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易經《系傳》第十一章(三),天將厚其福而報之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易經《系傳》第十一章(三),天將厚其福而報之

喜歡中國易學文化的朋友

歡迎點擊上方 關注「中國神秘文化」頭條賬號

每天推送精彩易理解讀

與您共同學習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易經《系傳》第十一章(三),天將厚其福而報之

第五章 憧幢往來 朋從爾思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拄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子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

易曰:公用射隼子高墉之上,獲之元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屨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卜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者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妹,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諂,下交不瀆,筮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之子見幾而者,不俟終日。

易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之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術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無只悔,元吉。

天地因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之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之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凶。

孔子研究這一篇的報告雖然很簡單,但含義非常深刻,懂了下經的道理,人在患難之時,才懂古人的兩句話。一句是「事到萬難須放膽」,事情到了萬難,像做生意,今天支票不兌現,明天就要垮,這就看你的鎮定功夫了。垮了怎麼樣?垮了以後所有的髒話,都罵到你身上來了,這個時候便要不動心,做了就做了,倒楣就倒楣,這就是事到萬難須放膽。另一句是「宜於兩可莫粗心」,宜於兩可之間時,這樣也可以,那樣也可以,這個股票看來時機很好,想想又不對,可以買又不可以買,那就要看定力了。所以說「事到萬難須放膽,宜於兩可莫粗心」,不要粗心大意。這種基本的修養要有,中國文化非常簡單。

我常說中國的哲學是在文學詩詞裡頭,有些詩詞裡邊一句兩句拿出來,就是一部大書,即所謂詩文之道。中華民族是一詩的民族,詩的文化,可是現代人都不會做詩了。詩是講情的,不能講理,詩一講理,便沒有什麼可讀了。凡是講理的詩,另成一派,有它的好處,大多都成為格言一類了。

孔夫子的道行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

孔子這,一篇報告,首先提出來《易經》上說的:「憧憧往來、朋從爾思」,這是咸卦九四爻的爻辭,咸卦是 ,九四爻是陽爻。假設卜卦卜到了咸卦,它的結論為看動爻,所謂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假定動爻在九四爻,它的爻辭是「憧憧往來,朋從爾思」。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它形容這個人心裡很不安,主意很多,思想不定,很難下決心,想把它放下,丟掉不要管吧,又感覺事情還有希望,禁不住又在心裡起了漣漪,一下來,一下去,思想不定。

「朋」是很多很多,像朋友一樣,說不定有兩三個,乃至七八十來個,「朋從爾思」,跟著你思想來來去去。

人為什麼為看相算命?俗話說「看相算命,心思不定」,卜卦也是這樣。假如我們在街上擺個卦攤,有人來 卜卦,你可以大膽地說:「先生,你很有心事呀!」這句話一定靈,沒有心事他為什麼會來卜卦呢?如果你要跑江湖卜卦的話,這就是秘訣。

我們再回頭看,「憧憧往來,朋從爾思」,這八個字非常簡單,但在文章裡邊,包含了很多意思。人們的思想永遠斷不了,形容人們的思想,就是「憧憧往來」,這個去了,那個來了,這是第一層意思。

「朋從爾思」,你有思想,就有聯想、感想、理想、幻想……我們中文就有這樣的好處,一個想字,上面可以加很多形容詞,成各種不同的想,究竟起來,就是一種心理狀況。普通人心理狀況是不一定的,隨時因客觀環境而變化,這是第幾層意思。

這八個字就有那麼多意義,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讀古文可不那麼簡單,不像看一篇白話文,只要眼睛晃一晃,看兒個字,全篇的意思就已經瞭然了。

「憧憧往來,朋從爾思」,也可以說是哲學層次的道理。我們說思想,東方哲學與西洋哲學不同。東方哲學,人就是靠思想,人如果沒有思想,就沒有人文世界。以前常聽人說一句話「某某人思想有問題」,我說你真胡說!哪個人思想沒有問題?只有一個人思想沒有問題,死人、殯儀館的人。凡是活人就有思想,每一個思想本身都是問題。思想本身有間題,問題就又產生思想。如說某人政治思想有問題,生活思想有問題,那還可以通,隨便講思想有問題,這是不通、不合邏輯、不合乎哲學思想的說法。

為什麼人的思想「憧憧往來、朋從爾思」?思想達到沒有問題、專一了、寧靜了,就是東方哲學修養的境界。這是儒家、道家、佛家所走的路子。西方哲學只提到靜思,不能說思想專一。這種修養的方法,都保存在東方的哲學裡、宗教里。

世界上的宗教主沒有一個是西方的,耶穌是東方人,穆罕默德是東方人。也只有東方的宗教哲學,才有思想專一的修養功夫。

孔子的解釋,跟佛家、道家都一樣。「子曰:天下何思何慮?』,思想是空的,沒有一個思想是真實的。「天下何思何慮」,就是像佛學所講的,人的思想都是妄想。佛經稱思想為妄想,就是說思想是不會停留的,早上一個念頭,到了晚上想想早上想的是什麼,早已忘了。人們的思想是「憧憧往來」,但能夠思想的那個「能」,並未動搖。思想的現狀太多了,那個能思想的,是不屬於思想的,我們能思想的那個東西,它是無思無想的。所謂修道啦!打坐修定啦!你能達到「何思何慮」的境界,就走到能夠思想的根本上去了。在一般人看來,孔子不是一個宗教家,也沒有修道,當然更談不上得道了。這種說法是空話,孔子當然是有成就的人,不過他不願意表現宗教的氣氛與神的意識,而是向人道方而去走,這一點大家要注意。

「天下同歸而殊徐」,「塗」就是「途」,不管你是哪一派宗教,哪一派哲學思想,這個能思想的是無思無慮的,是空的。但是思想本身那個東西,判斷事物的那個,是靠你的思想來的。你思想本身對不對,靠不靠得住,知識邏輯,思想的方法,東方哲學,各家跟孔子說的一樣,「同歸而殊塗」。殊途,道路不同,每一個人的思想習慣,各有各的想法,最後歸到什麼?「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其理只有一個,沒有兩個。那個能夠思想的,佛家叫做空,道家叫清靜,中國儒家沒有提出一個什麼,也沒有什麼名稱,就是這麼一個東西—「一致」。其理只有一個,那個能「一致而百慮」,它起作用的時候,每一個人的見解都不一樣。

所以在教育上,我們今天犯了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做父母的往往把自己的失敗冀望在後代,希望我的兒女將來比我強,希望從孩子身上找回來。自己不懂科學,拚命讓孩千去學科學,自己文章寫得不好,為兒子好好給他寫文章,自己倒楣也讓兒子跟他倒楣,你將來要為家裡爭爭氣呀……所以孩一了們的負擔很重,處境很可憐,其實做得到嗎?做不到!每一個人的思想各有各的路子,但是能思想的那個東西只有一個,所起的作用就是「憧憧往來、朋從爾思」了。

所以要想統一天下人的思想,這種想法錯了,不可能!任何黨派,任何宗教,都犯了同一個錯誤,都想全世界統一在一個思想之下。但宗教的教主們不是這樣的,宗教的教主們是當傀儡的,他本身不希望當教主,是後人把他捧起來當教主的。宗教也可說是一個統治,懂了這個才可以做領袖。反對沒有關係,「一致而百慮」,這是自然現象,「天下何思何慮」?

