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鐵血總督縱身一躍,給大清皇朝帶來怎樣的思考

鐵血總督縱身一躍,給大清皇朝帶來怎樣的思考

原標題:鐵血總督縱身一躍,給大清皇朝帶來怎樣的思考



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裕謙高中進士,時年24歲,進過翰林院,是當時代大儒。他兩年時間自三品按察使擢升從一品總督,其中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他嫉惡如仇、剛正不阿主戰派熱血秉性,深得道光皇帝讚許。時為江蘇巡撫並署理兩江總督的裕謙,曾四次專折具奏,向道光皇帝闡述武力奪回定海的必要手段,並詳細列舉攻略定海的戰術戰法,表明決勝把握。道光皇帝對他的忠勇謀略十分讚賞,1842年2月,授裕謙為新任欽差大臣,接替伊裡布,成為江蘇最高軍政長官,全面主持浙江攻剿事宜。到任後,裕謙立即向皇帝彈劾伊裡布在攻剿定海英軍時的遲疑不決及軍備鬆弛,致使他的老長官伊裡布過堂受審。另外,裕謙還對身在廣州辦理「夷務」的琦善極度不滿,為其定「張皇欺飾」、「馳備損威」、「違例擅權」三大罪狀,得出虎門戰端失利,全因琦善擅自撤防,奏明皇帝。


裕謙決戰決勝的鐵血態度和慷慨激情,令道光皇帝極為欣賞,為當時朝野一批極力主戰的大小官員看到了希望,也使朝中一些懼怕英軍的官員產生膽怯心理,生怕裕謙會彈劾到自己身上。靖逆將軍愛新覺羅˙奕山就是一例。廣州戰敗後,奕山在道光皇帝面前全是假話,粉飾戰績。當他與義律達成停戰協議後,害怕裕謙會揭開他的老底向皇帝也來個專摺奏事,於是趕緊給這位新任命的欽差大臣寫信,道明其中原委,訴說種種迫於無奈的苦衷,希望得到裕謙的理解。


在英軍大兵壓境,再次進犯定海時,裕謙對種種消極備戰的情形進行了嚴厲的揭露和指責,極力消除官兵的怯戰心理,積極動員守軍凝聚戰鬥力,背水一戰。為傾泄憤怒,表明與英軍勢不兩立的敵愾,在對待英軍俘虜上的毒辣殘忍,更令其完全喪失了一位大儒的形象。


1841年3月,定海軍民抓獲一名英軍俘虜,為不給部隊留下私通英軍的想法和退路,裕謙下令將這名俘虜綁出營門外,在眾目睽睽之下處於「凌遲」極刑,並梟首示眾。後來隨著局勢的更加緊張,裕謙對英軍的痛恨更是到了極致。9月份,鎮海軍民抓獲兩名英軍,經過審訊後,提督餘步雲建議將兩名俘虜好生養活,隨時訊問敵情,「並作別用」。裕謙一眼就看穿了余提督的心思,欲重走伊裡布交換人質以退敵軍的老路,遂狠下殺手,抽取其中一名俘虜肩上的筋,為自己作了一幅馬韁,再行「凌遲梟首」,對另一位黑人俘虜更是削去腦袋、剝皮示眾。

裕謙用鐵血決心進行戰前動員,鼓動官兵齊心協力、背水一戰的狠勁,並沒有改變定海失陷的最終結局。1841年9月25日,英軍共集30艘戰艦輪船,2000餘人進攻定海。10月1日,戰爭真正打了1天,定海失陷。10月10日凌晨,英軍佔據招寶山向威遠城衝擊,裕謙已經沒有退路,他在絕望中懵懵懂懂縱身一躍,投水自盡,這也進一步驗證了他與英軍勢不兩立的決心意志。


而事實並不隨他的意志而轉移,主戰派鐵血總督的絕望一躍,本足以令大清朝野冷靜下來思考。清軍對英軍這一支近代化部隊,完全不了解,與中古戰法對抗近代化,無論是在戰略戰術上,還是在武器裝備上,都已經輸的只剩褲衩。而以道光皇帝為首的大清朝野,並沒有觸及這些問題,卻拿出提督餘步雲治罪。20年後的「同治中興」,也是曇花一現。因為問題的根本沒有得到解決,哪怕是再多出幾個曾國藩、左宗棠這樣頗具遠見、忠勇可嘉的先鋒大臣,也於事無補。


戰爭發展到這一步,顯然已不是大清朝要戰還是不戰,「主戰」還是「主撫」的問題。面對強盜,而是應該考慮怎樣「割肉」以卧薪嘗膽。事實證明,後來列強紛紛蠶食大清,內憂外患的大清皇朝依然顯得束手無措,顯然已至風燭殘年,不可逆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代史筆記 的精彩文章:

近代化中的奇葩,中英交戰一年多君臣依然如此認識
冰火兩重天,地方大員盡職盡忠的另一面
石井四郎,人間地獄裡的魔鬼頭
清軍錯失翻盤良機,收復香港再等156年

TAG:近代史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