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歷史學家眼中的2016年電影:張藝謀還是不會講故事

一個歷史學家眼中的2016年電影:張藝謀還是不會講故事

【筆者按】澎湃的朋友希望我介紹一下自己2016年讀過的書。我想了想,也許可以談談今年看過的電影(包括新電影和舊電影)。並不是說今年沒有值得推薦的好書,而是重要的書都沒有細讀和消化完,反倒是電影多看了幾部。其實,電影也是一種歷史敘事,從電影角度談談困惑與感想,也不失為一個學術反省的角度。



一個歷史學家眼中的2016年電影:張藝謀還是不會講故事


《長城》海報


今年爭議最大的電影恐怕是張藝謀的《長城》(2016年,豆瓣評分4.9)。我們不討論他那種集體主義的審美觀,只關注他講的故事。如果把他看作一個歷史學家,還是應該給他試圖在研究方法上的突破給予鼓勵。他重構了一個(局部)世界秩序,給長城創造了一個新的「歷史」語境——長城,是人類為了抵抗每六十年(不知道是根據中國傳統的六十年一甲子,還是現代的康德拉季耶夫六十年周期敲定的)降臨人間一次的饕餮而修建的。跟好萊塢電影動輒把華盛頓炸上天相比,這似乎不算什麼,但總算是一個小小的突破吧。在這樣的「世界秩序」和「時間規律」下,故事展開了。為了抵擋饕餮,一支中國的無影禁軍在這裡駐紮。偷火藥的馬特·達蒙為無影禁軍的信任和犧牲所打動(雖然比較生硬),加入到打饕餮的隊伍。到這裡後,觀眾可以快進到故事結束。張藝謀的長城很容易讓人想起《冰與火之歌》中抵禦異鬼、保護人類文明的長城。



一個歷史學家眼中的2016年電影:張藝謀還是不會講故事


《異形大戰鐵血戰士》海報


《長城》全片給筆者留下印象的,就是這個敘事結構。但毫無疑問,他向來不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主要靠美術天分取勝。人物形象除了饕餮之外,都比較模糊。甚至有些評價不高的電影,比如保羅·安德森的《異形大戰鐵血戰士》(Alien vs. Predator,2004年,豆瓣評論6.7),重構的時空秩序都明顯比張藝謀要更「科學」、更人文一點:異形是外星鐵血戰士族群刻意安置在地球的,每隔一段時間異形就會蘇醒,而鐵血戰士的新一代會到地球通過斬殺異形完成成人禮。如果鐵血戰士失敗,就釋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同歸於盡,地球生命重新來過。在這樣的「語境」下,上古埃及文明中的神明被解釋為鐵血戰士,人類奉之為神明。



一個歷史學家眼中的2016年電影:張藝謀還是不會講故事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海報


人類經常做的事情是:構建一個世界秩序和時間邏輯,給出一個新的「歷史」規律來。歷史場景在這樣的「知識」和「邏輯」下,被描述為描述者想讓你理解和感知的畫面。人類個體的命運,也在這樣的畫面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我曾在史料分析課上引用過理查德·沙因克曼的《這個男人來自地球》(The Man from Earth,2007年,豆瓣評分8.5)。這個電影簡直就是有關歷史研究方法的典範(極端)之作。這個小成本的電影(成本只有1萬美金,還不夠一隻饕餮的價格),就是幾個人坐在屋子裡從頭聊到尾,包括語言學家、歷史學家、神學家、生物學家等等。這部電影是根據傑出的科幻作家Jerome Bixby最後一部小說改編的。在電影中,主人公約翰(John)是從遠古活到現在的人,他結識過很多歷史人物,經歷過很多歷史事件。他見過哥倫布,梵高親手送給他自己的畫作,甚至他自己就是歷史上的耶穌(他的名字John經過多次語言變遷變成了「Jesus」),耶穌復活,是其在東方遊歷時跟一個叫佛陀的聖人學來的瑜伽和草藥造成的。將耶穌和佛陀連在一起並非只是異想天開,一直有學者論證基督教彌賽亞(Messiah)和佛教彌勒(Maitreya)之間的關係。電影中各學科的學者們激烈討論,不斷「驗證」著約翰描述的「歷史」。到底哪個是真相?甚至否定約翰不是歷史上的耶穌,跟否定上帝存在,從邏輯難度上講是一樣的。就像我們接受了一套歷史演進學說之後,再討論我們為什麼處在什麼階段一樣,本身就是一個無解的話題。



