自老舍1943年的同名短篇小說,原著在老舍的作品序列中不出彩也不出名,雖然被人長久忽視,但文字本身依然具有老舍經典的幽默和犀利的諷刺。可能正是這點吸引了梅峰,「人情世故,迎來送往,中國這點事,都被它說得淋漓盡致了」,所以才有了這部電影。

小說的故事背景設定在抗戰時期的重慶,圍繞著樹華農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展開。

范偉飾演的農場主任丁務源,就是影片英文片名中的Mr. No Problem,平日經常把不成問題掛在嘴邊。他通曉人情世故,深諳為人處世之道,把農場上上下下安置得滴水不漏。

但丁主任並非沒有問題,他最大的問題就是不關心,甚至不懂怎麼經營農場。在他任職的半年裡,農場一直賠錢。

農場里住著一個號稱全能藝術家的秦妙齋,平時只會大罵其他藝術作品,自己從沒動過一筆一墨。

後來農場又來了一個新主任,曾經留過洋的博士尤大興。尤主任不懂賣弄人情,只會踏實幹活,但他做事太規矩刻板,工作中也屢屢碰壁。

看過原著的人都知道,雖然這篇小說在社會寓意和角色塑造方面做的很足,但因為缺乏故事性,改編電影的難度非常大。梅峰和影片的另一位編劇黃石前前後後修改了一年多,劇本才最終定稿。

電影中,小說空缺的故事被一些生活化的細節逐漸填充起來,影片整體上也保持了原著中的市井氣質。新增加的場景,有很多吃飯打麻將的戲份,每場都是一個固定機位的長鏡頭,角色就在畫面里慢慢演,通過你來我往的幾句台詞,觀眾自然就形成對人物性格的認識了。

透過故事中的人物,《不成問題的問題》清晰地指向了中國社會的種種弊病。樹華農場就是抽象化的社會,在這裡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丁務源能活得如魚得水,靠的是他秉持的那套人際手腕。正是他口中那些不成問題的問題,構成了社會最根深蒂固的頑疾。

影片的故事雖然發生在1943年的重慶,但放在當下依然有些細思恐極,甚至可以被套用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有人把它看做當代職場啟示錄,有人從中看到人性固有的短板,有人則洞見到了民族的劣根。

故事裡的反諷和暗喻,很容易讓人想到去年的票房黑馬《驢得水》,甚至更早之前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作《黑炮事件》和《背靠背,臉對臉》。這些作品有著異曲同工的地方,都是通過寓言或小品式故事裡的黑色幽默,傳達對整個民族社會文化基底的反思和批判。

但影片對諷刺的表達是克制含蓄的,不帶有任何預設的立場。一場電影看下來,好像什麼都沒有明說,卻又點破了所有問題,像范偉說的,「是個靜水深流的東西」,透著一種舉重若輕的巧勁。

《不成問題的問題》雖然講的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市井小事,但視聽風格的處理卻非常藝術化,影片的內容和形式就構成了一種奇特的反差感。

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方式,這其中也夾藏著梅峰導演重現文人電影風貌的野心。

提到中國的文人電影,不能繞過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費穆、沈浮等導演創作的一系列民國電影。《不成問題》開拍之前,梅峰導演看了十多遍《小城之春》,為的就是從中汲取一些東方文化特有的美學思路。

最後電影呈現出的也是這麼一個風格。在影片黑白的影像里,有非常精細的對稱式構圖,有的畫面也利用前後景的線條,為角色所處的空間添加一層韻味古典的畫框。

梅峰導演的美學訴求非常細緻,影片包涵了很多不容易察覺的表現手法。比如他在採訪中經常提到,不同角色的段落會根據人物性格,用到不同的拍攝方法加以區別。

不單是攝影,對角色特性的呈現還細緻到了聲音層面。影片里聲音主題,也是為三個主角量身定製的。他們的名字填滿整個銀幕時,影片相伴地出現了不同的背景音。

丁務源的聲音主題是貓頭鷹,機警而靈敏;秦妙齋的是雞鴨嘈雜的叫聲,指他聒噪又無腦;尤大興是鐘錶的滴答聲,符合他刻板務實、按部就班的工作態度。

這些形式細節雖然在某些地方編排得有些刻意,而且因為風格不統一顯得有些突兀,但這可能就是梅峰作為擁有學院背景的導演,骨子裡對美學的一種態度。

對電影視聽形式的看重,也是文人電影的另一重特質,也是它和注重強調故事衝突的戲人電影之間最大的區別。

當初《驢得水》被批話劇感太強,就是因為它缺少能帶來電影感的藝術細節。在這點上,《不成問題》比《驢得水》更稱得上是一部合格的電影。

《不成問題的問題》是近幾年華語電影中,少見的著重刻畫角色的作品。好的角色刻畫,不僅來自劇本設計,也離不開演員的表演。

在這裡,就不能不提一下范偉。他飾演的丁務源是整部電影的核心,所以影片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在於這個角色能否立起來。

