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多識活佛:小乘佛教是什麼?

多識活佛:小乘佛教是什麼?

佛教提出了小乘和大乘兩類目標。

小乘的目標主要是進行自我凈化,消除系縛於三界的煩惱染塵,達到自我解脫、出世。這種小乘果位又分聲聞阿羅漢和緣覺阿羅漢。

緣覺阿羅漢由於在證果前修福慧資糧,比聲聞阿羅漢殊勝,色相上有頂髻等與佛陀相似之處,又因自觀十二因緣,不靠導師的指引,故稱辟支佛,意即「自證佛」。

「阿羅漢」即「勝敵」,是戰勝五蘊魔、煩惱魔、天子魔、死亡魔等四魔敵之勝利者。阿羅漢又簡稱「羅漢」,是證涅槃者。「涅槃」是煩惱之火熄滅,心性獲得清涼寂靜之意。

小乘有兩種涅槃:

1、有餘涅槃。心中煩惱雖然已徹底斷除,但人還活著,煩惱業力形成的肉體五根還依然保留。「余」指業果尚存之義。

毗婆沙認為釋迦牟尼是有餘涅槃,他們認為佛的法身是佛,佛的色身不是佛,說釋迦牟尼雖然思想證得涅槃了,但他這個肉身仍然是業力形成的,是一種業力的剩餘,圓寂後才能把這個業體徹底消除。

2、無餘涅槃。煩惱和業力形成的身體全部消失。

證得涅槃的羅漢在一般情況下,心性處於寂然不動的滅盡定中,永不出定,永遠離世。

其中有一部分不定種性的羅漢,或有慈悲心的羅漢,證得羅漢果位後,為度化眾生著想,發菩提心,轉入菩薩資糧道修大乘行。這種羅漢已破除了三界的煩惱,獲得我法二無智慧,其覺悟的層次與七地菩薩相等,但以大慈悲心為基礎的福德資糧卻要從頭修起,要補足七地以下的福德資糧。因為福德資糧是形成色身即報化身的直接因緣,無此因緣便成不了佛。

佛有色身和法身。宗喀巴大師在《仁達瓦問答》中說「佛法歸結起來:根是二諦,道是方便和智慧,果是色身和法身。」這三句話,整個把佛教作了概括。

色身和法身,各自的因緣不同。

就人來說,生理與心理也都有各自的因緣。人身的因緣,從直接的物質因素來說,肉身來自父母親,而我們的精神來自自己的前世,不是父母的精神,也不是父母精神的一部分。

以上文章只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識活佛智慧 的精彩文章:

多識活佛:告訴你佛教徒該如何經商?
學佛的你該注意什麼?答案都在這裡了
多識活佛:什麼是出世和入世?
做人,寧可裝傻,也不要自作聰明!

TAG:多識活佛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