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世噶瑪巴《甚深內義根本頌》(2)空性

三世噶瑪巴《甚深內義根本頌》(2)空性

《甚深內義根本頌》第三世噶瑪巴著

密續教法不僅啟發我們對五大與五蘊之本質的了解,它也同時提供了我們直接切入一切諸法真正心髄的法門和良方。若你能正中心髄,便能由此學到它完整的內涵意義。金剛乘的法門教導我們直指靶心――修行最根本的目標。認知由六大所組合之金剛身的本質,並將它加以展現的法門,即是密乘傳承的神聖教法。

註:開示目的是讓讀者對氣脈與氣的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開示中有提到練習或禪修的方法,除非你曾經參加過密法課程,直接得到密宗灌頂,聆聽同一傳承其他仁波切領受口傳與開示,並在具德上師的指導下修持,否則請勿自行練習。

在原頌文里,它寫道:「在此我要闡釋內存的身與心」。它有點像個偈語。一般來說,我們所謂的「自我」的這個身體。其實是一個與神識的結合體。它由四大組成,內有透過意識動作的深受能力,所以我們有愉悅、痛苦、快樂和傷心等的感覺。所有這些情緒的起落都是一種心靈的覺受,因此「空性」的教法說明了我們的身體如何依四大組成,神識(指心)如何證悟智慧,以及它如何提起明覺等。由於有主客體的存在,我們才會感受到像愉悅、痛苦、快樂和傷心等情緒。

「空性」的教法直接切入了我們內在的心靈體驗,它不多談外在元素的種種組合。當我們不識內在的智慧時,心便會起痴迷煩惱,因此煩惱是由於我們未識自身本具的智慧而起的。

大部分在座的諸位都是多年來致力於聞思修的老學子,尤其是在研修深奧的「大手印」教義上,因此諸位可說對我們要開示的主題都已相當熟悉。也許之前大家對「空無實性」的高深教義已聆聽過多次,但要從基礎講起仍是我的職責所在。

事實上,我們已多次領受過此法並付諸實修。但不論我們對此已多熟悉,在真實的生活中依舊無法承擔興奮、沮喪、快樂和痛苦等的感情。而我們之所以無法忍受是因為很明顯的,我們對於種種情緒有所執著,拚命認定它就是真真實實存在的東西。認定此等事為具體實有,讓我們無法實際看清楚自己的遭遇和情緒基本上是不存在的。通常我們所遭遇到的一切都非具體實有的-----它隨時可變,難免有誤,並且無常,但我們仍執以為真。這種執著讓我們相信自己所執的乃是真有其事,因此我們要打破這種心態,認知自己的情緒、感情以及周遭的一切均非真實具體存在的。

為了證明此種想法,這個教法說明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任何事情也均非實質存在,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覺受到的任何事情也均非實質存在。只是過去由於我們的心一直都認為它存在,因此事實上要讓自己接受這樣的教法是有點困難。我們已習慣於這些執著的習氣,抓住一切我們所能感受到的不放。在心靈不斷攀執的過程中,我們便無法了解諸如「佛於吾人掌中」以及種種與法身有關的教法。在我們未打破對任何事物執為實有的想法之前,由於缺乏對「佛於吾人掌中」的法身的了解,因此要談到當下了悟的教法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一切現象都依因緣環境合和而起,只是我們常認為它是獨立存在的。例如,我們因有眼識而能看到人的身形。但縱使有眼識,若無覺受的客體,我們也看不到任何東西。因此物體要與眼識有交集才行。當這兩項有交集點時,才會有某樣東西的影像出現,我們也才能看到它。同理,聲音要與我們的耳識結合,我們才能聽到,否則縱然耳力很好,若無聲音,我們也聽不到什麼。因此聲音要與聽力結合乃是必要的條件,這樣我們才能意識到有聲音。其他的感官也是,包括相對於眼、耳、鼻、舌、身、意的色、聲、香、味、觸、法等。

因此當我們的眼識與物體交集時,我們才能看到東西,聲音與耳識亦然,然而其分別又是如何產生的呢?做為凡夫的我們其實已十分習慣對一切起分別。當我們看到一樣東西時,首先眼識與物體交集。一交集後,我們的心識便馬上判別它是好是壞,令人喜歡或討厭的。聲音亦然,當主客體相遇時,心識便開始大做分別。有些聲音悅耳,有些則令人覺得不舒服,而這些正反有感覺都只不過是心的一個選擇問題而已。聲音或東西之真的令人喜歡或討厭,其本身並無一點真實性,說來一切都只是心的造作或投影,讓人產生一種愉快或討厭的感覺而已。由於一切均來自心的造作,因此我們應該先審視這個造作一切好、壞的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噶舉中心 的精彩文章:

禪修的重要性——2013年馬來西亞大手印止禪修閉關前言
夢中聽到預言或看到文字,或夢中所見的某些現象不久就真的發生了,這是怎麼一回事?

TAG:中國噶舉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