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工智慧取代你之前,需要打造三種能力

人工智慧取代你之前,需要打造三種能力

圖片來自網路

《21世紀商業評論》原主編吳伯凡,在一次論壇上,談到人工智慧即將到來,什麼樣的人才更適合生存?

吳伯凡坦言,未來不需要那種和機器做無謂競爭的人。在機器擅長的領域,人類的智能一定甘拜下風。

就像有了起重機,大力士就沒有了實際用途,有了汽車、飛機,神行太保和汗血寶馬也失去了實際功能。

人工智慧也一樣,它不僅承接了人類的體力工作,很大程度更是代替了人們的智力工作,取代人類的計算、推理、信息採集的能力。

所以在這個領域,我們和機器比賽,不佔一點優勢,必須要換個賽道。

換個什麼樣的賽道呢?

那就是只有人才能玩得好的領域。

比如現在機器寫出來的,可以是「稿件」,卻不能稱作「文章」;

機器可以進行一個人物「特寫」,卻不能寫出一首詩;

機器可以畫出超級逼真的大白菜,卻畫不出像齊白石那樣的大白菜。

在這個全新的賽道,具體要怎麼玩?

吳伯凡推薦年輕人去讀讀丹尼爾·平克的《全新思維》,去領悟書中所講的三感和三力。

上篇文章,我們談到《全新思維》中的三感,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擊文末鏈接,進行查看。今天我們來談談三力:

故事力、交響力、共情力

故事力

故事力是什麼?

英國作家福斯特曾做過一個簡單的詮釋。

「王后死了,國王也死了。」

是一種說法,我們換種說法。

「王后死後,國王肝腸寸斷,不久也跟隨而去。」

你覺得哪個更吸引人?

肯定是第二個,第一個只是簡單的敘述,第二個融入了情節,賦予聯想的空間。

正如《心理科學》一篇關於大腦成像的報告指出:

大腦中處理景象、聲音、味道和運動的那些區域,在聽到引人入勝的故事時會被激活。

把故事用於營銷,是最常見的套路。

丹尼爾·平克在書中講了一個案例。

他在超市買紅酒,有三種價格、品質都差不多。

選哪一款讓他為難,但其中一款引起了他的興趣,因為在商標牌上,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這款紅酒的創始人是兩個兄弟,他們經營紅酒是為了向已故的母親致敬,老大負責釀酒,老二負責營銷,每瓶酒會抽出少許利潤支助癌症基金會。

看完這個故事,平克毫不猶豫購買了這個牌子的紅酒,其實他買的,不僅僅是這款紅酒,而是一個動人的故事和一個高尚的行為。

其實這種營銷在中國也不是什麼稀罕事。

比如說「褚橙」,如果沒有褚老爺子這麼勵志的故事,估計不會像現在這麼火吧?

褚橙

再比如「百雀羚」,通過這種故事式的營銷,不知讓多少大號甘願為之宣傳。

百雀羚廣告

故事力不僅僅可以用於營銷,還可以用於管理。

你想過沒有?為什麼偉大的企業往往會伴隨一個偉大的人物?

蘋果的喬幫主,臉書的扎克兄,通用的奇老伯,華為的任我行以及阿里巴巴的風清揚......

他們的出現,如果你以為是被挖掘出來,被動曝光於眾目之下的,那就圖樣圖森破了。

這些神一樣的人物,除了向公眾傳播營銷價值外,一個功能就是,成為故事中最重要元素:主人公。

這樣的故事更容易為廣大吃瓜員工所接受。

其實,你深入思考就會覺察,成熟的公司和成熟的宗教有兩個共同之處:眾人頂禮膜拜的人格偶像,以及充滿感性色彩的故事......

那麼要如何打造自己的「故事力」呢?

平克建議我們可以參考「英雄之旅」的思考模式,因為在所有故事中的英雄,都會面臨「啟程、發跡、回歸」三個部分,這樣可以牢牢抓住聽眾的心理。

其實平克這個建議也不算新鮮,早在幾百年前的元代,范德璣在《詩格》中就提出「起承轉合」的概念。

這與「英雄之旅」如出一轍,無非先是對背景進行交代、闡述事件的發展過程、強調遇到的矛盾、最後給出答案.......

這簡直就是一個萬能公式,可以用於故事寫作、廣告創意、公文寫作、演講......

此外,平克還給出兩個提高故事力的小建議:

寫迷你小說,只用100字,但要有人物,有關係,有鋪墊,有轉折。

在公眾場合遇到的人,觀察TA們,想像TA們的故事。

交響力

什麼是交響力呢?

就是把看起來不相關的要素組合起來的能力。

正如一個交響樂團的指揮,他雖然不用任何樂器,卻是最重要的人。

因為他能把各種不同的樂器、演奏人員組合在一起,從而形成美妙震撼的交響樂。

現實中也如此,那些能找到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結,從而建造一個新體系的人,就會是時代的寵兒。

尤瓦爾·赫拉利的著作《人類簡史》,為何如此盛行?

