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太虛苦心育僧材 佛法宏揚本在僧

太虛苦心育僧材 佛法宏揚本在僧

太虛苦心育僧材 佛法宏揚本在僧



《赴靈鷲山感懷》:覺樹枯榮幾度更,靈山寂寞償重興;今時不用傷遲暮,佛法宏揚本在僧。這是太虛大師於抗戰期中,組織佛教代表團到印度訪問,朝禮靈鷲山寫的詩。

釋尊靜坐成道的菩提樹,春來繁榮,冬來葉落,不知經過若干次枯榮。昔日釋尊說法,大眾雲集,華雨繽紛的盛境,已不存在,靈山目前是寂寞的景象,大師朝禮時,多麼感慨萬端啊!然而,物極必反,廢久必興,眾生業轉福來,法緣成就,靈山或者要重興吧,法輪將再轉吧!大師對不久的將來,抱著無限的憧憬。


住持三寶,弘揚佛法,主要責任在僧伽,但由於歷史的原因,僧人因循守舊,寺廟與社會脫節,加上新時代潮流對舊制度的衝激,寺廟瀕於危境,僧人生存受到威脅,已不能擔當起「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的責任。大師憂心如焚,思欲整頓僧制,從一九一五年到一九三O年,先後寫作有《整理僧伽制度論》、《僧制今論》、《建僧大綱》三書,準備選擇寺院試行,但遭到守舊派反對。大師屢受挫折,並不灰心,將目標轉移到培養僧材上,將希望寄託於新一代的僧青年。「宏揚佛法本在僧」是多麼感動青年一代的號召。


為了培養僧材,先後創辦武昌佛學院、閩南佛學院、柏林佛學院,漢藏教理院等。在大師的辛勤培育下,成熟了一大批人材(包括一部分在家居士),遍布海內外,成為復興佛教、拯救社會的中堅。


有些人借「革新」一詞攻擊大師,其實,大師倡導的「新佛教」並非在佛教本質上有何改變,不過是審時度勢,以佛法的「契理契機」為原則,順應時代在形態上的調整而已。所謂「新佛教」、「人生佛教」,其精神和實質不過如此。

大師教育青年學僧,要有:一、真售實證以成果。二、舍己利眾以重行。三,勤學明理以傳教。又諄諄教導:「無私、戒懶、為公服務」。於此證明大師培養僧材,用心良苦。


文 / 佛門故事圖 / 傳靜 編輯 / 傳靜

太虛苦心育僧材 佛法宏揚本在僧 點擊播放 GIF/1867K


太虛苦心育僧材 佛法宏揚本在僧 點擊播放 GIF/1366K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海普陀山佛教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三法印?
2017年元旦普陀山普濟禪寺祈福法會視頻回顧
讀誦佛經的正確方法
佛學問答 怎樣讀懂佛經

TAG:南海普陀山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