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CBD、複式高層、180㎡……最美好的房子是什麼樣?5位建築圈的高手這麼說

CBD、複式高層、180㎡……最美好的房子是什麼樣?5位建築圈的高手這麼說








假如沒有任何條件的束縛,讓你選擇居住的空間,你會如何選擇?是要城市CBD、複式高層、180平米?還是?




1953年,建築師柯布西耶在海邊造了一棟3.66mX3.66m小木屋,面積只有小得可憐的13.39平方米。







整個屋子裡面只有兩張木板單人床、一張工作台、幾件藝術品,對於一個早已蜚聲建築圈的建築師來說,這樣的工作室未免也太過樸素?




但是這裡卻是他晚年最愛的生活、創作的地方,沒有之一。






柯布西耶:如果「住宅是居住的機器」,而機器則是徹底為實用而設計,沒有一絲多餘的話,那這個3X3的小格子不就是一個完美的住宅原型嗎?



回到現實生活,小城君發現身邊的很多人和空間的關係好像變了。很多人拚命地往前奔跑的最終目標,好像都是想通過一套看起來體面的房子來證明自己。




但其實居住空間不應該是我們獲得某種成就的象徵,更多的,它應該是我們生活的容器。












空間和人的關係應該是相互影響的,從這點看,小城君像是找到了一種看待好的建築空間的另一種角度。



高大上、造型別緻、花費高……有的時候都不能稱為一個評判建築空間的標準。




相反,從很多看起來無足輕重的細枝末節,從設計時在建築師在人和空間關係的處理上,反而更能看出一個空間的氣質。




11月份在杭州舉辦的ADM亞洲設計管理論壇上,小城君請到的5位建築設計師分享了他們自己的設計作品,都讓小城君感覺到——原來空間和人的關係可以很牢固。





■. 

 

01

 




 心手合一地重構人與客觀世界地關係。 


 杭 州 徑 山 精 品 酒 店 —— 范 久 江 





想要重構人與客觀世界的關係,建築師範久江在做設計之前,會有一個「相地」的過程。







「相地」其實就是很多建築師在接到一個項目初期的時候去現場看地,但是他覺得這個過程也有點類似與風水先生的某種工作。




通過考察項目當地的環境、歷史,以及不同項目本身可以做出的各種聯想、結合。



在他看來建築師「相地」的工作,既要

探查場地的現狀,又要挖掘項目的潛能,同時還要召喚空間的靈魂

,這樣設計出來的空間才能更加生動。




杭州徑山精品酒店其實是在一個80年代留下的兩層樓的宿舍樓,它在一片山林之中,高大的樹木把房子包圍著,只有爬到三樓才能看到淡淡的遠山。







原先的宿舍老房子是一個三合院的結構,因為想要挖掘這一個難得的山中之景,范久江把西邊的房子拆掉,讓山林之景可以進入庭院。




每當夕陽的時候,庭院里的水池裡還會印出淡淡的餘暉。






夕陽下的庭院水池




為了讓住進這棟房子里的人可以遁入這片山林之中,靠近山坡的地方有一個長長的陽台。房間和外界只用一道玻璃門隔絕,輕輕一推,滿山的綠色便傾泄進屋子裡了。







還有很多讓人看到,不禁會心領神會地微微一笑地細節。就像從大廳望出去地這個角度剛好可以看到酒店庭院前面地山林。




大廳的屋檐沒有奪去視線的範圍,庭院的圍牆也特意做矮,讓山林的景色即使是在一樓也可以看到。







還有難得一見的遠山,在二樓的這個房間里剛好有一處山林的空缺,他就把窗戶改成了90度的轉角窗,這樣剛剛好把遠山的景色收進了窗戶里。




在這樣私密的環境里,完全可以拉開窗帘,望著遠山舒舒服服地泡一次澡。







當然,這樣地細節還有很多。不知道你發現了沒有,去發現空間與環境的關係,通過建築師的設計,把人、空間、環境聯繫起來,小城覺得這樣的空間才有趣。








■. 