形而上的境界,那是沒有思想的思想,能思想的那個東西是無思想的。有思想是人為的變化,那個靠不住,人思想是多途的。所以孔子的名言,我們讀古書就常常遇到,「同歸而殊塗」,這就是《系傳》所說的,我們現在用「殊途同歸」這句話,就是根據這個來的。

上台容易下台難

孔子由這裡所發揮的道理,是咸卦九四爻辭的兩句話。這個卦是澤山咸,如果我們把咸卦構成一個圖案,這個圖案是山頂上有一個沼澤。我們中國有一個世界名山,山上有湖,就是雁盪山,山上的湖就叫雁盪湖,在浙江樂清我的家鄉。』可惜我沒有上去過。雁盪山的隱聲瀑布也是世界有名的。萬丈深淵的瀑布,加上雁盪七十二奇峰,湖在山頂,蔚為奇觀。

雲南的洱海也是山上有海,風景也很好,是佛教的聖地。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迦葉尊者,在洱海雞足山那個石山裡頭入定,到現在還在那裡。為什麼講到這裡?大家看這個「咸」,澤山咸,是上面有水,下面有山的一個圖案。至子為什麼澤山就叫「咸」,以後講到卦的時候再說。

九四爻的爻辭是「憧憧往來、朋從爾思」。澤山鹹的圖案是山上有海、海中有山。洱海就是這樣,當然風景之美使你無法想像,上面是藍天白雲,氣候溫和。所以我常說,如果我歸隱,我願意到那裡去。台灣雖然是寶島,氣候不錯,但是不及雲南。昆明比台灣舒服得多。昆明雖那麼好,還不及洱海,那裡的風景真可說是「天下妙境,人間奇觀」。

這麼一個情景,孔子為什麼把它引用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去了?我們暫時把這兩句話擱下來,再看後面的文章。文字很好看,但這中間的分際便很難懂啦!我們看看孔子是怎麼講的。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孔子說這個宇宙的現象是『舊往則月來」,太陽下去,月亮上來。「月往則日來」,月亮下去,太陽上來,夜來了,白天跑了。拿天體的現象來說,有兩個大標準,早晚、晝夜、寒暑、秋夏,孔子形容是『舊月相推」。中國圖讖里的《推背圖》,也就是這裡所說,太陽與月亮彼此相推的意思,在背上推它一掌,你出去,我來啦,這就是推。孔子沒有用日月相排。排就不同了,把它排列在哪裡?既不合宇宙運轉自然法則的情,也不合文字之美,所以寫古文一個字之差,就失之千里了。這些都要注意。現在如果把它另換一個字,改為日月相換,那就更不對啦!這個「換」字不像推字那麼活,「換」是一個理念的字,這個東西換過來,相「推』,是,一個現象,「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光明在白天,黑暗在夜裡。

「寒往則署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冷天過去,熱天來了,「寒往暑來,暑往寒來」,實際上一年只有兩個現象,「冷」跟「熱」。秋天與春天是不冷不熱,在冷與熱的中間。拿熱天來講,春十是開始要熱的,由小熱慢慢到大熱。秋天是開始為冷的,由小冷慢慢到大冷,所以一年四季只有兩個現象,「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日月相推是一月,寒暑相推是一年,宇宙間的物理歲月是這樣來的,也就是天體的自然現象。

「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惑而利生焉。」

白天太陽把月亮推下去了,晚上太陽退位,月亮當權。這個時候,看似太陽倒楣,屈服了。其實不然,它是在準備它的第二招,等待明天早上再來。

「來者信也」,來的時候也許有成功,也許沒有。「信」的意思就是申,伸出來。譬如我們碰到一條蛇,蛇嘴裡伸出來那個舌頭,就叫信。來者就叫伸,去的呢?就叫屈。收縮來放到包包里去,就是屈。抖開拿出來用,就是伸。為什麼為這樣呢?

「屈信相感而利生焉。」一收一放,『一上一下,一個成功,一個失敗,這個中間,就看你的智慧,如何善於利用它。一漲一跌之間,互相感應,互相影響,「而利生焉」。你有沒有智慧,就看在這個地方能不能把握了。』有白夭一定有黑夜,有黑夜一定有白天,有跌價一定會漲價,有漲價一定會跌價,有上台一定有下台。所以我們年輕時出門做事,老一輩的一定告訴我們:孩子!要記住啊!「上台終有下台時」、「上台容易下台難』,呀!上台很容易,走馬上任就可以了。但是下台下得很好,也確實不容易啊!做戰將打勝仗容同,敗仗很難打,打敗仗打得好的,千古一人,只有諸葛亮。他六出祁山都是敗仗,但是六出祁山也都是勝仗,撤退的時候不損一兵一卒,沒有少了一個人。這種仗最難打,善於失敗的人才能成功。失敗比成功還為難,所以上台容易下台難!這個道理大家為知道。

孵豆芽的學問

上面我們由天地日月的法則,講到宇宙的法則,「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孔子這一段話啟發我們去了解:夜裡有夜裡的生命價值,白天有白天的生命價值,危險有危險的生命價值,不危險有順途的生命價值。他認為這個物理的現象,與天地的現象都是一樣的。

從大的方面看,太陽月亮,一年四季各有各的好處,也各有各的壞處,大家從這裡可以體會出我們人生的道理。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這是講物理世界的現象,「尺蠖」爬行的時候,先把腰弓起來,狗也是一樣,要攻擊對方的時候,也是先把腰弓起來。你如果碰蚯蚓一下,它馬上把身子捲曲起來,以保護自己。所以「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它要把身子弓起來才能伸,才好發揮力量。

「龍蛇之蟄,以存身也。」「蟄」,十二辟卦裡邊有個節氣叫「驚蟄」,就是這個「蟄」宇。動物到了冬天的時候,尤其是蛇啦、青蛙啦,嘴裡含塊泥巴,鑽到泥土裡邊,不食不動,過一個冬天。有些修道人鍊氣功,就是參照這個原理來的。只要一口氣存在肚子里,便不會餓死的。動物過一個冬天,為三個月之久,這時我們一般人都叫它冬眠。現代醫學也把打坐入定比做冬眠狀態。這個比方是不對的,不過一般人不懂,以為就是這樣。動物的冬眠好像死亡,但是它沒有死,等到二月驚蟄這個節氣,便又復生了!在台灣日期不很標準,大陸中原地區非常準確,每年春天的第一聲春雷,就是驚蟄節來了,一切蟲蛇動物馬上出土,不到這個節氣,它們是不出來的。這些蟲蛇由於氣候、地氣的發動,到了這個節氣,自己就會感受到地球生命的動能,它們把嘴裡的泥巴吐掉,又開始了第二年春天的生命。

