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儘管論著不多,但人們記得福柯也曾偶爾涉獵電影

儘管論著不多,但人們記得福柯也曾偶爾涉獵電影

儘管論著不多,但人們記得福柯也曾偶爾涉獵電影



作者簡介:

帕特里斯?馬尼利耶(Patrice Maniglier),任教於英國埃塞克斯大學哲學系。


道爾?扎班揚(Dork Zabunyan),任教於法國里爾第三大學,主要從事電影研究。


譯者簡介:


謝強, 1976 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校, 1982 年獲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法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現為中國電影集團譯審,主要從事電影中法互譯。曾任《中國銀幕》雜誌社社長兼主編,做過外交官,先後兩度赴法任中影集團駐法代表和首席代表。著有《漫不經心的傳奇:法國電影與電影的法國》《紅磨坊:法蘭西激情與夜的文化》《情愛無錯:法國人的情愛信仰》《淘趣無疆:一個外交官的非常收藏》等。譯有《知識考古學》《權力與反抗:米歇爾?福柯傳》《哲學家時代》《馬奈的繪畫》《電影1:運動–影像》《電影2:時間–影像》《古羅馬的性與權力》等。

書籍摘錄:


引言:米歇爾·福柯的剪輯


電影與歷史的關係問題近幾年來一直得到廣泛的關注。奇怪的是,米歇爾·福柯的名字似乎游離於這些研究之外。儘管福柯沒有寫過純粹意義上的活動影像論文,儘管他在這方面的論著不多,但人們仍記得福柯也曾偶爾涉獵電影,比如:法國電影資料館甚至專門舉辦過一次以「福柯與電影——記憶影像,權力影像」為主題的電影節,以紀念他與電影的相遇。可是,這似乎並沒有讓任何人產生要對這兩次「相遇」進行比較系統的對照的想法。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填補這個空白。

儘管論著不多,但人們記得福柯也曾偶爾涉獵電影


因為,福柯首先是從歷史視角涉足電影的。他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證明,他在文章中明確講述了這個問題。《電影手冊》在 1974 年首先以採訪的形式,以「反追溯」為題,向福柯詢問了有關過去的發生和暫留方式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過去,即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法國,是被佔領與抵抗的雙重主題,福柯將這兩個主題重新進行了區分,我們後面還會專門講到,一邊是正史的史詩型或敘事型,一邊是不斷受阻並永遠需要取證的他稱為「民眾鬥爭記憶」型。


正是在某個與現在有著密不可分糾葛的歷史領域中,福柯與活動影像的這種相遇才獲得了其必要性:它如此深刻,如此現實,甚至引發了人們對哲學活動與藝術實踐之爭的期待。在這裡,哲學活動不滿足於將藝術實踐看作對象,而是要在它身上發現哲學自身的問題,所以這兩者在剪輯或短路中獲得重生,任何一方都重新確立了它們堅定不移的走向。比如,《電影手冊》的批評家們和導演(勒內·阿里奧)就抓住了 1973 年福柯出版的皮埃爾·里維埃回憶錄提出的問題:「一個人說出了他沒說過的話」,並與所有話語的教條主義決裂;反過來,福柯又從瑪格麗特·杜拉斯或沃納·施羅德的影片中發現一種「解構」身體的新方法,開啟了一種享樂的新用法。


這是引發我們對哲學與電影對話的性質想說點什麼的原因,也是《福柯看電影》一書的初衷。「電影哲學」已成為一種時尚,這是事實。那些宣稱用電影思考或用影像思辨的法語或英語出版物已數不勝數。然而,這種熱潮主要由一種旨在從影片中尋找哲學觀點圖釋的態度支配著;比如人們從沃卓斯基兄弟的《駭客帝國》中看到了柏拉圖的理想國或者從希區柯克的焦慮中看到了拉康的精神分析。這種做法雖然可以產生某些消遣或教育的功效,但人們卻沒看到它所能帶來的真正的新事物:人們忽視了純電影表現而偏重於敘事事實。柏拉圖的讀者早就懂得閉門造車是什麼也學不到的。或許有人能做得更好?天知道。


我們只是強調人們可以不僅要求哲學家告訴我們應該思考些什麼,或許還可以進一步指出某一行為思維的要求,而不致被引向其他方向。同樣,電影也不滿足於再現事件,它教導我們別樣地去看,而無需強迫我們怎麼看。這樣一來,我們所能對比的不是內容,而是操作——一邊是觀念的,一邊是影像的——,對比哲學研究與電影作品,不把它們看作在不同媒介中言說同一事物的兩種方式,而是看作以其各自表達方式言及同一問題的兩種路徑。人們在電影中比在由概念實現的真理解釋中更容易發現一個哲學家的世界。我們認為,人們可以從中發現一個夥伴,一個對手,一種啟迪,在這裡,人們可以具體體驗別樣思考的意義。


