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想打一次敗仗咋就這麼難?歷史上百戰百勝、未嘗一敗的9大戰神

想打一次敗仗咋就這麼難?歷史上百戰百勝、未嘗一敗的9大戰神

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卻有著這麼幾位戰神,縱橫沙場數十載,未嘗一敗。

1,孫武

孫武,字長卿,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2,吳起

吳起,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吳起一生確實從未有過敗績 。吳起在魯國打齊國,打完被攆走了。在魏國「曾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在楚國南面平定了百越;北面兼并了陳國和蔡國,並擊退了韓、趙、魏的擴張;向西征伐了秦國。在楚國時曾主持「吳起變法」,後因變法得罪貴族,遭其殺害。唐肅宗時位列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宋徽宗時被追尊為廣宗伯,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3,白起

「殺神」白起,中國戰國時代軍事家、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中,白起率秦軍進佔長平,斬首坑殺趙軍45萬人。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

4,韓信

「兵仙」韓信,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在楚漢相爭的歷史大決戰中,韓信叱吒風雲、縱橫捭闔,譜就了輝煌的歷史篇章。韓信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

5,衛青

衛青,字仲卿,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衛青從龍城大捷開始,揭開了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七戰七捷,收復河朔,奇襲高闕,二出定襄,漠北大戰,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了重大貢獻。衛青病逝後,漢武帝為紀念他的彪炳戰功,在茂陵東北修建了一座陰山形狀的墓冢,「起冢如廬山」。

6,霍去病

霍去病,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霍去病是少年戰神,初次征戰就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但天妒英才,元狩六年,霍去病英年早逝,年僅24歲(虛歲)。陪葬茂陵,謚封「景桓侯」。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非常悲傷,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7,李靖

大唐戰神李靖,唐朝最傑出的軍事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為唐王朝的建立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一生未嘗敗績,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貞觀二十三年,李靖病逝,年七十九,賜謚「景武」,陪葬昭陵。唐玄宗時配享武成王廟,位列十哲。

8,岳飛

岳飛,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南宋中興四將之首。「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武穆所向披靡,「位至將相」,一生未遇對手。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9,戚繼光

戚繼光,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中國古代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軍形成到萬曆十一年戚繼光去職,戚家軍共斬級十五萬餘,從未打過敗仗。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常勝將軍已然不易,但這些戰神,卻猶如主角開了掛一般,百戰百勝,實在是難能可貴,自然留名青史,永載史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鋒說 的精彩文章:

日本網民發帖:明明25個國家侵略過中國,為什麼中國人最恨日本?
朱元璋臨死前告誡子孫「此國不除,必成大患」,五百年後此話應驗
愛因斯坦反對向日本投原子彈,杜魯門的兩個問題,問得他啞口無言
朱元璋大肆誅殺功臣,到底是不是過河拆橋?一代偉人道破真相

TAG:金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