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曾被太平軍當成馬槽使用

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曾被太平軍當成馬槽使用

後母戊鼎

提起青銅器,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鼎」,既有楚莊王「問鼎中原」的雄心勃勃,或者「司母戊鼎」的巧奪天工。中國古代青銅器家族,除了盛名在外的「鼎」,還有很多。僅按用途,就可劃分為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等諸多種類,更不用說紋飾的精美絕倫和器型的變化多端了。

虢季子白盤

盤是青銅器中水器的一種,商周時期,宴饗前後行沃盥之禮時要使用。《禮記 · 內則》就說「進盥,少者奉盤,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與現在使用的盤不同,那時的盤一般有足,形制也較大,開口既有圓形的,也有方形的。虢季子白盤就是一件方形的盤。然而它最獨特之處並不在形制,而在銘文,其銘文鑄於盤內底部,共一百一十一字,簡錄於下:

隹(唯)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乍(作)寶盤 .不(丕)顯子白,壯武於戎工,經維四方。搏伐玁狁,於洛之陽。折首五百,執訊五十,是以先行。桓桓子白,獻聝於王,王孔加(嘉)子白義。王各周廟宣榭,爰饗。王曰:「白父,孔顯又(有)光。」王賜乘馬,是用左(佐)王;賜用弓,彤矢其央;賜用戉(鉞),用政(征)蠻方。子子孫孫,萬年無疆。

虢季子白盤

虢季子白盤通體由青銅鑄造而成,體形碩大,重達215.3公斤。銅盤呈長方形,四角為圓弧狀,腹下斂,平底,有四個曲尺形的足,銅盤四壁外側通體鑄有花紋,上部為竊曲紋,下部為環帶紋,整體紋飾十分精美,又不失敦厚大方、莊重肅穆的西周神韻。

虢季子白盤,是西周宣王十二年(公元前815年),虢季氏子白為紀念其受周天子命,率軍戰勝玁狁(xiǎn yǔ,即北狄,秦漢時的匈奴)立下奇功,受到周王的褒獎而作的重器。盤的內底有銘文111字,對這段史實作了詳細的記載。銘文共八行一百一十一字,銘文記述了周宣王十二年(前816)虢季子白在洛河北岸大勝獫狁(匈奴的先祖),殺死五百名敵人,活捉五十名俘虜,宣王舉行隆重的慶典表彰他的功績,賞賜了馬匹、斧鉞、彤弓、彤矢。虢季子白專門製造此盤來紀念這件事情。就是這樣一件鴻器重寶,它的面世竟然充滿著機巧。

虢盤原本在道光年間出土於陝西寶雞的虢川司。時任眉縣縣令的徐燮(xiè)乃常州籍人士。好古。虢盤近水樓台為徐所得。徐卸任返籍時將虢盤帶回了常州。至太平天國時期,護王陳坤書(渾號「陳斜眼」)鎮守常州。虢盤又易手成了護王的珍藏。

劉銘傳像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5月11日,時任直隸提督的淮軍將領劉銘傳在追殺太平軍的過程中率部佔領常州,劉銘傳住進了太平軍將領陳坤書的護王府。由於護王手下的將士仍不屈服,經常利用夜晚伏在小街僻巷裡進行反抗,所以淮軍不得不在夜間加強城防巡視。

一天,夜半更深,萬籟俱寂,劉銘傳在護王府大廳秉燭讀書,忽然聽到院中有金屬撞擊的聲音,以為有刺客潛入。劉銘傳大驚,立刻傳呼眾親兵趕到院中搜索。眾人里里外外搜遍,沒有發現任何蹤影,再仔細聽聽,原來聲音是從馬廄里傳出的,循聲搜去,才知是馬籠頭上的鐵環撞擊馬槽發出的叮噹之聲。馬槽向為木料所制,為何有此清脆金屬聲音?劉銘傳心生疑問,當即命令士兵用燈籠照看,在微弱的燈光下看不清楚,劉銘傳就伸手去摸,只覺得清涼異常,仔細分辨才知是一金屬物體。第二天一早,劉銘傳好奇地走到馬廄中,叫士兵把馬槽洗刷乾淨,這時才看清楚是一個銅盤。讀過幾年古書的劉銘傳知道這種文字叫籀(zhòu)文。籀文又叫做大篆。

《說文解字》保存了220多個籀文。國學大師王國維認為這些文字「左右均一,稍涉繁複,象形象事之意少,規旋矩折之意多」。為三代(夏商周)文字,他暗想此物年代久遠,必是國寶,忙叫人「三熏三沐」(這是我國古代對人極為尊重的一種禮遇),洗滌乾淨,並在自己奉命攻擊浙江湖州、安徽廣德期間,設法叫士兵運回自己的家鄉——安徽肥西劉老圩。並在劉老圩蓋了一座盤亭,並作《盤亭小記》記敘此事。

