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易經《系傳》第十一章(二),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易經《系傳》第十一章(二),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喜歡中國易學文化的朋友

歡迎點擊上方 關注「中國神秘文化」頭條賬號

每天推送精彩易理解讀

與您共同學習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易經《系傳》第十一章(二),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第一章 八卦成列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賾然示人簡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大家知道孔子的《系傳》分上下兩部,《易經》也分上經下經,上經三十卦,由乾、坤開始到坎、離止;卜經三十四卦,由咸、恆兩卦開始到既、未濟結束。(咸,我們過去讀為「喊」。)上經三十卦,像一個月三十天的現象,下經三十四卦,另有說法。《繫辭》的上傳,是孔子研究上經的報告;下傳是研究下經的報告。現在孔子把他所看到的下經幾個卦的精神抽出來,說明人生的問題。我們擴大範圍來講,也可以說它是人生的哲學,也可以說是領導的哲學,是講一個人做人的學問。不動心與權力欲

昨天一個朋友來看我,說他看到我的《孟子·盡心章》那篇文章,連著看了三遍,感慨很多。他說:「你的看法我很贊成,這樣來講對極啦!從前有些人講不動心,好像是要把心壓著不讓它動,那是不對的。不動心是要能做到臨事不動心,才是真不動心。」事實上,到了利害關頭,這個事業可做不可做?很難下決心。真正的定力,是為在這個時候能不動心,如果能夠做到,那麼打坐那個不動心,在佛學上講已是小乘之道,不算什麼了。為知道處世之間,危險與安樂,不動心非常難,難得很。另外一個現象,一般而言,大家看活人的文章,不如看死人的文章來得有興趣。這也是《易經》的道理,「人情重死而輕生,重遠而輕近」,遠來的和尚好念經,那是必然的。曹丕在他的文章里,就提到「常人貴遠而賤近,向聲而背實」這兩句話。譬如最近美國一個學禪的來了,他原本在美國名氣就很大,但經我們把他一捧,「美國的禪宗大師來弘道啦」,中山堂便有千把人來恭逢其盛。如果要我去講,不會有兩百人來聽的。為是我到外國去,那就又不同啦!所以為做事業,人情的道理大家為懂,如果這個道理不懂,就不為談事業。

前面說過,人情多半是「重遠而輕近,重古而輕今」。古人總歸是好的,現在我不行,死了以後我就吃香了。像拿破崙啊、楚霸王啊,死了以後就有人崇拜。所以大家要了解人情及群眾的心理。人情是什麼呢?除了飲食男女之外,權力欲也是很大的,不僅是想當領袖的人才有,權力欲人人都有。男的想領導女的,女的想領導男的,外邊不能領導,回家關起門來當皇帝。先生回家了對太太說:「倒杯茶來!」太太呢?「鞋子太亂了,老公請你擺一擺……」這就是權力欲,人都喜歡指揮人,要想人沒有權力欲,那就為學佛家啦!到了佛家「無我」的境界就差不多了。

一個人只為有「我」,便都想指揮人,都想控制人,只要「我」在,就為希望你聽我的。這個裡邊自己就要稱量稱量你的「我」有多大?蓋不蓋得住?如果你的「我」像小蛋糕一樣大,那趁早算啦!蓋不住的!這個道理就很妙了。所以權力欲為控制,不僅當領袖的人為控制自己的權力欲,人人都為控制自己的權力欲。因為人有「我」的觀念,「我」的喜惡,所以有這個潛意識的權力欲。權力欲的傾向,就是喜歡大家「聽我的意見」,「我的衣服漂亮不漂亮?「噯喲!你的衣服真好、真合身。」。這就是權力欲,希望你恭維我一下。為想沒有這一種心理,非到達佛家「無我」的境界不行。

佛家說的「欲除煩惱須無我」,就是為到無我的境界,才沒有煩惱;「各有前因莫羨人」,那是一種出世的思想。真正想做一番治世、入世的事業,沒有出世的修養,便不能產生入世的功業。我看歷史上很少有真正成功的人,多數是失敗的。做事業的人為真想成功,千萬為有出世的精神。所以說,「欲除煩惱須無我,各有前因莫羨人」。人到了這個境界,或者可以說權力欲比較淡。為什麼先要把這一段告訴大家呢?因為這是前提。

《繫辭》對我們研究《易經》非常重要,在上傳中我們講過八卦成列的道理,八個卦每一卦的發展、變化,都會各自排成一個行列,每一個卦都可以變成八個卦,共成八八六十四卦。由八八六十四卦再發展下去,可以多到不可知數。我們的《易經》文化把卦排列六十四位為止,是因為六十四卦已經夠用了,也因為宇宙之數,己經都在其內了。研究《易經》八卦,一定為把六十四卦背熟,每個卦都能畫出來,否則學這個《易經》是沒有用的。不過你背熟了八八六十四卦,還是沒有用的,還要熟到隨時想得出、畫得出、一提就想得出來,像在你面前一樣,這樣才能談到用。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這個卦象,這個圖案的現象,乃至拿八八六十四卦看宇宙的一切現象,都已經了解了。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先天八卦只用三爻,據說我們老祖宗畫卦,畫的是三爻卦,到了文王的時候,變成六爻卦。六爻卦就是把三爻卦的圖案重疊起來,所以現在我們所用的卦,都是六爻,「因而重之」是把三畫卦重疊起來而成的卦。重卦的方法前面我們曾經講過,不再重複。

把三畫卦重疊起來變成六畫卦,下而的三爻叫做內卦,上面的三爻叫做外卦。像同一個東西分成兩個部分,譬如我們有些人,內在的思想與外在的表現卻完全兩樣。有時候我們問一個人你好不好,!說好、很好。嘴上這麼說,實際上他肚子里還在生氣呢!有很多事情內外都是兩樣的,他說好,不一定好;說不好,說不定還很好呢!這個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內在和外在的兩面。

一切外在的形態,都是從內在滋生而來。譬如你說這兩年運氣不好,因為你心中有一個東西丟不掉、放不開。如果你心中本來無事,就四季春風,天天太平了。可見內在是很重為的。外卦也可以叫上卦,內卦也可以叫下卦。一般我們畫卦是從下面畫起,事實上它的意思不是「由下而上」,而是代表了由內而外的一種思想。因為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是從內發生到達外面。大家看一個水果擺在桌上,它慢慢爛了,都是由裡邊先爛,當然也會有因外面細菌感染而由外爛起的。但是我們中國的名言「物必自腐,而後蟲生」,許多東西都是先從裡邊開始爛的。所以說「物必自腐,而後蟲生;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一個人不自重,侮辱了自己,然後人侮之,別人才敢欺侮你。換句話說,你內心有鬼,外面就有鬼了;如果內心沒有鬼,外邊也不會有鬼了。所以畫卦要由內而外,就是這個道理。

