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你願意走多遠?這種鳥願意飛13000000米~
美洲尖尾鷸
Bart Kempenaers和Mihai Valcu
《自然》本周發表的研究
Breeding site sampling across the Arctic by individual males of a polygynous shorebird
發現,在一個繁殖季中,雄性美洲尖尾鷸(Calidris melanotos)會不辭辛勞地往返於相隔數百千米的繁殖地,與儘可能多的雌性交配。這一發現突顯了一種前所未知的候鳥行為,對性選擇和物種形成理論都有影響。
美洲尖尾鷸是一個一雄多雌制的物種,它們在南半球越冬,但在北冰洋沿岸繁殖。美洲尖尾鷸的繁殖範圍很廣,從俄羅斯北極地區西部一直到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北極地區。
研究作者給雄鳥戴上衛星追蹤器。
Bart Kempenaers和Mihai Valcu
Bart Kempenaers和Mihai Valcu追蹤了美洲尖尾鷸雄鳥,發現它們會在一個繁殖季中造訪最多24個可能的繁殖地,沿途平均飛越3000千米,其中一隻雄性甚至飛出了13000千米的距離。
雄鳥的活動距離和地點數量。
Bart Kempenaers和Mihai Valcu
這些結果表明,雄鳥從越冬區出發時並沒有一個確定的繁殖目的地,而是以當地的交配機會為依據四處活動。這使得它們能在同一個繁殖季中,在多個繁殖地繁殖後代。因此,性選擇或許更加偏好為飛越繁殖地之間的長距離睡得更少,並與它們遇見的所有雌性隨機交配的強壯雄性。反過來,這或許會導致種群遺傳分化為不同亞群的可能性下降,適應當地變化的可能性更低,演化為不同亞種的可能性也有可能因此下降。
?
點擊「
閱讀原文
」閱讀
論文
Breeding site sampling across the Arctic by individual males of a polygynous shorebird
nature.com 官方微信
中國及世界科技出版業有哪些最新動態?
如何在Nature及其子刊上發表論文?
自然科研有哪些新的產品及服務適合你?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微信號:macmillan-nature


※為啥暴飲後容易暴食?
※史上引用次數最高的100篇論文有多少是諾獎級別的?
※如何把白菜拍成Nature Genetics封面
※為什麼明明還用不上,人在出生前就開始有了生殖細胞?
※洞穴中的爭吵:蝙蝠如何用叫聲交談
TAG:Nature自然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