別樣思考,這句話是福柯說的。誠然,我們可以在電影史中找到一些解釋福柯關於癲狂、規訓社會或監獄觀點的影片,我們一定做得到。但我們也可以指出福柯首先是要尋找書寫歷史的另一種方式,他要書寫的歷史不服從某種敘事的線性規則,卻能揭示出一些「事件」。他首先要講出那些正發生在我們現在「邊緣」上的事情,那些發生在我們的時代而又不是其英雄的事件。但在揭示事件時,不講述一段歷史,不把這些事件限定在某一敘事的過程中,即被賦予某種價值並面臨某種情境,這些英雄要用某種妥協行動改變敘事;揭示一個非人類的,有時處在感覺邊緣的變化的完整世界,這曾經是電影的使命之一嗎?福柯本人看到了電影已經具有捕捉這種「分子」歷史的可能性,這種歷史不相信已掌握自己命運的人類的自由,也不相信巨大的無意識結構的功效,它只鍾情於一些「微過程」。對於它們,我們仍毫無意識,但它們決定著我們與自己、與世界關係的最深刻變化,解釋它在體制或法律變化的巨大周期性背後試圖重構的這種「戰鬥塵埃」。這是一種非英雄的歷史,對諸如 1968 年五月風暴這樣的事件性質本身產生過深遠影響。

《福柯看電影》一書所涉及的問題不妨概括如下:電影在什麼意義上可以別樣地書寫歷史?電影是否可能評判和揭示構成福柯稱之為「權力技術論」齒輪的那些既意外又必然的微小元素?電影是否有助於我們對現在的批判?因為這種批判所持的邏輯是其他表現方式所缺少的。換句話說,這意味著去審視電影可能帶給所有人的那些東西,這些人今天仍希望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繼續當時米歇爾·福柯用過的考古學方法,意味著同時檢驗這種考古學方法在電影影像層次上提出的問題,如它的構成,它的演變,它的變性。我們的基點也限定在構成本書的兩篇研究論文和福柯撰寫的關於電影運動影像的十餘篇文章上。當然,福柯的重要著作也會隨著分析的深入被提及——從《知識考古學》到《快樂的享用》,從《話語的秩序》到《規訓與懲罰》——但我們的話題不希望只限於在福柯不同著作之間搭建橋樑,包括《言與文》中有關電影的部分。換句話說,我們不希望做輕鬆的註解工作,而是希望將我們自己置身於這些採訪、「對話」和福柯其他電影文章所產生的「影響」之中。


下面的篇幅將系統講述四種影響:對電影評論的影響,這是對福柯思想進行的實際操作,以便弄清他對影片以及電影史言論進行的修改。其次是對電影理論與美學的影響,因為即使福柯不挖掘範式或本質的問題,作為藝術的電影的特殊性觀點也貫穿在訪談中,即活動影像與權力關係、情愛行為或某一鬥爭故事有關;我們前面說過,對哲學實踐的影響,因為那些關於第七藝術的文章在這裡可以用來抽取,就是說製造某個事件概念,然後反過來讓這個事件概念為福柯著作中相關的形而上學服務。還有,對歷史調查的影響,因為在許多採訪中,總是迂迴出現電影與檔案學家專業知識的巧合,這是福柯真心呼喚的巧合,並希望支持電影能夠「重新描述」檔案的觀點。


或許可以考慮第五種影響,我們完全可以這樣預想:福柯的文字與言論對導演本人產生的潛在影響。本書在哲學、歷史和電影的交叉中揭示給讀者的,不是福柯某部著作所闡述時代的裝飾性改編(古典時代或規訓社會),不是福柯在圖書館查詢檔案的真實復現(一部關於 18 世紀「無恥者」的影片),也不是哲學家福柯的精美肖像,而是一部影片,它在另一種情境下,這裡或那裡,重論福柯曾經闡述過的某一問題。


帕特里斯·馬尼利耶

道爾·扎班


題圖來自:flickr

儘管論著不多,但人們記得福柯也曾偶爾涉獵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被玩具啟發,斯坦福做出了不到兩塊錢的離心機
酒店房間里放上這樣的巧克力,你會感覺到很高級
69 年前以色列的建國,充滿了博弈與艱辛
《陰陽師》的 bug 和遲來的道歉到底傷害了誰?
野生動物被人類活動傷害最嚴重的地區,這張地圖都標出了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們在關注詹姆斯的時候,是否記得那一群絕望的人
談論偶像的時候,要記得他們也會拉屎,就跟我們一樣
無論何時你都要記得,別人再好,你也不差
不要對別人輕易許諾,因為很多話,只有聽的人會記得
或許什麼都不記得,只記得你那溫暖的懷抱
她也不讓人知道她,記得她
無論你是否記得,輸入法都未曾忘記
趙奕歡相信很多人還記得,尤其是男生
記得對自己說這十句話,任性也好、撒嬌也好
永不可忘的日本獸性,你們還記得多少,看下他們多麼滅絕人性
希望你依然安好!無論你是否還會記得曾經的我
大人們教給我們的奇葩常識,還記得哪些?
我已記不得你的名字,卻還記得喜歡你
這些,希望你們永遠記得
動漫里那些讓人絕望到無望的鏡頭你還記得多少?
曾經的女童已經長大成人了,可猩猩們卻都還記得她
尾田記性好,伏筆久遠的粉絲都記不住了,他還記得
我愛你,但我卻不記得你—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自白
可能你真的不記得她了,她不是迪麗熱巴,她是李慧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