由內到外,說明了「物必自腐而後蟲生、人必自侮而後人侮」的道理。一個社會、一個國家都是這樣,自己站不起來,依靠旁人永遠沒有辦法。自己先自侮,沒有獨立的人格,那就沒有辦法。所以「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這就是變化。為什麼由先天卦三爻變成六爻呢?爻者交也,爻的變化就在於這個「交」。

善《易》者不卜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剛就是陽的,柔就是陰的;陰陽互相推排,陽極必生陰,陰極必生陽。陽來了,陰就沒有了;陰來了,陽就沒有了;光明來了,黑暗跑了。所謂剛柔相推,就是這個意思。陰陽當中互相推排,這中間就有了「變」。宇宙萬物隨時隨地都是這個現象,所以說「變在其中矣」。

「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研究《易經》的學問,「繫辭焉」,指每一個吊在卦下面的文句,就叫繫辭,是解釋這個卦象的。「而命之」,在這個裡邊找到它的命題,找到它的主題。「動在其中矣」,變動的道理,就在這個裡頭了。

「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

這裡有一句名言,上篇裡邊我們已經講過,就是「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同經》告訴我們,世界上只有兩個字把看相算命、做人做事都統統包括了,這兩個字就是「吉、凶」。如果你一定要說我在家睡覺,就不吉也不凶了,殊不知那你已經是壞了。因為沒有好,你躺在那裡沒有動,但是你的生理已經變了。所以《易經》只有兩個字:吉與凶。為什麼說吉、凶、悔、吝呢?悔與吝是小的吉凶,所以還是只有兩個字,「吉」與「凶」

吉的背面就是凶,凶的背面就是吉。悔吝呢?是小凶、不是大凶。所以懂了這個道理,不需為卜卦啦。一件事情一開始做就知道結果了,不是好就是壞,沒有第三樣。一個人去看相算命,八成都是仿徨不定的人。發財的時候,一天忙得不得了,哪有時間去看相算命,生意失敗的人、沒有辦法的人、理髮也沒有錢,頭髮長得長長的、鬍子也不刮,穿的破鞋子,每天卻圍著算命攤子轉。

所以,我常常告訴有些同學們,我說我教你一套,包你靈,將來你如果沒有辦法去跑江湖,擺個卦攤子,有人來看相算命,你就說:「嗯!你先生最近運氣不好,氣色不對!」因為他一定有了不對才來問你,所以你講他氣色不對,一定靈。然後他肯叫你算命,你就說他最近會破點小財,這句話也一定靈,因為他叫你算命,一定為花錢,不是破財是什麼?所以我說包你靈,你說話本來是不著邊際的,他回去想想,「哎呀!算命的話對啦!」如果不對呢?他會翻來覆去地想,擔心什麼時候會破財,「哎呀,可能是真的!』』反正都是對,所以善《易》者不卜。

恩以生害

世界上的「吉、凶、悔、吝」是從哪裡來的呢?「吉凶悔吝,生乎動者也。」萬事一動只有好或壞,沒有中間的。你說我不想好,也不想壞,想不動。那只有打坐入定了,才能所謂寂然不動。只有修道的人才能不動,那才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否則一動便有吉、凶、悔、吝,這是聖人的話,孔子的名言。讀《易》到這裡非常令人讚歎,宇宙入生的道理,孔子統統講完了,懂了這些也不為再研究《易經》了,「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一動好壞就出來了,不動就沒事,但是想不動可不容易啊!

「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這兩句話,包括了一切人生的大道理。政治的大道理、做人做事的精義都在這裡邊。剛就是硬的,柔就是軟的,剛就是陽,柔就是陰。一個人有剛的一面,也有柔的一面。所以帶兵的人要能恩威並濟,恩是柔的、威是剛的。但是這句話也為注意,《太公陰符經》說「恩以生害」。你對他太好了,好到極點了,也會害了他。你看歷史上反叛你的人,都是你對他最好的,都是你自己培養出來的,決不是敵人。敵人推翻不了你,每一個人事業垮掉,都是由於自己最親近的人、最心愛的人發生了問題。皇帝都是死在最親近人的手中,一個人的事業,也往往敗在自已最親近人的手裡。

所以恩里就生害,害里就生恩。譬如父母教育孩子、罵孩子很痛苦,但是等他長大了,才知道你這打、你這罵對他多有用處。用痛苦磨鍊人的教育,雖然當時他恨得要命,過後他會越想越對,就是害里生恩。現在你們教育孩子用西洋化的教育方法,我絕對不贊成,處處將就孩子,統統把青年人害了。所以現在青年人沒有幾個有用處的,都是在溫室里養的,「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女子之手」,終究很難有大用處。

二十年前我就講過,現在我們的教育,第一流的家庭是末等的教育。夫婦都是知識分子,都去工作了,孩子托給傭人照顧,再不然請個保姆,那個保姆的知識程度,未必超過孩於的媽媽,保姆是沒有辦法才來做保姆嘛!結果呢?你第一等的家庭實施了末等的教育,造成了今天教育的問題、社會的間題。所以今天的教育沒有什麼可談的,要談教育,所有的媽媽都為先回到幼稚園去再教育才行。這不是我在說笑話,我們的教育的確很有問題。

所謂剛柔的間題就是這祥,恩里生害,害了孩子的一生;害里生恩,所以為置於死地而後生。但是有時候太剛也不行,太柔也不行。為剛柔相濟,恩威並用,才是「立本者也」。不過雖然知道剛柔相濟,恩威並用,還要懂得「變通」。「趣時」是把握時代,所以「變通者,趣時者也」。「變通」是把握時代的,如果不把握時代,只認為《易經》才是文化、才是學問,其他世界的一概不管,那又完啦!所以,孔子是聖之時者也!「時者」,就是懂得把握時代。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吉凶者,貞勝者也。」這裡有個原則,不需要迷信,就是中國文化哲學的道理,認為天地間沒有絕對的好事,也沒有絕對的壞事。好壞事都在於人為,人在於心,所謂「貞勝者也」。貞的意思就是正,心正壞事也不壞了,心不正好事也不會好。所以說「吉凶者,貞講到這裡,想到當年有位朋友,一表人才,相貌堂堂,才華出眾,樣樣都好,就是太風流瀟洒了。算命看相,都認為!會官至極品,命相都是第一流的,因此他也很自負。不過後來太過於風流瀟洒啦,得了性病,甚至連眉毛也生瘡爛掉了,變成了無眉的人。還有什麼相?都破壞了,只好上山去了,最後不知所終。這就是我親眼看到的,我們過去一般的同學談起這個老兄,都非常懷念,也非常惋惜。他的才華真高,真好,但結果是這樣。古人所說中國文化的道理,不是什麼菩薩、上帝在保佑你,也不是命中規定了不能變的。我們從小必讀的課外讀物--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中就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禍福沒有一個是命運規定不變的,就是看人自己的作為了。這個道理大家千萬為注意。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這個問題大啦!我們知道唐太宗的年號叫貞觀。世界上最迷信的是知識分子,迷信不僅是鄉下人,研究科學的人更迷信。我測驗了很多學科學的人,跟他們坐在一起,一切都跟著他講,聽他講完了他的見解以後,你便講「你老兄呀!最近精神似乎差了一點,有什麼問題嗎?」「真的嗎?唉!唉!你給我看看。」他就跟著你來啦,很可笑的。生命中間有一分不可知的奧秘,人人都想知道它,你只要在這一方面指點他幾句,他非上當不可。所以古代的帝王特別迷信,年號經常改,甚至有當了二十年皇帝,改了十幾個年號的都有。這等於我們當年起名宇,我本身就有七八個名字,年輕時很喜歡改名字,有本名,有小名,有譜名(家譜裡邊的名字),現在還保留好幾個,然後有號、有字、有別名,有各種各樣的名字,就是為了「貞勝」。但「貞勝」不是迷信,因為宇宙之道是「貞觀者也」。

