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漢末年,百姓流離失所,為何他整個家族沒受到衝擊?

東漢末年,百姓流離失所,為何他整個家族沒受到衝擊?

物慾橫流,內心依然安寧。面對誘惑,能定住心,毅力非凡。名利在前,擋得往嗎?

孔子老先生也擋不住。他老人家周遊列國,往大了說,是為實現偉大的抱負,為天下蒼生,說的功利一點,跟名利脫不了干係(不要朝我潑髒水)……

孟子也擋不住,學孔聖人帶著學生在各國遊歷,雖不被接受,但是卻著書立說,也難逃名利的大網。

你我也凡人,更是扛不住,試想一下沒有手機,沒有網路,沒有汽車,沒有抽水馬桶,甚至沒有下一頓的飯錢,你受得了嗎?如果你說,你還可以淡定,那麼你贏了,因為你和我敬佩的徐稚一樣是高士。

江西名人多,徐稚算一個。

徐稚,又被稱為徐孺子,東漢豫章南昌(今南昌進賢)人。小時候就是一個不一樣的小孩子。

九歲那年,月光皎潔,他畫地上的影子,竹影輕搖,孺子輕描。有個大人,看著眼前這個小孩,對月發出了千萬年來人所共有的感嘆:「如果月亮中什麼都沒有,那麼該更明亮啊?真可惜。」有此說法是因為當時的人們都認為月是陰精,據漢劉向《五經通議》記載:月亮裡面有兔,蟾蜍(張衡《靈憲》中載說蟾蜍是嫦娥的化身),它們共同生活在月亮上。蟾蜍本是陰性,而與兔(陽性)共同發亮,可見,陰是從陽生髮出來的,或者說沒有蟾蜍,月亮發出的光會更亮。

面對這樣具有挑戰性的哲學命題,九歲的小朋友徐稚當即回答:「不是這樣的,比如我們人眼睛中沒有眼珠子,那麼就一定不會亮。」

哲學命題我很不擅長,但是徐稚卻很巧地化抽象為具體,這麼一說,不但回擊了這種問答,而且讓大家都明白,事實就是陰陽相生。

稍大些後,徐稚就到處遊學,江夏的黃瓊這時還沒有發達,偶然看到後,驚喜之餘,就讓他在自己家裡學習,可以說是傾其所學。孺子呢,也學得很快,效果奇好。黃老師後來當官了,一直當到了大司空,主管天下財政大權,可謂是風生水起,權勢熏天啊。按常理說,徐稚完全可以去找老師弄個官噹噹,按他們倆的交情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徐稚竟然和老師斷絕關係。這和後世當個主考官就收了很多學生,而後學生老師共同進退的情形真是相差太大了。

徐稚家裡很窮,作為讀書人,他親自下地耕種,可是讀書人種田,結果可想而知,大有陶淵明所寫的「草盛豆苗稀」的意境。不過,無所謂,孺子並不在乎,窮就窮點,飯少吃一點,兩頓就好,衣服穿舊點,乾淨就好;對待親友,謙讓為好。鄰居們看著這位滿腹才華的農人,心疼,常常送來些些東西,說幫忙也好,說孝敬也好,他都不收。這樣的行事,這樣的做法,讓人更是十分地佩服他。朝廷多次派人請他出馬,都不去。他是真的高士,四次舉孝廉,五次辟公府,三舉茂才,都不為所動,真是難得啊。如果真是做樣子,有一次就夠了。但徐孺子,一次都沒心動。

真的高士,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敢于堅持自己人生的理想,敢於抵制外來的一切誘惑。但,面對天下真正的高士時,他也表現出知已相惜的大方。

陳蕃因為與竇武大將軍共同參與誅宦官的活動,結果失敗後被貶到江西來當太守。他走馬上任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去官衙休息,而是去拜訪徐孺子。就連主簿都覺得不妥,但是陳太傅還是說:「當年周武王經過商容居住的巷門時去接待賢人,連席子都沒坐暖,我這樣做有什麼不可以呢?」

