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為何不推翻清朝自己做皇帝?答:心裡沒譜,有點犯怵

曾國藩為何不推翻清朝自己做皇帝?答:心裡沒譜,有點犯怵

曾國藩,晚清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他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工人出版社曾出過一本書《曾國藩成功的秘密》(張曉珉著),在這本書里,作者將曾國藩不想造反當皇帝的原因歸結為四點,即不能、不願、不會、不想,誓死不背叛大清,要與這個無藥可救、腐敗到底的王朝共存亡。「不能」是因為他痛揍太平軍,若反了當然不會與之化敵為友,進而湘軍會成清軍與太平軍間的「夾心餅乾」,完全覆滅;「不會」是得不到李鴻章、彭玉麟等人的支持;「不會」是因為曾國藩一直是一個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人,雖然靠戰功獲得了無上的榮耀,但骨子裡,還是流淌著讀書人的血;「不想」很有意思,即曾國藩非常精通相面之術,還寫過《冰鑒》這本書,看透了自己的面相,認為自己根本沒有帝王之相。

這四點的說服力很大,尤其是前兩點道明了「不反」的客觀原因,也就是從客觀上說反了也不會成功。這之後,便有了一些網友的主觀設想,即是有沒有想過造反?造反成功後會怎麼想?答案是也清楚的:一是按人之常情,曾國藩本人肯定想過稱帝,這不容懷疑,可他猶豫過,權衡後也明確反對過,關鍵是朝廷待他有恩,他要感激涕零,自然就沒了二心。二是即使成功,曾國藩建立的也不過是另外一個封建王朝,即使他成為一個英明的皇帝,但早晚都會被共和的潮流所推翻。即後來者說的「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曾國藩不可能擺脫這種境遇的。

有個對聯高度概括曾國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可說是500年來第一人。

洪秀全起義掀起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

攻滅太平天國後,曾國藩風光無限,可謂執清廷牛耳者也!

於是,自曾國藩晚年以降,曾國藩為什麼不推翻清廷恢復漢統的話題,一直為人所熱議。

自此沒多空讀書生,妄自責備曾國藩,說他手握幾十萬雄兵,對內不能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對外不能拒列強於邊塞,讓中國走上維新圖強的道路,實在是太窩囊了。

曾國藩為什麼不推翻清廷呢?

關於這個問題,歷代史學家總結出了很多原因,各自說的也都很有道理,真實的原因恐怕是只能問曾國藩自己了。

不過,有個歷史事實是不容忘卻的!

自洪秀全、楊秀清起兵以來,中國因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損失了一兩億的人口。

這些損失的人口中,有直接被太平軍、清軍(包括湘軍、淮軍)殺害的,但大部分人口的損失是因為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內戰中人們流離失所,食不果腹,甚至遭遇瘟疫。

曾國藩曾親眼目睹人相食、相賣,他在同治二年四月廿二的日記中寫道:「皖南到處食人,人肉始賣三十文一斤,近聞增至百二十文一斤,句容、二溧八十文一斤。荒亂如此,今年若再凶歉,蒼生將無噍類矣!亂世而當大任,豈非人生之至不幸哉!」

當太平天國滅亡之後,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以及他的眾多部下,甚至忠王李秀成都曾經明裡暗裡地勸曾國藩當皇帝。如果曾國藩此時「黃袍加身」,看起來是沒有任何阻力的。

但曾國藩卻堅決不同意「黃袍加身」,並上奏朝廷交出兵權。他還迫使弟弟曾國荃和湘軍諸將也都歸隱或者調任,大幅度裁撤湘軍,主動去除了自己稱帝的依靠。這便給後人留下了一個謎:曾國藩為什麼不肯當皇帝呢?

一,愚忠思想和自身性格影響

曾國藩從小就接受了非常嚴格的「程朱理學」教育,「誓死忠君」一直是他的人生信仰之一。而且曾國藩的性格相對內斂,並不是太熱衷於功名利祿。因此曾國藩本人並不太願意當這個皇帝,當然這只是個次要因素。

二,與湘軍的宗旨不符

曾國藩當年是以「忠君愛國,保衛名教」為信仰組建並改造湘軍的,這也是湘軍強大戰鬥力的重要來源。如果曾國藩變成了「不忠不義「的」反賊「,湘軍也會失去其信仰。而失去信仰的軍隊那就是不堪一擊的烏合之眾,太平天國就是活生生的歷史教訓。

如果曾國藩當了皇帝這件事導致湘軍變成「烏合之眾」從而徹底瓦解,那曾國藩又用什麼來保住自己屁股下的那把龍椅呢?

