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市民繪畫的迂迴之路《美的沉思》共讀18

市民繪畫的迂迴之路《美的沉思》共讀18

17年的寒月里,我們大家一起共讀勛爺的《美的沉思》,透過勛爺的眼睛去啟發我們對美的感知和認識!

《美的沉思》

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

領讀者:Lucia媛

時間:2017年11月6日開始

領讀者說

第十八章

市民繪畫的迂迴之路

這一章從宋代風俗畫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開始,通過畫面了解到宋代城市街道的規劃,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程度。

而商業城市的發展也影響著人們對現世的熱愛和肯定,不再因為生活的悲苦完全寄希望於佛畫,也不再因為對現世的不認同寄情于山水筆墨,轉而開始描繪世俗生活片段,人們的熙熙攘攘。

轉而世俗的元素出現在了佛畫和山水之中。於是佛像人物也下了神壇,降世為人;山水的局部加入了俗世的描繪。但是世俗畫的發展卻是迂迴的,到明中葉才開始重新從佛畫、人物畫沾染上世俗,而直清末至揚州畫家才真正實現畫家與商業的結合。

「揚州八怪」是清晚期活動在揚州的一批畫家。他們發展了重視生活感受,強烈抒發性靈的闊筆寫意,尤以寫意花鳥為主。從揚州八怪到上海畫派,其世俗的意味愈加明顯和濃烈。

上海畫派將詩、書、畫、印一體的文人畫和民間美術傳統相結合,明清時期大寫意的水墨技法,金石藝術中剛健的審美特色,強烈鮮艷的色彩融會貫通,描寫出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

本書的終篇止於齊白石,而對美的沉思也再起於齊白石,於是又回到了這個周而復始的圓。齊白石作為現在美術的開篇人物,他的繪畫題材充滿民間情味。

妙在似與不似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七腿螃蟹,五節蝦。而這條美學原則中的平衡點,可能是至今我們仍在追尋和沉思的。

今日思考:

結合齊白石的美學原則,探討我們在觀看畫作時常說的像與不像。

GIF/1K

打卡集錦

跑跑單車

這是一本沒有領讀我只會隨便翻翻的書,在桌子上放了有半年,始終讀不下去,現在終於讀完了。

然而……

似乎並沒有得到特別的收穫,只是模模糊糊有了一些概念,我想這是要和實際的藝術品對照來看,才能有更深的體會和收穫。

本章講到了市民畫的興起,遇到的文人畫的阻擊。

西方比較著名的畫,很多是面向市場定製的,比如《夜巡》《睡蓮》系列。明清時的文人似乎還恥於談利,沒有形成大市場。

這一點到南方看園林時能感覺到,屋子裡外都很漂亮,也有對聯,但很少有畫作,甚至中堂都少。

也可能是國畫比較容易拿走,不想擺在外面。也有可能是大眾不覺得這是藝術。

《紅樓夢》里秦可卿的房間里有畫,其他人的房間好像也沒有畫。

時至今日,我的房間里沒有裝飾品,倒是想買畫,可是買印刷品覺得俗,買畫又怕上當。

有鑒賞力的買手可能是我需要的,請人來幫我挑一幅畫,裝裱起來附庸風雅。

amanda

今天讀這本書的最後一章,又見現世安穩的小確幸,上一次還是漢朝大一統,這一次則源於宋代工商業的繁榮,說白點就是百姓手裡有錢了。

拜神佛不再那麼必要,曾經的士族文人也不再那麼高大輝煌。芸芸眾生,在辛勤勞動,發揮聰明智慧之後,看到了一種踏實富足的美好。

繪畫的主力軍從文人漸漸變成了工匠,以賣畫為生;經濟理論告訴我們,市場需求決定一切,這些所謂的城市中產階級成了買畫的主力後,繪畫內容的功利性、應酬性、裝飾性變得重要起來。

咱現代的畫作和工藝品中,倭瓜代表福窩,仙鶴代表長壽,估計就是那個時候開始的。

另一方面,宋代雅緻詩意的山水畫,被學院正統派搞成了為僵化虛假的形式主義,頗有東施效顰的味道。真正追求藝術之美的人,對此是嗤之以鼻的,於是便用真誠的俗來對抗虛偽的雅。用丑與怪對抗照貓畫虎、附庸風雅。

跟著這本名為美的沉思的書,隨著勛爺一路尋找答案。什麼是美,彷彿和我讀之前的想法基本一致,美源自內心,又彷彿有千頭萬緒,等待我繼續前行,去一一解鎖。

關於白石老人的討論。窮苦湖南鄉間出身的齊白石。是生活所迫的工匠出身,又有過文人畫的訓練,街頭賣畫又習染了市民生活種種,在技法上可謂集大成者。更為可貴的是,他有一顆無成見的赤子之心,是一種天然質樸的「空」。