 

02

 




 鄉建不是簡單的建一座房子,


而是重建信心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爺 爺 家 青 年 旅 舍 —— 何 崴 






一個酒店的設計需要考慮到很多的細節,同樣在現在的鄉村設計建造的時候同樣需要做到很多建築之外的事情。




何崴稱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是「

如何用建築來激活鄉村

?」







如果說建一座好看的房子並不是目的,它其實只是一個過程,為了達到目的的一個手段。可是,它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之前何崴去過很多中國的鄉村,發現中國的鄉村,其實大量屬於一個空心的狀態,屬於一個停滯的狀態。




怎麼讓它重新活過來,讓建築能夠幫助到鄉村、幫助到住在裡面的人,或許這樣的建築空間才是最適合出現在鄉村中的




在浙江麗水的松陽平田村,一個人口只有幾百人的偏僻小村莊。何崴改造了一棟原本快要廢棄了的夯土老房子。







其實改造房子並沒有太大的難度,但是要改造成一座什麼樣的房子,才能把人吸引到鄉村,同時還能把他們留住?




最後,他想到的是

青年旅舍

。房子最後被改造成的樣子也算不上驚艷,但是在設計的細節上卻做足了功夫。







青年旅舍的房間,被設計成了這樣一個個的小盒子,每個盒子上都開了小窗,住在一起的「鄰居」可以互動。




而且,每一個盒子其實都是可以移動的,可以根據需求隨時移動、拆卸。







首屈一指的酒店設計雜誌《Hospitality Design Magazine》把它評為2016最佳經濟酒店獎





想要留住人,青年旅舍還有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大的公共空間,即使遠道而來的人不會因為來到了一個偏遠的鄉村而無事可做。




城市裡帶著孩子的人們,白天可以帶著孩子在村子裡閑逛,晚上可以坐在公共空間里陪孩子看一會兒書。








因為做過的鄉村建築多了,他們還給自己的設計提了五個要求:有的玩,能坐下來,能住一晚,有東西可以帶走,可以曬。




如果有一天鄉村都變成這樣,小城君覺得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回到鄉村,哪怕只是去住一晚。










■. 

 

03

 


 用新生的手法,重構鄉村的美與生活。


 富 陽 東 梓 關 鄉 村 農 居 ——孟凡浩 






同樣也是一直在關注中國的鄉村建設的,還有建築師孟凡浩。即使你對建築師有一點陌生,但是你一定都見過這個美得只可能出現在畫里的農民房。









現代中國的農村,很多都已經凋敝,很多人也從農村走到了城市。這樣的鄉村需要更多的人守護還有反哺。




但是,

鄉村的建設又不應該只是單純的拿來主義,而是將傳統的老宅子,用現代的建造方法進行重新的建造。




只有這樣設計出來的房子,才是符合鄉村生活的,也是很多建築師應該去做的。







很多人在看到東梓關鄉的房子的時候,第一時間都反映說像極了吳冠中筆下江南的樣子,白屋連綿成片,黛瓦參差錯落。




在設計這些房子的時候,孟凡浩就在思考怎樣才能把當地傳統的民居的風格,用現代的建築的手法表現出來。




從遠處看,就是一片傳統的江南民居的樣子:







但是走近了看,卻又是現代的建築。只是白牆黛瓦沒有改變,依然還有老房子的味道,同時還沒有失去當地文化的特點。




如果說人一旦住在一個房子里時間久了也就生了感情,那這些自帶文化記憶符號的房子,比千篇一律的公寓樓更讓人容易接受。













■. 

