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民營企業突破航空發動機單晶葉片技術?吹牛不用上稅么?

中國民營企業突破航空發動機單晶葉片技術?吹牛不用上稅么?

本文作者:王亞男 航空知識-雲端春秋

最近一則科技新聞佔領了國內許多媒體顯要位置,說的是某民營企業成功突破了航空發動機單晶葉片製造技術,掌握了批量生產工藝,「填補了國內空白」云云。不少媒體朋友第一時間要我談談這一「突破」的重大意義。在我看來,如果沒有「填補空白」這樣的辭彙,我本來是很有興趣關注的,然而現在這樣的描述,讓我對整則新聞都產生了懷疑。

我從不對民營企業抱有偏見,我也承認民營企業在經營效率和市場敏感性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弱點,其中之一就是在追逐利益與社會責任兩者間權衡能力的欠缺。

不錯,中國在單晶高溫合金方面的確曾經存在「空白」。20世紀80年代初,以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為代表的科研院所在國內率先開始了單晶合金及葉片技術的研究,中國的航空材料人首先研製成功了我國的第一代單晶高溫合金DD3。90年代又研製成功了綜合性能優異的第二代單晶高溫合金DD6,該合金拉伸、持久、蠕變、疲勞、抗氧化及耐熱腐蝕性能等達到甚至部分超過了國外廣泛應用的第二代單晶合金。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第一件單晶空心渦輪葉片誕生以來,中國的航空材料人已經為多種型號先進航空發動機提供了大批單晶葉片,某些裝配單晶渦輪葉片的發動機早已翱翔藍天。可以說,中國航空發動機的每一次重大進步背後,都有高性能單晶葉片的功勞。真要說「填補空白」,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而這個空白的填補者,是從事中國航空材料研究的無數辛勤工作者。

多年來,中國的航空材料人不僅實現了單晶葉片的技術突破,還打通了從基礎研究到應用技術研究,再到工程化研究,直至型號應用和型號保障的全流程科研工程系統。中國航空發動機所需的單晶合金葉片研究與應用,已經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僅從單晶高溫合金的研製進程來看,短促突破和天方夜談的距離幾乎是一線之隔。即便是具備強悍科研工業技術實力的歐美髮達國家,一種單晶高溫合金從研製到成熟,也要修鍊15年以上。美國GE公司目前大量應用的第二代單晶高溫合金RenéN5,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研製,到90年代中後期才實現應用;美國普惠公司大量應用的第二代單晶高溫合金PWA1484,也是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研製,90年代中後期才應用於F110等先進航空發動機。縱然單晶合金研製成功,它要變身為高性能葉片,還得進階修鍊。從單晶實心葉片到單晶空心葉片,再演化為高效氣冷複雜型腔空心葉片,每一次進階背後都隱含著艱難的技術跨越,研製周期更是漫長。三十多年來,中國的航空材料人一直跋涉在這條崎嶇小路上,他們身後早已倒伏荊棘無數。坦率地說,中國單晶高溫合金研究和工程應用領域,已經比肩世界先進水平。中國航空材料人的目光,甚至已經超越了金屬合金材料,投向了未來更先進的耐熱材料領域。

再以某民營企業大力宣揚的「含錸」單晶葉片為例,其實「含錸」對於單晶葉片也不是新生事物,近幾十年來,國內外二代以上的單晶高溫合金均含有一定比例的錸元素。二代單晶高溫合金含錸2%~3%,由於錸元素成本較高,增加含錸比例會使葉片製備成本大幅增加,目前國內外均沒有大量採用高含錸量的單晶高溫合金。

民營企業躋身先進航空材料研究本是好事,現階段可作為該領域「國家隊」的有力補充,未來科研生產實力充分提升後,甚至可能在某些工程項目中獨當一面,一切皆有可能。黨和政府大力提倡的軍民融合,鼓勵民營企業在各個軍民通用技術領域施展才華,更歡迎民營企業向這一領域的高新巔峰跋涉。然而,這種軍民融合的良好氛圍,更需要各參與企業秉承嚴謹求實的態度,這是技術創新型企業生命力之根本。以罔顧事實的態度,用「放衛星」式的宣傳來博取眼球,藉此謀求社會資本關注,爭取在軍民融合大潮中謀求不當利益的做法,是需要加以警醒的。

葉片雖小,但在航空動力科技領域,它考驗的是科研人員的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能力;而在科學倫理層面,它拷問的更是從業者實事求是精神的成色。後者的權重絕不亞於前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羅廖夫 的精彩文章:

中國107火箭炮的赫赫威名:差點被這門法國重型迫擊炮終結!
1709年,清朝康熙四十八年,葡萄牙王廷里的熱氣球!
【中國107火箭炮竟然不需要炮管:一枚大頭針就能發射】
【為什麼局座那麼火:有人說局座忽悠,其實他們完全不懂力量】

TAG:科羅廖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