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科學家:人類若在太空長期生活,或將進化四隻手一條尾巴

科學家:人類若在太空長期生活,或將進化四隻手一條尾巴

宇宙環境是極為惡劣的,對人體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輻射、溫度差異等。在這樣的環境中宇航員是無法生存和工作的。於是,科學家研製出了一種與外界隔絕的密閉環境座艙用來保護宇航員。供宇航員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密閉艙是宇宙飛船上的一個主要部分,是保證宇航員身體健康的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生命保障系統最為重要的是供水系統。它的主要任務是供給宇航員生活用水和飲食用水。密閉艙是一個狹小的環境,必須對不斷產生的污染物加以凈化,以維持艙內空氣新鮮,保證宇航員的身體健康。

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員圍繞地球高速運行時,在廣袤的空間中沒有參照物,無法分清物體的遠近大小、速度快慢,如無保險措施,就可能會丟失在茫茫太空中而成為人體衛星。再加上載人航天器和自己都在運動,宇航員有時會被搞得暈頭轉向,亦有可能出現危險,所以太空行走需要採取保險措施———身系安全帶。安全帶猶如嬰兒的臍帶將宇航員與航天器連接起來,以防宇航員在太空中走失。

據國外媒體報道,人類在太空環境下生存是很難的,畢竟太空並不是人類進化的環境。如果我們在太空中進行長時期旅行,是否會以太空環境的方式發生身體進化呢?專家分析稱,如果人類在太空長期生活,或許會形成四隻手,一條尾巴!

成為一名宇航員並非易事,他們需要具備多種能力:勇氣、健康、智慧、閃電般的決策能力,以及極端壓力下保持冷靜,這樣他們才能被稱為「太空英雄」。

上世紀50年代末,當美國宇航局挑選首批宇航員時,面試現場就像是在挑選美國最優秀的軍事人員和飛行員一樣。前蘇聯也是這樣做的,同時,明確規定宇航員的身高不得超過170厘米,這樣可以適合空間狹小的前蘇聯太空艙,並適合太空飛船返回地球大氣層時完成跳傘。不同於美國人,前蘇聯也招募了一名女性宇航員。

如果我們在太空中進行長時期旅行,是否會以太空環境的方式發生身體進化呢?

在遠離地球的太空環境,守航員遭受宇宙輻射和各種身體不適,例如:反胃、肌肉萎縮、骨質流失、視力下降,甚至受零重力環境影響導致人體免疫能力下降。

在早期時候,就有科學家、工程師和醫師被挑選完成太空飛行。但在過去60年的多數時間裡,那些最早「太空英雄」的理想宇航員選擇標準仍是真實存在的。以歐洲航天局(ESA)2009年招募的宇航員為例,在6名被選中的宇航員中,3名是軍事飛行員,第4名是一位商業飛行員,另外兩名宇航員的業務愛好是跳傘和登山。

然而儘管選擇最優秀的宇航員,人類仍很難適應太空生活。人類是38億年前的進化產物,生活在舒適的富氧生物圈中,受到磁氣圈的保護,避免宇宙輻射的傷害。在遠離地球的太空環境,守航員遭受宇宙輻射和各種身體不適,例如:反胃、肌肉萎縮、骨質流失、視力下降,甚至受零重力環境影響導致人體免疫能力下降。

歐洲航天局宇航員盧卡·帕爾米塔諾(Luca Parmitano)稱,他在國際空間站度過了5個半月時間,對於自己身體的變化感到非常驚訝。他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說:「這是一種適應,感覺像一種轉變,你看到你的腿變得更瘦,你的臉變得更圓了,慢慢地你的身體進入一種太空正常新狀態。」

同時,帕爾米塔諾也注意到了自己在太空中移動時發生的變化,他說:「最初你傾向於身體水平方向移動,因為你擔心撞到什麼物體,而且你必須習慣身體部位以不同方式進行移動。經過大約6個星期的時間,你開始垂直方向移動,你已適應了太空環境,你是『地外人類』。」

人類身體需要進行調整,便於我們適應長時間太空旅行嗎?

如果未來宇航員是為了適應太空生活而被設計,那麼當他們在另一個星球上生活時,他們會處於劣勢狀況嗎?