道家的《太公陰符經》開頭就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這就是根據《易經》來的,這是中國文化。《陰符經》是很古老的書啊!從姜太公手裡傳下來,觀察宇宙天地的道理,一切的法則,重要的依據就是十二辟卦與方圓圖等等。由此可以知道宇宙的法則,也就是天文的法則。說到這裡,我們就很慚愧,很遺憾了。我們中國的天文學,兒千年前是世界上第一位的,現在連一巴掌也夠不著。《中國古天文學》這本書在國內已經沒有,我們現在已把它印出來了。大家懂了中國的古天文學,就知道觀天之道了,宇宙、太陽、星星··一同人世間的關係與影響,這就是執天之行。把握了這個原則,就可以修道,可以修到生命的長生不老。這就是我們中國文化所特有的學問。

月球是我們中國的

「日月之道,貞明者也。」這個太陽系裡的地球文化,在我們中國文化中特別重視的,就是所謂的「日月之道」。

說到日月之道,我們中國古代有個神話。古書中記載,上古之時「十日並出」,十個太陽一齊出來,於是天下大旱,大地快為曬焦了。據說我們有個老祖宗叫后羿的,射下了九個太陽。后羿就是到月亮里去的那個姑奶奶嫦娥的先生。談到嫦娥奔月,記得美國太空人第一次登陸月球那天晚上,我請一個美國朋友吃飯,同時看登陸月球的電視。當時!很客氣地跟我說,他們美國已經上去了,將來太空主權不知道會不會有爭執。言外之意,他們已經把國旗插上去了,月球應該是美國的領上了。

我說那不一定,我們中國有位姑奶奶,五千年前就已經去那裡住了,你們把國旗插上去,說不定她一覺醒來,掃地的時候已經把它當垃圾丟掉了。他看著我大惑不解地笑,問是什麼意思?我說我們中國五千年前就有嫦娥奔月的傳說,他聽了一陣大笑。事實上我們遠古史很難研究,因為那些似神似幻的神話,沒有法子去考證。據歷史的記載,后羿的射法很高明,武功第一,當時的九個太陽都是他射下來的,只剩了一個留給我們。

剛才講十個太陽的事,中國上古史的神話太多,研究中國的上古史,把神話配合每一個宗教來研究,會得到一個結論—一世界上的文化,整個的人類文化,都是同一個來源,沒有西方也沒有東方。因為經過上一次冰河時期以後,這個地球分裂開了,慢慢地語言變化不同,因為地區分裂的關係,文化變成不同了。其實追根究底都是一樣,都是同一個來源。但是到現在世界各國你爭我搶,殺來殺去,不禁令人感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了。

後來佛學進入中國,,境界更廣大了。佛學講三千大千世界,過世的大畫家張大千,就是以這個起名的。張大千當過和尚,他自己知道大千世界的道理,才起名大千。

佛學的宇宙觀,把一個太陽系稱作一個世界。一個太陽系,太陽帶領了九個衛星,地球也在內,最近又發現了一個,共有十個,統稱是一個世界,一千個太陽系統的世界,就叫一個小一千世界。我們這個太陽,在這個世界裡邊是面積最小、壽命最短的一個。但是由這個太陽系統來看,科學家便不得不向釋迦牟尼投降了。這就是佛學的高明之處。佛在過去兩千多年前曾說:在這個世界裡,月亮裡面的,晝夜,就是我們地球上的一個月。這句話三十年以前,大家以為是撒謊的,現在人到了月球,證明是真的。還有太陽里的一天,是我們地球的一年,所以宇宙的時間是不一定的,是相對的,人為的,每個地區都不同的。就以我們這個地球來說,南半球、北半球就有不同。

各地區的生物也不相同,有些生物早上生出來,晚上就死了,它覺得這一輩子也很舒服,它這一天也是一生。我們的一生也是一生。狗活幾年?馬活幾年?狗的生命觀念跟鳥的生命觀念不同,因為它們的世界是不相同的。

一千個太陽系統合起來,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合起來叫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合起來叫一個大千世界。這個宇宙裡邊像這樣的大千世界總數至少有三千個,乃至不可知、不可說、不可數、不可盡。現在太空科學非常崇拜釋迦牟尼佛的宇宙觀,認為完全正確,因為這個銀河系統已經不算什麼了。在這個宇宙太空里,已發現像我們這個銀河系統一樣的已有好幾千個。宇宙中像我們這個太陽系裡能夠發亮的太陽、月亮、地球一樣的星球太多了,多得不可計算。所以這個宇宙觀,我們過去老祖宗只講到「十日並出」,那已經相當大了。漢朝以後加入了佛教,使宇宙觀更擴大到三千大千世界,可見宇宙之大。

不管哪一種宇宙觀,都離不開這個太陽系,這就是「日月之道,貞明者也」。我們老祖宗曉得,月亮本身不會發光,月亮的光是吸收了太陽的光而發光,所以它發的光是白影,等於我們的地球一樣。月亮同地球放出了另外一種光,不是我們眼睛所看見的這樣的光,這在上古時古人已有了這個觀念。現在我們科學儘管發達,也沒有跳出這個範圍,現代的科學家並沒有超越古人「日月之道,貞明者也」的觀念。

但是,「貞明」不完全是我們看到的這種光明。世界上有些生物,並不喜歡我們這個光明,而喜歡我們認為是黑暗的那種光明。所以,到夜裡這個世界上活動的生命,比我們白天活動的生命,起碼多幾十萬倍。那些生命也是「貞明」啊!我們人類是喜歡太陽光,所以太陽的光明限於人類,其他的生命大部分是喜歡另一種光明。不過卻有一個相同的原則,那就是都需為光明。所謂黑暗與白天是光色的不同,光的功能則是一個。這就是所謂「日月之道,貞明者也」。

