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紡織文化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紡織文化

點擊


上方「章黃國學」可訂閱哦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紡織文化


中國古代紡織業十分發達,而古代紡織文化在漢字中有著何種解讀呢?


漢字與


古代紡織文化

文 / 王立軍 張翼飛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紡織文化



中國歷來以紡織業著稱於世,古老的「絲綢之路」代表著中國古代紡織業的輝煌。從考古實物看,早在舊石器時代,紡織工具就已經出現了。這些紡織工具在古漢字字形中得到了形象的再現。


甲骨文專(專)

例如,手紡車上一個重要的工具叫紡錘,紡錘的作用是將棉麻絲絮捻成線並纏繞在它上面,其形體細長而兩頭較尖。遠古時期的紡錘是用泥土燒制的,所以當時稱作「紡磚」。雖然稱作紡磚,但其形狀並非現在蓋房子用的長方形的磚,而是像橄欖球的樣子。紡磚的「磚」的繁體字作「磚」,或從土作「塼」。從「土」的意思是表示紡磚是用泥土燒制的,從「石」的意思是表示紡磚經過燒制後堅硬得像石頭一樣。其實,「磚」最初既不從石,也不從土,而只是寫作「專」。「專」甲骨文,是個會意字。左邊的部件是「又」,「又」就是手,也寫作「寸」;右邊的部件像紡磚的形象。手和紡磚組合在一起,表示用手紡線之義。「專」在甲骨文中也可以不加「又」,而只寫作,楷書寫作「叀」。這是一個像紡磚之形的象形字。其中表示纏繞在紡磚上的絲線,像被絲線纏繞著只露出其下端的紡磚,像一根插在紡磚孔中的帶有分叉的捻桿。當時的紡磚應該是中空的,靠捻桿架於紡車上,用手搖動紡車使捻桿帶動紡磚旋轉,從而捻制絲線纏成線綸。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紡織文化



線綸又稱線繐。其實,「線繐」的「繐」和紡磚的「專」本來是一個字。如果著眼於中的,就是紡磚;如果著眼於中的,就是線繐。這種由於著眼點不同而形成一個字形記錄不同詞的現象,在文字發展的初級階段是較為常見的。比如甲骨文中的字,如果著眼於字形所象的事物,那就是「月」,如果著眼於月亮出來的時間,那就是「夕」。 這些造字時所產生的同形字,會影響到文字記錄功能的明確性,因此後來人們往往通過添加形符的方式,來分化它們的職能。如添加「又」構成「專」,專門表示紡磚的意思;添加「心」構成「惠」,因為甲骨文中字經常被借去表示恩惠;「惠」再添加「糸」構成「繐」,專門表示線繐;「惠」再添加「禾」構成「穗」,專門表示麥穗,因為麥穗與線繐的形狀相似;而「專」再添加形旁「車」構成「轉」,因為紡磚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旋轉。由此可見,「叀」「專」「磚」「塼」「轉」「繐」「穗」等一系列的字,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它們是從同一個字源衍生髮展出來的,因此說,漢字字元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一個有機的系統。