無論外來佛教異域藝術,文人畫的詩意盎然,還是宮廷畫學院畫的正統,市民畫的煙火氣息,他都能欣然接受,時時隨喜。所以,他的畫,是文人商人村民都喜聞樂見的綜合藝術,是沒有刻意安排與刻畫的稚趣,是自成一派的大家風範。

紫星

著名畫作《清明上河圖》可以說是城市風俗畫在當時山水畫全盛時期初露端倪的典型代表,張擇端在畫中描繪了北宋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反映了當時繁榮的經濟狀況,畫面一改文人畫的清冷蕭瑟,而是充滿了城市生活的生機勃勃。

他們更著眼於現實的市井生活,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更接地氣兒,他們熱愛現世、肯定現世,在初步自由開放的城市生活中享受著他們的現實生活。這也反映出這些畫家在心態上的轉變。

到了明末清初,很多畫家已經不再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他們開始與俗世結合,表現在色彩的運用、繪畫題材的生活化、畫作所傳達出來的感情更加煙火氣,以至於過去最為文人畫家所不齒的「賣畫」的現象也不再是令人避之不及的了。

真正的藝術家用真誠的「俗」來對抗虛偽的「雅」,這些都已說明著從文人畫解放出來的市民畫家,已不再是以「清高」為美學的標榜。

藝術的美本來就是一種個人感受佔主要地位的體驗,所以不論是畫家完全的個性張揚的完美體現,還是到了近代以賣畫為生的畫家為了迎合買主的趣味而創作的作品,只要能體現藝術的美感,已經不再強調繪畫的意境和深層涵義了。

因為它們都可以是美的。勛爺給了我們一個啟示,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個藝術,帶著發現美的眼睛,抱著欣賞的態度,總是會感受到那種「美」的。

嘻嘻

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市民風格的藝術也同時成長著。文學、戲劇中的傳奇、小說、評話、演義、雜技等都比較成形,但是繪畫的發現比較緩慢,到十七八世紀才蓬勃發展起來。

開始是把佛、菩薩像降低為更為俗世的羅漢、應真像。在十分神聖莊嚴的神像中賦予完全俗世的性格,突目偃眉、張口赤腳。在山水畫中寄託俗世風習的描寫。

如《踏歌圖》是南宋畫家馬遠的代表作,貌似山水畫,實際卻是風俗畫。它的上半部描繪了仙境般的境界,下半部表現了南宋首都臨安郊區農家「踏歌」的歡樂場景。完全不搭界的一雅一俗,很協調地統一在同一畫面里。

畫家表現雨後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時也反映出豐收之年,農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歡樂情景。

到了元代,知識分子受到挫傷,更加促發了文人畫遠離世俗,城市市民風格的繪畫受到更大的拖延。

明代讀出來的是交鋒。遺民畫派抗議新興工商業暴髮式文化,山水畫退避成一種純水墨抽象技法的發展。而唐寅成為明代最具代表性的畫家,是因為他不要孤高和寂寞,他的世界流露著處處笙歌的熱鬧,反映明代整個社會真實的精神面貌。

明中後期,人物畫復興,對自己容貌的重視,把人從山水中擴大出來,以特寫的方法加以紀錄尊崇。

隨著城市工商業的發展,使文人從帝王提供的仕途淪落為富有工商階級的豢養,畫家本身的社會地位有了大的變化,畫家賣畫的現象多起來。文人藝術過渡到市民藝術。

清初的揚州是城市風格繪畫的代表重鎮。畫家與俗世結合,色彩重新出現,題材日常生活化。他們以溫暖的色彩歌頌人世間平常人家的生活,既不嚮往宮廷的富麗,也不企望文人山水的孤高,踏踏實實的活在新興的城市中,安分於現世的享樂。

揚州在海運時代來臨下註定了沒落的命運,但揚州所代表的城市市民繪畫卻不曾衰減,移到了上海。19世紀有大量市民風格畫家聚集在上海,他們在這個新興繁榮的工商業城市,發展他們平易近人又充滿現世喜樂的畫風。

在虛谷、浦華、任伯年的畫中還可以看到初步與西方藝術頻繁接觸後形與色、光與影的自然接合。

20世紀「美的沉思」從齊白石起步。他創造了綜合文人、城市民與農村經驗的動人藝術風格。

美的沉思 共讀01

美的沉思 共讀02

美的沉思 共讀03

美的沉思 共讀04

美的沉思 共讀05

美的沉思 共讀06

美的沉思 共讀07

美的沉思 共讀08

美的沉思 共讀09

美的沉思 共讀10

美的沉思 共讀11

美的沉思 共讀12

美的沉思 共讀13

美的沉思 共讀14

美的沉思 共讀15

美的沉思 共讀16

美的沉思 共讀17

編輯:靈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色有味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共讀第八回
打遊戲的三個境界——《萬萬沒想到》打卡集錦9
红楼梦共读第五回
紅樓夢共讀第四回
誰也別想說服我——《萬萬沒想到》打卡集錦1

TAG:有色有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