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機器人改變著全球工業,僅中國去年就買了9萬台

機器人改變著全球工業,僅中國去年就買了9萬台

機器人行業的增長,究竟有多強勁?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 World Robotics)給出的數據很好地展示了工業機器人在全球的增長勢頭:

全球工業機器人年度出貨量

現在,世界各地的工廠車間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不僅在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的機器人數量同樣也在增加。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研究,2016年的工業機器人銷售額增長18%,達到創紀錄的131億美元。

數據顯示,整體而言,全世界去年大約賣出30萬台機器人,其中四分之三集中於五個國家,分別是中國、韓國、日本、美國和德國。

每10台機器人就有3台被中國買走。曾經靠人力成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從2013年以來一直都是最大的工業機器人購買國,去年的採購量增長27%。很多發展中地區的投資也在增加,例如中國台灣、泰國、印度和墨西哥,以及義大利和法國。

就在機器人崛起的同時,這一領域的一批全球頂尖公司的股價也大幅飆升,包括日本的發那科和安川電氣、瑞士工程巨頭ABB和德國庫卡。

安川電氣和庫卡的股價今年都實現翻番,發那科股價上漲了40%,同時也有電力、自動化和電氣設備業務的ABB上漲了約1/6。

技能越來越多

這些公司都受益於複雜機器人的需求增加,這些設備不再單純負責焊接車身、裝載貨物,還可以從事電子元件生產等複雜的任務,甚至能把巧克力放到盒子里。

另外一大趨勢則是機器人的範圍和類型不斷增加,既包括靈活的機械手臂,也包括能夠跟人類並肩工作的智能機器。協作機器人也稱cobot,這是一種專門為了與人類互動而設計的機器人。

「機器人市場過去四五年實現強勁增長,我們對這個市場未來3年的增長感到樂觀。」ABB機器人主管Per Vegard Nerseth說。

雖然硬體性能也是一直在提升,但機器人產業最重要的進步或許還是來自感測器和軟體,這些零部件讓機器人具備了更強的感應力、靈活性、精確度和自主性。

「工業機器人的軟體端越來越重要,這也成為不同工業機器人廠商之間的關鍵差異。」Jonathan Cohen說,他是RoboCap UCITS基金的投資組合經理,該基金體量約為9000萬美元。

這也是一個更大的金礦。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估計,包括軟體、周邊產品和系統工程在內,整個機器人系統市場的規模達到400億美元。

視覺識別系統就是一項重要的技術進步。配合著人工智慧和攝像頭,機器人便可識別物體,並通過經驗提升性能,從而實現更加廣闊的應用。

與此同時,製造商還開發了靈活性和響應能力更強的抓取器。比如說前面提到的把巧克力放進盒子里,靠的就是這個。

自動化革命

行業專家認為,機器人顯然引發了一場自動化革命,而背後的動力則是各大企業都希望提高工業流程的效率和速度。

隨著零件體積越來越小,構造越來越複雜,機器人可以提供至關重要的功能,實現人類無法做到的精細製造。機器人還能在標準日益提高的當下提升產品質量。

機器人大力普及背後的一大重要因素是機器人系統的成本降低。與此同時。機器人技術的突破也伴隨著工廠的設備與電腦之間的電子通信水平的提升,這也就是所謂的物聯網。

Nerseth表示,另外一項幫助機器人增長的因素是,一些製造企業的訂單原來是批量大、樣式少,現在變成了批量小、樣式多。

「這其實是由消費者推動的……我們想要更多個性化的產品,因而推動了靈活性需求。」他舉例說,很多汽車都會給輪轂定製顏色。

機器人的行業分布

雖然最大的客戶仍然來自汽車業,這個行業早在1980年代就開始利用機器人焊接和噴塗車身,但主要的增長動力卻是電子和電氣行業,而且主要來自亞洲。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表示,部分原因在於電池、晶元和顯示屏需求增加。但機器人也在進軍其他領域,包括倉儲物流、化工和塑料工廠,以及食品和飲料行業。

人類的飯碗

機器人的廣泛普及激發了一場辯論:機器人和人類究竟誰更適合當工人。一些頂尖商業領袖警告稱,越來越多的機器將會取代人類的工作。

德意志銀行CEO John Cryan今年9月表示,員工們面臨著被機器人取代的危險,越來越多的人將因為技術變革而失去工作。

「一般來說,關鍵在於套利成本。」萊斯大學教授Moshe Vardi說,「如果工業機器人的邊際小時成本低於人類工人的小時成本,而且機器人能夠勝任這項工作,從經濟角度就有理由進行自動化。」

諮詢公司麥肯錫的研究對失業擔憂起到了一定影響。該公司發現,60%的工作中約有30%的任務可以實現自動化。

但Nerseth認為,先進的自動化不會破壞工作,這些產品之所以誕生,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應對熟練工的短缺,機器人經常從事又臟又累又危險的工作,人類根本不願意干這些事情。

「如今的挑戰在於,很多公司無法找到足夠的人來從事這些工作。從這一點來看,機器人其實是創造了就業。」他說。

「很難認為今天的機器人搶走了人們的飯碗。我認為我們幫助企業加強了競爭力和效率。」

他補充道,失業率最低的國家往往擁有最高密度的機器人。而另一個極端則是那些準備加強機器人普及率的國家。儘管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但其機器人密度卻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平均每1萬名製造業工人只對應68台機器人。

另外,也有不少專家認為,機器人在靈活性、判斷力和應變力上仍存在許多局限,能力還不足以取代人工。

「最大的挑戰是機器人所能提供的靈活性。」波士頓諮詢公司的Daniel Kuepper說。他舉了個例子,有一個專門用來盛放螺絲釘的盒子已經空了,但補充系統卻未能及時補充。

「機器人現在需要探測盒子是否空置,然後發出信息。而人類也能做到,而且可以很快拿到一些新螺絲。」

看來,機器人同志仍需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人大講堂 的精彩文章:

2018年IEEE Fellow揭曉!中國32名科學家當選
俄羅斯科學家推出戰鬥機器人,不玩後空翻,只會開槍
一小時分揀7.1萬件,順豐告訴你什麼是智能物流自動分揀系統
奚夢瑤維密秀摔倒,連走路人類也被機器人超越了?

TAG:機器人大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