陳蕃陳太傅是當時天下士人的風向標,他曾經的志向是「掃天下」,他的任務是將天下所有的高人都能發揮作用,而他到任後的第一個目標人物就是孺子。可見,在這位大佬面前,孺子是何等的重要!也正因為如此,當陳太守來請他擔任府里的功曹時,他並沒有象從前一樣推辭,而是欣然前往。不是點頭哈腰,而是太守有請就前去,給他饋贈就收,談完之後就回家。每次從陳太守那裡得來的饋贈,拿回來後就分各鄰居。陳太守在省城不接待任何賓客,但卻單獨為孺子鋪了張卧榻,孺子離開後,他就把它掛起來。

此時的他們,一當世大佬,一當世高人,談笑該多麼開懷啊。

只是,這是徐稚唯一的和官府有關,以後,每次朝廷地方遴選有道高人,甚至拜為太原太守,都沒有去。

孺子繼續過著邊讀書邊種田的幸福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然日子艱辛,但也落得無官一身輕。

黃老師身為三公,雖致力於天下蒼生,但宦官五侯擅權,權傾天下,黃老師知道憑一己之力根本無法扳倒,只好裝老裝病,這一稱病就真的背過氣去了。黃老師過世了,五六千人為他送行。作為黃老師的親傳弟子,孺子一定要去。但是家裡窮,根本沒有出門的路費。孺子有孺子的辦法。他把磨鏡子用的工具帶上,每到一個集市,他就給人磨鏡子賺點錢,於是,在從南昌到江夏漫長的路上,就出現了一個奇特地遊方磨鏡人,破衣爛衫,神情枯槁,雙眼中卻自有精光閃現,他不待很久,只要賺夠前往下一站的路費他就走了。這樣磨鏡啊磨鏡,終於到了黃老師家了。

黃老師不僅只是他的老師,更是不斷向朝廷舉薦他為官的恩人。雖然沒去當官,但當初卻是禮遇有加。孺子前去弔喪,是為自己的恩師。沒有名剌,他準備了一隻雞,哇!這隻雞是特殊的雞,是徐家自己養的老母雞,而老母雞中用自家的酒浸飽了綿,(因為家裡窮,孺子用綿浸飽了家釀酒,然後藏在雞肚子里,雞是自家的雞,酒是自家的酒,其實也是孺子聰明的辦法,路都挺遠,萬一路上破個罈子罐子,灑出來咋辦?用綿吸飽,剛好,可以放在雞肚子里,不佔空間,可保雞不變壞。)孺子到的時候,老師已經下葬了,他也不講虛禮,背著那一隻雞,把酒擠在碗里,放在老師的墳前,哀哀地哭。當時黃老師的孫子黃琰以長孫的身份手拿孝棍,聽說有人在墳前痛哭到失聲,趕緊過來看時,發現來人已經走了。黃琰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和參加葬禮的那些高人們共同猜測是誰時,郭林宗等人就猜是徐稚,於是請最會講話的茅季瑋去追,請他回來,結果茅先生帶回來一句話:「大樹要倒了,不是一根繩子所能維繫,為什麼要忙碌不停、四處奔波呢?」孺子最終就那樣離開了。

孺子為人忠義,他一生中參加的葬禮不只有黃老師,大凡跟家裡沾親帶故,雖然活著時沒有交往,但逝世了就一定會去。東漢著名的太學生領袖有道先生郭林宗母親逝世,孺子也前去弔祭,哭完,將一把青草放在墳前就走了。原來《詩經》上曾寫:「生芻一束,其人如玉」,他用這樣另類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敬重。

冀州刺史姚元起恰恰在差不多的時間死去,孺子深情痛哭,但是因為祭祀時東西太少,被九江的何子翼嘲笑:「南州孺子,吊生哭死。前慰林宗,後傷元起。」

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的兒子徐胤,也是個隱士高人,華歆一再請他出山做官,稱病不出,東漢末年,戰事紛爭,百姓流離失所,但唯有徐家得以保全,不能不說是父子二人一脈相傳的高尚感動了那些橫行鄉里的強盜。

今天江西的孺子亭,孺子墓,孺子路,一路相承的高士之風。(婉如清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婉如清揚 的精彩文章:

才子皇帝就是因為讀了太多書,最後成了這樣!
劉邦為什麼能戰勝項羽?
他清高到連錢字都不願說,可是,他是真正的大貪!
誰才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
蘇秦公開標榜不講信用,為何還得燕國相印?

TAG:婉如清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