三,清朝中央沒有那麼軟弱

雖然清朝此時已經沒有「康乾盛世」時期那麼強大,但還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當時天下大部分的地區依然還控制在清朝中央的手中,還擁有以僧格林沁為代表的非漢族精銳部隊。就算這些部隊的戰鬥力不及湘軍,但也足以讓曾國藩忌憚。

僧格林沁

四,曾國藩的實力沒有看上去那麼強

曾國藩雖然管轄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四省,但對湘軍最重要的湖南湖北卻不在他的管轄範圍之內。而且就是浙江和江蘇的大部分事務也基本都由左宗棠和李鴻章負責,曾國藩只是名義上的領導,「坐擁東南半壁」裡面是有不少水分的。

另外湘軍當時也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分成了曾國藩的本部湘軍、左宗棠的楚軍、李鴻章的淮軍等多個分支。而左宗棠、李鴻章基本已經自立門戶,並不支持曾國藩稱帝。如果曾國藩非要當皇帝的話,那他就不一定能留下這十幾萬精兵了……

曾國藩出生之時,他的曾祖父夢見一條黑色巨蟒爬到家裡。而沒過多久,又有算命先生到曾家來,說曾國藩的命相堪比真龍天子之命,只降了一級,是蟒袍玉帶附體。註定要當大官,只是會得一種蛇鱗病,無葯可醫。

果然,曾國藩從小就得一種病,到了冬天,開始脫皮,跟蛇一樣,全身奇庠無比。

而且曾國藩家裡有一根紫藤,原本已經枯死,曾國藩一出生,這根古藤復活了,而等曾國藩去世,這根藤再次枯死。

因為這些原因,曾國藩被認為是蟒蛇轉世。

曾國藩本人也深信不疑,他是比較信這些的,他還專門寫了一本《冰鑒》的相面書。他給自己看了面相,說自己就是蟒蛇的命,成不了龍。

當然,這些東西是不是真的呢?

這可能是曾國藩對自己的一個定位,然後,他又不斷宣傳強化這一點,以此來表明決心。

為了排除慈禧的疑心,曾國藩後面還跟左宗棠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

左宗棠常常痛罵曾國藩,據說一開會,主要是兩個議題,一是老子當年多麼牛(確實牛),另一個就是曾國藩這個人多不地道。

恰巧左宗棠的大將以前都是跟著曾國藩混的,聽著聽著很不是滋味,說左帥也太計較了。

其實,這是一種內部分化,然後讓領導放心的辦法。這個事情,腦洞老師已經介紹過了。

總而言之,曾國藩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他沒有選擇造反,對他本人當然是好的,個人圓滿了,對當時的社會也是有貢獻的,畢竟太平天國之後,生靈塗炭,他沒有為了自己的一已私利,置萬民於倒懸。

想說一說的是,對於這個問題,曾國藩本人到底是怎麼想的?在他自己的內心深處到底想不想當皇帝?

當然了,這個問題,說到底只有曾國藩他本人清楚,但是,小嘎啦認為,依舊可以按照史料來分析,或者憑藉情理去推斷。

1864年夏天,天京被攻破,湘軍在戰爭中取得完勝。早已晉陞為兩江總督掌握著四省軍政大權的曾國藩,和當年他「振臂一呼」來的數十萬人該何去何從?據說湘軍攻克南京後,曾有三十名高級將領聯名請求曾國藩與滿清分庭抗禮。但是,曾國藩在玄武湖說出了有名的「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在野史傳聞里,還有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王闓運等很多人勸過曾國藩造反,這些「故事」之所以會被傳出來,其實是有那麼一批好事之徒,以己度人,這些人最喜歡的,無非是陰謀論和成功學,對皇帝位子有著特殊的幻想。這些人的潛台詞就是:我還沒曾國藩本事大呢我就想當皇帝,曾國藩想不想當皇帝?那就意淫一下猜猜,他必然是想當皇帝的,以至於越傳越廣,越傳越有人信。

唯一有根有據的,是新中國著名史學家羅爾綱先生在《太平天國史》的五十七卷《李秀成本傳考證》中寫的一段,斷定李秀成是詐降,證據是曾國藩的曾外孫女傳述母親曾廣珊的話——「李秀成勸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肯」。

拋開以上這些猜測,理性的判斷曾國藩自己到底想不想當皇帝,得看他能不能當得上。這就要從曾國藩所處的歷史環境來剖析。

曾國藩作為儒學名家,當年回鄉組織湘勇對抗太平軍的口號就是「忠孝節義」。經過曾國藩十幾年的努力,湘軍「以儒生帥鄉農」的體系幾乎完美成立。整個軍隊的奮鬥目標可以說就是「找回忠君愛國」——效忠曾國藩的前提是效忠朝廷。如果曾國藩宣布與清廷分庭抗禮,意味著親手將這個自己建立的體系毀掉,姑且不談湘軍此後的戰鬥力,只需要想一想,不到一百年後的段祺瑞和馮國璋,他們對袁世凱是什麼態度?會向袁世凱稱臣嗎?曾國藩若真冒這個險,又會有多少人支持他呢?

功莫大於勤王,勛莫大於討逆。不要說支持,造反後的曾國藩,可以確定那些昔日的愛將部下就不會以「忠孝節義」的口號倒戈相向?

湘軍建立了如此大功,每個人想的都是衣錦還鄉,沒有老婆的想著討個老婆暖暖炕,沒錢的只想著發財,官迷只想著讓長官推薦陞官。讓將士們繼續作戰,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樣的一支部隊,憑什麼讓人相信他們願意跟曾國藩打出反旗去冒險?

善於審時度勢的曾國藩,不可能認不清這些現實,既然做不到,他就絕對不會去做,也不想去做,說到這裡結論已經得出:曾國藩自己根本就不想當皇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屌絲煙灰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鎮元大仙屈尊和孫悟空結拜兄弟背後,滿滿的套路

TAG:屌絲煙灰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