 

04

 


 家和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蘇 州 貝 聿 銘 祖 宅 ——青山周平






和很多「只有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才算有家」的觀念不一樣,青山周平對居住空間的理解和很多人不一樣。







平時他就住在北京的一個衚衕里,房子是租的而且空間面積也不是很大,四十多平米。但是,他卻很快適應了這種衚衕里的生活。




在青山周平看來「

家和房子的範圍是不一樣的

」。




儘管自己的房子面不大,廚房、餐廳、客廳都很小,但是因為住在衚衕里,附近就有各種各樣的餐廳、咖啡廳……每天都在這裡生活,走不了幾步就都可以到達。




所以,家的範圍並不是只有租的那四十多平米,它是可以無限延伸的,像咖啡廳、餐廳這樣的地方都是可以共享的,同樣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有生活的地方就是家

,從這個觀念出發,青山周平最新改造的蘇州的院落其實也是這樣。這個蘇州市區的院子,在蘇州老城的鬧市區。




這個面積足足有3200㎡的老房子,大大小小加起來有8個院子。改造之後,青山周平把它變成了15間自帶庭院的房間。







雖然要改造出15個房間,但其實最終改造完成的房間只佔去了1400㎡,剩下的1400㎡全都被用來改造成了公共空間。




就像青山周平在北京的衚衕里生活的狀態一樣,一個人居住的空間其實不用太大,其他的空間其實都是可以

共享

的。






一個房間




所以,在這個看起來很古樸的院子里,其實還藏了共享廚房、書房、畫廊、酒吧、健身房,甚至還有一個公共泡池。




這些空間都是共享的,只要是住在裡面的人都可以使用。








住在這樣一個空間里,除了撲面而來的蘇州園林的庭院,還有青山周平清新的設計,這個空間還會「催促」你去認識、交流更多的人。




它可以是你的家,同樣也是你生活的地方。








■. 

 

05

 


 留住生活中的感動。 


 陳 暄 的 家——陳暄 






做過樂隊主唱,做過藝術展覽,做過服裝設計,也做過家居設計,同時還是以為建築師。




從開始做設計這一行的時候,陳暄就做過了很多項目,有建築、有室內、有美術館、有商業空間。




但是,做過這麼多的設計,她還是覺得一個空間因為

有了生活的痕迹,因為有了情感

,才能讓你愛上它。







就像在設計自己的家的時候,陳暄按照自己喜好把家大膽地設計成了她想要的樣子。




大膽?沒錯,因為喜歡熱鬧,她家的門就是電梯門。她的朋友只要下了電梯就能直接進入到她的家裡。




整個家裡也幾乎看不到門,很多不重要的牆全都被她拆掉,把空間打通,只在有必要的地方用紅色的絲絨窗帘來做分割。




這樣,整個空間就顯得非常的大,而且讓空間會柔軟不少。







陳暄是一個自在隨性的人,所以即使在家裡工作也不一定就會窩在工作室里,家裡的每一個角落都設計了休息、工作、放鬆的地方,走到哪裡都可以停下來坐一會兒。








而且,家裡的每一處細節幾乎都是她經過細細考量的。就像這個設計得一高一矮得洗手池。




因為和先生的身高差,所以兩個人的洗臉池的高度自然也不一樣,這樣兩個人用起來不僅方便,還不會相互打擾。







家就是一個自己每天生活的地方,它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角落都是住在裡面的人能夠感知到的。




一個讓自己感覺到舒服,可以隨心所欲的家才是最好的居所。











所以現在你看什麼樣的空間才是美好的?




其實小城君覺得,它沒有標準的答案。它可以讓住在裡面的人感受到大自然與周邊的環境,也可以復活凋敝的村莊;




它可以讓生活在裡面的人相互交流,認識彼此,當然也可以是讓住進去的人過得舒服自在。







留言告訴小城君你最喜歡的建築或者空間是什麼?你的家,一家酒店,一棟建築……喜歡的理由是什麼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人一城 的精彩文章:

馬雲都為他信服!這個大叔把一棵菜葉子帶到1萬公里外的迪拜,老外驚嘆,直叫「亞洲之王」
为那一口“甜”,他坚持了18年,这个顽固的北漂终于调制出了自己的味道,叫做梦想。
為了保住別人家的百年老宅,他賣掉自己的房子,被無數人喜歡,還迷得任達華流連忘返

TAG:一人一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