一個歷史學家眼中的2016年電影:張藝謀還是不會講故事


《君の名は。》海報



跟張藝謀同樣以不會講故事著稱的新海誠,今年的新作《君の名は。》(2016年,豆瓣評分8.5)有所突破。以前總覺得他只不過擅長唯美畫面的渲染——當然也被風拂過青草、飄零的落花所打動過——但他的故事實在太差了。這一次他在《君の名は。》里努力講完整了一個故事——中心思想總結起來就是「夢裡相逢人不見」,文藝的說法是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但是我覺得還是用力過猛了,男女主人公身體互換,不但空間錯位,連時間都是穿越的。新海誠還唯恐故事不夠打動人,又給這個愛情故事加上了人類末日的「歷史背景」——在這個「宏大歷史敘事」中表現個體之愛。好吧,還是不錯的。

【筆者按】恕我先說兩句理論,不然就真的寫成影評了。正如很多歷史學家強調的那樣,歷史其實是不同歷史記憶競爭之後留下來的東西——包括再造的。有時候,看似高明的歷史解釋很可能是蒙太奇效應導致的錯誤。就如電影導演在北京拍攝了一個人流口水的饕餮樣子,在上海拍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頭湯麵,然後把兩個畫面連在一起。於是觀眾會得出一個很自然的歷史畫面:他(想)吃面。我們很多對歷史現象的詮釋,是不是也存在這種簡單粗暴看似完美的解釋呢?扭曲畫面、或者遮蔽部分畫面會影響歷史記憶。甚至講述者真誠講述的,也不過是他理解的畫面,甚至和真實畫面天差地別。



一個歷史學家眼中的2016年電影:張藝謀還是不會講故事


《大魚》海報



一個歷史學家眼中的2016年電影:張藝謀還是不會講故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海報



因為講歷史記憶,今年我重溫了兩部電影:蒂姆·波頓《大魚》(Big Fish,2003年,豆瓣評分8.7)和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2012年,豆瓣評分9.0)。《大魚》講述的是父子世界的故事。父親喋喋不休地重複著他過往的充滿奇幻的人生旅程:最後一秒為球隊贏得比賽、浪漫求愛、大魚吞掉戒指等等。慢慢長大的兒子對父親這些添油加醋的回憶越來越不耐煩——大概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這些,覺得父親做得都不好,講的都是吹牛。最後父親去世,兒子懂得父親只不過是用浪漫而浮誇的故事,裝點著普通乏味的日常生活。畢竟,生活中的真相,往往是最令人生厭的。就像電影里醫生講述的關於兒子出生的故事,有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父親為生活所迫奔波在外無法見到兒子出生;第二個版本,父親為了給兒子一個禮物,在大河裡用結婚戒指釣魚,結果戒指被大魚吞掉,最後又搶回來當作了禮物。最後去世的父親變成大魚遊走了。蒂姆·波頓的電影大多透出孤獨,這部電影卻很溫暖,但是令人生厭的歷史學家會告訴大家,第一個是真的版本。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相比而言,用最美麗的畫面,講了一個最殘酷、最血淋淋的故事。故事的真相是船沉沒後,經過自相殘殺,少年派靠吃人肉(包括他母親的,注意那個人形小島)活了下來。在第二個版本的故事裡,沒有水母,沒有飛魚,沒有老虎……派問前來採訪的記者:你相信哪一個故事?這是人類道德壓力下的自我選擇?筆者想像一個畫面,官方史書中的李承乾,道德敗壞、性格扭曲,而高僧道宣筆下,他人情練達,處事有方。這時太宗李世民舉著刀過來問你,你相信哪個故事?這是政治的壓力?歷史的講述者越多,畫面可能變得更清楚,也可能變得更加混亂,每個人都講自己想講的故事,給出自己的解釋。不信的話可以參看黑澤明的《羅生門》(1950年,豆瓣評分8.7)。



一個歷史學家眼中的2016年電影:張藝謀還是不會講故事


《血戰鋼鋸嶺》海報




一個歷史學家眼中的2016年電影:張藝謀還是不會講故事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海報



跟梅爾·吉布森的《血戰鋼鋸嶺》不同,同樣是戰爭片,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2016年,豆瓣評分8.6)則描述了英雄故事的另一面。在李安的筆(攝影機)下,作為戰鬥英雄的比利回到國內,在燈光閃耀的達拉斯體育場上,他看到的是虛假的感動。國家主義的宣傳和個人私慾交織,各種人出於不同目的想消費你。和梅爾·吉布森的《血戰鋼鋸嶺》回歸傳統價值相映照,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似乎反映著現行政治正確的末路。研究思想史的人將來或許會輕易總結出一個觀點,這兩部電影或許反映了現在美國政治社會結構的變遷,處在一個轉折的迷惘時代。就像一個出門考試的學生,一出門就跌了一跤(事件A),接著考試不及格(事件B),於是推斷,你看,出門跌跤本就預兆著考試不及格。