紡線的過程古代叫「績」,《詩經》中的「不績其麻」、「八月載績」,指的就是紡線。因為「績」頗有技術難度,所以後代稱所取得的成就為「成績」。

古隸瓦 小篆瓦


紡線是古代女子一生中的重要工作,在男耕女織的社會裡,為了掌握紡織技術,女孩兒一出生,父母便讓她接觸紡織之事,以祈求她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個巧手的織女。《詩經·小雅·斯干》中寫道:「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大意是說:如果生了男孩,要給他睡在床上,穿著衣裳,給他玩弄玉璋;如果生了女孩,就讓她躺在地上,裹著襁褓,給她玩弄紡磚。這裡的「瓦」並非指屋瓦,而是指紡磚。《說文解字》:「瓦,土器已燒之總名。」漢代毛亨解釋說:「瓦,紡塼也。」古代「瓦」可以泛指一切用土陶制的器物,當時紡磚也是陶制的,所以也可以稱作瓦。所以,《詩經》中的「弄瓦」,是指讓女孩生下來就「把玩紡磚」。後來,《詩經》中的這句話被用作典故,「弄瓦」也就逐漸成為生女孩的代稱。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洵有一個朋友叫劉驥,蘇洵26歲時,其妻又生了第二個個女孩,邀請劉驥赴宴。劉驥酒醉後吟了一首「弄瓦」詩:「去歲相邀因弄瓦,今年弄瓦又相邀。弄去弄來還弄瓦,令正莫非一瓦窯?」(令正是對別人妻子之敬稱)這裡,劉驥利用「瓦」既可以指紡磚,又可以指屋瓦的兩種意義,故意形成歧義,以收到戲謔、調侃的效果。


金文巠


線紡好後,下一個工序就是織布了。織布時先將絲線按縱向張設在織布機上,分上下兩層,這叫做經線;然後將線綸安裝在梭子里,橫向來回穿插於經線之間,形成緯線;經線和緯線交織在一起,便成了布匹。地理學中將地球儀上縱向的分度線叫經度,橫向的叫緯度,便是從紡織業借來的名詞。《說文解字》說:「經,織縱絲也。」「緯,織橫絲也。」「經」的繁體字為「經」,最初只寫作「巠」。根據古文字學家林義光的說法,象縱向的絲線,下部的構件象榺形。《說文解字》說:「榺,機持經者。」榺就是織布機上的一個構件,用來決定經線的密度,保持經線的位置。可見,字形所反映的正是「織縱絲」的情景。「經」是在「巠」旁加上義符「糸」構成的形聲字。在織布時,經線有兩個特點:其一,經線是被固定住的,只是緯線在梭子的引導下,在經線間來回編織,所以「經」便引申出「經常」、「經典」等義;其二、縱向的經線被拉得很直,所以從「巠」的字多有「直」義,如表示脖子的「頸」,表示植物的乾的「莖」,表示小腿的「脛」,表示小路的「徑」等等。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紡織文化



布織到一定長度(一般是四丈長)時,便要將已織好的布與經線斷開,從織布機上取下,疊在一起,就是一匹布了。割斷布匹的場景,在漢字中也有很好的體現。如「絕」字,《說文解字》解釋說:「斷絲也。從糸從刀從卪(節),古文絕,象不連體絕二絲。」 「絕」字的字形發展過程如下


第一個字形是連在一起的兩束絲(因為布的形象較難描繪,所以以絲代布),其上加了三橫,表示絲線已被截斷。第二個字形從糸從刀會意,表示以刀斷絲之義。第三個字形,部件「刀」穿插在被截斷的兩束絲中,也是一個會意字。第四個字形來自於《說文》所收的古文,與第三個金文字形一脈相承,但小有訛變,「刀」變成了兩條不相連的線。第五個字形是小篆,「絕」變成了一個從糸從刀從卪(節)的會意字。而小篆字形右邊從刀從卪的部件,又與從人從卪的「色」字形體非常接近,後來「絕」就變成了從糸從色的字,其構形理據便變得有些模糊了。


小篆斷


與「絕」字有密切關係的,還有兩個字。一個是「斷」字。《說文解字》:「斷,截也。」「斷」是個會意字,右邊的偏旁「斤」就是斧頭,是用來砍劈的工具,《孟子》中的「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用的就是其本義;左邊的「」就是古文「絕」字。「」和「斤」組合在一起,就可以會出用斧子砍斷的意思。另一個是「繼」字,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說:「繼(繼),續也。從糸。,古文繼,反為。」將斷開的絲線重新續接上,就是「繼」的本義。「反為」的「反」有兩層意思:從字形上來說,將「絕」的古文翻轉180度,就是「繼」的古文。從詞義上來說,「繼」和「絕」是反義詞,王逸注《周易》時就說:「繼,不絕也。」 意義相反的兩個詞用置向相反的兩個字來記錄,這種造字方式確實很奇特,但在《說文解字》中卻並不罕見,如「反比為從」(「比」「從」都是由兩個「人」構成的,但方向相反)、「叵從反可」(「叵」是不可的意思,其字形就是把「可」反過來)等,都屬這一類,從這些字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在造字時所閃現的哲思的光芒。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紡織文化



