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凈宗文摘:念佛生活化、如何減少妄想雜念、專念散念、六字四字

凈宗文摘:念佛生活化、如何減少妄想雜念、專念散念、六字四字

慧凈上人

如何成為一個念佛生活化的人呢?要以念佛為生命的重心,也就是念佛就是我的生命,我的生命就是念佛;使得生活就是念佛,念佛就是生活,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

那要怎麼養成這樣的習慣呢?一句話十個字──「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一個真正一心歸命南無阿彌陀佛的念佛人,他的心是很懇切的,他歸命的心是怎樣的呢?是全身心投靠在阿彌陀佛之上,他把他的身心、性命都歸投在阿彌陀佛的救度。他的生命就是阿彌陀佛的生命,阿彌陀佛的生命就是他的生命,念佛就是他的生活,他的生活就是念佛。他的人就是個念佛人,他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跟他是一體的,是機法一體不離的,這樣才是個念佛人。

以我們來講,我們「念念不舍」;以阿彌陀佛來講,阿彌陀佛「攝取不舍」。就像一個即將沉沒大海的人,忽然被救上了船,這時候他一定不可能離開這一條船,船也不會離開他一樣。

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一個人如果生死心迫切,罪惡觀深的話,自然會依靠阿彌陀佛,對這句佛號會不念而自念。寂靜的法喜是從教理上而來,也是從念佛上而來。「念念不舍」有「機相策勵」與「法德不斷」兩種意義。從「法德不斷」來講,我們既然歸順彌陀的本願,曉得八萬四千法門都不能救度我們,我們都修不起、行不來,只有地獄這一條路;能夠讓我們離開地獄之火的燃燒,現生脫離六道輪迴、往生成佛的法門,就只有「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所以,自自然然的不假勉強自己,就會常常去念佛,因為後退無路,即使有十八般武藝,在這裡也無用武之地,前面僅有的一條路,就是念佛法門,所以不必猶豫、不必顧慮,自自然然就是念佛。就如同本來好像有很多錢,一檢查起來這張是假鈔,那張也是假鈔,通通是假鈔,就只有這一張才是真鈔,那自自然然就會使用這張真鈔──只有阿彌陀佛能夠救我們,所以你自自然然就會去稱念這句名號。生死心越懇切,念佛就會轉趨殷重,這是「法德不斷」。因為我們眾生都是好逸惡勞,常會懈怠,有時間不大想要念佛,都會想來看看報紙雜誌、看看電視、聽聽音樂,或者是打打電話跟親友閑聊,或者到哪裡逛逛。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策勵自己,如法然上人所說:「倦念佛者失無量寶,勇念佛者開無邊悟。」這樣想就會很慚愧地來鞭策自己:我一天有四個鐘頭,那麼四個鐘頭能夠念多少佛號?百分之八十就好,就來規定念那百分之八十的佛號;如果不規定自己,這四個鐘頭就會不知不覺地就晃過去了,這就是「機相策勵」。「機相策勵」是指自己對自己的鞭策,既然如此,那麼鞭策自己到底是自力還是他力呢?仍然完全是他力。因為曉得念佛就必定往生,在念佛之外,你不是以其他的功行,或者是其他的善事來迴向;即使做其他的善事,也不是用來迴向的,是曉得念佛就是隨順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是「正定之業」,是以那種心情去念,所以「機相策勵」本身不是自力。念佛當中如果能夠一句一句沒有粗的雜念,就會體得安詳、寂靜的心境,這樣,逐漸氣質就會改變;如果念佛時妄想雜念還很多,可以依照印光大師的「十念計數」來念佛,三三四也好,五五也好,一口氣念下去也好,這樣當然也不可能完全沒有妄想雜念,可是比較細。尤其早晨剛睡醒時,心比較平和、穩定、寂靜,可利用早晨的時間采十念記數靜坐念佛,久而久之,就能體會到詳和寂靜之境

要怎麼樣讓念佛而妄想雜念少呢?

第一、「虔誠恭敬」。這句彌陀名號是活靈活現的,它不是白紙黑字,不是一般的聲音,它是所謂的名體一如,它跟阿彌陀佛的本體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像我們的身體有眼睛、有耳朵、有嘴巴、有頭腦會思考、有手腳會行動,那阿彌陀佛他具足三明六通、百千陀羅尼,他具足大慈悲、大智慧,這一些的功能在哪裡?在這句名號裡面。所以在這句名號中有阿彌陀佛的眼睛,有阿彌陀佛的耳朵,有阿彌陀佛的心肝,有阿彌陀佛的頭腦,有阿彌陀佛的慈悲、智慧、神通、願力,所以當我們念這一句佛號的時候,我們就用一種誠懇、恭敬、感恩的心來念。只要誠懇的話心就會比較專,像我們的孩子如果生重病,或者突然發生嚴重的車禍,我們去求神或者是求菩薩都會很虔誠,在那很虔誠當中根本不會想東想西,同理,我們今天也應是以這樣的心情來念佛。阿彌陀佛他本身是佛,所以應該虔誠恭敬,阿彌陀佛他救了我們的生死輪迴,我們本來在這三界的火宅,六道的苦海,頭出頭沒,沒有出離之緣,常常被地獄之火所燃燒,可說苦不堪言,今天被阿彌陀佛救度起來,所以我們念佛就會很虔誠恭敬,感恩戴德,所以虔誠就比較不會有妄想雜念。

第二、「攝心諦聽」。就是心專註,心專註的話,也比較不會有妄想雜念,就會比較集中。再來就是用耳朵聽,不管你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心中默念,也都用耳朵聽,也就是所謂的「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這樣一個循環。因為專註在自己念佛的聲音,自然旁邊的聲音,誰來誰去就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為自己的心有一個對象,而且是專註這個對象,這個叫做「攝心諦聽」。

