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臘月十五到正月十五,天天都是過年,天天都是喜慶

臘月十五到正月十五,天天都是過年,天天都是喜慶

臘月十五到正月十五,天天都是過年,天天都是喜慶 點擊播放 GIF/2046K




臘月十五到正月十五,天天都是過年,天天都是喜慶







臘月十五到正月十五,天天都是過年,天天都是喜慶



民間有一首流傳很廣的《過年歌》: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豬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餃子,大年初一蹶著屁股亂作揖。


其實,「過了臘八就是年」,從農曆臘月十五開始,過年正式拉開序幕,到次年的正月十五,過年才接近尾聲。


臘月十五,祭玉帝,祈平安

十五代表圓滿臘月十五代表一年的圓滿


臘月十五,是民間「祭玉帝,祈平安」的日子。在過去,這日要請一個有學問的老者用毛筆撰寫一份「平安文書」,其大致內容是:某縣某鄉某人,代表全家向玉皇大帝祈求平安。


臘月十六,打牙祭


的本義是軍中帳前的大旗,大軍在出征之前,照例要祭拜大旗,確保旗開得勝、一路平安,稱之為「禡牙」。

古人把祭祀土地公公稱為「牙祭」或者「做牙」,一年有24次「牙祭」,臘月二十六是一年之中最後一個牙祭日,稱為「尾牙節」,最隆重。


過去人們平時很少能沾點葷腥,所以乾脆把「尾牙節」吃肉叫「打牙祭」。

臘月十五到正月十五,天天都是過年,天天都是喜慶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灶王爺上天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相傳灶王爺每年這天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一家善惡,到除夕夜返回,奉旨賞善懲惡,或賜福或降災。所以家家要打掃得乾乾淨淨,供上灶糖,讓灶王爺多說些好話。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 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傳說灶王上天彙報後,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


舊俗還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臘月十五到正月十五,天天都是過年,天天都是喜慶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民間諺語說,「臘月二十六 ,燉大肉」「臘月二十六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各地還有「臘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 臘月二十六,洗凈禽畜屋」之說。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


民謠中有「臘月二十七,殺只雞」的說法,「雞」諧音「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殺好的雞,不在當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時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點。因為,本身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節日期間,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見到雞,這樣才算圓滿。另外,因為習俗講究初一不能動刀,所以,這些東西當然也就要提前準備好了。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


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的說法,是說臘月二十八這天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總之各家各戶是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的前奏。


「貼花花」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

臘月十五到正月十五,天天都是過年,天天都是喜慶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臘月二十九,除夕前一日,俗稱「小除夕」,這一天,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且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這天除了籌備年節中的各種衣食祭品,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上墳請祖」。所以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大年三十,除夕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臘月三十也叫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夜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南方新年有吃餛飩的習俗,新年吃面,是預祝壽長百年。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守歲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包餃子。


大年初一,金雞報曉


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大年初一的習俗是放開門炮仗、拜年、占歲、聚財等。而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


大年初一的早餐除了餃子,還有湯圓,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大年初一這天,湯圓不叫「湯圓」,叫「元寶」,吃湯圓也不叫「吃湯圓」,叫「得元寶」。

臘月十五到正月十五,天天都是過年,天天都是喜慶



大年初二,金吠報春


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


大年初三,肥豬拱門


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娘家,禮物帶雙數。


正月初三,又稱為「豬日」。 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大年初四,三羊開泰


灶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


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


相傳大年初四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臘月十五到正月十五,天天都是過年,天天都是喜慶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


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正月初五,按民間習俗是五路財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財神進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財源滾滾、年年有餘,同時自然也是送走「窮」的日子,故有「送窮出門」一說。同時,這一天又俗稱「破五」,意思是之前幾天的諸多禁忌至此就結束了。


大年初六,馬到成功


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正月初六「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是祭送窮鬼、窮神。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有《送窮文》。


