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孔子一生教出那麼多優秀學生,為何兒子孔鯉卻不成才?

孔子一生教出那麼多優秀學生,為何兒子孔鯉卻不成才?

中國歷史上,沒有一個家族能夠像孔氏家族這樣歷經2500多年歲月,不為任何朝代更迭或政治變化所動,世代相傳,苗裔四布。在曲阜的孔府門前有一副金字對聯:「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這副對聯中,「富」字上面缺了一點,「章」字的一豎直衝出了頭。什麼意思?——富貴無邊,文章通天。

孔子一生教出那麼多優秀學生,為何兒子孔鯉卻不成才?

孔子劇照

孔氏家族的地位自西漢劉邦時漸起,中國歷代尊孔從對「衍聖公」之尊中可見一斑:自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始,孔子嫡系長孫就被封為「衍聖公」,取意「繁衍聖道」,負責孔廟、孔林的祭祀活動,設家學,有時兼任朝廷官吏,相當於七品官。金代為四品,元代升為三品,明代更升為一品文官。到了清代,衍聖公不僅班列閣臣之上,還特許在紫禁城騎馬,在宮中御道上行走。

孔氏家族之所以能獲得數千年不衰的榮耀,得歸功於他們的祖先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出生地魯國陬邑。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孔子一生教出那麼多優秀學生,為何兒子孔鯉卻不成才?

孔子像

其實,他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是他自己付出的汗水換來的。史載,孔子剛剛三歲時,母親就教他讀書識字,到四歲的時候,他已會念百餘字了。有一天,媽媽問他:「昨天我教你的字會背了嗎?」孔丘說:「都記住了。」媽媽說:「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覺,是和哥哥在一起。這天晚上,他鑽入被窩後對哥哥說:「哥哥,媽媽教給你的字都記住了嗎?」哥哥道:「都記住了。你呢?」孔丘說:「我已經練了多遍,也許都記住了,可又沒有把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會的,娘一定非常傷心和難過。不行,我一定要起來再多練幾遍。」

哥哥被他這種刻苦學習、孝順母親的精神所感動,心疼地說:「天氣涼了,別起來練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寫吧,我能覺出對錯。」於是,他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寫了起來。每寫一字,就念出聲來。可這聲音越來越輕,當他寫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聲音也聽不到了。哥哥驗完他的最後一個字,聽著他那均勻的呼吸,望著他甜中帶笑的睡容,既心疼又愛憐地笑了。

孔子一生教出那麼多優秀學生,為何兒子孔鯉卻不成才?

少年孔子

第二天一早,在母親考核時,他一遍通過。母親驚喜道:「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麼多字,只過了一天,就如此滾瓜爛熟,將來准能幹大事啊!」

站在旁邊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資背後,更多的則是弟弟那鍥而不捨的精神和刻苦勤奮的汗水。

孔子十九歲,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後,亓官氏為孔子生下一子。孔子當時是管理倉庫的小吏,得到魯昭公賞識。魯昭公派人送來一條大鯉魚,祝賀他喜得貴子。孔子以國君親自賜物為莫大的榮幸,因此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後世孔氏子孫以此諱鯉魚而稱之為「紅魚」,祭祖時不用鯉魚而用鯽花魚。

孔子一生教出那麼多優秀學生,為何兒子孔鯉卻不成才?

孔鯉劇照

孔鯉長大後,也在他開辦的學校里跟班學習。作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他對兒子孔鯉的教育教誨也讓後人得以啟迪,回味無窮。

有一次,一名叫陳亢的學生問孔鯉:「你老爸有沒有單獨給你開小灶,專門教你一些學問啊?」

孔鯉說:「我印象中沒有啊。不過,有一天父親問我學過《詩》沒有,我說沒有。父親說,不好好學《詩》,怎麼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呢!後來我就認真學《詩》,提高自己語言表達能力。又有一次,父親站在堂前,問我說,你學過《禮》沒有,我說沒有。父親又說,不好好學《禮》,又怎麼懂得立身處世的道理呢?此後,我便很注意學《禮》。如果這樣也算的話,這就是我父親單獨給我的兩次教導。」

陳亢聽後,回來非常高興地對其他人說:「我問伯魚一個問題,卻得到了三點教益,要學《詩》、學《禮》,又知道了老師對自己的孩子,也沒有偏私。」

不學禮便無法在社會上生存,更談不上為社會、國家儘力了。孔子要求兒子懂禮貌、遵紀守法,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對人對家對社會都應當有愛心,與人為善,和睦相處,而且應當重義輕利,不要斤斤計較。在家孝敬父母、勤儉持家,在外謙虛誠實,遵守公德。這樣,禮義統領天下,社會才會穩定,國家才能興旺。

孔子一生教出那麼多優秀學生,為何兒子孔鯉卻不成才?

孔鯉劇照

只是,孔鯉的資質一般,比不上班裡的那些優秀學生。恨鐵不成鋼的孔子也曾責備過他這唯一的兒子不爭氣,自己當老師,自己孩子的學習卻沒搞好,在人前人後的,面子上總有點不好看。

面對老爸的批評,孔鯉也不急不惱,因為他生了個聰明過人的兒子孔伋,這才是他人生的最大成就。所以,當有一次孔子再抱怨孔鯉時,孔鯉含笑著回敬他老爸說:「我怎麼沒出息了?你兒不如我兒,我兒子的父親不如我的父親。」

孔鯉命短,先於孔子先去世,一生並無大的建樹。他的兒子孔伋確如他所言,終成大器。繼承並發揚了孔子學說。

孔子一生教出那麼多優秀學生,為何兒子孔鯉卻不成才?

孔伋

孔伋,就是被後人稱為「述聖」的子思。

子思的生平事迹已難詳考,據說他曾師事曾參,孟子是他的再傳弟子。嘗困於宋,而作《中庸》。孔伋在儒家學派的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學,下開孟子心性之論,並由此對宋代理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因此,北宋徽宗年間,子思被追封為沂水侯;公元1330年(元朝文宗至順元年),又被追封為述聖公,後人由此而尊他為「述聖」。

孔子一生教出那麼多優秀學生,為何兒子孔鯉卻不成才?

孔伋

孔子後人一直遵循著孔子「詩禮傳家」的遺訓,讓孔氏一族血脈相延。世人熟知的三辭相位的孔霸、4歲讓梨的孔融、《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撰《隋史》修《五禮》的孔穎達,這些傑出的人才,維繫著聖人家風,才成就了「中華第一族」的神話。

沒有任何一個家族如孔氏家族這樣,不論朝代如何更迭,一直都能如此顯赫、世代傳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事 的精彩文章:

近代最殘酷的戰役:士兵平均存活9分鐘,活過3天就是團長!
關羽生前勇冠三軍,劉禪為何卻給他個充滿貶義的謚號「壯繆侯」?
和珅後人現身黑龍江,說話帶京腔,辦事講規矩,年終拜老影
本想騙個色,沒想到小衙役的一夜風流卻改寫了歷史
法國戰地記者鏡頭下的台兒庄戰場,第一張就震撼人心!

TAG:老黃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