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魯迅張愛玲文字中的色彩之美

魯迅張愛玲文字中的色彩之美

文字描摹了美好的物態


但很多時候


顏色更能突出這種美感

魯迅張愛玲文字中的色彩之美



魯迅是個善於運用顏色的大家,他特別懂得在寒冽清冷的底子上塗繪鮮明的色彩,印象最深的是《野草》中的一段:


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蝴蝶確乎沒有……但我的眼前彷彿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

仔細研究一下會發現,在色彩之外,魯迅對景和物的「形」並沒有著筆太多,不過是「單瓣」「磬口」幾個詞而已。之所以給人以難以抹滅的印象,設色之妙佔據了七八成。他在這一段中使用的全都是飽和度相當高的色彩。雪的純白晶瑩與花的鮮艷奪目互相映襯,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

魯迅張愛玲文字中的色彩之美



其實魯迅曾經說過:「對於自然美,自恨並無敏感,所以即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動」,但是他寫景狀物仍舊當得起顧隨形容的「一筆一個花」,全然大家水準,這其中奧妙,就在善於用色。當然他對色彩一定有天生的敏銳,但後天的自我培養也不可忽略。記得蕭紅回憶魯迅的文章中就提到說他留日時曾經讀過不少美學方面的書籍。


以「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而聞名的《秋夜》中,亦有一段深可賞玩:

那罩是昨晚新換的罩,雪白的紙,折出波浪紋的疊痕,一角還畫出一枝猩紅色的梔子。……那老在白紙罩上的小青蟲,頭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麥那麼大,遍身的顏色蒼翠得可愛,可憐。

魯迅張愛玲文字中的色彩之美



有人曾評論:這樣的設色和構圖,是一幅標準的齊白石小品。簡直要為此評論點一百個zan,太得風人深致了!


雪白、猩紅與翠綠,仍舊一派明艷,沒有對自身筆力的高度自信,不敢如此大膽使用色彩。寫到這裡,我陡然聯想到了第一夫人彭女士出訪時的著裝,很多也是這樣的用色思路。據說被《名利場》雜誌評為最佳著裝,足見此種風格的征服力。

魯迅說了許多,就此打住吧。接下來可以說說歲月靜好的愛玲了。

魯迅張愛玲文字中的色彩之美



我對張愛玲小說的總體評價是「明艷端方,光彩照人」。與魯迅的清冷凄艷不同,她筆下是一片彩綉輝煌,流光溢彩,像撒了金粉一樣,有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富貴氣象。且看著名的《金鎖記》片段:

1.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點,低一點,大一點,像赤金的臉盆,沉了下去。


2.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隻手撐著門,一隻手撐了腰,窄窄的袖口裡垂下一條雪青洋縐手帕,身上穿著銀紅衫子,蔥白線香滾,雪青閃藍如意小腳褲子……


赤金、銀紅和閃藍——又是金,又是銀,又如寶石般閃耀,此等色澤,誰人不愛?《金鎖記》里還有一句,「敝舊的太陽瀰漫在空氣里像金的灰塵,微微嗆人的金灰,揉進眼睛裡去,昏昏的……」,連灰塵都是金的,張小姐果然造境不遺餘力。

魯迅張愛玲文字中的色彩之美



張愛玲寫顏色還有一招絕活,即不知從哪裡搜羅來各種名詞作為色彩的前綴,這當然是承襲的紅樓筆法,不過也有她自己的創造在裡頭。比如《金鎖記》里隨意掃掃就有雪青、蟹殼青、竹根青、佛青、藏青等各種青,搜了搜《中國傳統色彩名錄》,發現並沒有什麼「竹根青」和「佛青」,大概都是張小姐的發明。


現代人也還在延續著這種發明,比如造了「太空灰」或者「科技灰」等詞,不過,失去了無數古典文本層層暈染的美感,這些詞總是讓人覺得怪怪的。由此牽連出一個大問題,即——任何現時的寫作都與已有的文本存在著呼應,有意識地運用這種呼應,可以增加寫作的魅力。


張愛玲是個感官異常敏銳的人,這一點絕大多數人都望塵莫及。但技法層面還是有很多可以學習的,比如心中想到某種色彩筆下卻只有乾巴巴的灰綠紅藍,完全不知如何向細處描摹時,可以發動聯想,找日常事物中相似的顏色。

魯迅張愛玲文字中的色彩之美



從前我教一個小孩寫作文,每天留了20分鐘給他做這項訓練,效果非常好。我拿裁縫店裡的那種布料卡的大厚本來,隨手翻一頁,指一個給他,問他:


「這是什麼顏色?」


「呃……」


「好好想想,有什麼東西和它顏色一樣的?」


「咖啡……」


「那它就是咖啡色!好聰明啊!」


實在咬著手指想不出來的,就叫他記住了,哪天看到了或想到了告訴我。那段時間這小孩對顏色格外留意,有點走火入魔的感覺。

魯迅張愛玲文字中的色彩之美



對顏色的詳細觀察與聯想,以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中一段最為令人稱絕:


去年歲暮,我在京都觀察晚霞,就覺得它同長次郎使用的紅色一模一樣。我以前曾看見過長次郎製造的稱之為夕暮的名茶碗。這隻茶碗的黃色帶紅釉子,的確是日本黃昏的天色,它滲透到我的心中


我是在京都仰望真正的天空才想起茶碗來的。觀賞這隻茶碗的時候,我腦中不由地浮現出場本繁二郎的畫來。


那是一幅小畫。畫的是在荒原寂寞村莊的黃昏天空上,泛起破碎而蓬亂的十字型雲彩。這的確是日本黃昏的天色,它滲入我的心。場本繁二郎畫的霞彩,同長次郎製造的茶碗的顏色,都是日本色彩。在日暮時分的京都,我也想起了這幅畫。於是,繁二郎的畫、長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黃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應,顯得更美了。


是的,文字描摹了美好的物態,但很多時候我們發現真實生活因為有文字的呼應顯得更美。這大約就是許多人存有對文筆的執念,抱有對藝術的嚮往的原因。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花草紙箋,古老的自然味道
他砸掉數百萬後被人罵傻叉,一款神奇山藥或許從此絕種
老遠就聞到你身上的小騷氣了
勸酒界的老司機,非他們莫屬

TAG:拾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四月的色彩|美文
美麗鮮艷的色彩 童話般治癒系唯美插畫圖片
俄羅斯油畫:斑駁色彩 美如新娘 之一
白俄羅斯繪畫:斑駁的色彩 骨子裡的愛
美圖:藍白條紋比基尼,小溪中的色彩
夢幻的色彩——東川紅土地之美
色彩斑斕的美麗動物
漢光武帝劉秀的故事: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帝王
詩情畫意:鳳凰花開,無與倫比的色彩和 美麗
看《卧虎藏龍》《英雄》讀韻味無窮的李安,色彩入心的張藝謀
金『攝』色彩斑斕的俄羅斯
聾啞女畫家史曉慧,心中的美景,用色彩為您描繪!
東京美麗的色彩對比
俄羅斯繪畫:請指認 那個在色彩中最美麗的女人
教程丨色彩絢麗的美甲
大唐王朝最富傳奇色彩的皇帝,從智障人士到強勢帝王!
烏克蘭繪畫:色彩中閃爍的生命
清新淡雅、線條柔美的色彩
王家:一座台郡道旁桑洲驛邊傳奇色彩的古民居之建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