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四邑公堤的千年滄桑

四邑公堤的千年滄桑

原標題:四邑公堤的千年滄桑


案室



四邑公堤,上起嘉魚縣馬鞍山,下迄江夏區涼亭山,堤線凈長56.6公里(其中嘉魚縣40.4公里,江夏區16.2公里)。保護著嘉魚、咸安、赤壁、江夏四縣市區面積1110.4平方公里,60萬人口。該區域人口稠密,物產豐富,經濟發達,是全省重要的糧棉油漁生產基地。是鄂南長江防汛的重要屏障。


四邑公堤歷經近千年歷史,書寫著滄桑史事。據《湖北省水利志》記載,宋代以前,嘉魚縣東北、咸寧縣以西、蒲圻縣以北、江夏縣以南的地勢低洼,斧頭湖和西涼湖與長江相連,江湖連通,為洪水匯納之地。北宋之後,由於河道變遷,長江南岸從嘉魚馬鞍山至江夏縣赤磯山一帶開始淤出,人們開始逐漸遷入,並開發利用土地資源耕作。然而,每當春夏汛發,四縣低洼地方經常被洪水淹沒,水災釀成澤國,百姓為了防禦洪水,「依江傍湖之地,皆皆創議修堤」。


北宋政和年間(1111—1118年),嘉魚縣令唐均見長江南岸漸淤高厚,以築新堤防禦水患為由,請求鄂州府撥款修堤,得到允許後,召集嘉魚、咸寧、蒲圻、江夏四縣民眾開始修堤,當時自馬鞍山腳起修,沿江水而下築堤,開創了四邑公堤修築之歷史。當時修築的位置有兩段,上段從今天的李家起,過楊家潭,至孟家灣止,歷史上稱「新堤」。下段從孟家灣經小湖解,再至馬鞍山中部的南麓修築,命名為「接龍堤」。上下兩段堤「亦江漲衝激之所,為四縣門牙」,其位置相當重要。兩堤建成後,迫使江水從馬鞍山北麓東流,避免了江水淋頭直灌之患。

四邑公堤系歷代逐年修建而成,開始時取名「長堤」,皇慶元年改稱為「公堤」,金口長堤竣工後又統名為「長堤」,以後因該堤護保護四縣利益,且由四縣共修、共管、共防,故名「四縣長堤」和「四邑長堤」。康熙四年(1655年)將四邑長堤分為四段,分由四縣分修,按縣取名,由下而上分稱為江堤、咸堤、蒲堤、嘉堤,乾隆三年(1738年)又將四邑長堤分為五段,除按原四縣分段外,在江堤至咸堤之間的一段由四縣捐資,由武昌府督修,故稱「府堤」又稱「四邑公堤」。清同治以後,由於該堤保護四縣,四縣受益,才統一命名泛稱為「四邑公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重視堤防建設,於1952年確定四邑公堤為國家級長江干堤。


四邑公堤從公元1111年創修,經過宋、元、明、清各朝的興建與加培,從無到有,從分段修堤到連成整體堤,歷經滄桑巨變。現立於赤壁市四邑公堤管理段院內有「重修咸寧堤記碑」碑刻一塊,該碑是清同治十二年(1973年)所刻,記述了重修四邑公堤的有關事宜,見證四縣聯防四邑公堤的歷史使命及朝代社會變更,但四縣聯防的堤防體制永不變的史實。是湖北省唯一的堤防碑刻,2002年被公布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在解放前,由於修堤標準低,堤身仍然低矮單簿,百孔千瘡,難以抵禦大洪水的侵襲。解放後,各級黨委、政府重視四邑公堤建設,在原堤基礎上,幾乎每年都進行了加高培厚,填塘固腳,消除隱患,護岸保灘,造林防浪。1954年長江發生特大洪水,曾破堤分洪。當年冬天對部分堤段進行修復和整治。1980年長江出現54型大洪水,沿堤險情頻發,防汛投入極大。當年冬季,在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下,嘉蒲咸江四縣4萬多勞力修堤,對四邑公堤進行了全面的整修,在各自堤段修壓浸台,即在堤內坡加築一道寬8米、高程達29米的壓浸台。咸寧地委書記王瑞生坐陣四邑公堤指揮督戰,一冬完成修堤土方415萬立方米。四邑公堤的三度(即高度、寬度、坡度)標準全部完成。1982年,省水利廳採用先進吹填設備,完成了潘家灣堤段的填塘工程,填塘面積139畝。1996年冬,咸寧地委、行署針對當年長江發生大洪水時出現的險情隱患和薄弱環節,再次組織咸嘉蒲三縣3萬勞力,展開了以人力施工為主的修堤大會戰,行署副專員張感山坐陣嘉魚,指揮修堤。咸寧地區水利局組織工作專班赴嘉魚駐紮,日夜抓緊修堤,並連干3年。至1998年春,累計新加培堤防土方200萬立方米,使整個四邑公堤的堤身由矮變高,堤面由窄變寬,堤坡由陡變緩,並修建了固定防汛哨所61棟,全堤做到了通車、通電、通話,形成了處、段、所的防汛組織體系。


1998年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災害後,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災後重建,整治江河」的重大戰略決策,四邑公堤列入國家江河整治項目,在1998年至2003年的6年間,國家投入8億元資金,實行機械化專業施工,對四邑公堤全面進行了堤身和堤基加固、迎水面護坡、涵閘重建和整修、堤身防滲、堤防內外淵塘填充、堤內500米內的農戶水井封堵、上堤防汛公路建築、高標準防汛哨屋建設等。經過2002年、2003年兩個高水位洪水年的檢驗,全堤無險情,安全無恙,安瀾度汛。昔日低矮單薄、淵塘連片、險象環生、抗洪能力極弱的四邑公堤,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如今的四邑公堤已經建成:堤外坡護砌混凝土六角塊石,堤內堤坡植草,堤頂澆築水泥路面,堤防內外密植防浪林已形成護林帶,所有堤身中的涵閘更新改造,全堤上建設了公里碑、百米樁、險工牌、宣傳牌、交通警示牌、攔車卡、光傳輸通信等設施,實現了高標準的現代化堤防。那寬闊雄偉的四邑公堤,不僅是長江防洪御洪的重要屏障,而且是沿江地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巍巍長堤樹豐碑,千年四邑話滄桑。

者單位:咸寧市水務局 咸寧市檔案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檔 的精彩文章:

安陸「張氏祠堂」的紅色記憶
「蔣家樓子會議」中的軍民情誼
民國宜昌民間消防組織——水龍段
漢口咸安坊小記
黃石市首個教師節

TAG:讀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