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上幼兒園,孩子的表現不優秀,只因父母沒有做好3件事!

上幼兒園,孩子的表現不優秀,只因父母沒有做好3件事!

原標題:上幼兒園,孩子的表現不優秀,只因父母沒有做好3件事!



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時,有沒有孩子在哭,你也在哭?有沒有趴過幼兒園的圍欄?有沒有每隔5分鐘看一次老師發的視頻?有沒有看見寶寶獨自坐在那裡發獃而著急上火……

上幼兒園不但孩子傷不起,父母更是傷不起!



幼兒園是孩子們的第一個集體生活,表現出各種不適應也是正常現象。可是好不容易孩子上幼兒園是不再哭鬧了,卻又發現自己的孩子根本不合群,顯得有點笨笨的,總是跟不上其他小朋友的節奏。


而且在家和在幼兒園完全是判落兩人,在家裡瘋瘋癲癲,唯我獨尊,一旦到了幼兒園就唯唯諾諾,內向自閉。


其實這是孩子不適應的延續,在幼兒園裡,孩子們性格和學習力不一樣,接觸新事物的能力也不一樣,老師又屬於一對多的教育,沒辦法全面顧及到每一個孩子,所以就會表現的十分內向,參加活動也放不開手腳,顯得獃獃的。


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擔起心理輔導和引導的責任,幫助自己的孩子走過這段特殊時期,儘快的融入集體生活。



那麼,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應該怎麼做呢?

1、鼓勵


不管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如何,不能指責孩子,更不要和別的孩子做比較,應該及時的鼓勵孩子,讓孩子勇於嘗試,不要害怕失敗,不能因為學習和適應能力慢,就讓孩子覺得不如別人。


在家時,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幼兒園的遊戲學習幼兒園的兒歌和舞蹈,並給予肯定和鼓勵,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幫助儘快的融入集體生活。



2、溝通

多和孩子聊天,放學後要詢問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怎麼樣?交到了什麼新朋友?學會了什麼新遊戲?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在和孩子的溝通的過程中,既可以體現父母的關愛,還能了解孩子每天的心理動態,也能幫助孩子重新溫習每天學習的新內容,更重要的是掌握孩子的成長過程,發現問題也可以及時解決。



3、互動

保持和老師的溝通,不但可以讓老師了解孩子的生活習慣和性格,讓老師更好的照顧自己的孩子;也能及時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動向,回家聊天時,目標性更明確,溝通效率更高,也能輔助孩子更快的成長,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作為家長,能夠做好以上3點,您的孩子也可以成為幼兒園的小明星,讓孩子收穫一個不一樣的童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寶寶 的精彩文章:

圖解:最正確的抱孩子姿勢,你學會了嘛?
4歲女童屁股發臭流膿,醫生斥責奶奶太愚昧無知!
媽媽送的生日禮物,差點致使5歲女童被「割掉舌頭」!
再貴的輔導班,也不會教孩子這些事情!只能父母自己教!

TAG:愛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