拿到金馬影帝時,范偉說:「這是一部容易被忽略的電影,拍得很淡,演得也很淡。」

他在影片里的表演表面波瀾不驚,但是內里卻暗流涌動。丁務源上要巴結老爺太太,下要管理農場工人,所有問題都匯聚在他一個人身上,內心的情緒非常豐富。范偉很善於通過一些肢體的微小細節,表現角色情緒上的層次感。

影片第一場戲,丁務源梳洗過後站在鏡子前,整理好儀容,突然對著鏡子作起揖來,提前演練下待會碰到股東太太,要說些什麼漂亮話。鏡子里的丁務源神采奕奕,說完放下手,嘴角和眼角的細微弧度立刻消失,肩膀微微下沉,這個時候他停止了表演,又回到了真實世界的沮喪里。

一場戲,丁務源的形象就出來了。

范偉對台詞的控制非常到位。面對老爺太太,他說話一字一頓的,音調高揚,好像每吐出一個字就要斟酌一番。面對工人時,他說話就不停頓了,底氣顯得更足。

丁務源在生活需要不斷地表演,只有在房間里和壽生聊天時,露出才是他最真實的一面。這場戲裡,范偉的聲音是連貫和下沉的,透出一股疲憊感,和第一幕里那個下沉的肩膀,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呼應。

相比范偉的收,其他演員的表演都比較外放,特別是張超飾演的秦妙齋。

秦妙齋是故事裡最直觀的丑角,也貢獻了影片最密集的笑點。張超表演時略帶話劇式的誇張,倒也契合原著中這個角色的癲狂和荒誕感。張一鳴飾演的尤大興為人正直,所以他念起台詞來也是舞台劇式的字正腔圓。

這兩個角色的呈現都依循了原著的人設,但和范偉身藏千鈞的表演一對比,難免顯得有些張揚過火了。

《不成問題的問題》在原著的基礎上加強了女性角色的比重,增加了兩個女性人物,史依弘飾演的三太太和王梓桐飾演的佟小姐。

梅峰導演之前提到,創作這兩個角色的初衷是為了中和原著中的男女比例,也為了讓故事更好看。放到電影里,這兩個角色又都是功能性很強的人物,她們的存在刻畫出其他男性角色更立體、豐富的一面。

比如影片里添加了一條秦妙齋和佟小姐的愛情線。秦妙齋在原著中的故事性就不強,給他加入一段感情,正好也能帶出這個偽藝術家的戀愛觀。見到大戶人家的小姐後,他切換各種語言賣弄討好,看上去很矯情也很油滑,但實則還是一個碌碌無為一事無成的騙子。

三太太的角色,是當時社會中所有女性形象的一個縮影。很多人認為四十年代的社會還秉持著男尊女卑的觀念。但影片卻給出認知之外的一個有趣的視角,大戶人家的姨太太也擁有很大的話語權,丁務源幾次保住職位,也都是靠三太太的扶持。片中她清唱《貴妃醉酒》的那場戲,就能投射出一個女性在社會和家庭生活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殷桃飾演的尤太太,在原著的基礎上也進行了很大的改編。電影里尤太太剛結婚,丈夫就留洋念書了,好不容易盼著丈夫回來,打算一起過過安穩的日子,可她卻成了農場勾心鬥角的犧牲品。人生的大起大落中,整個角色被賦予了強烈的悲情色彩。

影片最後一幕,沒有給到主角丁務源,給的卻是尤太太。畫面里她穿著旗袍背對鏡頭,俯瞰山下農田和河流,流淌出一股惆悵的氛圍。因為這一幕,影片在諷刺之餘又多了一種原著之外的悲憫氣質,以及對人生境遇的詰問,為什麼影片里的人會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為什麼他們命運會如此不同?

結局視角和情緒轉換,淡化了影片的諷刺性。但和同類型的作品相比,《不成問題的問題》本身就不具備尖銳和徹骨的批判。畢竟影片的野心並不在此,像導演說的,「我追求一聲嘆息的惆悵,而不是拿出武器對抗些什麼。」

《不成問題的問題》最終提供的,只是對社會和人性鏡像化的呈現,人們能在電影的投射中看到一些問題,得到一些自省和反思,對這部影片來說,也許就足夠了。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走進電影院去看看這部電影,相信每個人都能得到一些收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桃淘電影 的精彩文章:

影向標第117期:《暴雪將至》《降魔傳》
冷若冰霜,艷如桃李,就是她
這部電影終於定檔了,我等她很久了
把那些值得關注的年輕電影人推薦給你們
又到了我們最愛的好萊塢女演員圓桌時間

TAG:桃桃淘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