萬變不離其宗

「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我們看《易經》的學問,孔子的心得報告說,「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就是動輒得咎。一動四分之,一的機會是吉的,四分之三是不吉的。但是這裡告訴我們一個結論,動不一定壞,「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雖然一動四分之一是好的,但是正動卻永遠是好的。怎麼樣才是正動呢?這是個大問題了。我們注意,孔子這一篇文章寫得特別好。如何是正動呢?下面答覆我們正動的道理。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賾然示人簡矣!」

「易」,就是容同的易,大家為注意!「易」有三易,簡易、交易、變易。《易經》的學問不要看得那麼複雜,它非常簡化,「確然示人易矣」!「確然」,就是很正確地告訴你。用白話來說,《易經》的學問很正確地告訴你,就是簡化,並不那麼複雜。所以真懂了《易經》,那是很簡單的。它簡化在哪裡?就是上面說的三易之道。

宇宙間的事物,都是彼此交互在變化,交互變化的法則,就叫變易。到了宋儒,額外加了一個道理,叫做不,易。一般所謂三同之道,是簡易、交易、變易,不談「不易」。以不變應萬變,就是根據《易經》哲學來的。一切的變化,變來變去,根本形而上那個東西沒有變。沒有變的東西,就是「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這個是不變的,所以說「夫乾,確然示人易矣」。

坤卦呢?:「聵然示人簡矣」。懂了乾那個法則,宇宙之道非常簡化,沒有那麼複雜。懂了坤卦那個法則,人世間、宇宙間的道理就是「聵然」,很自然,很順暢。告訴你很簡單,這就是簡易、交易的道理。所謂「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這是孔子寫的報告。

乾坤兩卦,可以代表太陽月亮,也可以代表男女,也可以代表抽象的陰陽。它是代表天地、陰陽、是非、善惡等的各種符號。

銀河系裡的妙音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爻也者,效此者也。」每一卦有六爻,每一個爻的動,都是效法天地的動。還記得一九四九年剛來台灣,我當時在基隆,過去那位胡適之先生寫了文章,說中國文化是靜態的文化。很多老先生跑來找說話。那些老先生幾乎要氣瘋啦,說胡適之胡說。他們帶了很多資料給我看,我看真是胡扯,又考據虛雲老和尚什麼的事搞這一套。胡適之一生專門做些小氣的事.我說跟一個和尚有什麼過不去的?一個大學問家,應該做的學問多的是,偏偏要研究一個和尚。中國的哲學家就是搞這種事情嗎?因此我寫了一部書《禪海蠡測》。當然我一句罵的話也沒有,就是為糾止那些錯誤的觀念

中國文化講宇宙是個動態,整個的生命都是動態你說那我打坐修道不是靜嗎?那是大動,不是靜。靜是人為的,把大動當成了靜是不正確的,因為動得太大了,你反而覺得它是不動。等於老子說「大音稀聲」,最大的聲音,我們聽不到。有些微聲會使音樂發生干擾但我們的感官聽不到,可是很多生物聽得到,科學儀器聽得到。銀河系裡有些聲音很美妙,也很怪異。以前我在峨嵋山閉關的時候,在雪山頂上,一年總為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下雪的,半夜起來打坐,不為說人的聲音聽不到,鳥的聲音也沒有,連鬼的聲音也聽不到。人到了空谷之中,一點聲音都沒有,住久了連你自己走路的腳聲都聽得很清楚,所以莊子說「空谷足音,跫然而喜」在那萬籟俱寂、絕對一點聲音都沒有的境界里,你會害怕的。絕對沒有聲音,那真會嚇死人。因為真正沒有聲音,那是實在的,那是另外一個味道。

人在孤零零的山頂上住久了,你聽到了一個人走路,跫然那個腳蹬一下,啊喲!那真高興得不得了。莊子把這種情形形容到了極點,真是那個樣子。那個時候半夜你靜坐下來,會聽到虛空中很美妙的音,奇怪得很,那種聲音美得不得了,聽了連打坐都不想坐了,很想隨它動起來。那可不是現在舞台上那種狗呀貓呀的唱法,不是現在的音樂,那真是好極了,就是莊子說的「天籟之音」,也不是神秘性的,我現在回想,那種聲音是銀河系裡反射過來的聲音。一個人不一定在山頂,當你打坐靜到極點的時候,就可以聽到,即使在都市中也會聽見。

為什麼會講到這裡?這就是交的道理,「爻」就是交。乾坤一動就交,這個裡頭音聲相交、光明相交、視感相交。所以爻、卦是個整體的。譬如我們人體這個卦,身體內部的組織,神經、頭顱、五臟六腑、心肝脾肺腎就是爻,爻動就是一個投影。這樣一來使我們了解,有些傳教士的解釋是有問題的。他們說「上帝照他的形象創造了萬物」,這句話並沒有錯。但是我們先要弄清楚所謂上帝是什麼?如果說上帝就是乾卦、是個代號,那就對了。那他可以叫上帝,也可以叫其他,那沒有什麼關係,因為那只是個代號。

中國文化不用神,而用乾,它代表了上帝,舉凡這個宇宙的生物、萬有,都是它本體的投影。我們的生命是一重的、四重的投影,所以它與本體是合一的。

提到中國文化,司馬遷講學問之道,他把學問的價值提得很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就是司馬遷歷史哲學的觀點。中國歷史已經變成宗教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就是宗教的道理。這是第三重,「效此者也』,。

「象」,一個卦就是象,「象也者,像此者也」。大家為注意啊!孔子研究的心得報告,卦也不一定用這個畫法,你可以用別的符號來畫。把卦畫成這個樣子,是「像此者也」,是差不多像那個樣子。等子我們到照像館裡照的像,那個是我嗎?不是我,「像此者也」,像我而已。畢竟它不是我,它只是我的投影而己。

人生成敗關鍵

「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這就是人生的境界,也是《易經》的帝王學、領導學。大家為知道,《易經》呀:老莊呀,都是我國帝王領導學中最高的哲學。天下人事宇宙萬有,皆見子爻象的動,我們思想一動,就是爻象動;一個念頭,爻;你思想動了一下,就是爻動了,爻動了就會交、會變。孔子在《禮記·經解篇》中介紹中國文化,說「潔靜精微,易之教也」。《易經》的學問是宗教的、哲學的。懂了這個學問的人,自已為修養到聖潔一一聖人最高境界,便要清心寡欲、靜到極點才可。潔靜是宗教性的,哲學性的,精微是科學性的,那比電腦還要精密。如果頭腦比電腦我要精密,就可以研究《易經》的卦象了。不但要精密,還要通這個「微妙」,所以潔靜精微,易之教也。

現在講到人事。人的意念一動,爻象才動,爻象在內一變,吉凶從外表就看出來了。所以一個人坐在那裡,情緒一動,氣色就不同了,內在的情緒一動,外面的象就表現出來了。一個團體、一個社會、一個國家,要問它的前途如何,吉凶如何,你只看它內部一動,高明的人已經看清楚了結果。這就是「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