龍蛇到了冬眠期好像一點出息都沒有,這正如幾十年前上海的流行話「孵豆芽」。現在這句話很少聽到了。意思就象一個人生意做垮了,欠了債躲在家中不敢出來,就叫孵豆芽。

人到了倒楣的時候,就認倒楣,先躲起來。躲起來並不就是失敗,等待第二回合有機會再出來,這就是所謂「以存身也」。我們在中國舊小說里常常看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兩句話,就是這個道理。只要能把 自己的生命保住,才能談第二回合的衝刺。

精義入神

《易經》告訴我們天地是這個樣子,物理也是這個樣子,可是,這中間要能夠把握住這個機會的運用,就靠你的智慧了。這個智慧有四個字,也是我國文化的哲學精神,就是「精義入神」。你的精神,你的學問,你的行為為精益求精。義就是理,把字宙的理,萬物的理,一切的物理與人生的理,融會貫通,看清楚了自己的、一切。

精義到什麼境界?到了神妙的境界。孟子解釋這個神字是「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佛學經常用的「不可思議」,不是你可以想像到的。所以智慧用在人生境界,物理境界,就是「精義入神」。

「精義入神,以致用也。」真正能起用,這是講智慧的最高境界。換句話說,「天下何思何慮」?是「精義人神」了。我們就文字技巧來研究,關照上文,下而是「以致用也」,這就是八股文的作法了。八股文是要講究起承轉合,前後關照的。所以這句話就是說智慧、學問、精神、一切達到入神的境界,是為了要施用子社會人類。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懂了天地之理,萬物之理,把握這個真理的精神,自己能夠曉得用的這個智慧,聖人沒有辦法告訴你,懂了《易經》也沒有辦法。決定你的命運的,是在你的智慧,不是命運。這就是「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祟德也」的精神所在。

明白了這點,就曉得人生富有富的好處,窮有窮的好處。我們中國過去的名言,叫化子當了三年,連皇帝都不想千了。這是真的,那真自由,天下人的房子就是他的房子,大家煮飯都是給他吃的,雖然是吃剩下來的,沒有關係,這就是「利用安身」。

大家為知道安身之難,心安已經很難了,身安也很難。修道的境界就是為自己能夠「利用」,好的壞的都能用得上,都能夠適應。「利用安身,以崇德也」。上古所謂的德,不是道德的德,而是得到的得,是成果的意思: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孔子說他研究的結果,超過了人文世界的範圍,神鬼、上帝、菩薩會保佑你嗎?他不知道。不但孔子不知道,任何人也沒有答案。宗教哲學,我最佩服釋迦牟尼佛,他是不講迷信的。拜佛,佛就保佑你,那不是佛。佛真正的教義跟孔子一樣,一切在於你。能夠作主宰的是你自己,是你自身的業力,沒有任何教主可以作你的主宰。這個宇宙是無主宰,非自然,一切都有它的前因後果。所謂「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就是前因後果。因就在果中,果就在因中,未來的事,也都在因果之中。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孔子用字很妙,超出前面所說的以外,也許我不知道,也許你們知道,佛知道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孔子的態度,非常客觀,非常謙虛,破除了一切的迷信。「窮神知化」,「窮」就是研究透徹,把神妙最高的境界弄清楚,就是「窮神」;「知化」也可以說是智慧領導了變化,也可以說是智慧到了最高層,知道適應什麼環境,知道怎麼變化。這個變化為能適應,便要「窮神知化」,「精義入神」的那個神,自己本身到達神妙不可思議的境界,自然能夠應付一切變化,就是「德之盛也」,是最高的成果。

這是孔子以咸卦九四爻爻辭的兩句話,引伸了這麼多的道理。可是這個智慧不是亂想來的。亂想沒有用,智慧不是聰明思想的境界。智慧是寧靜到極點自行透出來的,就是「憧憧往來、朋從爾思」的道理。大家常說打坐是培養智慧的一種學間,也就是「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所以打坐為甚麼對身體會產生好處了會長生不老?就是因為「龍蛇之蟄」的道理。

非所困而困

「易曰: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

這是孔子解釋澤水困 ,六一爻的爻辭。澤水困卦的意思,就像在太平洋.里弄一個養魚池,外邊還是有水包圍著,這就是困。澤就是水池,水池在大水的中間,這樣子就叫困。意思是外面的力量太大了,裡邊是小水,外面是大水,你這一點小水算什麼!這就是困卦卦象的寫意圖。

這裡講的六三爻,六就是陰爻的代一號,六三就是第三爻。就這個卦的圖象看,從第二爻到第四爻象個水井一樣,這就叫困。

「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

這是六三爻的爻辭。卜卦卜到這一卦,糟透啦!這個人不但生意垮台,又犯了法,只有逃了!逃到哪裡?逃到荒郊野外的茅草棚下,亂石堆里,地上長的都是蒺藜(蒺藜結的子有刺,能刺人),躲在這裡等天黑,再偷偷回家,家裡老婆也不見了。這是一幅很悲慘的圖畫,跟越王勾踐被俘虜後卧薪嘗膽一樣,太太還要到吳王宮裡做苦工、做傭人,越王自己睡在草上。當時的勾踐就是困到了極點。

前面孔子研究的是咸卦。這裡提出了困卦,這裡邊有著深義。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

「非所困而困焉」,不應該倒楣而倒楣,是自己製造出來倒楣的局面,是因為自己沒有智慧。本來不應該受困,就因為自己有脾氣、有主見、不肯接納別人的建議、剛愎自用,而遭到失敗,這個困難是自己招來的。孔子說照這個卦的現象看,並不是沒有辦法處理,因為你沒有智慧,碰到困卦六三爻,外面是個大池,裡面是個井。等子我們今天工業社會,你為做生意,同行四面八方都是資本很雄厚的人,人家擁有國際市場,外資合作,或者跟日本人合作,或者跟美國人合作。而你同樣的電子工廠,夾在人家的中間,人家歡迎你來入股,人家合作,你偏不肯,一定為自己干,看你怎麼生存!

假設我們的青年朋友碰到這種狀況,怎麼打破這個困境呢?怎麼辦?你等於坐在井裡,四面八方大資本家都把你包圍了,而你卻我陶醉在自己技術好、本事大的觀念中。照理說這些都是很不錯的條件,但是人家資本雄厚,待遇高,工人都被挖去了,你只有一個工人—你的太太。這樣跟那些資本大的工廠來競爭,這個困境你怎麼解?我們想想這個圖案,處境是什麼情況,便不問可知了。

所以孔子說,不應該困而困的時候,「名必辱」。假使是我,我乾脆把井打破,使井跟海水合而為一,還有什麼好睏的?那不是很簡單嗎?如果硬要造一口井,把自已困起來,那有什麼辦法?事實上天下有什麼困難打不破呢?「事到萬難須放膽」,不能放膽,那不是活該倒楣嗎?