虢盤到劉府後,消息不脛而走,引得不少達官貴人爭相欲往觀賞。而劉銘傳偏偏惜盤如命,不輕示人,為此還得罪了不少權貴。1872年至1884年,劉銘傳歸鄉賦閑期間,大江南北文人名士蜂擁而來,人人嘆羨不已,消息很快傳到京師翁同龢(hé)耳中,翁氏託人到劉老圩(xū)說項,願意出重金購買。劉銘傳聽言火冒三丈,以生硬的態度回絕了說客。翁氏仍不死心,又叫人前去說親,願意將女兒下嫁劉家,做劉銘傳長媳,以通秦晉之好。劉銘傳左思右想,認為根子還在虢盤上,就以不敢高攀之語謝絕了這門婚事,翁氏大為掃興,從此和劉銘傳交惡。至光緒十一年(1885年)台灣撤府建省,劉銘傳赴首任台灣巡撫,虢盤則安駐合肥老宅盤亭,未隨往台灣。

劉銘傳去世後,其後人遵照他的遺囑,小心保護這件國寶。他的後人在此後的幾十年間為保護虢盤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抗爭。其間最具威脅的先是任國民黨安徽省主席的劉鎮華。作為地方官的劉鎮華在1933年至1936年主持安徽政務期間,獨霸專權,橫徵暴斂,草菅人命,對虢盤更是覬覦(jì yú)已久,多次派人以種種理由到劉府搜劫,雖未果,但劉氏後人卻飽受了皮肉之苦。

抗戰前,曾有一美國人託人找劉銘傳的曾孫劉肅曾,願出一筆相當可觀的金錢購買虢盤,並答應成交後將其全家遷居美國。隨後,法國人、日本人等都曾找上門來願以重金購買虢盤,均被劉家拒絕。及至1937年「七七事變」後,合肥宣告淪陷,日軍入侵,強搶豪奪、無惡不作。面對外辱,劉家後人知不能敵。只得將虢盤重新入土,他們將虢盤深埋丈余,其上鋪草植樹。而後舉家外遷,以避戰亂。日寇多次搜掠也成泡影。

抗戰後,李品仙任安徽省省長,他是一個「古董迷」,曾利用職權在皖盜竊楚墓,攪得民聲沸騰。對虢盤他更是垂涎欲滴。他一再派人前去盤索,在遭到拒絕後竟將劉家大廳中所掛字畫搜刮一空。不久他又派一營部隊進駐劉老圩,天天逼劉氏後人交出虢盤。劉家人無奈,只好再次舉家出逃避難。在此期間,李品仙的親信合肥縣長隆武功為討好上司,親自帶人到劉家老宅,將幾十間房屋的地板全部撬開並挖地三尺以尋虢盤。終亦未果,悻悻而去。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文物保護工作十分重視,1949年冬,政務院給皖北行署發電報,指示查明虢盤下落。皖北行署當即派人專程到劉老圩向劉肅曾全家傳達政府保護文物的政策。劉肅曾當即表示:「保護國寶,責任非輕,個人力薄,盤之安全可慮;現政府如此重視,亟願獻出,從此國寶可以歸國,獲卸仔肩,亦為幸事樂事。」遂於1950年1月19日在其家中一間人跡罕至而又破舊不堪的屋子裡,挖開歷經14年的封土,將虢盤掘出,獻給國家。就在虢盤擬送北京時,一件意想不到的盜竊破壞國寶事件突然發生。一名犯罪分子溜進劉家,手持鋼鋸準備鋸下8隻饕餮銜環,聲音驚動了守護在附近的解放軍戰士,當即將他抓獲,使國寶免受破壞。事件發生後,人民政府指示迅速將虢盤運送北京,並請劉肅曾同行。

虢盤抵京後,董必武、郭沫若、沈雁冰等親切接見了劉肅曾,文化部頒發了獎狀。郭沫若先生還於1950年3月設宴招待劉肅曾,並即席親筆題詩一首相贈:「虢季獻公家,歸諸天下有。獨樂易眾樂,寶傳永不朽。省卻常操心,為之幾折首。卓卓劉君名,傳誦婦孺口。可賀孰逾此,壽君一杯酒。」

如今,虢季子白盤位列國家文物局所公布的「64件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名單之中。與毛公鼎、散氏盤並稱為古代三大青銅瑰寶,現存中國國家博物館,乃該館鎮館之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聯拍在線 的精彩文章:

梅雲堂收藏張大千作品逾半世紀,堂主與張大千一生惺惺相惜
聯拍鑒定專家吳含:文雅精細——走進四爺的青花世界
那些國外博物館藏中國玉器,難得一見!

TAG:聯拍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