注意啊!「功業見乎變」,建功立業,就在你一念之間的變通。一念之動有如此重為,也許是大成功,也許是大失敗,沒有中庸路線。所以第一等人懂了《易經》,可以領導變;第二等人呢?是適應這個變;末等人則是變過以後,坐在那裡罵變。我常常用這個比方看搭公共汽車的人,第一等人把時間看好了,第一個上車,坐在那裡睡覺到終站。第二等人車子來了,排隊在中間還可到?「見乎辭」。你多讀《易經》的《繫辭》,文王、周公、孔子的《繫辭》,你就可以了解了。文王、周公、孔子的情意是中國文化的一環,老子、莊子的文辭又是一環,大家為弄清楚。《易經》的文化非常簡單,就在一言之中,一爻之中,這就是「頹然示人簡矣」。

我們為什麼為講中華文化呢?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站在宇宙的悲觀面,中華文化不同,它認為宇宙充沛極了。這跟佛教《華嚴經》看世界是一樣的。華嚴境界看世界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充滿了美麗幸福,這個世界是真善美的。即使是死亡,也是一樣的可愛,也很美啊!死亡不是不美啊!因為它是另一個面,生是陽的面,死是陰的面,死亡並不是完了、沒有了,它還是有。所以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個太極裡頭又有陰陽,一個陰陽裡頭又有太極,所以佛教中華嚴的境界問《易經》是一個境界。古人懂佛學的,必定懂《易經》,懂《易經》的人,必定懂得華嚴境界。

大君的統治學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寧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這個位很難說,位並不是說一定要當皇帝啊!當然拿人事來講,位就是權位,如果把《易經》講成大君統治學,這一切就是大君統治的原理了。如果拿大君統治的觀點來講,這個「大寶曰位」的位是很難得的。孔子的一生中,半輩子都是找這個東西,不當其位,沒得用。所以《易經》卜卦的原理,就是兩個東西,一個是「爻」,一個是「辭」。「位」是什麼呢?就是爻變那個機會,也就是現在人講的機會。「辭」是什麼呢?「辭」就是說明,《易經》只講了兩個東西,一個是時間問題,一個是空間問題。作用呢?在易的名稱就是時位問題。當時間不屬於你、運氣也不屬於你時,沒有用。「位」,這個空間不屬於你時,也沒有用,所以說「聖人之大寶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仁,就是仁義、仁慈、愛人,就是佛家的慈悲,基督教的博愛,墨子的愛人。「守位」,如何守位?拿近幾十年的青年人來說,玩聰明、耍手段,幾乎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博士學位,都是一流的。但是玩玩可以,真要說成就,那一點用都沒有!最後成功的人,只有一個具有最高手段的人,那就是誠懇愛人的人,也可以說仁愛、誠懇是成功的最高手段,但要能真做到才可以。

「何以聚人曰財」,所以我經常開玩笑說,人是錢做出來的,沒有錢不好做人。「何以聚人曰財」?我們中國的古切!是「財聚則人散」,這個人發了財就沒有朋友啦。為人聚便為財散,這為看你走哪個路子了。

「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這就是中國的政治哲學——經濟政治非常重要。

孔子說「理財正辭」,經濟的問題固然重為,精神文明的文化更重為。所以中國《易經》的政治哲學,第一是理財,使有繁榮的經濟基礎;第二點為有最高的精神文明;第三點人民還要守法。所以說「禁民為非曰義」,這樣才能建立一個幸福的社會、理想的國家。各位學政治學的,不妨在這方面多加研究。

第二章包羲氏之王天下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烏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者始者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包羲氏沒,神農氏者,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者,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象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重門擊拆,以待暴客,蓋取諸像。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故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夫。

今天,我們來研究孔子的《繫辭》下傳第二章。在這一章里,首先一個大前提大家為了解,就是這一章與上傳六章,合起來是一個大案,其中重為的副題,是講人類的進化史。前十一位同學還跟我談到,說中國沒有歷史哲學,這是笑話。在《易經》裡邊,談到歷史哲學的有好幾個地方,《序卦傳》、《說卦傳》裡邊都有。這一章里,有一個歷史觀點提了出來,這是研究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哲學三方面最重要的原則。

包羲氏作八卦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烏獸之文與地之象,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者始者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要注意這個「王」字,姓王的王字,右上邊有個圈點。我們過去讀書是以圈點來讀音的,現在叫做破音字。這個王字就念成「旺」,與姓王的王一個字兩個音。「古者包羲氏」,包字也為注意,包字左角下面打個圈圈,也是破音字,不念「bao "念「pao」。包羲氏是我們的老祖宗,另外大家又稱為伏羲氏。在古時的王字不是當皇帝的意思,王是代表文化的興起,文字的開始。《易經》敘述我們的文化是怎麼來的呢?是「觀象於天」,根據天文的法則而來。古代這個天文的「天」,包括了太空、氣象等等的法則。「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仰頭一看,觀察天文。觀字要特別注意,由於老祖宗多少年代的觀察,得到了科學的道理,使我們知道許多的科學知識,都是由天體的現象觀察而來的。下面是「觀法於地」,這個法字是指地球物理的法則而言。拿現在的觀念來講,就是觀察地球上各種物理的法則。上觀天文,觀察天體的現象,下察地球物理各種不同的法則。以及「觀鳥獸之文」,再看動物的世界,譬如說老虎身上的花紋,毛是怎麼長的,這是對動物的研究。

「與地之宜」,上面這個地(觀法於地的地),是觀察地球的物理法則。下面「與地之宜」的「地」,是講土地平面上的各種現象。「宜」包括了很多學問,從地球物理到動物與人乃至地平面上所有的植物、動物,因為生長的地方不不,便有很大的差別。如南方人與北方人絕對不同,長江南跟長江北的人也不同;過了新竹以南的壁虎會叫,新竹以北的壁虎不會叫;北部長的植物與南部長的植物統統不相同,不一種植物,也以生長地區的不同而有差異。

因此,軍事家帶兵,對每一個地方的人性,都為搞得非常清楚。山東的兵怎麼帶?廣東的兵怎麼帶?南方的人聰明,但聰明人很滑頭,聰明人跟滑頭是同一個符號;北方人老實,但老實跟笨是同一個符號。弄清楚了這些,才知道如何善於運用。哪個地方人脾氣大,哪個地方人脾氣小……人性與生長的地區的確有關係,所以做一個領導人很不容易。

