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商周時代如果想要當官, 有哪些渠道?

商周時代如果想要當官, 有哪些渠道?

原標題:商周時代如果想要當官, 有哪些渠道?



商周時代如果想要當官, 有哪些渠道?

有的人出生鎬京城裡,距離天子近,註定就可能高人一等。運氣要是再差點,出生在翼城、曲沃、商丘,或者臨淄也行,好歹在富裕之地,多少能夠找到生存之道。要是生存在偏遠山區和城池,基本上翻盤可能性為零,更別說出將入相、入朝為官。


有很多事情從開始就已經註定了,這跟你是否努力無關,哪怕你爆發小宇宙,這個世界也不會屬於你。夏商周時代的平民百姓就是被生活裹挾的奴隸,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改變人生。上古時代的封建世襲體系,封堵掉百姓的所有可能性。他們生存在禮樂體系所定義過的世界裡,唯一可能的選擇就是按部就班、早出晚歸、臉朝黃土背朝天,永遠也無法避免王室貴族眼中的那種「吊絲」的悲劇宿命。


在夏商之際,在君主身邊,除了那些世襲的官員,就是一種叫做「史」的官員,這種人也被稱為「巫」,什麼意思呢?就是負責祭祀和占卜的重要官員,是神權的象徵,某些時候他們的權力甚至比君主還大,不過,要成為為「巫史」,也得掌握祭祀和占卜的技巧,這種東西神乎又神,也非常人可掌握。重要的是,「巫史」也是世襲的。


夏商周崇尚的是世襲制度,在官位中主要有卿、大夫、士三級,要當官都是貴族們的專權,平民百姓是基本沒有機會的,若非是聞名於世的賢人,可能也才會為君主所知並重用,如許由、巢父之輩。但這種賢人少之又少,普通百姓要靠這種方式上達天聽,可能性更是為零。

《禮記》載:「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這種家國天下之理念,到商周時成為共識,賢人的晉身機會日趨削弱,如姜子牙等人,其出身也頗受爭議,在海叔說春秋的文章《屌絲從來難逆襲,姜子牙絕非普通殷商貴族》中,就曾經探討過這個問題。賢人尚且如此,百姓要想當官,就更顯渺茫。商周之際,可被稱之為賢人之士的,如伯夷、叔齊、箕子等,皆為世襲之殷商貴族。


諸侯傳位和官吏任用,遵照的是世卿世祿制,殷商時的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周時的嫡長子繼承製,都是按照嚴格的宗法血緣關係,以族權和政權相結合的方式,分封、授土、授民,這些官員擁有各自的封地,在各自的轄區管理和控制百姓,以等級制度壓迫百姓,而百姓則只能佝僂著身軀,無奈的生存在方寸之地,遇明君、減稅賦、輕徭役,便是百姓之最大渴望,哪裡還有奢求入朝為官。


《禮記》載:「夏後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三公、九卿、大夫基本上都是來自公室貴族子弟,而唯獨「八十一元士」可能會為天下百姓創造機會。什麼是「士」呢,就是脫離了生產勞動的讀書人,所謂"士農工商",就是著書立說的人,就是朝中的大學士。可是,據史書所載,商周之際是沒有所謂的私學的,到春秋戰國之時,孔子才開始興辦私學,可見商周時代的百姓,就連受教育的機會也沒有,怎麼可能成為「士」呢?這樣的時代,民間完全處於蒙昧的狀態,就算諸侯君主希望從民間選拔人才,也是無從選起。諸侯國君們甚至很是崇拜這種理念,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千年之間,百姓就像在茫茫黑夜中,根本無法探索出仕之道。


荀子在《君道》中說:「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人載其事而各行其所宜。上賢使之為三公,次賢使之為諸侯,下賢使之為士大夫,是所以顯設之也。」這是對尚賢的最佳解釋,可是這種尚賢在商周之際,曆數所有為後世所載的重要朝臣,可說屈指可數。直到春秋戰國的亂世,諸侯紛爭,小國滅亡,大國林立,貴族子弟的洗牌加劇,沒落的徹底沒落,民眾也才尋得機會。

但是中原腹地的諸侯國,如鄭國、衛國、宋國等國,依然延續的是公室子弟世襲之制,鄭國子產、宋國樂氏華氏等,皆為公族子弟,也就是說權力的頂層依然為世襲所把控。但對人才的渴求,已經越來越成為諸侯國君們的心疾,那麼,既要保持公族世襲制的傳承,又要招納人才,諸侯國君們應該從何處著手呢?那便是發展「士」,發展得最好的即為秦晉兩國,當年晉獻公為杜絕「曲沃之亂」的覆轍,對公族勢力進行了大清洗,直接導致朝中缺人,無奈之下便從「士」中選拔人才進入朝堂,自此「卿大夫」這支重要的力量,開始進入晉國,也開始進入史卷。而秦國常年為戰,便有軍功、舉薦、賓客、吏道、通法、徵士等多種方式。從此時開始,民間百姓才真正尋得了入朝為官的機會,一個是讀書,一個是打仗,這兩個渠道,也成為封建王朝後世兩千年入朝為官的主要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叔說春秋 的精彩文章:

元曲中的故事: 叛逆的王冕, 清氣滿乾坤!
揭秘宋戴公為什麼會成為後世三代的偶像?
為了心愛的女人, 這位宋哀公憂思成疾, 早早的離開了人世!
周宣王到淮夷去徵收軍事物資的結果是什麼?
宋國的宿敵即將出現, 宋惠公有何打算?

TAG:海叔說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