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麻辣財經:「幼有所育」重點在育,市場准入應放開!

麻辣財經:「幼有所育」重點在育,市場准入應放開!

原標題:麻辣財經:「幼有所育」重點在育,市場准入應放開!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幼有所育」這四個字,是十九大新加上的內容,使得民生保障覆蓋了人們從出生到逝去的生命周期全過程。有針對性地加上這四個字,不但民生保障更加完整,更是為了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幼有所育這件事,要是放到十幾年前、二十幾年前,基本上是「家庭內部事務」,還擺不到社會層面。養孩子靠爸媽,忙不過來就把娃給「爸媽的爸媽」帶,這是許多家庭的選擇;而對於爺爺奶奶這一輩人來說,退休了帶孫子外孫,似乎也是天經地義、義不容辭。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個「定律」就被打破了。


一是城市工作節奏快,年輕父母工作壓力大,沒有時間帶孩子;二是年輕父母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身上還背著巨額房貸,「雙職工」模式是客觀需要,女方辭職回家當全職媽媽不現實;三是城市生活成本高,把老人接過來看孩子,又沒辦法解決住的問題。或者只能把一位老人接過來看孩子,老人兩地分居生活質量下降,年輕父母心裡又不落忍;四是把孩子送回老家讓爺爺奶奶照看,可兩代人養育理念和方式都不一樣,年輕父母又捨不得……


「我們的父母年紀大了,他們有自己的生活,不能為了養育我們的下一代而犧牲他們的晚年。把孩子放託兒所,也是在多種選項中權衡已久的。」在北京一家國有企業工作的年輕媽媽說,她的朋友圈裡有許多「曬娃」狂人,但說起養孩子都有不少難處和心酸,其中一位媽媽孩子兩歲多了,但家裡的保姆已經換了六七位了,真的是很不省心哪!

自己有工作帶不了,又不想麻煩老人,於是年輕父母們一哄而上找市場,想通過社會服務來解決。而市場則猝不及防,準備不足承接乏力成為當下的突出問題。


市場需求大、監管存空白,辦園幾年拿不到「准生證」


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4萬所,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7.4%,比2012年提高了12.9%。到2020年,幼兒園入園率將提高到85%。


看上去,毛入園率這一數字還是挺高的,甚至超過世界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但是,從年輕父母的切身感受來說,「好入園」尚未到來,「入好園」更是相距甚遠。特別是在一些大城市,「入園難」的問題就更加突出,很多孩子都是從一出生就提交申請,要等兩三年才能入園。


按理說,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託兒所、幼兒園作為社會服務機構,人們有需求市場就一定會擴大供給,以此達到新的供給平衡。然而,市場這隻無形的手在種種羈絆下,卻沒能充分發揮作用,特別是在二孩放開的新形勢下,這種供給側短缺更為明顯。

麻辣財經曾對北京的一些幼兒園進行調查採訪。 一家民辦幼兒園辦了3年,房租和人工開支一年投入200多萬元,但至今仍拿不到「准生證」。原因是北京市對新辦幼兒園的政策是,以「新社區配套園」為主,原來的街道社區不再做增量規劃。由於申請不到「社區配套園」的辦學資質,這家幼兒園只好註冊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打政策擦邊球。園裡有幾個孩子家住得遠,得坐1個多小時地鐵趕過來。


麻辣姐不明白,辦幼兒園為啥還要分新小區、老小區?老小區也有小孩子啊!孩子無論住在哪兒,不都得上幼兒園嗎?


正門走不通導致各種擦邊球,造成市場扭曲、泥沙俱下。很多沒有辦園資格的幼兒園,處於「灰色」地帶長期經營。


麻辣姐的一位朋友,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說當初給老二找幼兒園時,園長把每位家長單獨叫到辦公室,收取「贊助費」。園長並不開口要,而是要家長在紙的背面寫數額。「我咬了咬牙,寫了一個2萬元,結果沒有被錄取。」 事後,家長之間一通氣才知道,居然有家長出到了10萬元的贊助費!這種背靠背競價的方式沒有一個標準,更沒有公平可言,這些錢收上去連發票都不開,最後落入了誰的腰包根本無從查證。


日前,北京市西城區表態,將加大對幼兒園的改造,對無證幼兒園實施「擇優轉正」,梳理出的22所無證幼兒園中,已有2所「轉正」。這對長期處於灰色地帶的幼兒園來說,似乎看到了一絲曙光。但對整個市場來說仍是遠遠不夠的,畢竟像這種「先上車、後買票」的做法,只是一種補救措施,最關鍵的是政策公開透明,市場公平競爭,只要符合條件誰都可以開辦。

對「幼」來說以育為主,政府要做好「放管服」


我國女性勞動參與率較高,生了兩孩後,母親既要照顧兩個孩子又要上班,這幾乎是難以兼顧的,尤其是入幼兒園前0—3歲嬰幼兒的照料問題比較突出。就業困難、經濟負擔、照料負擔像三座山,壓在她們心頭與肩頭。


據新華社報道,我國托育市場目前尚無明確的審批和管理部門,多地教育部門稱,學前教育從3歲開始,0—3歲的托育不歸其主管,早已停止發放託兒所牌照。有數據顯示,全國嬰幼兒在各類托育機構的入托率僅為4.1%,遠低於一些發達國家50%的比例。也就是說,雖然我國毛入園率已經達到77.4%,但3歲以下幼兒的照看養育遠未解決,社會服務仍是一大短板。


大力發展托幼服務市場,有利於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和社會經濟長遠發展。托幼服務到底是屬於教育機構還是服務機構,社會上對此也有不同認識。從十九大報告的表述來看,「幼有所育」與「學有所教」是有區別的,也是各有側重的。雖然養育孩子的過程既包括育也包括教,但對「幼」來說還是以育為主,而不是以教為主。這個「幼」的範圍,應該也包括幼兒園的孩子在內。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的一篇文章中,麻辣姐看到了這樣一段話:相比之下,服務業對外開放相對滯後,產業整體競爭力不強,仍是經濟發展和結構升級的「短板」。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就是要在深化製造業開放的同時,重點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有序放開,放開育幼養老、建築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服務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


這下您看明白了吧?育幼和養老均屬於服務業,不但要大力發展,讓國內的企業和機構參與進來,而且要在這些領域放開外資准入!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改革市場准入制度,破除不合理的條條框框限制。只有放開、管住、服務好,育幼服務才能補齊短板、健康發展。(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 李麗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的精彩文章:

雙城記:上海虹橋與北京南的愛與恨 | 睡前聊一會兒
人才發展如何跟上時代步伐
夜觀天下:網路謠言,該亮劍就亮劍
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公共平台簽約入駐儀式(第二批)

TAG: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