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近代化中的奇葩,中英交戰一年多君臣依然如此認識

近代化中的奇葩,中英交戰一年多君臣依然如此認識

原標題:近代化中的奇葩,中英交戰一年多君臣依然如此認識



有時候,知識的力量遠不及無知的力量大。初生牛犢不怕虎,愚昧無知更是連天都不怕。

1839年5月,林則徐上奏道光皇帝對英軍侵犯大清疆土,挑釁發起邊疆之戰的形勢分析是:「到省後察看夷情,外似桀驁,內實惟怯。……豈知彼從六萬里外遠涉經商,主客之形,固不待智者而決。即其船堅炮利,亦只能取勝於外洋,而不能施技於內港。」後又進一步上奏皇帝稱:「夷兵除槍炮之外,擊刺步伐俱非所嫻,而腿足裹纏,結束嚴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無能力……」。


這就是堂堂大清朝一品欽差大臣對野心勃勃、氣勢洶洶而來的英國遠征軍的基本認識。他告訴皇帝,英軍不可怕,也斷不會挑起邊境戰端,即使他們的武器再厲害,也僅能囂張於外海,加上他們士兵除會使用槍炮外,並不能上岸作戰,因其緊身褲和綁腿束裹緊纏,致腿腳伸屈不便。繼而報告皇帝,我們只要倚重岸上炮台固守即可。


如論此時因初次與英軍打交道,不甚了解而情有可原的話,那麼,在一年之後,雙方大小戰爭已進行過十多次,依然持此觀點,那便是無知加愚昧。


1841年8月10日,接替查理˙義律的英國新任對華全權代表璞鼎查(Bt,GCB(Sir Henry Pottinger)走馬上任,立刻啟動之前北上攻擊計劃。璞鼎查利用10天時間進行了部隊戰前動員準備,於8月21日,留下一小部分人馬留守香港,率主力北上廈門、天津。這一支近代化強大主力攻擊部隊,共有戰艦10艘,艦載大炮310多門,另外配有4艘武裝運輸船及22艘運兵船,共記2500餘人。

8月25日晚,這支部隊順利穿過廈門設有炮台的外圍諸島,進入廈門內港。次日,港內風起,英軍起錨列陣,向清守軍發起攻擊。此時的裝備力量,無論是在質量上還是數量上,英軍都佔據絕對優勢,僅用了80分鐘,清軍鼓浪嶼島上三座炮台即被摧毀,英軍從鼓浪嶼東面炮台沙灘登陸,攀爬陡峭岩石自清軍身後包抄攻擊。臨近下午四時,廈門南島各陣地均被英軍自身後攻擊失陷。閩浙總督顏伯燾慌亂中率文武諸官夜渡同安,島上清軍陷於混亂,紛紛潰散而逃。8月27日凌晨,英軍進入廈門城。


此役,英軍僅1人陣亡,16人受傷。清軍則戰死總兵1人,副將以下軍官7人,士兵減員320多人,其中,近百人陣亡。道光皇帝收到廈門戰事奏摺時,見「英軍陸軍司令郭富」字樣,大為震驚:英軍也會陸地戰?顏伯燾與皇帝都認為,這是英軍新招募的漢奸司令,專門針對陸地作戰。這一「新情況」令道光皇帝始料不及,當即下令沿海各地務必加強陸上防守。


這是近代化中的一朵奇葩,為什麼我們接受新事物,總是這麼困難?君臣上下如此無知,難道僅僅是因為道光皇帝認可了前文欽差大臣林則徐對英軍不善陸地作戰的錯誤論斷?一年多來,大大小小戰役已然進行過十多次,僅廣州之戰,英軍從陸地向清軍炮台身後包抄的戰例就屢見不鮮,屢試不爽,為什麼就是沒有人敢站出來糾正皇帝的錯誤認識,說真話,講實情?這是一種世襲的悲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代史筆記 的精彩文章:

冰火兩重天,地方大員盡職盡忠的另一面
石井四郎,人間地獄裡的魔鬼頭
清軍錯失翻盤良機,收復香港再等156年
百年謎案,致世界民主潮流從此插肩而過

TAG:近代史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