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30萬英軍沒征服這小國?損失70噸黃金 整團士兵叛逃

30萬英軍沒征服這小國?損失70噸黃金 整團士兵叛逃

1928年阿馬努拉國王攜王后訪問德國柏林

從1839年開始,40年間英軍連續2次入侵阿富汗遭遇慘敗(可參見《英國入侵中國弱小鄰邦卻慘遭失敗?上萬大軍僅1人逃生》),雖然並沒有讓「日不落帝國」長多少記性,但畢竟在1880年第2次英阿戰爭(可參見《5萬大軍難敵1名弱女子?英軍入侵阿富汗慘敗被迫喝尿》)結束之後,給阿富汗帶來了39年的相對和平時期。

那為啥英國這麼「頑固」,非要奪取阿富汗不可呢?說到根上,主要是因為英國擔心其他列強以阿富汗為跳板,發動對印度的侵略。而印度之於整個大英帝國的重要性,在一戰爆發前夕的1913年已表現得極為充分——3億人口(豐富勞動力和龐大市場)、1億英鎊財政收入(相當於英倫三島本土的一半)、5.5萬公里鐵路(里程長度是同時期日本的5.5倍)

阿富汗部落武裝

再說阿富汗。這期間換了3任國王,1901年,哈比卜拉汗即位,他是一個精明且務實的統治者,上台後致力於推進國家現代化——建立新式學校(包括軍事院校),實施法律改革,出版報刊、雜誌,將現代醫學和其他西方技術引入阿富汗,並著力打造強大國防體系。

在哈比卜拉汗去世前,阿富汗已組建起一支比較現代化的軍事力量,正規軍約5萬人(編成75個步兵營和21個騎兵團,單兵裝備產自德國、英國、蘇俄及土耳其的步槍),並配有70個炮兵連、約280門新式火炮(包括100毫米德制克虜伯榴彈炮和75毫米德制克虜伯山炮)。

英印自行車部隊

阿富汗軍隊雖然訓練有素,但因國力貧弱,其始終受到彈藥匱乏、後勤不力等問題困擾,而且沒有空軍。此外,阿方必要時還可動員約8萬名部落戰士參戰——按照英國人的說法,前者才是阿富汗最精銳的部隊,「戰鬥素質極佳且裝備精良(武器多系自製或源於阿軍方)」。

不過,到了統治後期,志得意滿的哈比卜拉汗日漸驕奢淫逸、貪圖享樂,改革動力嚴重衰退。另外,雖然一戰期間阿富汗表面上保持中立,但哈比卜拉汗暗地裡接受了德國和土耳其的軍事援助(這從阿軍的武器裝備上也可看出),而且放任土耳其特工在邊界地區發起針對英屬印度的襲擾活動

阿富汗國王阿馬努拉

1919年2月20日,哈比卜拉汗在一次外出狩獵時遭暗殺身亡,他的三兒子阿馬努拉被擁立為王。這位年輕國王別看才27歲,但他早年就掌管軍隊和財政大權,積極推動各項改革並獲得了大多數部落酋長的效忠,在阿富汗國內威望很高。

相比父親,阿馬努拉更有進取心,他敏銳捕捉到一戰後新生蘇俄政權與英國的尖銳矛盾,希望藉機廢除1879年簽署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規定阿外部事務由英國把持和操控,後者則每年付給阿富汗12萬英鎊補貼(相當於現在400萬美元)。阿馬努拉派出使節前往蘇俄訪問,列寧表示支持,宣布承認阿富汗獨立,還提供武器彈藥,這下可徹底激怒了英國人。

描繪阿姆利則慘案的畫作

按照西方史學界說法,最先挑起戰端的不是英國,而是阿馬努拉。據說,後者為了鞏固權力,趁著1919年4月「阿姆利則慘案」(英印軍隊屠殺上千示威民眾)引發英國在南亞次大陸統治不穩的機會,於當年5月3日派兵越過開伯爾山口西段邊界,佔領了一座邊境小鎮巴格,直接威脅到英國在該地區行政中心蘭迪·科塔爾的安全,而當時英軍在那裡只駐有2個連。

1919年入侵阿富汗的英軍炮兵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英國政府堅持殖民政策,強令阿馬努拉繼續履行不平等條約,並在邊境集結重兵準備發動新的侵略戰爭。阿馬努拉也不甘示弱,積極備戰,並搶先控制了一些戰略要點(比如巴格小鎮和蘭迪·科塔爾)。1919年5月6日,英印殖民當局正式對阿宣戰。

第3次英阿戰爭示意圖

因年代久遠,真相已不可考,反正第3次英阿戰爭就這麼倉促間爆發了。阿富汗方面,阿馬努拉出動了54個步兵營、13個騎兵團,兵分3路禦敵,其餘部隊留守喀布爾。英軍則集結了8個師、5個獨立步兵旅和3個騎兵旅參戰。

