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快六十了,非要攀登一座山,只為心中永遠的女神!

乾隆快六十了,非要攀登一座山,只為心中永遠的女神!

原標題:乾隆快六十了,非要攀登一座山,只為心中永遠的女神!


乾隆帝像乃祖乃父一樣十分信奉碧霞元君。他曾十一次駕臨泰安岱廟,其中有六次登泰山至碧霞元君祠拈香,第一次為乾隆十三年(1748),最後一次為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帝的碧霞元君信仰與皇后富察氏頗有關聯。乾隆十二年(1747)富察氏痛失愛子永琮,悲悼成疾,夢見碧霞元君將其子召去。翌年正月,乾隆帝特為東巡登岱,於碧霞祠為皇后富察氏祈福。


乾隆帝雖登岱祀碧霞元君,但申明此舉與泰山行封禪禮無關,只為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自秦而宋,泰山封禪禮幾乎是帝王祈禱神靈以求自身長生不老的盛大典禮,這給後世留下了帝王封禪不過為一己之私的印象。為表示仁君以天下為重,乾隆帝多次在詩文中稱他祭祀東嶽諸神與封禪泰山無關,如其《祀岱廟》詩云:「釋奠回奕禮岱宗,繩先不為事登封」,「己躬那更求多福,祈歲心殷惠我農」,又如《渴岱廟瞻禮》詩云:「封禪事無我,阜安祈為農。」


在這些詩句中,乾隆帝反覆稱自己祭祀包括碧霞元君在內的東嶽諸神的目的,是藉助泰山之力降雨抗旱,並非祈自身多壽多福。近代開眼看世界的先行者魏源曾誇讚乾隆帝不在泰山求仙表功的行為,稱其「不求仙,不告功,不侈金泥玉樹封。但勒御碑萬丈崇,海曦射壁光瞳矓」。



乾隆二十四年(1759),乾隆帝詔令自當年開始,以後每年四月十八日(碧霞元君生日)前夕,遣「內大臣」前往泰山以香帛進謁為常例。具體而言,是在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內派出一人前往泰山拈香。據嘉慶《泰山志》載,乾隆二十四年(1759)後,「歲四月十八日,為碧霞元君誕辰,皇帝遣內侍御大臣一員進香。於十七日齋宿岱頂。十八日黎明,詣碧霞祠行禮。歲以為常」。朝廷官員登岱祀碧霞元君時,泰安地方官員封鎖各進山入口,嚴禁所有民眾來此朝山進香,此所謂「封山」。

乾隆時期每年四月十八日為泰山碧霞元君進香的定例,像是圓明園廣育宮拈香一樣,屬於沒有正式載入國家祀典的皇家祭禮。不過,泰山進香具備了國家祭祀的規格,而且由清廷派朝中官員前往行禮,這比地方官員代表清廷祭祀東嶽的祀典更為顯要。由此,泰山女神在官方祀典中的地位超過了東嶽大帝。



在乾隆帝看來,泰山女神碧霞元君與東嶽大帝是一體化的神明。他以泰山為「萬物之始,陰陽之交,眾岳之宗」的觀念為基礎,認為泰山兼備乾坤之德,「乾德」體現在東嶽大帝,而「坤德」則體現為於神碧霞元君。他還稱:「有生之屬齋心祗祓,願揭其虔於元君,而元君亦將忞其勤而錫之羨。然則國家秩祀泰山之神,與億兆人奔走奉事碧霞元君之神,其為翼縡元化,二乎一乎。」這就是說國家祭祀的東嶽大帝與平民百姓奉事的碧霞元君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係,不存在「正祀」與「淫祀」的分野。


碧霞元君成為官方的正神,朝野上下對她的奉祀也因此成為正祀。清代官方禮典對民間碧霞元君信奉習俗的提升與統制,表明清廷在神道設教上更為用心,有意通過掌控奉祀碧霞元君的神權以增強對人心的統治。這與清廷將福建的民間神媽祖升為官方神的舉措有異曲同工之妙。


可以說,這種國家對大眾文化的干預是一種「以提倡的形式加強控制」的統治策略。誠然,官方將碧霞元君從淫祀升為正祀的國家造神運動是一把雙刃劍,其一方面迎合了民眾普遍信仰碧霞元君的心理,獲得了民眾對朝廷的好感;另一方面也為民間借奉祀碧霞元君之際舉行各種賽會開了方便之門,並由此引發了香會表演所謂「誨淫誨盜」、人身傷害、「耗財買臉」等社會問題。


乾隆帝前往泰山致祭碧霞元君,既有神道設教的需要,還有「以孝治天下」的考慮。清廷入關以後十分注重以儒家倫理教化鞏固其統治,不但要「刑禁於已然之後」,而且強調「禮禁於未然之先」。


早在順治九年(1652),清帝向八旗及各省頒行了朱元璋的聖諭六言,即「孝順父母,恭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無作非為」。這六句聖諭旨在教人做忠臣、烈士、孝子、順孫。康熙帝鑒於「風俗日敝,人心不古」的形勢,要「尚德緩刑,化民成俗」,繼續加強教化,向全國頒布《上諭十六條》。雍正帝對其逐條解釋,形成洋洋萬言的《聖諭廣訓》,視之為「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思想綱領。乾隆帝繼承乃祖乃父的統治方略,有意將自身塑造成孝順父母而且足以楷模天下的明君孝子。



乾隆十三年(1748),其第一次登泰山即陪其母親到碧霞祠拈香。乾隆三十六年(1771),泰山碧霞祠重修一新,正值八旬的皇太后想要親自登岱為碧霞元君拈香,乾隆帝應其母之請,與之一起東巡泰山。乾隆帝兩度陪母登臨泰山致祭碧霞元君,既表明其對母親的孝順之意,又向天下人展示清廷「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教化之道。

乾隆時期,清廷在泰山祭祀東嶽靈的禮儀增為四種,即泰山拈香禮、告祭禮、祈雨(雪)禮與岱廟春秋祀典。拈香禮由清廷派員前往泰山碧霞祠舉行。告祭禮,系清廷遇值得慶祝的重大事件便派員前往泰山岱廟告祭東嶽大帝。祈雨(雪)禮,由清廷派員或指定山東省府官員前往岱廟或碧霞祠(或一併於兩處祠廟)舉行祭禮。岱廟的春秋祀典為泰安地方政府官員於春秋二季各行一次的常規祭禮。


來稿/李俊領 運營/祥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祥說近代史 的精彩文章:

如果李小龍重生,再度爆踢「東亞病夫」牌匾,會有多少票房?
明亡後,20多位士大夫殉節,為何清亡後沒有?
蔣介石處理日本戰俘問題實在太過草率,讓很多戰犯逃脫制裁!
魯中鄉村記憶——出豆腐
戰敗的日軍和日僑急著回國,有一類人被告知不能上船!

TAG:祥說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