我們看古人的歷史,劉備在曹營里,有一天曹操很高興,請劉備來煮酒談心,而論天下英雄。曹操說:「天下的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聽了,嚇得把筷子都掉到地上了。這情形被曹操看到,剛好碰到打雷。劉備說:「我膽子小,怕打雷,一聲大雷把筷子都嚇掉了。」這幾句話把曹操騙住了。曹操認為劉備膽小,不能成大事,就把他放了。

有些人「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必受侮辱。你要突破這個困難,不是沒辦法,是要用你的智慧。「非所據而據焉」,腳下站的卻是有刺的蒺藜,亂石堆,站的立足點不對。立足點站不穩,外面又有石頭困住,有蒺藜在刺著,如何能站得穩?立足點無所據,沒有憑藉,在這個情形下,「身必危」。外面遭到的是攻擊侮辱,而本身沒有立場,自身註定要完了。「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人都快為死了,哪裡還能看到自己的老婆!

孔子沒有再加以解釋,只講了幾句,到此為止。這裡邊很妙的,有個玄關。孔子賣的什麼關子?他以為大家也懂了,所以不再詳細地解說。但是我們後代人永遠不懂,那種環境,「困子石,據子蒺藜,死期將至」,並不是一定真要死了,還有救,你要突破這個困難侮辱才有辦法,為用自己的智慧去想辦法,不然就家破人亡了。

所以各位為注意,做一件事情,不論是做什麼,如果把自己造成這麼個局面,就毀了自己。我常常告訴朋友,打跨你的不是你的敵人,往往是你旁邊的最親近的人!勝也一樣,一切成敗在於自己,這些環境都是自己造成的。這是孔子舉出來的第二個爻辭。第三個爻辭,孔子又舉出一個卦象,就是解卦上六爻的爻辭,加以引伸。

這裡為注意!孔子為什麼首先拿了咸卦這一爻的爻辭?第二次又拿出困卦這一爻?這裡又拿出解卦的爻辭來?大家要注意這個問題,他一共拿出來了八個卦,還是八卦,注意孔子把人生哲學在這幾卦中如何引伸。所以讀《易經》為跟參禪一樣,為熟讀,隨時為「精義入神」。你要去思想它、研究它。你說你聽過《易經》,但又不思想,又不研究,是沒有用的。所以古人提出來《易經》的精神是「精義入神」,要精思,才能有所得。

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易曰:公用射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白: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之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者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這是解卦上六爻的爻辭。這個卦,我們先要把卦象弄清楚。雷水解 ,上面打雷,下面下雨。在台灣大家都熟知的一句成語「一雷破九台」,刮颱風的時候,碰到打雷,不會長久的。尤其是夏十,遇到雷,雨便慢慢小,再打,雷也小了,風也散了。這是物理作用,雷電的作用把氣流排開了。為什麼成語要說「一雷破九台」呢?雷雨這個氣候,雷碰到冷氣團,一打雷,一磨擦,氣象就轉變了,就是這.個圖案所表示的。所以雷水就解了,就是解散的意思。

這不卦的上六爻,是一幅射獵的圖畫,如果卜卦卜到這一卦,一定大吉大利。大家知道,一卦有一卦的圖案,一爻有一爻的圖案,這個圖案就很妙了,可以說是一幅很美的動態畫面。

「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公」在古代是代表年齡長、地位高的長者,他也是個領袖。平常所謂的王侯將相,公侯伯子男,都是古時的階級官秩。「公用射隼」,就是領袖去打獵,看到一隻鳥。「隼」在北方就是鷂子這一類的鳥,比鷹稍小,飛得很快,會吃其他的鳥。所有的鳥看到鷂子一來,就膽戰心驚怕死了,無論如何都飛不開,逃不掉,被鷂子一叼就叼走了。這位領袖去打獵,看到這個「隼」要把它射下來。「射隼於高墉之上」,「墉」就是用土堆起來的,像高台一樣,站在這個最高處,射程就拉近了,假使在平地上射,射程就遠得多了。如果你做生意,卜到這一卦,那很好,一定賺錢,你的理想目標會達得到,這是很好的一卦。

孔子對這一卦的解釋是這樣的,「隼者,一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有弓有箭,弓箭是要人用的,地位又站得很好,這一箭射去一定命中。現在我們就人生境界來看,一個人有目標、有計劃、有準備,站的位置也很好,時機也對。但是要達到這個目標,要有工具,做生意為資本,打天下為有軍隊,無論做什麼事,都為具備自己的條件才行。其次還要有人,有幹部。如果這些人都是老弱殘兵,行動不便,那也沒有什麼用。槍也有,子彈也有,目標也有,就是沒有人來射擊,或者只有一個一千度近視眼的老兵,希望他能把鳥射下來,很難!可知一件事業的成功,有目標、有本錢、又為有人才……這樣你才有勝算,才有把握。

所以孔子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孔子以為一個人要成功一件事業,非要有自己的本事不可。有了學問,有了能力,就是所謂的「藏器子身」。絕不能靠人啊!如果你以為我有幾個人幫我做事,你已經註定為失敗了,就算成功也是失敗的,因為這個天下不是你打來的。為注意「藏器於身」,大家要注意這個「藏」字,深藏不露,還不要表示出來。有器不用可以,但不可無器。

所以當領袖的人為樣樣都行才可,你不行我都會,才可以當領袖。如果你以為當領袖的人可以不必懂,反正都是別人做的,當領袖的都是無為的,那是你沒有把書讀通。無為是無不為,沒有不能為的。真的要能合攏這個世界,匡救時代的危機,不是任何人都能的。譬如說唐吳兢《貞觀政要》,那是學會了當皇帝用的,不是隨便讀讀的。《資治通鑒》也一樣,那是司馬光寫給皇帝讀的,是當皇帝的作業練習本。

所以千萬要注意「藏器子身」,能藏器於身,有智慧,有本事,才一能創造你的歷史。唐太宗樣樣都行,談書法,唐太宗書法好;論武功,唐太宗武功好;論詩,唐太宗詩也比別人高明。那真是天才兒童,樣樣都好。所以唐代的文化那麼盛,因為唐太宗行,才有那麼高明的部下,這就在於上邊的領導。如果你什麼都不懂,你還能當班長?那才是怪事!所以做領袖的,不是笨人能夠當的。這是第一,自己要有本事。

第二還要有機會。你有了本事,機會未到,命運未到,我看還是跟我一樣,教教書算啦!蹺起二郎腿,在茶館裡吃吃茶、吹個牛,還有人聽聽;如果說評書,還可以混兩個錢吃燒餅。你說你本事很大,但這個時代不屬於你,命運不屬於你,那沒有用的。

前天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朋友來聊十,他說他二十多歲時就知道這個時代已不屬千他啦!所以拱手拜拜再見。不屬於我的,爭亦無用。就像打牌一樣,每一個人都有贏錢的希望,但個個也都有輸錢的可能,這一張不可知的牌,究竟到的誰的手裡?不知道,但是有先見之明的人就知道。這張牌既然不會到我手裡了,要我付出太多的代價去碰運氣,算算還划不來,我不幹。記得當年讀一首唐詩:「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勸君莫話封侯印,一將成名萬骨枯。」這是唐人的詩,想想一個人就是成功,這個成功的金字塔也是建立在千千萬萬個骼髏上的,放下算啦。「勸君莫話封侯印,一將成名萬骨枯」就是這個道理。