當時,一線阿軍只有約3.7萬人,而英軍達30萬之眾(當時英軍1個步兵師員額為1.8萬至1.9萬,1個營就有上千人),即便後者沒有在同一時間全部投入戰鬥,其兵力優勢仍很明顯。

此外,英印軍隊大多曾赴海外參加過一戰,實戰經驗豐富,並裝備有機槍、重炮、裝甲車等先進武器,用無線電傳遞情報、汽車運輸人員和物資,還有約20架空軍飛機助陣,無論兵力還是裝備都足以「碾壓」阿富汗。

但問題在於,英軍士氣低落,軍心也不太穩。究其原因,主要是經過一戰殘酷洗禮,英軍普遍厭戰情緒很大,白人官兵就想著趕緊回到英倫本土「守著老婆孩子熱炕頭」,而英印軍隊(以印度人為主,超過8成參加過一戰)則變得「不再馴服」,不願繼續盲從英國殖民當局的命令。

戰爭開始後,阿富汗第1路軍(約1.9萬人)在喀布爾以東約170公里處的開伯爾山口一帶設防,依託有利地形頑強阻擊來犯英軍。因為這個方向距離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最近,英國人也下了血本進行爭奪。

在18門大炮、22挺機槍和數架轟炸機支援下,英軍2個旅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輪番衝鋒,攻了5天、傷亡數百人才佔領阿軍陣地。雖然阿軍被迫後撤併放棄了靠近邊境的重鎮賈拉拉巴德,但英軍想起前2次入侵時被切斷交通線的慘痛經歷,沒敢「乘勝追擊」,這個方向上的大規模戰鬥就此結束。

再說阿富汗第2路軍(約1萬人),由後來當上國王的納迪爾汗率領,開往喀布爾東南約160公里處的邊境城市霍斯特一線。納迪爾汗打仗很有一套,他指揮部隊出其不意地主動進攻英軍要塞塔爾城,包圍了城中的英軍4個營

緊接著,納迪爾汗又打通了前往印度河谷的道路,一直衝到距離英軍後方大本營只有五六十公里的地方,當地原本依附於英印殖民當局的部落民兵也紛紛調轉槍口,阿軍的大膽行動讓英軍統帥部陷入恐慌,急忙從後方增調1個師馳援。

納迪爾汗指揮阿軍集中兵力、火力猛攻塔爾要塞,他們壓制了敵方炮兵,摧毀了要塞中的汽油庫、彈藥庫、糧倉和無線電收發站。英軍為了給援兵到來爭取時間,出動大批飛機轟炸阿軍陣地。

雖然由於步炮協同太差,阿軍最終沒能攻下塔爾要塞,但其仍在圍城戰中斃傷近百名英軍,並頑強阻擊敵方援兵,使其12小時內僅前進不到30公里。6月2日,為保存有生力量,納迪爾汗率軍主動撤退,這一方向戰鬥也基本結束。

英軍在邊界樹起告示牌「嚴禁越境進入阿富汗境內」,其懼戰心理可見一斑

5月27日,英軍以優勢兵力進攻阿富汗第3路軍(約8000人)防守的斯平·巴爾達克城堡(位於阿南部重鎮坎大哈東南約90公里處),英國人甚至動用了古老的雲梯,經過8個多小時激戰並在付出很大傷亡後才拿下這座要塞,但對於整個戰局發展並未產生多少影響。

就這樣,雙方血戰1個月,30餘萬英軍竟然一直徘徊在邊境地區不敢深入,其雖連獲小勝,卻苦於補給困難、士氣衰退(1個步兵團在前線集體「開小差」,還有大批印度士兵帶槍加入當地反英部落武裝)和疫病流行(僅霍亂就造成英軍566人死亡),而阿方高層也決定適可而止,遂與英國議和。

1919年6月3日,雙方正式停戰,據統計,這場持續31天的戰爭讓英國損失了1751名官兵,其中陣亡者是傷者2倍,達1136人,戰鬥之慘烈由此可見一斑。而其軍費開銷更是驚人——1650萬英鎊,這在那個年代可是筆巨款,按當時幣值摺合竟然超過70噸黃金!此後,英國再沒打過阿富汗的主意,直到2001年「9·11」事件後,才以美國「小跟班」的身份派兵重返這個從未臣服過他們的「帝國墳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突擊手 的精彩文章:

葉門是帝國墳場?3萬英軍死守一座港口 最後灰溜溜撤走
阿爾巴尼亞特種兵在英國失蹤?曾赴阿富汗打仗 或加入黑幫
俄空軍司令出身陸軍?曾蹲大牢7個月 從車臣打到敘利亞
越南要買日本二手F-15戰機?號稱近距格鬥能贏殲-20
越南首名維和女軍官:文武雙全顏值高 已是兩個孩子媽媽

TAG:軍情突擊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