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藝壇上的一位傑出的先驅人物,李叔同,也就是後來的弘一法師

藝壇上的一位傑出的先驅人物,李叔同,也就是後來的弘一法師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一曲《送別》唱到今天,激起人們多少往日情懷!這首名歌的曲作者,是美國音樂家福斯特;而詞作者,便是我國近代藝壇上的一位傑出的先驅人物:李叔同,也就是後來的弘一法師。

李叔同(原名文濤,別號息霜,法號演音、弘一)曾經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創始人之一,正如他的弟子——著名畫家豐子愷所說,他是我國最早出國學文藝的留學生之一;是最早提倡話劇,最早研究油畫,也是最早研究西方音樂的藝術教育家之一。他終身的「藝事」——書法,更是達到極高的境界,被譽為20世紀中國十大書法家之一。這位20世紀初瑜亮一時的藝術家,中國現代藝術啟蒙教育的先驅者,不啻如流星划過夜空,卻想不到於1918年,「五四」運動前夕,斬斷世情俗怨,從此芒鞋布衲,托缽空門。由風華才子到雲水高僧,由峰而谷,這一極具戲劇性的轉折,怎不令人愕然、惘然?在一本「紀念冊」里,留有他年輕時飾演「茶花女」的倩影,也印著他安樣圓寂於陋室繩床的情景。

關於李叔同先生皈依佛門的緣起,眾說紛紜,但無論在俗、出家,李叔同的「塵緣」實際上從未斷過,且十分認真執著和徹底。他傳奇般的一生充滿詩意和神秘感,今天的人們,觀照昔日弘一大師的塵緣萍蹤,想必會多一份對人生的感悟和啟示!李叔同於1880年農曆9月20日生於天津,祖籍浙江平湖。他的父親為李鴻章同年進士,曾官吏部主事。致仕後經營鹽業,興辦銀行,為津門富豪。李叔同是五姨太所生,當時他父親已68歲,雖然李叔同五歲即遭父喪,他少年時的生活仍然是極為優裕的。他的兄長和母親很注重他的教育,延請了天津名士趙幼梅教他詩詞,唐靜岩先生教他書法,加之他本人極為聰穎好學,小小年紀便積累了非常深厚的國學修養。有道是「《文選》爛,秀才半」,李叔同7歲時便能熟讀《文選》,且寫得一手像樣的書法,被人稱為「神童」。

由於家庭的變故,李叔同14歲陪他的生母南遷上海。晚清的上海,也是西洋文明和東方文化碰撞的邊緣。既有傳統文化的底子,又有「歐風東漸」的浸染。李叔同在上海入南洋公學從蔡元培先生受業,與邵力子、黃炎培、謝無量等人同學。這是當時上海最先進的學校。在這裡,他一方面接受了較系統的儒家經典教育,一方面又吸納了「新學」的精華,促發了他積極用功、奮發有為的心態。當時上海文壇有著名的「滬學會」,參加者多為一時俊傑。而李叔同應徵的文章,名字屢屢列為第一,從此被上海的名士聞人所青睞,被視為「才子」馳名於上海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鴻說歷史那些事 的精彩文章:

武七一邊討飯,一邊還到處吆喝,出糞、鍘草
金軍席捲而來、百姓們惶惶呼救的局面,岳飛有非常出色的表現
遼與西夏威脅較大,北宋政府只知歲貢銀絹,以換取暫時和平局面
皇祐二年,包拯擢為天章閣待制,知諫院,擔任了諫官
蘇麻喇姑雖然是一個侍女,但孝庄文皇后把她看成姐妹一樣

TAG:鴻說歷史那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