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為何發動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為何發動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場政變。它之所以有名並不是因為其政變本身,而是通過這場政變登上皇帝位的人。這個人被後世中國歷代帝王尊為「一代明君」,在他二十三年的執政期間,將新生的唐王朝變成了一個疆域遼闊、經濟繁榮、四方咸服的大帝國,這個政治人物便是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為何發動玄武門之變?

在這場政變發生之前,李世民只是唐朝的建立者李淵被封為秦王的二兒子,按照儒家嫡長子繼承製度,他根本無緣帝位。李淵登上皇帝位後,就已經將長子李建成立為太子,雖然李世民十八歲就跟隨父親東征西討,歷經虎牢會戰,擔任唐軍統帥,破薛仁杲,敗劉武周、宋金剛,擊敗竇建德,降服王世充,屢催勁敵,但是,這一切功勛都被「禮制」所限制,他如果順從的接受眼前的規則,那麼其政治命運只能在「秦王」與「天策上將」的虛名榮寵中渡過。但,李世民天生就不是一個甘心接受命運擺布的人。

李淵太原起兵,當唐軍在霍邑遇到隋將宋老生頑強抵抗,遇到大雨,軍糧匱乏,此時又傳來劉武周將帶領突厥進攻太原根據地,李淵和一幫患得患失的謀士,紛紛建議退兵救太原,如果不是十九歲的李世民苦勸五十二歲的父親堅持進攻,李淵在戰略上瞻前顧後的做法幾乎鑄成大錯。這個年紀輕輕就做大事情的人,終非池中之物。尤其李世民的身後還有一支龐大的支持他登上帝位的能臣名將,所謂「謀臣猛將,並在麾下」,這些人大多都出身社會中下層,這與太子集團背後是一幫皇親國戚決然不同。即使李建成李元吉不去疑忌李世民篡位之心,這場權力的轉移鬥爭也會註定發生,因為兩大強有力的政治集團已經形成,對抗只是時間問題。

據《通鑒紀事本末》中記載,當時朝廷已經出現一種十分不正常的現象:「太子令,秦、齊王教與詔敕並行」,使得執行的官吏們「莫之所從,唯據得之先後為定」。加上太子咄咄逼人的政治攻勢,使得二者之間關係更加對立。

武德五年,在處理王世充集團的府庫珍寶時,由於李世民拒絕了皇親國戚的無理索求,使父親李淵妃子們對李世民憤怒不已。而這幫人恰好是李建成李元吉最依賴的政治勢力。張婕妤是李淵的妃子,為了父親向李淵求洛陽一處數十傾的肥沃田地,但是該田地早就由秦王李世民賜給了有功的淮安王李神通。張婕妤的父親拿著皇帝李淵的敕書向李神通索要土地,李神通以此田已得到秦王賞賜,毫不退讓。張婕妤便跑去向李淵哭訴:「秦王擅自奪取其父親的田地」。高祖聽到後,不辯是非,招來李世明憤怒責罵:「難道我的敕書不如你的教令嗎?」李世民無法直接反駁父親,只能委屈接受教訓。此事不久,李淵與自己的親信裴寂還在抱怨,李世民常年在外掌管軍隊,已經被一批書生教壞,已經非昔日之子了。由此可見,李淵耳邊都是埋怨李世民的反對勢力,父子之間嫌隙已經生成,再也無法掩蓋矛盾了。

李世民為何發動玄武門之變?

政治上一旦牽涉到權力鬥爭,往往六親不認。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既然已經對功高蓋主的秦王李世民充滿猜忌,他們之間的怨恨只會越積越深,同時高祖李淵也倒向太子一方,在此情況下,衝突已然不可避免,就差一根導火線了。

秦王府里李世民手下謀士,對眼前的政治態勢看的非常清楚。如果秦王府應對不力,這不僅僅會關係到皇位的轉移以及無數顆人頭將要落地,還會導致好不容易統一的國家再度陷入戰爭與分裂。最先提出武力解決當前局面的是行台考功郎中房玄齡。他找到比部郎中長孫無忌說道:「現在,雙方已經結怨已深,一旦局勢不可控制,不止秦王府血流滿地,而且國家也要跟著傾覆。不如勸秦王效法姬旦前例,拯救國家,如此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容耽擱,必須今天發動。」長孫無忌聽後,甚為贊同,說:「一直以來我都有這樣的想法,只是不敢說出口,現在你的話正和我意,我現在就去報告。」但是,李世民聽完房玄齡的報告,卻一直在猶豫躊躇,等待時機。此後不久,房玄齡與杜如晦被調離秦王府。