做生意也是這個樣子。你在股票市場賺了一干萬,你可知道多少家都在哭呀!那也是一將成名萬骨枯啊!所以古人說「一家飽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一家人吃飽了肚子,多少家的人都在仇視你、忌恨你。你在股票市場賺了一億,說不定有人就因為賠錢,支票不能兌現,讓太太去板橋監獄坐牢了。這是個哲學問題,所以一家飽暖,一家發財,就有干百家破財。你一家吃得特別好,別人會妒忌的,「格老子,他一家為什麼會這麼好、那麼豪華呢?」所以說一家飽暖千家怨。

「半世功名百世愆」,半輩子的功名富貴,百世,一百代的罪過。雖然這些都是消極的人生哲學,但大家在這些地方都要留意,得意時須想到失意人。這就是我們中國持盈保泰的道理。

同時這也就是「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的道理。時代不屬子我時,明哲保身算啦,時代屬於我時,當然也不可坐而不動。如果你放棄時代而不幹,同樣也是罪過。你不幹,別的人上來乾的話,也許死的人會更多。從前歷史上的人物,因一念之間的慈悲,不忍殺一個人,結果貽誤十下蒼生。所以孔於說「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

「動而不括」,不動則已,一動就是全面的;「是以出而有獲」,一件事情不做則已,一做就為有成果。這是孔子對上面這篇文章的結論。

「語成器而動者也」,所以你為成就一番事業,為先問問自己本身的條件夠不夠。首先你要「藏器於身」,本身為有本事,有條件,如果你說你有個朋友很能幹,有個老師會幫你,那是空的;你說你有個好太太,也靠不住啊!也許明十就跟你離婚了!這些都靠不住,甚至連你自己也靠不住。天下事就是如此,各位千萬為注意。所以要「藏器於身,待時而動」,這是很深刻的道理。然後「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構成了這些條件,便可以「獲之無不利」了。

我們看項羽劉邦出來爭天下,兩個人都想當皇帝,但是成功的還是有他的條件的。朱元璋當了皇帝,下朝回宮,大腿一蹺,跟他太太說:當年當和尚,討飯都討不到,幾乎自殺,想不到今天會當皇帝。這是真話,漢光武也講過類似的話,當年出來並沒有想過當皇帝,只求自保而已。為了自保,長期地奮鬥,時勢造成了後來的結果,當然也因為他是「藏器於身」的人。

學問與治事

下面孔子又提出了火雷噬嗑卦初九爻的爻辭。火雷噬嗑 ,上面是大太陽下面打雷,這種情形大家恐怕很少碰到過,如果到高山上就經常可以看到了。過去在大陸西康、四川的高山上,都常看到這種情形。有一次我從峨嵋山下山,走了一半,上面是大太陽,忽然一道閃光,向下一看,下面是一層烏雲,都是黑的,烏雲下面那個閃電,金的、銀的、紅的、白的……交相閃動,那真是一種奇觀。但聽不到聲音,曉得下邊在下雨打雷,雷聲在烏雲的下面,看看峨嵋山上界的神仙,對下界眾生的情形一點也看不見,因為全被烏雲遮住了。所以大家也不要求菩薩,菩薩看不見下界的事情的,下界都被烏雲遮住了,求菩薩保佑沒有用的,這是我的經驗。你跪下來磕頭,佛菩薩看不見,你已經被烏雲包住了,你的業力那麼重,上帝也幫不上忙。雖然佛菩薩的眼光會比我好一點,但你在層層的烏雲里,佛菩薩的法力一下子也不能把那些烏雲都驅散啊!上界的神仙是風和日麗,下界的眾生是狂風暴雨,雷電交加,這就是火雷噬嗑的景象。

又好像颱風來的情形一樣。風雨交加,一個人駕條小船在海洋上漂;又像山洪暴發,人被捲入這個洪流之中,像一片樹葉……這種境界就是火雷噬嗑,就卦象上看是如此。也像吃牛排一樣,一塊牛排送到嘴裡用牙齒咬,這也是火雷噬嗑的景象。

孔子對火雷噬嗑初九爻爻辭提出了他的意見: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卦人之福也。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

昨天有位山東老朋友跟我講笑話,談到山東的孔孟文化,他說一個人要好事壞事全懂了,才能夠通達。這話不錯。做人就是為通達,通達人性,通達人情,才能夠談學間,談治事。

孔子說:「小人不恥不仁」,「小人」是普通一般人,「恥」就是難堪,如果他沒有碰到釘子,你沒有給他難堪,他很難發現自己的缺點,也難改正自己的過錯。你給了他難堪,羞辱『了他或者使他見*得人,他才能夠改得過來。「小人不畏不義」,你研究一般人的心理,純用教化、用仁義之道讓他學好是做不到的,那些仁義之道都是假的。一般人因為怕法律,怕社會不齒,因為有個「怕」在那裡,所以才講仁義。孔子在《論語》中也提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人要有個可怕的東西在心裡,在背後,才可以使他上進向善。宗教也是這個作用。有個上帝,有個菩薩管著你,你就會乖一點。如果沒有所畏,永遠不會做好人,不會做好事。所以如要一般普通人做好事,一定要有個促使他向善的力量在後邊才可以。

「不見利不勸」,普通一般人沒有好處、沒有利益可圖,他不會幹的。「勸」就是勸導他,教導他的方式。「不威不懲」,沒有鞭子打下來,沒有威武在他面前,沒有懲戒,不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不會改過的,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不見棺材不掉淚。人很難有生而向善的,除非是菩薩,是聖人。

以上這四句話,占今中外一般人的心理都是如此。我們不要自以為自己是君子,不在其列,其實我們也包括在內。除了得道的、真正成就了的人以外,一般人的心理都是如此。所以這四句話在後世的老莊、《易經》中,大家都認為是帝王之學,統治的道理。一個社會承平久了,不用嚴刑重法那就不得了。所以今天所謂的民主自由,是不是對人民有利益,這一個制度是不是對,到現在還很難下定論。歷史進人這個階段,到處都在叫自由、民主,這個名詞叫得聲音很大,浪頭也高得很,將來是不是走得通,會不會毛病更大,還作不了結論。

所以《易經》、老莊被人用得偏的時候,就是法治的思想;用得寬大的時候,就是儒家的仁治思想。教育的原理也是這樣。我經常說,我是主張用體罰的。體罰有什麼不對?差不多該用的時候就用。有一次亞厲山大間他的老師亞里斯多德說:當皇帝真正的辦法在哪裡?這個大哲學家就告訴他說:你不是看到前面田裡的麥子長得很好嗎?你看那兒棵長得特別高的,把它砍平就好啦!這句話一點都不錯。一片田地,稻子麥子都長得一般高,有幾棵很特別突出的,長得特別高,那很討厭,把那幾棵砍掉就平啦。這個道理很對,不過亞里斯多德嘴巴里講出來的,沒有我們東方的說法高明。

