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媽媽帶著2個月寶寶洗澡,保育員建議一定要去醫院做檢查!

媽媽帶著2個月寶寶洗澡,保育員建議一定要去醫院做檢查!

原標題:媽媽帶著2個月寶寶洗澡,保育員建議一定要去醫院做檢查!



瑤瑤剛出生時,媽媽就發現女兒臉上有一塊米粒大小的紅色胎記,遠遠看去就像是長了一個粉刺一樣,家裡人說有胎記很正常,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消失的,所以也就沒有在意。

可是過了2個月,這塊小小的胎記不但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大,而且像是有點凸起狀。前幾天,媽媽帶著瑤瑤去母嬰館洗澡的時候,保育員發現了這個「胎記」,詢問媽媽這個胎記是不是越來越大了?



得到肯定的答覆後,這位保育員說:瑤瑤這個可能不是胎記,好像是一個血管瘤,應該帶著瑤瑤去醫院做一下檢查。


媽媽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趕快帶著瑤瑤去了醫院。經過醫生的診斷,確診瑤瑤這塊小小的「胎記」就是血管瘤,建議媽媽要及時治療,不然會繼續長大,一旦出現潰爛,還會影響孩子的面部容顏,一定要謹慎對待。

許多嬰幼兒出生時,都會或多或少的帶有一些胎記,記得我兒子出身的時候,屁股上就有很大一塊青斑,但是他奶奶說:這是投胎時被閻王爺踹了一腳,沒關係的。果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屁股上的青斑也就消失。



可還有一些胎記卻不容易消失,反而會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作為父母一定要警惕這4中情況:


1、紅色胎記--血管瘤


如果胎兒身上的胎記呈紅色或紫色,而且凸起略高於皮膚,就可能是血管瘤。血管瘤是一種良性腫瘤,會隨著寶寶的增長而變大,常常出現在嬰兒的頭部、臉上及頸部,會影響寶寶的「顏值」,需配合醫生積極治療,如果血管瘤長在眼睛、咽喉、肢體末端,父母需特別小心對待,防止惡化病變。


2、黑色胎記--色素痣


色素痣是由黑色素痣細胞組成,屬於皮膚類良性腫瘤。大多數色素痣生長緩慢,但卻不會消失,可能會伴有毛髮生長,也稱為毛痣。色素痣存在一定惡化傾向,如果出現發癢、變大等情況,就要帶孩子及時治療如果面積較小可以用激光打掉,如果面積較大只能手術切除。



3、青色胎記--蒙古斑

青色胎記是最常見的一種胎記,經常出現在新生兒的腰部、背部和臀部,是我國較為普遍的胎記,成為蒙古斑,是色素細胞在嬰幼兒皮膚深層,發生異常增生所引起的,一般會在5歲左右自行消失


如果這種蒙古斑長在面部的前額、臉頰、顴骨等部位,沒有自行消除的話,就要到醫院進行救治;如果出現5個以上的青斑,並且直徑大於1.5CM時,就有可能和神經纖維瘤相關,應立刻就醫。



4、紫色胎記--酒色斑

新生兒出生時,會出現桃紅色斑點,形狀大小不一,呈現顆粒狀或橢圓形,我們一般稱為酒色斑。它會隨著嬰幼兒的成長而逐漸變大,主要是由於毛細血管擴張引起的,常見於嬰兒的面部和頸部,如果長在眼睛附近,還會導致孩子患上青光眼,因此父母需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治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寶寶 的精彩文章:

上幼兒園,孩子的表現不優秀,只因父母沒有做好3件事!
圖解:最正確的抱孩子姿勢,你學會了嘛?
4歲女童屁股發臭流膿,醫生斥責奶奶太愚昧無知!
媽媽送的生日禮物,差點致使5歲女童被「割掉舌頭」!
再貴的輔導班,也不會教孩子這些事情!只能父母自己教!

TAG:愛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