大年初七,人壽年豐


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


在中國傳統習俗中,大年初七「人日」,人過生日,要以七種蔬菜,煮成七寶羹,也就是將七種蔬菜,煮成雜菜湯,在農業社會,大家都祈望吃了七寶羹,來年大豐收。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


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一寸光陰一寸金。


正月初八日為眾星君聚會之期,又是「諸星下界」之日,此日人們有的到白雲觀星神殿(即元辰殿)去燒香順星(祭祀星君)。不論是否去廟裡進香,這日晚間,天上星斗出齊後,各家都要舉行一個順星的祭祀儀式。

臘月十五到正月十五,天天都是過年,天天都是喜慶



大年初九,玉皇天誕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玉皇大帝的誕辰,俗稱「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稱之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每逢他的生日,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


有天還有地,人畜房米麥百穀都生於地。


正月初十是石頭的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的說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晨,用繩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個小夥子輪流抬著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正月十一,祭紫姑請子婿


正月十一日,俗稱「請紫姑日」(有的地方為正月十四)。紫姑原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並在正月十五這天被害死在廁所里,天帝憐憫,封她為廁神。但民間敬奉紫姑並非因為她是廁神,而是紫姑代表了深受壓迫的女性,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來祭祀。


同時正月十一還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臘月十五到正月十五,天天都是過年,天天都是喜慶



正月十二,搭燈棚


民間俗稱「正月十二搭燈棚」。意思是元宵節將近,從這一天開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壯年準備花燈,做元宵賞燈的各種準備工作。


有童謠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正月十三,點灶燈扎彩燈


在正月十三有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被稱為「燈頭生日」。民間在這一天要在廚灶下點燈,稱為「點灶燈」。


正月十五鬧花燈,一般要從正月十三紮彩燈開始。正月十三日為「上燈」;十四日為「試燈」;十五日為「正燈」;十七日為「罷燈」。從正月十三這天起,人們就開始張燈結綵扎彩燈啦!


正月十四,拜臨水娘娘試花燈


正月十四是「臨水娘娘」的誕辰。傳說臨水娘娘姓陳,是唐朝大曆年間的人,後來成了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於是民間立祠奉祀,稱為「臨水娘娘」、「順天聖母」。


為了準備正月十五的上元宵節,民間和朝廷都會在這天搭建燈棚,懸燈結綵,並做一些遊藝節目的預習活動,稱為「試燈」,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


正月十五,元宵節,觀燈


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歷代這一節日都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燈節,是男女青年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又成了中國的「情人節」。

臘月十五到正月十五,天天都是過年,天天都是喜慶



本文系儒風大家原創,轉載須註明:


[ 作者:儒風大家 來源:儒風大家 ]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隨機福筒,天降鴻福!
大意、輕信、貪婪——人生三陷阱
釣得月明、風清、雲淡,修得詩情、禪意、慧心
《鬼谷子》3大智謀:審時度勢,權衡輕重,靈活變通

TAG:儒風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臘月十五到正月十五 天天都是過年 天天都是喜慶
天天喝茶,年年十八
晨起暮落一天天,暑往寒來一年年,一天天,一年年,一輩子!
如果天上一天人間一年,牛郎織女會不會天天過七夕?
天天吃泡麵,三個月後死了
《那年花開月正圓》:周瑩商戰太兇悍,彷彿天天都是「雙十一」!
今年過年,想窩在家裡天天吃這十二種美味山貨
人生在世,天天天;春去秋來,年年年;兩腿一蹬,完完完「精闢」
都四十歲了,還天天想那事
梅艳芳妈妈争产十几年,只为63岁长子天天吃鲍鱼吧
人生在世天天天,日月穿梭年年年,兩腿一蹬完完完「值得收藏」
愛對了人,天天都過七夕節
今年橫財運比去年好十倍,天天有錢拿,天天有錢數的3大生肖
還怕沒花賞?這些花一年四季開花,1年365天,天天看花!
小姨子天天都在旅遊,一年能掙十幾萬
哦,夏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
今年夏天,我打算天天都穿潮拖!
為何一周七天,天天不想上班?
快過年了,祝你天天都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