孔子這四句話的道理說得.更清楚。換句話說,這句話就是群眾心理學,用人之道也是這樣。小人不恥就不仁,不畏就不義,不見利就驅策不動,不懲就不誡,所以!說有時候是「小懲而大誡」。譬如教育,有時候打兩下手心,罰個站,打幾』下沒有什麼了不起。「小懲而大誡」,受一點小小的懲罰,他一輩子都記得為去做好人。所以人生的道理,太得意的時候,碰到一點倒楣挫折,如果你懂得《易經》,反而應該是好運氣。假設一個人永遠在好運中,這個人就完了,他永遠沒有大的出息。所以小小地懲罰他,便不會做大的壞事,這反而是小人的福氣。一個人沒有倒過楣,便永遠沒有出息。

一個領導人,像有些帝王,把自己最心愛的大臣一下子革去,不讓他幹了,或者把宰相一下子派去當縣長,或者鄉鎮長,就是這個道理。這些都是高明的帝王,希望這部下將來能有更大的擔待。這就是「小懲而大誡,小人之福也」的道理。

孔子怎麼悟到了這個道理呢?斷了腳趾學個乖,是孔夫子的因果觀。他看到了噬嗑卦初九爻的爻辭,這個爻辭是「履校、滅趾、無咎」,孔子說「此之謂也」,這一爻就是這個道理。

「履校」就是我們台灣過去穿的木拖板。我們中國古人不穿鞋一子,是穿木屐的。木屐外面加個邊就叫「履校」,「滅趾」是穿著木屐走路,腳歪了一下,把腳指頭碰傷、碰斷的意思。卜到這一卦,為去做生意會倒楣,會賠本。不過沒有關係,傷一個小腳指頭而已。雖然有些不順,但還是小災。噬嗑卦一路都是凶卦。初九爻是無咎,沒有毛病,但人已經傷了,腳指頭也斷了,怎麼還說是無咎呢?無咎不算是很壞的運氣,還算是不錯的。由此,孔子悟到了人生的道理,雖然指頭傷啦,這是小傷呀!不然這個人走路永遠不注意,不小心。如果跌倒,或者中風了,變成半身不遂,那麻煩就大啦,就更糟啦!所以說「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就是這個道理。這是孔子解釋這一卦初九爻的爻辭,所引伸出來的人生哲理。

因果報應

說到這裡我們要插一句話。很多人以為因果報應是佛家的話,其實中國文化從我們老祖宗開始,第一就是講因果報應。早晨吃飯我們還談到,每一個朝代怎麼開始便怎麼結束!清朝孤兒寡婦帶四萬人人關,統治了四萬萬人的中國,最後結束的時候,也是孤兒寡婦挾一個小包袱回去了。朱元璋是當和尚的,結果當了皇帝,最後明朝結束了,連個女兒也出家當尼姑。當他去世以後,孫子也被逼著去當了和尚,可見他是欠了和尚的,子孫還為當和尚尼姑去還。天地間的事,怎麼來就怎麼去。這是歷史上的一個定律。趙匡胤撒這個皇帝嘛,不算壞,很純厚,冥冥中也給他留了一個後代。傳說元朝最後一個皇帝,不是蒙古人,而是趙匡胤的子孫,這也是因果報應。元朝的末代皇帝反而是中國人,它的出處在哪裡?有一本書叫《庚申外史》,記載了元朝的本身就是漢人,而且是趙家的後代。所以明朝的大元帥徐達把蒙古人趕出北京後,便不再向前打了。當時朱元璋很生氣,他那副元帥是搞情報的,秘密向朱元璋報告說徐達擁兵不進,朱元璋就調徐達回京,軍事會審。徐達心裡有數,便帶著自己的衛隊,從天津坐船到南京,船停在江心裡,請皇帝上船上來談話。朱元璋沒有辦法,只好上船來。徐達擺的陣仗非常威嚴,皇帝.上了船,徐達行過軍禮,請皇帝上座。皇帝說:你為什麼不到南京來?徐達說:我如進了南京,腦袋就為搬家了,所以我請你到船上來,咱們談清楚。你現在對我還不放心,怕我造反,其實我為想做皇帝早就可以做了。那個時候不做,現在也不會做,你安心當你的皇帝吧!當然他們是好朋友,也是換帖兄弟,這就是徐達大將軍的高明處。如果徐達一進南京上朝求見,一個衛士也不能帶,武器也沒有,那一進朝不就完了嗎!請皇帝上船,皇帝想怎麼也奈何不了他,不然便「伏屍二人,流血五步」,連皇帝也完蛋了。所以朱元璋說:你怎麼會這樣想,我決無此意。這樣一說,兩個人什麼事情都沒有了。

於是朱元璋問徐達:你既然把蒙古人趕出北京,為什麼不向蒙古進兵呢?徐達說:他們好歹也統治中國七八十年,他們也是漢人,你知道的,何必為趕盡殺絕呢?讓!一個漢人在蒙古噹噹皇帝也不錯嘛!朱元璋說:對,就這麼辦,趕快回去。當初趙匡胤不太欺侮周家孤)兒寡婦,所以也就保全了他的後代。這是歷史的因果,尤其是中國的歷史,兒乎都是因果,誰也無法改變。

但是中國文化講因果是三世的,這一代,上一代,後一代,是直線的。印度文化講因果是橫線的,是講個人的,前一生,這一生,下一生。所以印度的文化進來之後,就和中國的文化結合,構成了中國文化的十字架,成了中國因果報應的學說基礎。

天將厚其福而報之

孔子在這裡提出來噬嗑卦這一爻來解說,這是孔一千的名言,是中國文化的中心,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記得。孔子說: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者以滅身。卦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隙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

這幾句話大家千萬為背得來。我們看《三國演義》,後來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給諸葛亮的故事,那不是小說,是事實,正史、小說都有記載。劉備告訴態己的兒子阿斗劉禪說:「莫以善小而不為。」不要以為善小而不肯做,小的善事也要做。有的人以為這是小善,我何必千呢?沒有什麼意思。不知道小善也是善。他又說:「莫以惡小而為之。」不要以為一件小事情,馬馬虎虎可以原諒。你要知道,積小惡就成大惡,到那個時候就可怕了。劉備快死了,為什麼對兒子講這兩句話呢?為知道劉備書也讀得不錯啊!他也是盧植的學生。與他同時的荊州劉表,還是《易經》大家,有著作傳世。三國時代的這些人,都讀過書,都很了不起。曹操的詩文更好。不為認為他們都是只會打仗的老粗啊!劉備告訴他兒子這句話的精神,就是從《系傳》這裡來的。

