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40多年後!細胞骨架之謎被破解,兩篇研究結果同時登上Science

40多年後!細胞骨架之謎被破解,兩篇研究結果同時登上Science

40多年後!細胞骨架之謎被破解,兩篇研究結果同時登上Science

圖片來源 荷蘭癌症研究所

所謂的細胞骨架是使細胞保持形狀,能移動到不同的位置,並通過其內部運輸分子的結構。其中,稱為微管的長鏈是細胞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運輸分子的作用。

已經有研究表明,在細胞周期關鍵的時刻,微管的運輸涉及去酪氨酸化。酪氨酸是從微管的主要組成成分——α微管蛋白尾端被刪除。在過去的40多年裡,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這個過程中的主要作用因子,但卻沒有實質性進展,仍然不知道那種酶能脫去酪氨酸。

找到神秘的作用因子

而現在,荷蘭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已經找到這個神秘的作用因子,解決了難題。

Joppe Nieuwenhuis和同事利用他們最近開發的基因篩選方法,發現小分子血管抑制蛋白結合蛋白(small vasohibin binding protein, SVBP)是該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SVBP結合到一類被稱作血管抑制蛋白(vasohibin, VASH)的蛋白上,可以讓VASH保持穩定,由此形成的VASH/SVBP複合物有微管蛋白去酪氨酸化的活性。

Nieuwenhuis說:「這些結果是令人驚訝的,因為血管抑制蛋白被認為在細胞外發揮作用,直到最近才預測到這些蛋白可能起著酶的作用,但是並不知道它們的功能是什麼。」

全基因組隨機突變解決難題

該研究團隊在每個基因只含有一個拷貝的人細胞中利用全基因組隨機突變,發現了這些關鍵的分子。隨後篩選出來的細胞,是由於一個隨機的突變破壞了去酪氨酸化的過程。這些細胞的微管蛋白很少有去酪氨酸化的作用,SVBP基因的突變使其失去功能。這進一步的實驗證實了SVBP基因與血管抑制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它對微管蛋白去酪氨酸化的影響。

Nieuwenhuis說:「對於細胞生物學家來說,這可能是重要一步:我們發現了科學家們關注多年的一個難題,因為這種去酪氨酸化的過程40年前就發現了。此類知識可能有助進一步理解有絲分裂、細胞遷移和癌症產生。人們已發現一些腫瘤組織的浸潤前沿——癌細胞最為活躍遷移的地方,含有大量的去酪氨酸化微管蛋白。抑制去酪氨酸化在某些條件下可能是有益的。」

法國學者同期發表類似結果

有趣的是,同一天在線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法國Grenoble大學和CNRS等單位的科學家用化學蛋白組學的方法也識別出了去酪氨酸化酶,並證實了大腦中的微管酪氨酸羧肽酶是血管抑制蛋白-1(vasohibin-1, VASH1)與SVBP的複合物。

法國的學者發現VASH1和它的同源蛋白VASH2與SVBP結合在一起時,在微管中表現出很強的Tyr/Phe特異性羧肽酶活性。在體外培養的神經元中,抑制VASH或SVBP表達會降低α-微管蛋白的去酪氨酸化水平,並且導致嚴重的分化缺陷。另外,在小鼠正在發育的大腦新皮質內,抑制VASH表達會破壞神經元的遷移。

所以,兩項研究可謂是殊途同歸,運用不同的方法,但都證明了vasohibin/SVBP複合物是人們尋求已久的微管去酪氨酸酶。

參考資料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最新進展!Illumina獲有利裁決,NIPT專利戰何時大結局?
祝賀!22家葯企入選上市企業TOP200榜單
FDA發布丙型肝炎病毒藥物行業指南
CFDA修改《藥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藥品生產監督管理辦法》等8規章部分條款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