「與地之宜」,古人一句話四個字,假使對這句話作更寬廣深入的研究,那就包括很多的學問了,如地緣政治、地質的關係、人性與地域的關係等。就以本省來說,我剛到台灣有很多老朋友告訴我,中南部人看不起北部的人。我問他為什麼?他們說北部人很滑頭,南部人老實常受欺侮,所以他們看不起新竹以北的人。但是新竹以北的人又看不起他們北部的。他說像文山區的人很兇悍,喜歡打架……這些在歷史上也可以找到證明。又譬如日本人把彰化叫惡化。當年日本人統治台灣時,起來抗日的以嘉義、彰化人為最多。日本人對彰化人恨死了,所以就叫它「惡化」。「與地之宜」就是人性跟土地的關係。如果我們觀察宇宙,人也是宇宙間的一種東西,跟一棵樹、一頭牛一樣。所以中國道家稱人為裸蟲,人卻自己吹牛,稱自己是萬物之靈。站在萬物的立場看,人是萬物裡邊壞蛋中的壞蛋,人什麼都吃,是萬物中最兇狠的。人一絲不帶光光地來到這個世界,吃盡了這個世界,然後拍拍手光光地就走了。

把「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範圍縮小,縮小到從人身體生命開始,再擴大觀察天地萬物,最後把它歸納成為文化精神的結晶。

「田」字的文化意義

「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所以始作八卦,開始畫成八個圖案,這就是中國文字的開始。

伏羲一一我們這個老祖宗,究竟是什麼時代的人,到現在還很難弄清楚。據考證我們的歷史,已經有兩百多萬年了。我們常說我們有五千年的光榮歷史,五千年還是客氣話,兩百多萬年是站在我們神話史上講的。相傳伏羲皇帝是人首蛇身,有很多怪異的事迹。伏羲氏為什麼要畫這個八卦呢?是為我們後代子孫,可以由這個符號、文字開始,去了解、傳達、保存字宙間的神奇、奧秘。「神」是上下左右四方都通達的表示。大家看我們中國這個神字的寫法,神字左邊是個示字,是表示的示,這是中國字中的一個部首。我們中國人認識中國字,便為從部首開始。譬如我們查神字是屬子什麼部,一看就知道「神」是「示」字部。如果我們單獨查這個「示」字,卻又不同,示是從天字來,所謂一畫分天地。宇宙本來是一個整體,人類加上橫的一畫,就像切西瓜一樣一刀切開分成兩半,我們的上面就叫天,叫虛空,在我們兩隻腳底下的就是地,所謂,一畫分天地,所以一切文字從一開始。

一字上面再加上一橫「二」就是上;一字下面加一畫「二」就是下,這就是許慎《說文解字》中六書中的指示。「二」、「二」就是我們中國過去的上下,現在這個「上」「下」是演進來的。上面我們抬頭一看,太空裡邊有四條線,太陽月亮的光芒,「示」就表示頭頂上有許多神奇的東西。

「示」與右邊的「申」字配合攏來就是神。申字是從田字部來的,田是代表土地,「口」這個方塊是一片土地,也就是地球這個圓圈;中間一個十字架,這個十字架就是人類文化的代表了,意思是把土地分成一塊一塊的。假使這個土地中間的十字架向下走,出了頭就是甲,屬於雷電的部分,再加兩條毛毛就是鬼。如果田字中的十字架向上走,出了頭就是由,代表土地上的草,長出來了一點點。

其他與田字有關的字多得很。田字上邊加雨,就是下雨了,下雨會打雷,便成雷字。打了雷到土地上,雷便沒有了,就消化了,變成了震(電),於是把雷字加一個尾巴就變成了電(電)。到現在為止,我們中國文字真正常用的,也只有三千多字。拿來考試,包括教國文的老師在內,當場默寫,能夠寫出兩千字的,恐怕少之又少,不可多得。所以能夠認識一干多字,已經學問很好,可以運用了。我們中國文字據清朝康熙時代的統計,約有十萬多字,常常運用的只有兩三千字,現在《康熙字典》保留的字大概有十萬字左右,其他字只是偶爾用到而已。

上邊我們說到這個「神」字,站在這個土地上,上下左右、四面交通,這就是神。字宙的神秘就這樣來,所以叫做神。我們老祖宗畫八卦就是要「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如果明白了宇宙的原理,四通八達,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就是無所不通。我平時常跟人說笑話,逢到人家過分恭維,我就說不錯!不錯!我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就是中間不通人事。可惜就差那麼一點,這是就我個人說的。那麼真正為學《易經》,便為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又通物理,無所不知,無所不通,然後「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就是這個意思。

台灣閩南話菩薩叫神明,這個名稱就是從《易經》來的。後來把這個名稱變成宗教化了。實際上神明是科學化的言辭,「以通神明之德」,德就是講它的用,「以類萬物之情」,「以類」就是比喻,由這個八卦圖案,就可以了解到其他的一切。

《易經》八卦這符號邏輯,究竟代表了什麼?假設有人說它是代表陰陽,或者代表人體,那都是錯誤。這個八卦是一個整體的符號邏輯,什麼都可以代表。可以代表一個人的人體,也可以代表其他一切的事物。以人體來講,古代同學八卦所代表的部位,頭是乾卦,肚子是坤卦,眼睛是離卦,耳朵是坎卦等。可是到了內部去用,這八個卦的代表又不同了,所以它的運用是一個整體的符號邏輯,用到哪裡都可以,這就叫做「以類」,比喻、比較同類性的萬物的情宜,比較一切萬物的情形,亦即所謂的「方以類聚」。醫技、同理與鬼神

上一次我們講到十二辟卦這個圖案,其中有三段,就是後來道家經常用的醫學的道理,是我們真正中醫的道理。可惜現在真正的中醫太少,一個真正的中醫,如果不通《同經》,不通《內經》,不通道家的東西,是沒有辦法成為一個真正的中醫的。現在學醫學的人,第一個目的就錯了。因為他們不是抱著救世救人的心理去學醫,而是為了職業方便,以職業、以賺錢為目的,違反了中國人學醫的道理。

其次,現在學醫的人只學到了醫技—醫學的技術,並沒有學習到醫理,所以,今天能夠精通醫理的醫師很少。我們在這裡看到許多學醫技的人,但很少看到學醫理學的。醫理學的醫師本來不是看病的,他是為醫師們當顧問的。醫師碰到一個病人問題解決不了的時候,找醫理學的醫師。現在學醫理學的人很少,多數是學醫學的技術,是一個醫學的匠人,醫理沒有辦法讀。為學中醫,必須懂醫理,所謂十二經脈所包括的問題和關係等。這個講起來就很麻煩了,諸位也不是學醫學的,我們暫時說到這裡為止。

