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航天商業化進程提速 2020年面向全球提供多樣化商業發射服務

中國航天商業化進程提速 2020年面向全球提供多樣化商業發射服務

11月21日12時5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吉林一號視頻04星、05星、06星。 鄭逃逃攝(新華社發)

根據規劃,到2020年,長征系列主流運載火箭面向全球提供多樣化的商業發射服務。2020年,可為用戶提供「太空順風車」等商業發射服務。2025年前後,亞軌道太空旅遊將成為現實,商業航天建成集地面體驗、商業發射、太空旅遊、軌道服務為一體的系統體系。中國航天商業化進程正在提速

11月21日,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六號在太原發射成功,這是長征六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商業發射任務。日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發布了《2017-2045年航天運輸系統發展路線圖》,為中國航天未來逐步發展商業化應用制定了藍圖。

加快開拓國際市場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雷凡培介紹,從歐美航天產業發展歷程來看,航天產業的直接投入產出比約為1∶2,相關產業的輻射則高達1∶7至1∶14。我國航天產業的直接投入產出比歐美略低,相關產業的輻射達1∶7至1∶10。在航天商業應用上仍有提升空間。實際上,中國長征主流火箭的市場價格比美國主流火箭要低,國際保險業對長征系列火箭的成功率都有很高的評價。

目前,航天科技集團各型號長征火箭已累計為國內外客戶提供商業發射60次,其中搭載發射服務14次,憑藉高可靠性的品質,在國際商業航天市場享有很高聲譽。近年來,我國商業航天加速拓展國際市場:2012年,委內瑞拉遙感衛星一號在軌交付,實現了我國遙感衛星出口零的突破。2015年發射的寮國一號通信衛星,是我國向東盟出口的首顆衛星。2016年發射的白俄羅斯通信衛星,標誌著我國整星在軌交付業務首次打開歐洲市場。2017年5月份,中國國產通信衛星首次進入印尼市場。

目前,我國正在開發長征火箭海上發射技術,今年將試驗關鍵技術,預計明年可為國際商業用戶提供海上發射。

服務能力不斷提高

根據規劃,到2020年,長征系列主流運載火箭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低成本中型運載火箭長征八號實現首飛,在役火箭實施智能化改造,商業固體運載火箭與液體運載火箭可為用戶提供「太空順風車」「太空班車」「VIP專車」等商業發射服務。2025年前後,可重複使用的亞軌道運載器研製成功,亞軌道太空旅遊將成為現實。

「當前,我國研製成功17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形成將衛星、飛船等航天器送到地球任何軌道開展月球和深空探測的運載能力。」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院長李洪介紹,按照路線圖,到2045年,我國航天運輸系統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航天綜合實力位居世界前列,具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航天科技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能夠根據用戶需求,研製公斤級至幾十公斤級的微納衛星、幾百公斤級的小型衛星、幾千公斤級的中型和大型衛星,為各類用戶提供通信、導航、遙感、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等服務。」

在系統解決方案上,航天科技集團不斷拓展商業合作模式,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以白俄羅斯通信衛星項目為代表的國際項目,可為用戶提供「天地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覆蓋衛星研製、發射、地面應用系統建設、用戶培訓等服務。

在通信衛星運營上,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衛通公司可提供321套電視節目、316套廣播節目服務,其Ka高通量寬頻衛星信息系統將於年底投入運營,通信總量可達20Gbps,超過了我國之前研製的所有通信衛星容量總和,具有快捷組網、高速接入、覆蓋廣、容量大、成本低等優勢,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在遙感衛星運營上,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四維公司成功發射2顆0.5m級高解析度商業遙感衛星,後續將加快衛星組網發射和數據開發進程,建成全球化商業高精度對地觀測系統,打造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地理信息產業運營商。

探索軍民融合發展

「目前,我國已有2000多項航天技術成果得到轉化應用,在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生活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航天科技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航天科技集團大力推進航天技術轉化應用和產業鏈延伸,重點發展衛星應用系統集成及特色終端、衛星通信運營服務、地理位置信息服務等典型項目,探索出一條軍民融合發展道路。

在智慧產業領域,依託中國航天特有的「天地一體化」、高精度導航、衛星遙感數據、系統工程、信息安全等核心優勢,與地網信息資源有機融合,為政府、行業提供智慧城市總體規劃和系統建設、產業落地和本地運營服務整體解決方案。近年來,航天科技集團的社會綜合治理雲平台在佛山市得到成功應用。

雷凡培介紹,從成果和產品的技術水平來說,我國已進入航天大國行列,但距離航天強國仍有差距。航天強國的指標中有100多個產品技術指標、27個經濟指標。目前,我們已經有1/3的技術指標達到了國際一流先進水平,1/2的經濟指標達到國際一流先進水平。力爭到2030年,推動我國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的航天技術指標從30%提高到60%,躋身世界航天強國行列;到2045年,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強國。

「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推動航天製造和管理模式的轉型升級,推進航天科技向國民經濟領域的轉化應用,打造更加開放、合作、共贏的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雷凡培表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董碧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日本真子公主明年「下嫁」:婚後成平民 或租房生活
唐建偉: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機會在第三產業
國際車展為汽車製造產業鏈提供新選擇
快訊:恒生指數突破30000點大關
辭職後的穆加貝如何謝幕引關注 津媒體:格雷絲,祝你好運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