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琴壇吳秀波」梵戈: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就是匠人

「琴壇吳秀波」梵戈: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就是匠人

這是一刻講者梵戈@一刻talks 的分享,斫琴師,築雪山房古琴工作室創始人之一,2006年之前他一直從事著與管理有關的工作,斫琴對於那時候的梵戈來說,即便已經擁有自己的古琴工作室多年,仍然只能是每天工作之餘的樂趣。在他的理解中,斫琴這件事,同其他藝術形式相似,首先應解決溫飽的問題,在行有餘力時,才可以專心斫琴,也就是從那時起他決定將潛心研究、製作古琴不再僅僅當成一種修鍊、而是化作生命所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斫琴師,築雪山房古琴工作室創始人之一古琴是在我們中國民族的樂器當中,是歷史比較悠久的一種樂器,它的歷史大概有超過 3000 年。那麼古琴的特質,在傳統的樂器當中是特殊的,為什麼呢?我們自古以來,只有古琴是作為我們文人,士大夫,或者知識分子階層的一些修身養性的這樣一個道具,或者一個器具。那麼它有別於其他的樂器,其他的不管是琵琶,古箏,三弦等等,它是被歸到純粹的樂器,這個行列來的。唯有古琴,它的地位是比較超然,。對於古琴樂器屬性,平均有效弦長,幾乎是全球樂器當中最長的。造成它的聲音比較低沉,悠遠,幽深,厚重,蒼古等等。

那麼自古以來也有一種說法說,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在古琴身上更多的體現是儒家的禮樂思想的一種體現。

我覺得不管我們古人制琴,還是今人制琴,我們應該遵循的是當中的道理,就是樂器製作的一些基本的原理,或者說規則。那麼我們古人在幾百年,或者說1000多年以前,古人對於樂器製作的一些基本的原理,實際上有一定的掌握,但是由於當時的條件所限,可能這些對於規則的掌握的廣度和深度是有局限的。那麼我們在學習古人的時候,我們在鑒賞前人的作品,學習前人作品的時候,實際上要從作品當中去反過來推溯,或者分析這個作品當中,或者古人的理論當中,所包含的那部分。

真正的精華的,符合事物發展這個原理,或者是規則的那部分東西。那麼我們今天的科技發展了以後,我們對同樣的規則的理解的深度,可能就要比古人深一些,可能也會理解到一些古人所沒有能夠理解到,甚至古人有所誤解的一部分的這個原理性的知識,那麼這個時候,從這些方面來講,我覺得繼承古人,是要繼承古人符合事物發展,原理和規則的一部分,同時在這個基礎上去發展完善古人所沒有達到的那一部分的內容,在這個程度上我認為,那麼我們說,在這種基礎之上,我們製作出來的作品,是既符合古人的那種理念,同時又是古人理念的延續,延伸,和擴展。

在製作的研究上,我覺得雖然已經花了十幾年的時間,而且我覺得,相對來說也有了一定的研究的積累和經驗的積累,但是我覺得,我們古人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叫什麼呢?叫行百里者半九十。這個半九十的概念是什麼呢?我們100里路,走了90里,仍然只算走了一半。那麼我覺得可能對於我而言,這一輩子都永遠會是這個狀態,為什麼?我覺得製作之道,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追求,這條追求探索之路,是沒有終點的,從長遠的時間段來說,是沒有終點的。比如說為什麼沒有終點,我們每個人的知見,見知,理解,境界,技能的水準,其實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我們比方說,你看我們古人對古琴的這個美好的這個特徵,有九個字,就是九得,來形容琴的美好,就奇、古、透、潤、靜、圓、清、勻、芳。圓和勻是放在,幾乎是最後的這個標準的。那麼這個實際上,我認為古人的這個見解是非常非常精闢的,圓可以說是最好的,是最完美的,也是最難的。

那麼反過來說,其實我們世界上所有的藝術形式當中,不包括,不僅僅是樂器製作,提琴,吉他,古箏,琵琶,包括我們人類的歌唱,包括我們書法繪畫,這個圓和勻其實的都是類似的。那麼勻不是絕對的均勻,是什麼?是均衡,講究的是一個,也不是絕對的對稱,它是一個整體的一個動態的這樣一個均衡的狀態,調和的狀態,中和的狀態。那麼圓指的是什麼,圓並不是說一個圓形,我認為,圓的指的我們說,這個聲音的特色,特徵,特質當中,圓滿具足,沒有缺失,沒有凸凹斷續的這種感覺。圓是一個很理想的,很完美的狀態,是很難的一個狀態。