因為這本書融合了生物、歷史、哲學、科技能多種元素;

羅振宇的知識學習平台「得到」,為何風生水起?

因為它將知識、新聞、讀書、新媒體、大V等多種元素打造成了一個新體系。

《全新思維》所說,在今天,這種「交響力」不僅僅屬於企業家和發明家,而成為每個人不可或缺的能力。

如果你還只是從事常規化自動化的工作,將來不但主宰不了人工智慧,甚至會淪為人工智慧的「豬仔」......

至於怎麼提升,先亂入另外一本書《巨人的工具》。

書中總結了當代200多個成功大咖的經驗,其中一位,提出一個「相互加持」理論,還是蠻受啟發意義的。

這名大咖告訴我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你還要發展出另外一種技能,這種技能要與本職工作相關,這樣你的技能可以「相互加持」。

他以自己為例,說:你看,我在職場上混的還可以,但不算最好,能排前50%;但我還會寫點職場笑話,也不算最好,也只能排前50%,但兩項加持後,我能排進前25%;

況且,我還有第三項加持,我學會了畫漫畫,就算也只能排前50%,但三項能力加持後的得分,可能沒幾個人比我強吧......

這個大咖的名字叫斯科特·亞當斯,如果你不認識他,下面這幅漫畫你可能看過。

他就是職場漫畫「呆伯特」的作者。

呆伯特

共情力

讓我們閉上眼睛,假設一個場景。

在家庭機器人普及的未來,一個機器人抱著你的孩子,機器人的姿勢是怎樣的?應該很難想像,會不會像捧碗湯那樣,硬生生的,有點彆扭。

轉回來,想像一下,一個母親抱嬰兒的場景。

溫馨、柔和很多吧?而且,母親們的抱姿勢幾乎一致:都是把嬰兒抱在左側,無論她們習慣左手還是右手。

為什麼會這樣?

書中給了解釋:因為嬰兒不會說話,母親想知道TA們的需求,就必須觀察TA們的表情,感知TA們的情緒,這就需要右腦,而右腦支配的是左側身體……

這就是共情力,是人類通過百萬年才進化而來的,是電腦難以複製的情感處理能力。

你會發現那些偉大的作家、畫家、音樂家在此方面都出類拔萃。

否則,他們創造不出那些觸動人心的偉大作品。

正如著名作家巴特勒·葉芝所說:

依賴邏輯、哲學和理性思考的人,最終會荒廢頭腦中最好的思維模式。

講到共情力,我想起另外一本很經典的營銷著作:《濕營銷》。

其中一個核心觀點是:

營銷最終要回歸本源,具有人情味,自動化式的營銷,猶如乾巴巴饅頭,沒人喜歡吃。

我極其認同這個觀點。就我本人來講,最討厭面對銀行、電信這些機構的智能語音服務系統。

以我的智商、以及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多數簡單的問題都能處理,但凡需要電話求助時,都是比較棘手的問題。

而那些語音服務總讓我轉來轉去,浪費了我的時間,最終還是解決不了問題,讓人異常憤怒。

通過人工智慧,自動化營銷和服務的趨勢彷彿已成必然。但我總是心懷一種假設:

當冷冰冰的智能服務成為多數公司選擇的時候,那些能將服務注入人情溫度的少數公司,會不會異軍突起?

《全新思維》和《濕營銷》也都證明了這種假設。

畢竟,我們都是活生生的人,誰願意和「siri」成為真正的朋友啊……

作為個體,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共情力呢?

其實共情力回歸個人就是「情商」。

如何提高情商,我曾寫過4篇文章,你可以翻出來讀讀,也許對你會有所幫助。(文末有鏈接)

我想再強調,情商是可以習得的,但你不能只通過閱讀一兩本書,就實現情商的躍遷,你必須要去實踐中嘗試。

《全新思維》也說到,共情力可以通過實踐提高,但遺憾的是,一小部分人,由於右腦受損、自閉症傾向等原因,缺乏共情力……

如何確定你不是這一小部分人呢?

以下八個不同的情緒表情,你能識別出4個以上,就是正常人,來測試一下吧......

微表情

小結:

我們通過兩篇文章來解讀《全新思維》一書,書中的核心就是三感和三力。

三感:設計感,娛樂感,意義感。

三力:故事力,交響力、共情力。

本書作者是丹尼爾·平克,我將在下篇文章解讀他的另一本書《驅動力》。

我發現,連續閱讀一個作者的著作,可以幫助你全然領悟作者的精髓。

所以,我會追劇,你和我一起嗎?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輕芒 的精彩文章:

互金辦停批網路小額貸款牌照;禁用定位 谷歌也能收集安卓用戶位置信息;阿里無人餐廳技術 明年年初落地
Apple TV 4K 試用-需要改變的僅僅是消費習慣?
秋冬必備色之一!MAC 牛血色Dubonnet!黃皮也友好!
暖橘色眼影配色nyx 和holdlive混搭
kiss me黑棕色 la girl469 給你迷人小歐美妝

TAG:輕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