第三、「十念記數」。十念記數就是不管我們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默念,都是十念記數,十句為一個單位,就是我們念第一句,曉得第一句,念第二句,曉得第二句,念第三句,曉得第三句,一直到第十句,這樣一句一句,清清楚楚,念到了第十句又回過頭來從第一句記起,這叫十念記數。那一下子要十念清楚不容易,那也可以三、三、四,三句,三句,再四句,加起來就十句了,這個就是十念記數。十念記數聽也在裡面,攝心也在裡面,無形中就虔誠恭敬。十念記數如果清清楚楚就比較少雜念,雜念還是有,比較沒那麼多、那麼粗,因為如果雜念多、雜念粗,十念就記不清楚,就不曉得已經念到第幾句了,所以不管我們是固定多少數目的念佛,或是固定多少時間的念佛,我們都用十念記數來念佛。

稱名到底是怎麼稱?要稱到什麼標準?其實就是「念念不舍」,時刻把「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掛在心中、掛在口中,把念佛融入日常生活,使念佛生活化,生活念佛化。像善導大師所講的:「行住坐卧念念不舍」,行住坐卧念念不舍就包括「時處諸緣」。念佛是不管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情,都可以念的。有空的時候,來念佛會念佛,是屬於專念,專心念佛不做其他事情。而雖做其他的事情,只要不是動腦筋的,也可一面念佛一面做事,這是散心念佛。所以,不是專念就是散念,不是散念就是專念。

念佛有專的念,有散的念,專的念就是這個時候有個空擋,沒有做其他事情,可以專心一意,可以念半個鐘頭,一個鐘頭,三個鐘頭,或者是念個五千、一萬,這個是專的念佛;那散的念佛,是因為有在工作,眼耳有在面對聲色,所以不是專,雖然不是專,可是不妨礙我們念佛,我們一方面工作,一方面動嘴巴也可以念佛。這樣的話,行住坐卧,時處諸緣,二六時中沒有不可以念佛的。所以阿彌陀佛跟我們,我們跟阿彌陀佛就恆常都結合在一起,因為彌陀憶念眾生,眾生憶念彌陀,彌陀跟眾生,眾生跟彌陀,一體不相離開。

平常念佛,以念六字「南無阿彌陀佛」為主。在佛堂打坐,也是念南無阿彌陀佛,走路的時候,也是念南無阿彌陀佛;睡覺的時候,就只要念阿彌陀佛四字即可,或是病痛纏身,無法念六字佛號時,也只念阿彌陀佛四字,或是只念二字,一字皆可;如果到了臨終之時,都沒法念出佛號時,只要知道阿彌陀佛一定會來救度,這樣也可以。因為念六字是阿彌陀佛本身,念四字也是阿彌陀佛本身。所以念六字也好,念四字也好,念二字也好,全都是阿彌陀佛本身,只不過六字是比較完整的。六字有特別的涵義,表示我們眾生與阿彌陀佛是一體不二,佛凡一體,機法一體,而且也表示阿彌陀佛將功德迴向給我們,我們則隨順阿彌陀佛的救度,彼此互動,相互呼應,若是念四字恐怕就沒有這樣的涵義。所以,平時就以念六字為主;但是,並不是非念六字不可,若在某個因緣下無法完整地稱念六字名號時,就改念四字、二字、一字,這樣全都可以。因為我們現在還健康,可以稱念六字名號時,當然就以稱念六字名號為主。雖然念四字比較簡略,但有些人因為不明了以上說的道理,往往流於自力而不自知。比如有人念四字的時候,常常愈念愈快,他的目的是為了攝心,希望能剋期取證,這往往兼含有自力之心。反之,如果他沒有自力的成分,完完全全是靠阿彌陀佛的力量,他只不過是藉這樣來降伏自心,這樣也是可以的。所以,怎麼樣的稱念都可以,端看他是否完全靠他力?是否有全靠阿彌陀佛?是否有依循第十八願?這個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如果了解這個道理,有這個信心的時候,再怎麼樣的念佛都是正確的,而且平常就會以念六字名號為主。平常以稱名念佛為主,睡覺時只要在心中默念佛號就可以;或者生病、體力較虛弱的時候,若無法張開嘴巴念,那就在心中思惟憶念;甚至臨終的時候,嘴巴都僵硬了,只剩下意識,那就用意識去思惟憶念;或者是這個人從來都沒有學佛念佛,到了臨終善知識才去關懷,告訴他「只要念佛就能往生」,這個時候他嘴巴幾乎都已經硬了,口業的功能沒有了,只剩下意業,而且快斷氣了,他連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的時間也沒有,就只這麼一剎那的繫念,他就斷氣了,也照樣往生。這就是經文所講的「聞已思惟,繫念不亂」。所以,稱名念佛跟短暫的憶念,以及意業的默念,是有長短的關係。也就是說,包含平生、臨終,這其實也就是第十八願所講的「乃至十念」的「乃至」。

相關:

【凈宗文摘】往生凈土之行有正行與雜行

為何獨尊善導大師為凈土宗的開宗祖師

——摘自《慧凈法師講演集(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驛站 的精彩文章:

生老病死娑婆苦,往生凈土殊妙樂 法師開示
仁煥法師:我為什麼搞生命關懷?
太可怕了!那些被吃的動物靈全附在身體里!
順豐花3.2億網購兩架波音747!網友問:包郵嗎?
發願念佛,得生凈土 法師開示

TAG:驛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