對於一個制琴師來講,最重要的是,能夠準確的感知,並且根據這個材質本身所固有的特徵,因材施做,順勢而為,最終製作出一床琴來,這床琴最後最終的音色特徵,其實是跟這塊木料,最初的音色特徵,是相符的。所以我們古人在,講到製作的時候,講的非常微妙,面底要相合。就是一定要合。

從 2009 年到 2015 年的秋天的時候,這段時間,大概這五六年的時間,大概十幾張琴,都是在不斷的這種,就是有一些一直沒有合琴,有幾張是合了琴以後,反覆打開來四五次。那麼為什麼這些琴要拖了這麼久,因為這麼多的琴,它其實在經歷了幾千次的不斷的調試,在這個調試的過程當中,要進行很多參數的一些調整,還有數據的積累。實際上就是要總結,要總結或者說,要升華自己的那一部分理論。就是說這些樂器製作裡面,是有很多規律性的東西的。我們更多的時候如果說,我們很多製作者是習慣於,傾向於經驗,經驗固然有用,但是其實有很多是規律性的東西,比如說這個,我們有的製作者,就是喜歡音量比較大的琴,那麼這個其實從規律上來講,你把琴挖的薄一點,那麼比較容易把琴做的音量大,但這是不是唯一的方法,絕對不是,那麼但是如果把琴挖的比較薄一點,音量固然大了,可能這個琴體的延音的能力,就是說延音的能力就弱了,我們要的是什麼,要在音量儘可能大的同時,還要保有足夠的延音能力。當我們所需要滿足的條件越多的時候,就越難實現。

但是條件越多的時候,這不同的這些影響製作的因素之間,就要進行相互的平衡。那麼說到底,製作是一門控制的藝術,同時也是一門選擇的藝術。

對於匠人這個詞,我覺得可能我們現在最近幾年比較火的這個,匠人的這種提法,跟我們傳統上的對匠人的這種理解,可能我覺得還是有點差異。比如說我們,像我小的時候,我們那時候有很多,比如說剃頭匠,磨刀匠,就是很多匠人的這個,有很多很多種不同的匠人,這個匠人的含義,更多的是什麼呢?以某一門手藝謀生,用來吃飯的這門手藝,並以此為生的這種人,更多的是匠人。

那麼我們今天,就是這兩年比較火的匠人的這個概念,我覺得更多的,更多的時候,這些匠人們可能並不一定是要靠這門手藝來謀生,更多的是,是他的一個愛好,是一個興趣,或者說他願意為這件事情,去不計成本,或者說不計時間的去,為它付出。想要做到極致的這樣一種狀態。那麼從這點上來講,我覺得,當然了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目的,比如說像日本的,我們說日本的對匠人的統稱就是職人,就是說以某一門手藝,作為職業的這樣一種職業人士,那麼這個覺得是,比較恰當。那麼日本的職人,有他的這種工匠精神,那麼同樣我覺得,我們說以某一種事物為自己的愛好,追求極致的人也好,或者說藝術家也好,我覺得匠人精神是不分人群,不分個體的。在任何的行業,或者任何人身上,都可能體現這種精神。那麼這種精神我們一定叫工匠精神也可以,我們如果換個其他的名稱也可以,其實它代表的,我覺得無非就是說堅持,專註,一絲不苟,或者說是一個,忍耐,或者說這個兢兢業業,或者說是一個精益求精,就是總而言之就是這一類的精神。

但是在藝術家的匠人精神,所導向的那個目標,和職人的這種,這個匠心也好,工匠精神也好,它導向的目標,我覺得還是有差異的。那麼對於職人,或者普通的匠人來講,我覺得那麼它所追求的可能是,更好的產品的品質,更高的生產效率,那麼這樣的話,相對來講,因為它畢竟要以此為生,要有一定的這個產出與投出要有回報的。那麼對於說,如果僅僅是以這件事情為興趣,或者說藝術家的追求的話,那可能更多的是關注於,這個作品或者這件事物本身能夠達到的一種極致的狀態,在這期間花的時間的多少,或者成本的多少,可能就不是最主要的考量了。

一刻talks ? 全球創見者分享平台

長按下方二維碼發現更多未知驚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刻talks 的精彩文章:

「AI引爆的教育革命就快來了嗎?「四位教育實踐家這樣說
大部分中國人天生乳糖不耐受?科學告訴你真相!
「年輕人,你能為這個世界做點什麼?「四位嘉賓要從公益角度回答這個問題
大部分中國人乳糖不耐受?a2總裁揭秘科學真相
我們邀請了一個機器人作為主持人和幾位企業家聊了聊人工智慧的當下和未來

TAG:一刻tal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