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何為「空」?何為「有」?

何為「空」?何為「有」?

本期導讀:從凡夫的心成為聖者的智慧,主要就是要轉心,修心才能轉心。本期推出「皈依之路」系列之十二《皈依修得四如意》,探討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如何把握重要的點,讓我們的修行一路吉祥如意,和合圓滿。

何為「空」?何為「有」?

佛言祖語:吾師具相好,三界為最尊。五陰十二緣,不住於空有。——《方廣大莊嚴經》卷十二

學誠法師法語:《菩提道次第廣論》,它把有門、空門結合在一起。有空二門,如車之二列,如鳥之二翼。如鳥的兩隻翅膀一樣,它才能夠遠走高飛;如車輛的兩隻輪一樣,它才能夠跑得遠,跑得穩。這兩大車軌,是從這方面來說的。



各位同修:

今天我們傳授皈依,我們有好多參加法會的居士們,大家來隨喜也是非常好的一個因緣。這七天來,大家都很認真地修習《菩提道次第廣論》。這部論典非常殊勝,它包括了中觀、唯識的基本要義。中觀談的是空性,唯識談的是有,一個空、一個有,空有二門。

唯識的有門,它告訴我們要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從前面轉起,眼耳鼻舌身,前五識成為成所作智,轉第六意識成妙觀察智,轉第七末那識成平等性智,轉第八阿賴耶識成大圓鏡智。

轉識成智就是轉心,轉我們這個分別的心成為無分別的心,轉煩惱的心成為菩提的心。從凡夫的心成為聖者的智慧,主要就是要轉心,修心才能轉心。

空門呢?中觀談「空」,空門就是要讓我們明白,所有的一切的相,外在的相,內心的相,外在的事物,我們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色聲香味觸法,它是空的,不實在的,是無常的,是變化的,是因緣和合的,這些外境是空的。

何為「空」?何為「有」?

內心的相也是空的,內心聽到聲音的影像,看到外在的種種,山河大地,樹木車輛行人,所有的一切,這些相也是空的,也是不實在的。

外境內相都是空的,所以它只有用遣相,遣除這些相,破除這些相,人才不會執著。所以他就是要破執,破執就是破煩惱,我們才能夠明心,才能夠見到我們的本性。所以它是從破相,然後來破執,這樣來開發我們的智慧。

有門、空門下手處是不同的,但是通常一般人用功的時候,他用了「空門」就忘記了「有門」,用了「有門「他忘記了」空門「,他就執著於一邊,這個修行就不容易修,不好修。

《菩提道次第廣論》,它把有門、空門結合在一起。有空二門,如車之二列,如鳥之二翼。如鳥的兩隻翅膀一樣,它才能夠遠走高飛,如車輛的兩隻輪一樣,它才能夠跑得遠,跑得穩。這兩大車軌,是從這方面來說的。(1)(未完待續)

——摘自學誠法師2010年10月北京龍泉寺開示《皈依修得四如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龍泉寺 的精彩文章:

覓得人生如意處
過去,現在,未來,穿越時空的期待
低頭看看,你的「精進如意足」還在嗎?
「隨心所欲」正解

TAG:北京龍泉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