不過大家有學打坐的,經常聽到打通任督二脈,學理便是從這裡來的。

現在出國留學研究《易經》的很多。外國朋友研究中國文化常問:你們老祖宗是怎麼樣來畫八卦呢?答案就在這裡,中國的文化是綜合的科學,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包括天文地理、動物植物、一切科學、哲學、宗教等。譬如說「以通神明之德」,可以說是與宗教有關的。究竟天地間有沒有鬼?有沒有神?我的看法是:假使有上帝,便一定有鬼神,因為有了魔鬼,才有上帝,才有佛菩薩。你說存在,便都存在;你說不存在,便都不存在。《聖經》上說人死後為等到世界末日來時,再接受審判,可見靈魂是存在的了,所以中國人講鬼神也沒有錯。假使說人死了沒有鬼,那是唯物的。既然沒有鬼,這個靈魂不存在,同樣的道理,上帝和佛菩薩便也不存在了。至於是上帝好呢,還是佛菩薩好呢?那只是戶口的不同,像三十六號好呢?還是七十二號好呢?其實都差不多,上帝一與佛菩薩各管各的,都沒關係。新年到了,每一家送條火腿,拜拜年,也都不錯。所以人家問我信什麼教,我說我信睡覺,這就是宗教所謂的「以通神明之德」的部分。所以說,中國文化的《易經》,是綜合這許多許多東西而形成的。人類文化的起源

下面這一段說明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也是由於古人畫卦的作用。為什麼我們老祖宗為畫八卦呢?大家請看下面這一段:

「者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罔」就是現在的網,這一段的主題,就是講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人類文化的起源。上古的人同動物一樣,所以道家把人叫做裸蟲,裸體的蟲。等到我們老祖宗發明了八卦以後,人類文明才慢慢開始。上古沒有文字,便結繩而為盟,這就是古人的結繩之治。我們研究人類文化史,都知道上古的時候是結繩而治,就是把繩子打一個結,現在有的少數民族還保持有這種習慣。在大陸上稱之為少數民族,我們以前稱邊疆民族。台灣的山地同胞,三十年前也有這種習慣,他們沒有文字,家中掛了很多繩子,繩子上有很多結子。像我們跟朋友有約時,便把它記在本子上,而他們與朋友做一件什麼事,在什麼時間,便拿條繩子打個結記住,以免忘記。不過,現在要研究這個也真麻煩,因為各地古人的繩結打得不同,高興的事情和悲哀的事情,結子打得也不同,約會的事同交誼的結子又不同,所以很難研究。現在孩子們打的繩結,也是從這個地方慢慢演變來的。

上古的人是個裸蟲,他們同動物爭鬥,以求生存,殺害別的生命,以維持自己的生命,這個時候的人叫茹毛飲血。說得更明白些,我們古代人跟野獸一樣,抓住什麼就吃什麼,不管是狗或者猴子等其!的動物,只為抓到了,連毛帶血都吃下去。所以我們古人的盲腸很長。過去西醫有一陣子主張小孩子生下來先為把盲腸割掉,近年來進步的西醫已經改變了過去的觀念,不再主張隨便割掉盲腸了。我們中國人卻素來不主張把盲腸割掉,因為盲腸雖沒有別的用處,但卻專門用來消化毛。所以古人的育腸非常長。這一點大家為知道。後來人慢慢進步,學會了用網罟打魚、行獵。在水裡邊用的叫網,在陸地上抓野獸的叫罟,網是平面的張起來,罟是蓋在洞上的,所以說「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人類慢慢地知道了用網捕魚,用罟行獵,這種現象代表了人類文明的開始,這種智慧便是從「三」卦的啟示而來,所以說「蓋取諸離」。「離」是太陽,代表光明的開始,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別的動物便沒有這一套。猴子過去吃水果,現在還是吃水果,沒有進步,人卻不同,這就是人類的可貴之處。從農業到商業

「包羲氏沒,神農氏者,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後來我們老祖宗伏羲皇帝過世了。前面我們講過,「皇帝」是我們後人叫他的,當時並不叫做皇帝,只是個君長。君字大家要注意,現在的寫法是這樣,古人的君字是這樣的「吾」,畫起來是一手持拐杖,拐杖下面一個口字「」像一個年紀大的人拿一根拐杖一樣。這就是象形文字的「君」,後來就用作皇帝了。這個意思是年齡大的人拿了拐杖,很有智慧,很有威望,是領導人的人。後人就把這種領導的人稱為君,包羲氏就是古代的君長。伏羲以後的君長,我們叫他神農氏,他發明了農業。我們中國以農立國,便是從神農氏這個老祖宗開始的,他教我們「斫木為耜」。「耒」「耜」,住在城市裡的同學不容易知道,鄉下的同學一看就知道。「耒耜」就是犁地的犁,犁的頭部是尖的,叫做耜,犁尖以上彎的部分叫做來。神農氏發明農業,以教天下,用犁來犁田,既省力又方便。神農氏把這種技術教育民眾,這就是我們農業文化的開始。用一個卦來代表,便是益卦。

由農業社會慢慢演變,我們的歷史進入了商業社會。慢慢地,人類的需要多了,鹽也有了,布匹也有了,於是貿易開始了。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人類有了農業以後,為了各人的需為,於是「日中為市」。在中國大陸,至少一九四九年以前還有這個風氣。西南一帶叫趕場,北方叫做趕集,南方叫趕墟,西北一帶叫做趕屯,這和在晚上去逛夜市,意義都是一樣的。這種「日中為市」,或三天一次或五天一次,大家輪流,,所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就是噬嗑。以貨易貨,就是交同、貿同,同就是交換過來。那個時候我沒有貨幣。貨幣的開始叫做寶貝,貨幣是以貝殼來當代表。我們現在朋友的朋,就是兩串寶貝掛在頸上,古人與朋友出去遊玩,帶兩串寶貝大家去吃喝,這就是朋友。這個時候,「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噬嗑」就是咬食的意思。上古時候沒有文明,文明的開始,是由漁獵社會發展到農業社會,其中經過了幾十萬年的痛苦奮鬥。由農業社會進步到商業行為的開始,又經過了幾十萬年的階段。這個時候,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還沒有建立。上面所說的只是文明的開始而已。文明跟文化是兩個觀念。文明包括生活發明和生活條件的改善,文化包括文字、藝術、種族思想種種觀念的綜合。這……點大家為弄清楚。下面是第二個階段。

變的開始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者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神農氏沒」,過了農業社會這個階段,「黃帝堯舜氏作」,由軒轅黃帝開始,到了唐堯、虞舜這個階段。「通其變,使民不倦」,這個時候人口增加多了,社會的結構變了,人們的生活不斷地進步,領導人運用他們的聰明智慧,教導人們。「神而化之,使民宜之」,為使每一個老百姓,都能適應這種生活方式的改變,人類文化的發展,都是根據大家的需為而來,這就是「宜」。《易經》的道理告訴我們,人類的法則就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天地間沒有不變的事情,天地間的一切事情,隨時變,隨地變。跟我們一樣,我們的生理、思想、情感,也是隨時變,隨地變,沒有不變的道理,不變是不可能的。所以社會的形態到了某一個階段,非變不可,你想保持不變是不可能的。「窮則變,變則通。」所以我經常說,歷史上的偉人,第一等智慧的領導者,曉得下一步是怎麼變,便領一導人家跟著變,永遠站在變的前頭;第二等人是應變,你變我也變,跟著變;第三等人是人家變了以後,他還站在原地不動,人家走過去了他在後邊罵:「格老子你變得那麼快,我還沒有準備你就先變了!」 三字經六字經都出口啦,像搭公共汽車一樣,罵了半天,公共汽車已經開到中和啦,他還在罵。這一類的人到處都是,競選落敗了,做生意失敗了,都是這樣,一直在罵別人。所以大家都為做第一等人,知道怎麼變,等它變到了,你已經在那裡等著了。