一個歷史學家眼中的2016年電影:張藝謀還是不會講故事


《羅曼蒂克消亡史》海報



程耳《羅曼蒂克消亡史》(2016年,豆瓣評分7.7)是一部很「端著」的電影。在作者(導演)筆下,有一種美好的幻滅感。就像很多人指出的那樣,很像《布達佩斯大飯店》。因為手法太像了,很多對稱的視覺效果,俯拍的上帝視角,一切都很有「腔調」地進行著。就算是葛大爺逃命,都那麼從容不迫。但是作者揭示的事實卻是如此醜陋,讓人感到絲絲的帶著涼意的真實。這部電影採用了一種「歷史群像」的寫作手法,通過每個人的命運展現自己想要呈現的畫面。不論是黑幫大佬、日本特務還是電影明星,他們追求和信奉的羅曼蒂克都被擊得粉碎如渣。所有的浪漫,在風雲變幻的家國命運之下,不過是長滿跳蚤的鮮艷袍子。作者用優美而「端著」(有的觀眾會覺得有點做作)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個醜陋的事實。最終得到羅曼蒂克的反倒很可能是社會邊緣的那一對(妓女和打手。沒看原作,可能最後也破碎了)。浪漫,其實很多只是一廂情願。最終的結局,一定不按照大眾期待的路線走。同樣是描寫家仇國恨,《羅曼蒂克消亡史》里沒有以恩報怨的道德婊,日本特務渡邊對陸先生說,我太了解你們(你們不會殺我的兒子)。給他的答覆是擊穿其長子心臟的子彈——我們不是生活在童話里,這或許才是真實的。



一個歷史學家眼中的2016年電影:張藝謀還是不會講故事


《啟示》海報



在宏大歷史敘事里的個體(甚至是文明體)的命運,依賴於歷史記憶來恢復真相(有些時候是徒勞的)。梅爾·吉布森的《啟示》(Apocalypto,2006年,豆瓣評分8.4)中,主人公為自己家人的生存而戰,阿茲特克帝國的統治者則因為瘟疫祭天到處抓俘虜也有自己的政治邏輯,而電影最後一個情節是主人公在海邊看到西班牙人的艦隊——他們也有道理,比如落後就要挨打,比如你們是魔鬼的文明。在自己的小宇宙里人們互相廝殺爭鬥,為了一些自認為重要的理由。在這個小宇宙之外,卻有人冷冷地打量著你們,你們的英雄事迹、兒女情長、血海深仇,只不過是歷史的塵埃。


本年度最佳電影,我願意給程耳的《羅曼蒂克消亡史》。(文/孫英剛)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楊宏雨:《新青年》起於陳獨秀,成於胡適
一位洋博士的教子攻略:台灣的出生、大陸的基礎教育
上海書評︱夜半長嘯,囚犯經歷了什麼?
韓國一意孤行部署薩德,中方:兩國關係受損非常不幸
24小時詩歌生存挑戰:凌晨兩點余秀華羅振宇們在談什麼?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2017年是黃帝4715年,三個有趣的歷史知識
2016年書架:一位中法史學者的比較歷史學閱讀
中國歷史上五個2000年不改名的城市:有你的家鄉嗎?
1950年代,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奇葩輩出的時代
暈死,中國歷史上這個王朝25年換了36個皇帝
揭秘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上僅有的兩位自焚而死的帝王
中國歷史上,這5個王朝,只有1個皇帝
探險家冰山中找出猛獸,科學家稱有39000年歷史
中國歷史上哪個王朝25年中換了36個皇帝?
這個人活了1908歲,韓國歷史再次打敗全世界!
五千年沒一個人懂,中華歷史上的31個千古謎團
歷史上最有名的100個女人
一個小部落欺凌鼎盛朝代300年,人類5000年歷史從未出現過
歷史上中共政權的勳章:不在1955年,而在1931年!
探究歷史上的清朝「存在」了多少年:是267年還是296年?
這11個人是如何影響了中國歷史的?
1928年的時候,東北還有四個省,消失的那個已經被歷史遺忘
2016年最贊的25個發明,一起來見證歷史!
最不正經的歷史照片,1920年代的美腿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