李世民身邊只剩下不多的謀士。長孫無忌、高士廉、侯君集、尉遲敬德看到局勢越來越不利於己方,不停的遊說李世民率先動手,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尉遲敬德與長孫無忌甚至威脅李世民,如果再不動手,他就要棄秦王而去,不再侍奉他。李世民提出再進行研究。尉遲敬德嚴詞反駁道:「大王今天處理事情,一直猶豫不決,沒有智慧。面對危機,無法迅速決斷,沒有勇氣。大王平時訓練的勇士八百餘人,待在外面的,已經進入宮城,全身披甲,手持武器,形勢已經造成,大王如何能夠阻止!」

李世民始終難以下決斷,便命人卜卦,正好幕僚張公瑾從外面進來,抓起龜殼扔到地上。大聲說道:「占卜的目的是要請神明對有疑慮的事情決斷,現在毫無疑慮,搞什麼占卜!況且占卜的結果如果不吉,難道停止發動嗎?!」李世民之所以如此優柔寡斷,其實有原因的。他曾經感嘆:「骨肉手足互相殘殺,無論古今,都是最大的罪惡。我當然知道早晚之間這場對抗不可避免,但是,總盼望對方先行動手,然後再用正義之師,加以討伐。」可見他對局勢相當清楚,只是在找一個合適的機會。上層的政治人物天天教育治下的百姓要學孔孟之道,遵守綱常禮教,自己卻最先不講人倫,這對於一個國家核心價值觀的傷害非常之大,李世民對此自然心知肚明,所以,他的隱忍並不是謙讓,更多的是伺機待發。

唐高祖武德九年的六月三日,金星再一次白晝划過天空,太史令傅奕向李淵敬呈「親啟密奏」,說:「金星出現在秦國,秦王將登帝位,治理天下。」李淵把這份報告交給李世民,李世民立即抓住機會,向李淵呈遞密奏,指控李建成和李元吉與後宮庶母通姦。他在奏摺里嚴厲斥責:「我對兄弟們,已經沒有半分虧欠,他們今天竟然打算殺死我,這簡直是替王世充和竇建德復仇!」這是一項嚴厲的指控,它不僅從道德上將李建成與李元吉打翻在地,還從政治上直接向他們發起挑戰。李淵看後大吃一驚,決定第二天「鞫問」。但,導火線已經點燃了。

李世民為何發動玄武門之變?

六月四日,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入朝,在玄武門買通守衛安排伏兵,李淵妃子張婕妤已經從李淵處探聽李世民的密奏內容,急忙派人通知李建成。李建成找到三弟李元吉商量對策,李元吉建議不要入朝,但是李建成自認護衛軍已經出動,戒備森嚴,應該安全無虞。當他們一同到達臨湖殿時,才發現情況有變,本想退回去,已經不可能。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尉遲敬德射殺李元吉。

當李淵還在湖上泛舟,尉遲敬德已經身披盔甲,手執長矛來到他的面前。李淵大吃一驚,忙問:「作亂的是什麼人,你怎麼來到這裡?」尉遲敬德大聲說道:「太子、齊王叛變,秦王出動軍隊,誅殺二人,恐怕驚動陛下,特派我前來保駕。」李淵一看大勢已定,只得接受眼見的局面。三天後,李淵將李世民封為太子,並且下詔,從今以後,朝廷政事無論大小,都由太子先行裁決,再行奏報!

一場轟轟烈烈、充滿血腥的權力鬥爭就此結束。

勝負已分,失敗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死去,他們的子弟也被株連殺死。不過,歷史也很弔詭,當李世民竭力清除自己的兄弟以及侄兒時,他並不知道,未來等待他的是自己兒子之間們殘酷的奪嫡鬥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