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這本書告訴我:愛看書的人,活得到底有多賺?

這本書告訴我:愛看書的人,活得到底有多賺?

1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不再寫信。

回憶起高中、大學時和同學、朋友書信往來,寄信後就開始期待來信,收到回信會很興奮和開心,會慢慢地構思如何回信,回信之後就又開始期待。

等待時的煎熬越痛苦,收到信件時的快樂就會越強烈。

在這樣的循環中,在書信來往的時間流淌中,朋友之間的情誼卻在空間的阻隔下像發酵一樣越來越濃厚而深入。

現在,我們有QQ、有電子郵件、有微信……有各種現代的即時通訊手段,卻失去了書信帶給我們的種種感受:

失去了書寫的快樂,失去了與朋友更全面、更深入地交流,失去了時間上的不連續帶來的情感的發酵……

也許有一天,我們還會撿起這種復古、落後的通訊方式,誰知道呢。

想起木心的那首詩: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 馬 郵件 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而這本書就是以書信的形式,記錄了從1949年11月18日到1969年4月11日,將近二十年間身處紐約的作者海蓮·漢芙,與位於倫敦的查令十字街84號舊書店之間的真實故事。

2

海蓮·漢芙住在紐約市的一棟老舊公寓里。

在雜誌中看到位於倫敦查令十字街84號的舊書店的廣告:專營舊書、絕版書。

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給這家書店寫信,列出幾本自己最想讀卻遍尋不著的書。

寄出的信得到了迴音,她收到了回信,並且得到了其中的一部分書。

她這樣描述心中的喜悅:

「我捧著它,生怕污損它那細緻的皮裝封面和米黃色的厚實內頁。我簡直不曉得一本書竟也能這麼迷人,光撫摸著就教人打心裡頭舒服。」

這種迷醉,相信每一位資深書蟲,都會感同身受吧。

以書為紐帶,或者說以對書的熱愛為紐帶,身在紐約、沒有固定收入,寄居在老舊公寓的海蓮和位於倫敦的舊書店的全體員工,通過書信往來,逐漸建立了對彼此的信任甚至依賴。

出於對舊書店員工的感激之情,同情他們因為戰後的經濟蕭條而遭受的限購(每個月每人分配一個雞蛋,每戶每周兩盎司肉),雖然自己的經濟狀況也很窘迫,善良的海蓮·漢芙還是通過海外代購公司為書店送去了聖誕禮物:

一條六磅重的火腿。

這樣的聖誕禮物對於書店的店員來說,不是久未見到,就是只能偶爾在黑市匆匆一瞥。

他們回信表達了對海蓮·漢芙小姐的慷慨的深切感激之情。

在此後長達十年的時間裡,海蓮·漢芙在各種各樣的節日里為書店的朋友們郵去他們缺乏的食品,直到倫敦的食物供應逐漸豐富起來。

接受海蓮幫助的書店員工用各自的方式回報海蓮:

賽西莉主動寫信給海蓮,表達感激之情;

弗蘭克的妻子諾拉寄去了一條愛爾蘭手工編織的桌布;

書店全體員工在節日里回贈給海蓮一直想要的一本非常精美的書——《伊麗莎白時期情詩選》……

買書賣書只是交易,長達十年的食物饋贈讓書店的每個店員及店員的家人都如此感謝和喜愛海蓮。

海蓮卻說:「你們賣這些好書給我,難道對我不是比我對你們還要慷慨?」

感恩他人,力所能及地幫助和回報別人,這種情感的流動,也許是人生獲得幸福和意義的真諦。

3

慢慢地,買賣關係轉變成了朋友間的交往。

她要書,弗蘭克找書。

他為她說明找書的過程,她為他描述讀書時的喜悅。

她覺得大洋彼岸的書店離她更近,不願去幾條街道外的書店去尋書;

他為她尋尋覓覓,一本《項狄傳》居然找了三年多才找到,而《坎伯雷故事集》花了四年。

弗蘭克的信注重禮節,從稱謂到內容,端正、嚴謹,包容一切;

而海蓮的信則直率、幽默、多變,變換各種稱謂,分享她讀書的心情,她的工作,她的天氣,甚至她的嘮騷……

他們在信中闡述各自的文學觀點,評論某一部文學作品;也分享各自的生活狀況,互相支持與鼓勵。

海蓮感慨:「唉,這下子你該明白了吧,弗蘭克,這個世界上了解我的人只剩你一個了。」

知己難覓, 海蓮跟弗蘭克就是這樣的知音。

精神上的了解和認同,交流和促進,也許是人一生最大的財富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熱愛英國文學的海蓮一直期望有機會去英國看一看,但窘迫的經濟狀況限制了她的腳步。

海蓮的好友有機會去倫敦,去查令十字街84號書店探望,並寫信告知海蓮:

極目所見全是書架——高聳直抵到天花板的深色的古老書架,橡木架面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雖已褪色仍徑放光芒。

海蓮只能無奈地寫道:「我不想讓你以為我是酸葡萄,不過我實在不明白,你究竟是何德何能?老天竟任由你飽覽遍逛『我的書店』?」

為了探訪英國文學的故鄉,海蓮努力工作,充滿憧憬:

如果繼續照著這樣的調薪幅度,到了六月,也許我就可以啟程赴英,自己去逛「我的書店」。

她也承認,隔著三千英里的安全距離,寫了一堆沒大沒小的信,她大概只會悄悄溜進去又靜靜踱出來,而不敢告訴他們她是誰。

4

沒有穩定經濟來源的海蓮,不斷因為一些突髮狀況(看牙醫、公寓搬遷等),消耗了積蓄而推遲去倫敦的計劃。

直到某一天,書店的新職員寫信告知她,德爾先生已於十二月二十二日(1968年)去世了。

她只能無聲地流淚,滿懷深情地給去倫敦的朋友寫信說:

「賣這些好書給我的那個好心人已在幾個月前去世了,書店老闆馬克斯先生也已經不在人間。

但是,書店還在那兒,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

作者海蓮並不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作家,這本無心插柳的書信集,是她第一本暢銷的作品。

這本書的成功,可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她在信中自然流露的對書的熱愛激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

總有一些書,會讓你欲罷不能,挑燈夜讀;

總有一些書,會讓你如老友重逢,閱讀中勾起回憶,帶著溫情;

還有一些舊書,不小心丟失,就如同失去了一件寶物,即使買一本相同的新書,也無法消除自己的遺憾……

因為這本書的存在,即使弗蘭克、海蓮早已離開這個世界,這份情誼依然在人們的心中長存。

因為這本書的存在,即使書店早已關門,今天去這個地方的人們,還能在牆上看到這樣的銘牌:

「查令十字街84號,馬克斯-科恩書店的舊址,因為海蓮·漢夫的書而聞名天下。」

作者:C60,精讀讀友會會員。熱愛生命,熱愛讀書,對這個世界的好奇,驅動我去追求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讀 的精彩文章:

百萬級暢銷書《阿彌陀佛么么噠》:最暖心、最治癒的江湖故事
人際交往中,情商高的人,都是這麼聊天的
寫給月入三五千的你:不知道職場中的這3條真相,你很難混得好
《查令十字街84號》:從前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定期扔這3樣東西,你會活得更高級

TAG:精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