紡織是一項極需要耐心的工作,要想將一絲一縷織成布匹,需要經過「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那漫長的辛苦勞作,又要忍耐「唧唧復唧唧」那單調機械的寂寞。正因為如此,紡織常被用作發奮努力的勵志譬喻。除了著名的孟母「斷織教子」的典故外,《後漢書·列女傳》還記述了樂羊子妻「斷織教夫」的故事:古時候河南有個叫樂羊子的人,在妻子的激勵下外出求學,但剛學了一年就棄學回家了,他的妻子問他為何回來,樂羊子說出門久了心裡想家,並沒有其他特別的原因。妻子就拿起剪刀快步走到織布機前,說:「此織生自蠶繭,成於機杼。一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大意是說:這上面織物來自蠶繭,用織布機織成布。一絲一絲地積累起來,才達到一寸,一寸一寸不停積累,才織成一丈的布匹。現在如果割斷這些絲線,就會前功盡棄,白費時光。您積累學問,應當每天學到自己不知道的東西,以此來成就您的美德;如果半途而廢,不就像剪斷這些絲線一樣嗎?」樂羊子被妻子的話所感動,就回去繼續完成了學業。樂羊子妻「斷織教夫」的故事,至今對我們仍有很強的教育意義。而我們今天的「繼續」、「成績」這些從糸的字,正是古人生活和紡織之間密切的關係的一個寫照。


文章來源:《漢字的文化解讀》,商務印書館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紡織文化



王立軍,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師大文學院黨委書記。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紡織文化



董京塵,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紡織文化



章黃國學


有深度的大眾國學


有趣味的青春國學


有擔當的時代國學


北京師範大學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


微信號: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創|版權所有|轉發請注出處


公眾號主編:孟琢 謝琰 董京塵


美術編輯:張臻 孫雯 高佳玉


責任編輯:蔡若葵


專欄畫家:黃亭穎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章黃國學 的精彩文章:

章太炎:論教育的根本 要從自國自心發出來
「花門」當留不當留?——細讀杜甫《留花門》
從2016到2017:章黃國學大事回顧
誰在替顏真卿「勸學」?
理想變成寓言,生活變成詩——葉嘉瑩講陶淵明

TAG:章黃國學 |

您可能感興趣

電話、長途汽車、紡織廠:三十年代廣州的現代化生活
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瓷器與紡織業
「麵粉大王」和「紡織大王」的愛國心
彝族毛紡織及擀制技藝
圖文教程:紡織娘的寫意畫法
吳法新 《「紡客傳媒」創奇蹟,紡織印染群英會》
全宇宙最強親子博物館攻略——上海紡織博物館和上海古錢幣博物館!
品牌|紡織與像素
勞動創造美與奇蹟:紡織藝術的前世今生
河南樂邦紡織廠廢水處理用聚合氯化鋁工藝
品牌 紡織與像素
匯聚時尚與創新的現代化都市,上海紡織博覽會廠商雲集
朝鮮媒體的寵兒朝鮮金正淑紡織廠的女工生活
新疆瑪納斯縣將建成全疆最大的紡織服裝基地
重大利好:航天信息 開開實業 華芳紡織 武昌魚 永輝超市
【小貼士】紡織品印花
從紗線入手,構建時尚、科技、綠色紡織
舊絲巾+五彩紡織線改造柔美氣質的流蘇絲巾教程
上海紡織集團旗下德福倫榮獲中國針織多功能產品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