但是這些適應能力僅能持續到目前為止,帕爾米塔諾說:「腿部在太空中不是非常有用的身體部位,我們不會將腿部剁下,為什麼不把它變成手呢?你的身體在太空中擁有『四隻手』是非常有用的,當你兩隻手攀緊欄杆,另兩隻手可以用來太空作業。」他還指出,身體下半部分保持穩定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三點穩定比兩點穩定更好。

伴隨著宇航員在太空環境中度過的時間更長(當前最長紀錄是437天,紀錄保持者俄羅斯宇航員瓦雷里·波利亞科夫(Valeri Polyakov)),未來航天機構持續時間最長的太空任務是地球抵達火星。當前科學家們構想如何建造宇宙飛船和太空棲息地,從而使宇航員免遭輻射,並且變得更健康,複雜的屏蔽方式可以避免人類遭受太空輻射,同時,複雜的生命維持系統能夠模擬地球重力環境。

但如果不是適當地改變太空環境便於人類生存,而是人類主動適應太空環境,將會出現怎樣的變化呢?波利亞科夫說:「你可以想像一下未來在太空旅行的人類,他們並不令人震驚或者驚奇,未來我們可以實現人類太空旅行。」

這是美國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市每年田納西流域星際研討會所討論的一個焦點話題,在這裡,航天機構科學家、工程師和太空愛好者聚集在一起,設計太陽軌道的未來殖民基地和星際飛船,經過幾代人的太空努力,讓人類尋找探索奇特的新世界。

神經系統科學家羅伯特·漢普森(Robert Hampson)研究了輻射如何影響大腦組織,他是田納西流域星際研討會人類太空適應研究組負責人,他說:「舉例來說,我們將一顆行星進行地球化改造需要大量時間和物力,但是我們找到一種方法,使人類更適應較少的引力和不同的大氣環境。」

在某種程度上,就像現今的宇航員,未來太空殖民地很可能是根據他們對長期太空飛行的適應性而進行選擇。他們可能對太空輻射具有較強的自然抵禦性,具有較高的骨骼密度,或者較強的免疫能力。這些體征將遺傳至僅在太空環境生活的下一代人。

漢普森說:「如果一對年輕夫妻乘坐星際飛船,在太空環境組建一個太空殖民基地,他們將在太空基地生育孩子,下一代將適應這種太空生活,而不是地球生活。父母已對後代做出了未來生活的決定,下一代子女將遵循這種生活方式。」

因此經過數代人的太空生活,太空環境中生活的人類可能會與「地球人類」存在差異,但並不是完全不同。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太空人類仍然是一雙手,畢竟進化速度太慢,問題是太空環境對於人類進化有多大的促進作用?

太空生活會使人類身體發生變化嗎?圖中是美國兩位宇航員孿生兄弟。

之前一份研究報告描述了像火星這樣荒涼貧瘠的環境對成長中的孩子會造成怎樣的影響,但是從基因工程學角度來講,這一代太空人類能夠擺脫一些倫理道德異議的束縛。這將涉及到人類胚胎的基因工程,目前最新技術已開發用於抵抗遺傳性疾病。

漢普森說:「這是一種道德責任,讓孩子們不僅能夠生存下來,而且具有一定的優勢。能夠活著,工作,事業成功和身體健康,之後培育自己的孩子和後代。」

當人類大批量地離開地球時,我們不得不適應一個新的環境。我們不再搜尋地球2.0星球,相反,我們可以孕育人類2.0,他們可能長著四隻手,一條尾巴。

帕爾米塔諾說:「想一想生活在一個不受引力限制的環境,這將是非常有趣的。畢竟找到地球孿生星球的概率非常小,對我而言,未來人類生活在新太空環境將更加吸引人,但這僅是我的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蘇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儘管科技發達,科學也無法解釋這十大未解事件
專家預計二十年之後能找到外星人,它們是什麼樣子的呢?
巨型龍蝦鉗現身英國威爾斯,龍蝦真身或一米長
量子力學證明平行宇宙的存在,或許另外的你現在是「首富」

TAG:蘇蘇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