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佛的你該注意什麼?答案都在這裡了

學佛的你該注意什麼?答案都在這裡了

我們就是世間中人,首先生存才能信仰,信仰和生命是靠的世俗事物,我們靠社會生存。我們在修佛的時候要感恩社會,報答社會,擔當社會責任。為什麼呢?給我們提供生存條件的就是社會,眾緣合和才能生存。你想一想,沒有父母,我們能有身體嗎?生下來以後,吃的、穿的、用的,都是靠眾生提供的,你自己能創造出來嗎?到學校里上學,知識是人類積累了幾千年的經驗所總結的,沒有這幾千年的積累的話,哪裡有這樣多的知識呀?這不是全社會提供的嗎?整個一生當中,離不開社會,我們是社會的人。如果沒有社會,想一想狼孩的結果吧。印度的狼孩,小小的時候跑就在山上,吃狼奶長大了以後,不會說話,人的文化語言什麼都沒有,就像個狼一樣。

人是離不開社會的,我們獲取的知識,享受的生活條件,全部是由社會上的很多人辛勤勞動的果實,因此我們要知恩報恩。所以說不是兼顧世間事業。既然是世上的人,就應該做世間事。

信佛有兩種,一種是專門修佛的,但是也離不開世間。自古以來專業修佛的是僧人,但是僧人的生活條件,還是社會上供養的。過去有人說僧人是社會的寄生蟲,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不錯。他們的生活來自於信徒的供養。但供養不是那麼容易吃的,佛經上說,如果自己沒有修持,人家供養的飲食就像滾燙的鐵水倒在嘴裡一樣,消化不了。所以漢傳佛教禪宗有一個好習慣,:一日不做一日不食。都是自己種莊稼、幹活自力更生。

在現在來說,大部分佛教徒都是業餘學佛,首先要考慮生存條件,生存下來才能有學佛的機會。因此要糊口,要養家。過去有人批評學佛的人,只管來世不管今生——不關心社會,不關心家庭,說是要出世,這是佛教被批評的主要一點。其實這完全是一種誤解。

大乘佛教提倡悲不離世,由於大慈大悲心而不忍心離開社會和家庭,;由於開悟的智慧,又不會墮落到世俗這種圈子裡去。所以叫悲不離世,智不墮世。

真正的佛教也不是提倡大家都出家。我聽說有的北大學生,在聽了某些堪布的講課後,好幾個人出家了,造成佛學課程在高校開展的謹慎。為什麼這樣?我說這樣講課的人,可能就是沒有智慧。把佛教理解成什麼了?

佛教重點是讓人建立一個新的人生觀、世界觀,凈化思想,洗滌精神污染,並不是說你得離家出走。好多人問我,說想出家。我說最好不要出家,我是這樣說的。因為出家以後你受不了真正的僧人的生活,你會過不了那種清苦的生活,每天要聞思修、學習、坐禪,這些是僧人的事情,一般人做不到。不是說敲敲鐘就可以做僧人,很多人都是跑到寺院里混吃的。現在寺院上供養的人多了,大家都跑寺院上去,出家當和尚,這是一種功利投機心理。

學佛並不一定要出家,大乘佛教特別是密宗佛教傳法的對象主要是在家的居士。大乘佛教的戒律,就是主要針對國王、大臣制定的戒律,是以在家人為主要對象。如果大家都出家了,人種會滅絕,如果變成這樣的話,佛法也就不存在了。這個不是佛的本意呀!何況由於時代的關係,現在的僧人和俗人也差不多,其思想境界,有的可能還不如俗人,講享受呀,拿供養呀,傳法就是為了供養,收弟子就是為了弟子多,供養多,成了名利中謀生的關係。這是出家狀態,並不是佛教原來出家的意思。

佛既然有四眾弟子,就是考慮到存在在家出家兩種修行人的因素。

另外,佛當時傳法的對象大部分是小乘弟子,小乘根器,出家的多,後來大乘佛教都是在家的多。密法不分男女,比如顯宗里女身不能成佛。為什麼不能成佛?沒有女人,佛能生出來嗎?為什麼這樣瞧不起女人呀?後來大乘佛教就講男女平等,密乘根本不講男女,只要修法都能成佛。

《瑜伽師地論》里曾講到經商的問題,菩薩弟子可以經商,為了創造財富嘛,利益眾生,為眾生什麼都能做,心清凈是主要的。比如僧人的袈裟叫糞掃衣,因為當時釋迦牟尼修行的時候,所穿的袈裟,實際上是「屍衣」,就是把包裹屍體的布取下來以後,在尼連禪河裡洗了一下,用槐子樹的槐子染了一下,就成了壞色,然後就穿到身上。但是後來佛經上說,如果沒有貪心的話,可以穿價值五百金幣的袈裟,住五百套華麗的房屋。小乘佛教的小乘戒律為什麼這麼嚴格呢?怕起貪心,如果沒有貪心的話,大乘佛教是允許的。就像孔雀食毒不但不會毒死,它的羽毛反而會更加豐滿、漂亮。但凡鳥是不行的。

作為佛教修行者,在表面上與大眾並沒有什麼不同,大家都是一樣的,但是你的思想信仰不一樣,你應該在行為作風上表現出佛弟子的樣子,這就夠了。不是說哪個俗事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大乘佛教為了眾生可以開許殺戒、淫戒。佛經中有一個故事,一個年輕比丘在恆河岸上碰到一個年輕女子要跳河,他就攔住,問為什麼要跳河,女子說她的丈夫暴病死亡,沒有依靠了,所以就不想活了。年輕比丘就勸道:你不要跳水,生命是寶貴的,人身難得。勸了以後,年輕女子說:那你能做我的丈夫嗎?如果你和我結婚的話,我今天就不跳水了。這個年輕僧人就想:失戒小,救人事大。他當時就說:可以,我就和你結婚,你今天不要跳水。結果他就救下了一個女子。然後他就去佛陀跟前懺悔,說我破了戒了。佛陀不但沒有怪他,反而說你這種做法是對的,利益眾生是我們大乘佛教真正的目的,為了利益眾生,你這個做法沒錯。

《答「世間人應該怎樣與佛教修行相融合」問》

以上文章只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識活佛智慧 的精彩文章:

多識活佛:什麼是出世和入世?
做人,寧可裝傻,也不要自作聰明!
今日國際素食日,沒想到吃素竟然有這麼大的福報!
多識活佛:「緣起」的一般含義與特殊含義
雖然我們寬容,但也不許被污衊

TAG:多識活佛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