我們中國人罵人時,說這個人很壞,快要完了,就說!「惡貫滿盈」。貫就是跟銅錢一樣地串起來,滿盈就是像電腦資料庫裝滿了,裝不一下了。到了這時候就開始報應了。所以我們中國老百姓的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間未到。」不過中國也有人懷疑這善惡報應的問題,司馬遷就說過,中國人講報應是真的嗎?他在《史記·伯夷列傳》里就講到,我看社會上成功的都是壞蛋,好人都沒有好報,天道說福善禍淫,是真的嗎?司馬遷講這話,當然是很憤慨的。其實這個中間也有個道理。中國又有句話說:「天將厚其福而報之。」譬如一個壞人,他壞事做得很多,不但沒有遭到報應,反而更春風得意。因為他更得意,他便更造孽,更作惡,做壞事的本錢更雄厚,力量也更大,使他快一點把壞事做滿,做絕,好接受報應。也就是西洋人說的「上帝要!滅亡,必先使他瘋狂」的道理是一樣的。有時候你感覺用心機很得意,那就太可怕了,上帝必厚其福而報之。你的福氣好,上帝還要再加一點給你,因為加一點以後,你就快一點把福報消耗完了,好快一點接受報應。

孔子作《春秋》,《春秋》的大義在什麼地方?就是說明一部歷史的因果。春秋兩百七十年,殺了幾十個國君,亡國幾十個。孔子在坤卦《文言》中也講過「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部下殺長官,兒子殺父親,這都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口等於我們看到台灣社會上的問題,很感嘆,這個社會這麼糜爛,這麼奢侈,也是「非一朝一夕之故』,所形成的。我看到大家這幾十年來過分的享受,心中也非常感慨。初到台灣來的時候,大家都穿木拖板。我們由基隆上岸一看,啊!台灣的女孩子真漂亮,就是滿口金牙、兩條爛腿不敢領教。因為不用元論,女孩子的腿被蚊子咬了!這麼漂亮的腿,變得一個疤一個疤的,真叫人可惜。可是這二十年來了一個突變,大家都忘了過去二十年的痛苦,太過分了,真怕「十將厚其福而報之」。靜觀越想越覺得可怕,在座的諸位為注意呀!

所以佛家常常教人為惜福,珍惜自己的福氣,不為享受得太過分了。這也就是孔子說的:「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成名就是成功,一個人想成功為做好事,但不是說做了一件好事你就可以成功了。你今天跟人家打架,報紙登出來,你成名了,這個名靠不住啊!善要慢慢地累積起來,才有真正的幸福。做壞事也一樣,壞要累積起來,不累積還不至於滅身,上天還不會馬上報應你。所以說,「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這個原理一般人不清楚,有些人以小善沒有多大意義而不下級路上見到一塊石頭,應該馬上撿起來放在路邊,以免後來的人碰到了跌倒,這是我們小時候的教育。現在我們經常看到馬路上的香蕉皮,尤其基隆、高雄在過去幾年,那真是司空見慣。如果把石頭、香蕉皮撿起來,避免人家跌交,就是勿以小善而不為,積小善可以為大善。所以不要「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小毛病就要改,不能不改,不改累積起來就成大惡大患,就為吃大虧。

「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自己不為以為有點小毛病沒有關係,累積起來就是大毛病。「故惡積而不可掩」,掩飾不了,到了罪大惡極的時候,永遠也無法解決了。

孔子為什麼講出這個道理?這是他讀了噬嗑卦上九爻的爻辭「何校滅耳,凶」的感想而來。平常我們以為《易經》很難讀,什麼叫「何校」?「何」字加一個草字頭就是荷花的荷,荷也作「負」講,如王維的詩:「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校」就是刑械,初爻是「屢校」,上爻是「何校」,「何校」是負著枷鎖,負擔太重把耳朵都磨掉了。腳指頭少了一個沒有關係,所以說是「無咎』少。但是耳朵少了一個就不好看了,所以說是「何校滅耳,凶!」

第二個解釋,就是說肩上背了兩塊大木頭,負擔太重了,就倒下來了。「滅耳」!死掉了!「耳」不作耳朵講,作虛字講。罪惡太大,負擔太重,怎麼辦?死而已矣!所以說是「滅耳」!死了不能再活了,這是孔子用噬嗑卦說明中國文化的精神。

其亡 其亡 繫於苞桑

下面講否卦九五爻的爻辭。

否卦與泰卦相對,地天就是泰卦,倒過來天地就是否卦。大家仔細研究我們的《易經》,非常奇妙,地在上面,天在下面,反面太平,是好事;倒過來地在下面,天在上面,就糟糕,就不對了。年輕時我們對這個道理弄不清楚,後來一想天地混沌的時候反而沒有事,一有了天地麻煩就來了。有天地而後有男女,有男女而後有夫婦,有夫婦便有是非、煩惱,這樣天地間的問題就無窮無盡了。所以上帝創造的這個世界,叫天地否卦,上帝創造了萬物,卻給人類帶來了煩惱與痛苦,這是笑話。我們常常引用否極就泰來,所以懂了《易經》的人,沒有什麼叫好運壞運的。換句話說,壞裡邊有好,好裡邊有壞,好的過去壞的就來,壞的過去好的就來!

孔子解釋這一段政治哲學說: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筮治者也。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我們今天台灣的社會,大家都忘了這句名言,這是很危險的。否卦的九五爻就說:「其亡!其亡!繫於苞桑」。「其亡!其亡!」快要掉下來啦!快為掉下來啦!「繫於苞桑」,好像很重的東西,吊在很細的桑樹枝上,風一吹搖搖晃晃的,那根細枝一斷便完了。所以孔於說:「危者,安其位者也」。

人的危險在哪裡?很多朋友出門坐飛機怕飛機出事,走在馬路上怕被汽車撞上。其實最危險的地方是在你自己家裡床上。過去不是發生過這種事情嗎?一家人都在家裡,飛機掉下來把,一家人統統都壓死了。所以我們應該知道,危險隨時都有。什麼叫危險呢?「安其位者也。」自己今天的位置,今天的成就,自己覺得很滿足,便會大意,以坡路己沒有間題,這才是最危險的。危險在不危險裡頭,平安裡頭就有危險,走馬路不一定危險,坐飛機也不一定危險。

「亡者,保其存者也。」鄉下老太婆有幾千塊錢,一定用袋子裝起來,放在她最秘密的地方,小偷一來,一下就找到了。天地間的東西想永遠保存,希望永遠屬子你,那是不可能的。「亡者」,一個國家的滅亡,就在他強盛的時候已種下滅亡的種子了。一個人的失敗,就在他成功的時候就種下失敗的種子了。所以說,「亡者,保其存者也」。

社會為什麼會亂呢?「亂者,有其治者也。」亂出在太平,我們看歷史就知道,時代壞了,出來革命,打下天下,爭得統怡。時代好了,太平了,又種下了亂因,因果就在這裡。為把這個政治哲學道理搞清楚,就要反過來,「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人生沒有太平的,生命隨時有麻煩,隨時為小心。「存而不忘亡」,當我們現在存在的時候,就要想到有一天不屬子我的時候。「治而不忘亂」,社會安定太平的時候,便要想到隨時會有亂的發生。

