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蔣介石最實用的學生,委座、校長、老頭子,各種稱呼顯關係
文|黃金生
蔣介石和戴笠
戴笠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老闆」、「中國情報之王」、「中國的蓋世太保」、「中國的希姆萊」、「蔣介石的佩劍」??這些林林總總的綽號,雖不能足以描畫這位人物的真實面貌,但亦反映了這位神秘人物的某一面。在蔣介石的諸多黃埔門徒中,戴笠或正如其名「戴雨帽」所象徵的那樣,甘為一介僕人,為蔣搜尋大量情報,立下了汗馬功勞,可謂蔣最「實用」的學生。
戴笠在而立之年才入黃埔軍校第六期學習。當時,由中山艦事件引發的國共兩黨的鬥爭正在黃埔內發酵,此時的戴笠在雙方的爭論中扮演「沉默的小夥伴」。但在暗地裡,他卻關注著雙方的言行,暗中搜集每個同學的材料,展現了作為一個特工的天賦。他搜集的情報很快便派上了用場,在「四一二」之後的「清黨」過程中,他先後數次向主持政治部、執行「清黨」任務的胡靖安密報,揭發20餘名共產黨員學生。在「沉默」的同時,戴笠又顯示了其善於交際的一面,入連半個多月時間,從官到兵他都已經熟悉。他不吸煙,卻隨身帶著火柴、紙煙之類;他能喝酒,也因此常請人,蘭花豆、花生米、西瓜子等隨身帶。他結交師生,皆能因人而異,北方人愛喝烈酒,廣東人愛抽強盜牌香煙,他就針對各人特點結交,頗得眾人好感。
不久,戴笠因在採買禮品和伙食上中飽私囊被發現,還未畢業便逃離黃埔投奔此時已在蔣身邊從事情報工作的胡靖安。他謊稱因在清黨中告發學生,現在有人藉機報復,請求保護。這樣,戴笠便獲得了接近蔣介石的機會。
1927年7月,蔣成立密查組,戴笠是其成員之一。在這裡戴笠很快顯示出其特殊才能,但以戴當時的身份難以直接見蔣,他又不甘心每每假別人之手轉遞。為此,他常常守候在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或中央軍校官邸門口,當蔣的汽車減速到達時,戴先遠遠立正,敬一個軍禮,然後快步上前,雙手把材料遞過去。開始蔣對戴的情報並不重視,往往粗略地看過一遍,就丟過一邊。但久而久之,蔣介石覺得戴笠這種精神著實可嘉,並且他發現其情報大都出於第一手資料,也就逐漸重視起來,開始注意到戴笠的情報才能。
1936年的西安事變展示了戴對蔣的絕對忠誠。事變前,戴笠一再向蔣彙報「西北軍心不穩」,蔣依然前往。待蔣被抓後,蔣的許多親信都躲起來之時,戴卻冒死陪同宋美齡赴西安救蔣。1939年,當戴笠被任命為國民黨中央訓練團警衛組組長時,蔣介石才發現他的門徒還沒有從黃埔畢業,於是親自寫條子追認戴笠的黃埔軍校六期正式畢業生資格。
戴笠的葬禮
戴笠對於蔣介石的心理和性格的研究,可謂是精細入微,煞費苦心。蔣介石發號施令,一概用「手令」,但對特務工作歷來諱莫如深,很少下達「手令」,特別是涉及暗殺、離間這些事情,更是小心謹慎,不留半點蛛絲馬跡,以免授人以柄。基於此,凡是涉及政治上的敏感話題,戴笠堅持向蔣介石做口頭彙報,對蔣介石的某些指令,他也只用腦記,從不筆錄。回到軍統局本部傳達時,戴笠一般只講「奉諭」,究竟奉誰之「諭」,不做任何解釋。對於戴笠的這一套辦法,蔣介石也暗暗讚賞。
戴笠在對蔣介石的稱呼上也煞費苦心,給同行講話的時候,稱其為老頭子;對黃埔軍人稱校長;在紀念大會的大型典禮上,尊稱蔣介石為領袖;在自己下屬面前稱蔣介石為校座或委座,來表示對蔣介石的尊敬和二人之間的關係。
蔣介石性格暴烈粗野,對下屬動輒訓斥,甚至動手打人。但蔣介石也有一原則,不是親信心腹不打,挨打的人必有重用。蔣介石打戴笠時,經常是痛罵之後罰跪,罰跪時再拳腳相加,毫無顧忌,由此可見,蔣介石對戴笠的信任之深。戴笠每次挨打時,也都毫無怨言,反以為榮。
戴笠非常符合蔣介石的用人標準——人才加奴才。1946年,因飛機失事,戴笠不幸遇難,蔣聞訊痛惜不已,在悼詞中哀嘆:「唯君之死不可補償」。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國家人文歷史 |
※晚清老照片:為慈禧戴孝的學生、沉思的大爺、威嚴的官員
※晚清人物老照片:為慈禧戴孝的學生、沉思的大爺、威嚴的官員
※國學經典,小學生都會背的句子!
※蔣介石怎麼評價他的學生,人稱最能打仗的張靈甫
※和孩子「鬥法」,輸的必定是家長!優秀學生家長透露教子秘訣
※同歲的陳赫李念齊穿校服褲同框,網友:像是男體育老師和女學生
※王者榮耀 小學生和老師爭論李白的優勢!
※實拍:越南街頭的女學生
※最後的鄉村小學:只剩兩位老師四名學生,操場變農田,校長忙種地
※悅詩風吟、愛麗小屋 最適合學生黨的韓國護膚品都在這裡!
※齊白石最好的學生,把手教你繪畫技巧!
※實拍:韓國教授親自給學生洗腳,眼神關切
※那些在學生時期擔任學生會長的愛豆:IU、寶兒、宋仲基、允浩等
※別讓小學生和女大學生背鍋了,王者榮耀最坑的絕對是這波人
※女老師當著學生的面 居然干出這種事,女學生稱:老師太殘忍了
※實拍:寮國小學生,校服還是很好看的
※小學生教老師玩《王者榮耀》:老師,后羿不帶懲擊
※戰鬥民族的軍官學校福利就是好,跟女子學校學生聯誼
※實拍:小學生興趣班,幸福的是孩子,操心的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