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進士在金朝做官,被尊為「國師」,卻是南宋第一大諜?

宋朝進士在金朝做官,被尊為「國師」,卻是南宋第一大諜?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金鍚

由於「碩果僅存」的原因,趙構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宋朝新一代皇帝。登基後,趙構一直小心處理與金國的關係,不敢與之徹底鬧翻。秦檜也是抓住皇帝這一心理才能扶搖直上。二人合作不知害死多少進取之士,最出名的就是岳飛,而文官也不乏冤死的英勇之輩,比如下面這位。

一、「主動投敵」

韓非子曾有句名言「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說明幹部的選拔必須要有基層工作經驗,否則就是紙上談兵。將這一思想貫徹最為徹底的便是宋朝。幾百年間不少名相、名將或多或少地,都在地方上有任職經歷。

我們要介紹的這位同樣如此,他於宋徽宗大觀三年進士及第,在當了一段時間的地方官之後被提拔為起居舍人,然後國史編修,繼而成為中書舍人

這位前程似錦的人物叫宇文虛中,成都華陽人。可惜美好的歲月沒過多久便到了公元1127年,年號「靖康」。後面的事情就很明晰了,金兵攻破北宋首都,宋徽宗、宋欽宗連同一眾嬪妃大臣都做了俘虜,北宋滅亡。逃亡在外的趙構稱帝,史稱「南宋」。

登基之後,趙構裝模作樣地派遣大臣作為使者要求金國歸還兩位皇帝,大難不死的宇文虛中被指定為代表。當時金兀朮正準備「搜山撿海」抓趙構,南宋哪有和金國談判的資格,於是順理成章地被人拒絕了。

宇文虛中一看自己任務沒完成,那就不能回去復命。可不回去總要吃飯,於是乾脆在金國當官吧。

二、一路亨通

當時北宋滅亡的速度太快,金朝根本沒有時間消化廣闊的佔領區。轄區中數量龐大的漢人只能依靠漢族官員來代為統治,宇文虛中是正經的科舉出身,又做過高官,很快就引起了金人的注意。

從翰林學士開始,他一路被提拔重用,最後被封為河內郡開國公。由於他書法出色,金太祖陵墓的碑文交由他寫,於是又獲封金紫光祿大夫,這個職位在那時有個外號叫「國師」。

故事講到這裡,或許很多人非常不恥,因為「氣節」這種東西在其身上完全沒有體現。並且宇文虛中還給皇帝趙構上書,說自己留在金國做官是由於形勢所迫,一直有一份操守在心中,身體只是待死而已。可他全家老小還在福州生活呢,這樣說難免會讓人浮想聯翩。

然而事情的轉機出現了。岳飛、韓世忠等人讓金軍在中原戰場上屢屢不能突破長江防線。可長江畢竟有頭,渡不過去那就繞過去。於是金軍決定再次發動對四川的戰役。一旦四川被攻陷,那麼金軍可以順江而下。

獲知這一消息的宇文虛中感覺事態嚴重,立即遣密使將情報傳遞給宋朝。南宋朝廷拿到金軍的進攻路線和企圖完全是將信將疑,畢竟宇文在金朝為官時間不短,並且都成為「國師」了。

史料中明確表明,宋軍高層完全不相信宇文虛中的情報,但是金軍調兵頻繁,而且沒有進攻淮河地區的跡象,所以本著防患於未然的目的,宋廷命令四川陝西一線做好戰爭準備。

果然紹興三年正月過年時分,金軍對四川大舉進攻,雙方在蜀口一線展開大規模對戰,然而金軍沒有討到任何便宜,損失慘重不說,士氣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這是宋朝正史對宇文虛中正面表現為數不多記載之一。

三、命運多舛

游牧民族的生活質量完全無法和農耕民族相比,所以日長月久,金朝高層在享受奢華物質生活的同時就喪失了進取心。

宇文虛中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變化,於是在金朝商議南征的時候,他總是以出征費錢、費力收不回成本為由阻止發兵,這樣的言語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鳴,金朝逐漸出現與南宋議和的心態。

可惜好人沒有得到好報,完顏宗弼掌握金朝國政之後要求南宋將宇文虛中的家眷送到北方。宇文虛中密奏趙構,希望以全家被亂兵所殺為借口不要送過來,包括宇文中虛的兒子也上書皇帝希望不要把全家送到金國。

但是在宋高宗和秦檜的一手操縱下,宇文虛中的家屬全部被送往金國,老幼無一遺漏。幾年以後,宇文虛中策劃將宋欽宗偷回南宋,並提前將計劃送到朝廷,要求得到支援。而秦檜非但沒有同意策應,反倒將計劃泄露給金國。情急之下,宇文虛中趁著金熙宗祭天之際將皇帝挾持,可惜最後功敗垂成。

金朝的統治者倒是沒有滿門抄斬這麼一說,他們把宇文全家鎖到一個屋子裡邊,把宇文家一百多口活活燒死。

英雄最終沒有被埋沒,在宋孝宗一朝,宇文虛中被追封為開府儀同三司,廟號仁勇,後來又被追封為少保,賜姓為趙。因宇文一家全家被滅,所以皇帝特意將同族的宇文紹節過繼過去,將虛中一脈延續下來。

宇文紹節最後做到了吏部尚書,算是告慰了宇文虛中的在天之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派 的精彩文章:

古人為了「裝」都拼了命,嘗糞是快捷之路?
有這麼一群人,既能文才垂青史,又有吏才以治世,卻不能左右命運
黑桃Q上的雅典娜:雅典娜的神話形象與現實演變
紅桃Q的牌面人物是聖經女英雄,還是法國王后?
《紅樓夢》中提出「金玉良緣」的是一僧人,實際始作俑者另有其人

TAG:歷史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