所以大政治家們就是善於堵老鼠洞的人。老房子,一有老鼠洞就把它堵起來,一部機器一個小螺絲釘掉了,馬上把它補起來,這部機器就不會壞了。不然今天掉一個螺絲釘,明天又掉一個螺絲帽,不要好久,這部機器就報銷了。大政治家們對國家的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個小地方的問題,都己經知道了,一個政策下去,已經把那老鼠洞堵好了。《易經》的道理告訴我們這個「治而不忘亂」,懂了這個道理,懂了否卦九五爻的爻辭,我們這個生命,以及宇宙間一切的事情,就像這個卦里說的一樣,「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苞」也叫苞蘿,也叫鳥蘿,江浙一帶叫鳥蘿。鳥蘿並不是鳥巢,而是一大團的草案,上邊只有一點點小藤吊著,風一吹,搖搖擺擺,非常危險。生命的道理就像這個草苞子吊在那裡,象徵著生命的朝不保夕。任何的成功也是這樣。所以《易經》的哲學看通了,跟佛家的哲學一祥,看人的生命也同樣的是朝不保夕。

張公百忍

下面的一段是鼎卦的九四爻。火風鼎 ,鼎就是飯鍋,是上面一個鍋子,下面用火燒的意思。.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卦而謀大,力卦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諫,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鼎折足,覆公諫,其形握,凶!」 這是鼎卦九四爻辭。鼎折足是斷了一隻腳的鼎。鼎字原來是個圖案,現在寫成方塊鼎字了。古代的鼎是家庭用的飯鍋,唐代以前的大家族就是用鼎來煮飯的,《滕王閣序》中便有「鐘鳴鼎食之家」的話。中國人講大家族是五代同堂,一個家庭有一兩百口人,比一個社會複雜得多啦!三個媳婦,又有八個孫媳婦,又有十幾個曾孫媳婦……再加上三個女人一個菜市場,你看一個家庭有多少個菜市場啊!那個社會複雜得不得了。所以唐朝有個張功藝,五代同堂,一百多口人家,鐘鳴鼎食,大鍋菜拿上來,大家添一碗就走,決不能用小廚房,以示公平。皇帝唐世宗召見他,很感慨地問他,用什麼方法能夠把家庭事情處理得這樣好?張功藝寫了一百個忍字,後世就叫他「張公百忍」。作為一個領袖,一個家長,就是這樣。這個忍,不光是忍氣啊!忍的意義很多,氣要忍,什麼事情都為忍,當一個大家長也只有「忍」才能應萬變,處眾紛。張公百忍是一個很有名的故事,皇帝看了只顧點頭,對!對!對!做皇帝有時也很苦。當領袖的人,每十下面那些正反不同的意見,亂七八糟的報告,直言的,拍馬屁的……我們知道的他都知道……所以當了領袖也只有忍。忍!很難啊!

這一爻的意思是說這個鼎斷了一隻腳,一鍋熱飯翻出來了,一翻翻到臉上,「其形渥」,難看極了,飯也倒在地上,吃不成啦……如果你卜卦卜到這一爻,做生意,做事,可以說是一塌糊塗。雖然不致坐牢,但可能會變成過街老鼠!德薄位尊

「德薄而位尊」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的道德與學問不夠,但位置很高。等於我們做生意,找個笨蛋來當總經理,尤其現在人做生意,叫自己的太太當董事長,支票由太太出名,出了事太太去坐牢。太太們又不懂「德薄而位尊」的道理,自己分明是在家裡做飯的人,現在掛上了董事長名銜,當然非倒楣不可。

「智小而謀大」,自己又投有智慧,做官想越大越好,生意賺錢越多越好,或者想買個小島當國王,自己智慧又不夠,計劃倒是大得很,人小鬼大。「力小而任重」,五斤放在肩膀上還背不動,坐飛機連手提行李還為用輪子拖,卻自以為千斤大力士,那不是吹牛嗎?

有一次跟何敬公和一些教授們去日本,偏偏碰到日本的火車出軌,大家只好下火車步行了。距離住宿處比台北後火車站經過天橋到前站還要遠一倍。大家說怎麼辦?我說走呀,但找不到紅帽於提行李,我說自己拿嘛!大家都發愁怎麼拿得動,我說我有兩個皮箱,再給我一個,三個。你們兩個人抬一個總可以把?他們說看你穿著長袍,個子那麼小,怎麼能拿動三個大皮箱?我說試試看,我好多年已經沒有練過啦。子是肩上扛一個,兩手提兩個,走了一段,我心裡有數,外面看似若無其事,裡邊已經滿身大汗了。大家看了說:「原來你真有武功呀!」我說我也沒有那麼大的力氣。他們說,那是怎麼回事?你還那麼從容!我說你們說我是學佛的嘛!如果我不表示一點從容,那佛學到哪裡去了了其實我都累得快沒命了,裡邊衣服也都濕透了,只是他們不知道而已。走到半路,我已經快頂不住了,兩個人抬一個箱子的,還在半路歇了兩三次,我早就到了目的地了。他們說「你一定有功夫」,我說什麼功夫也沒有,我要是跟你們一樣,歇歇走走,一個也拿不起來了。這是真話,那時候我就是「力小任重」,差點沒有出了洋相,所以人不要不自量力,「力小任重」。自己力量不夠,偏要挑一個大責任,等子太太們當了董事長一樣,以為生意好做,最後當了代罪的羔羊。

由此我們知道,有三個基本的錯誤是不能犯的;

一是「德薄而位尊」,道德學問都不行,大家來恭維你,尤是出家人,小小的年紀出了家,人家看到你便拜,那真可怕得很!你以為頭髮颳了就得道了嗎?不是那麼回事。另外兩項是「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如果犯了這三大戒,「鮮不及矣」,一定倒大楣,很少有例外的。所以孔子說「覆公驚」,一鍋飯倒了吃不成了,還把自己弄得滿身起泡。

這個現象就是「不勝其任也」。自己要有自知之明,我能不能挑動這副擔子,負不負得起這個責任,自己先要稱量一下自己。

袁世凱的二兒子勸袁世凱不要當皇帝,他有兩句詩說:

「山泉繞屋知深淺,微念滄波感不平。」

這是中國文人的詩,「山泉繞屋知深淺」,他並沒有勸他父親不要如何,只用山泉繞屋來比方。「微念」,只為有一個小念頭在心裡,便會像大海波浪一樣不平了。他勸父親勸得那麼好,可惜袁世凱不能聽,使後人徒嘆袁世凱有這麼一個好兒子,可惜!可惜!



喜歡中國易學文化的朋友

歡迎點擊上方 關注「中國神秘文化」頭條賬號

每天推送精彩易理解讀

與您共同學習

喜歡本文的朋友,歡迎轉載收藏或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神秘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易經《系傳》第十一章(五),成功失敗兩相依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易經《系傳》第十二章,人人都能成為是諸葛亮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易經《系傳》設卦觀象,洞明吉凶,歡迎收藏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易經《系傳》神凝靈聚,萬物成像,歡迎收藏

TAG:中國神秘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