所以學了《易經》的人,為懂得這個「窮則變,變則通」的原則,知道宇宙萬物都有一個變,自己更要知道來適應變。要想上帝保佑你?沒有這回事;菩薩保佑你?也沒有這回事。自助則天助,自助則人助。自己不站起來,想靠上帝幫忙,菩薩幫忙,那是傻瓜,那是笨蛋,那是情感上沒有辦法的人的一種愚昧。人只有求助於自己,任何人都不可靠,世界上沒有可靠的人,連你的父母、連你的兒女都不能靠,只有靠自己。真能自己站起來,所謂天人合一,自助則十助,這是中國文化自助人助的道理。愚昧的宗教徒把自己的生命交給另外的人來掌握,交給佛菩薩、交給上帝,自己不做事,靠上帝、靠佛菩薩給他弄飯吃,沒有這回事。所以《易經》說「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這樣才能大吉大利,所以《易經》的文化完全是人的教育。

如果自己不站起來,指望別人依賴別人,永遠是沒有出息的人。因此我們為效法我們的老祖宗,學學老祖宗們奮鬥創造的精神!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這是我們文化的開始,我們人類這個裸蟲,由於黃帝堯舜歷代祖先的努力,這個裸蟲竟穿上衣裳、戴上帽子,成了衣冠動物了。黃帝的妹妹發明了衣服,這就是乾坤兩卦,這是另一個天地,另一種文化的開始,開始了我們中華燦爛的文化。人類文明由此慢慢地向前發展。過去我們人與人之間隔,一座山一條河,便沒有辦法通過了,以後又發明了用木頭做船,所謂: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風水渙是卦的名字,這就是說人類有了文化之後,慢慢進步,曉得把大木頭中間挖空,放在水中不會沉下去,這樣就發明了船。這是水上交通的開始,文明又向前邁進了一步。黃河長江再不會阻礙人們的交往了,於是社會的結構更不同了,社會的形態又改變了,這就是「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人類的文明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可是人類這個裸蟲很麻煩,他們並不以此為滿足,所以又想出點子。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牛也好、馬也好,都被人類降服了,牛替我們耕地,馬替我們馱東西,又為我們拉車作交通工具。人類自以為越來越聰明了,可以役使萬物,弄得太沒有節制了,所以古人就反對這種役萬物的做法,認為這種做法很不當、很殘忍。他們諷刺說:河裡的游魚犯了什麼罪,剮去了鱗兒還要放上蔥花……人好殘忍喲!人類發明了船以後,又利用車馬使交通發達,這是隨卦的階段。

社會到了這個時候,文明越來越發達,但人類的問題也跟著來了,文明愈發達,人類的問題也越多。大家看我們台灣台北,越富有,犯罪的也越多,這就是政治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風水渙是卦的名字,這就是說人類有了文化之後,慢慢進步,曉得把大木頭中間挖空,放在水中不會沉下去,這樣就發明了船。這是水上交通的開始,文明又向前邁進了一步。黃河長江再不會阻礙人們的交往了,於是社會的結構更不同了,社會的形態又改變了,這就是「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人類的文明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可是人類這個裸蟲很麻煩,他們並不以此為滿足,所以又想出點子。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牛也好、馬也好,都被人類降服了,牛替我們耕地,馬替我們馱東西,又為我們拉車作交通工具。人類自以為越來越聰明了,可以役使萬物,弄得太沒有節制了,所以古人就反對這種役萬物的做法,認為這種做法很不當、很殘忍。他們諷刺說:河裡的游魚犯了什麼罪,剮去了鱗兒還要放上蔥花……人好殘忍喲!人類發明了船以後,又利用車馬使交通發達,這是隨卦的階段。

社會到了這個時候,文明越來越發達,但人類的問題也跟著來了,文明愈發達,人類的問題也越多。大家看我們台灣台北,越富有,犯罪的也越多,這就是政治茹毛飲血,連毛帶肉一齊吃下去,現在人們要把肉燒燒烤烤吃。田裡打來的穀子、麥子,還要去了皮吃,把它加工製造,製成麵粉、製成麵包。我們今天的生活享受,便是從「斷木為杵,掘地為臼」來的。「杵臼」,現在鄉下人還可以看得到,用杵臼把稻子去殼。這個時候,我們的盲腸越來越短了,這就叫小過。小過與大過差不多,看來人類真是太過分了。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弦」就是弓上的弦,弧就是弓。「弦木為弧」,就是用弦把木拉曲成弧。「剡」,就是削,「刻木為矢」,就是把木削尖作成矢。社會的動亂多半是生活太優裕了。社會因富裕面變亂的佔三分之二,因貧窮而變亂的不過三分之一。古人說富貴生驕奢,上驕下慢,自然為有變亂髮生,你們看將來我們台灣就是一個例子。

社會進步了,不但人民的生活條件改善了,連帶的戰爭武器也跟著進步,子是開始發明了新武器「弓箭」。聰明的領袖使用弓箭來威利天下,這就叫「睽」。

「睽」是什麼意思?睽就是矛盾,違背。例如夫婦反目就叫睽違之卦,以後的社會永遠是睽違的了。夫婦反目是什麼意思?有位同學說是夫婦吵架了,吵架為什麼叫反目呢? 各位想一想,男女兩個人談戀愛的時候,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四隻眼睛對看,像磁鐵吸住了一樣,動都不動了。到兩個人有了意見,不愛了,你看這一邊,他看那一邊,兩個人的眼睛看的方向相反,就叫反目。反目就是睽違之卦。

人類社會的睽違,是因為文明到了極點,談和平共存,那是政治口號、是理想的,不可能的。只有武力、只有強權、只有力量,才可以勉強做到假道德的境界,這就是人類的和平哲學。原因是政治問題固然重要,經濟問題也很重為,經濟好了以後,社會會更壞,道德會更墮落。所以,社會是因戰爭而貧窮,不是因貧窮而戰爭。戰爭是富裕強盛了以後發生的,生活貧窮的人不會發動戰爭。大家看優裕生活的人,他們幫忙你、救濟你,他覺得是好玩的,那是生活的藝術,不是真同情呀!惟有窮人才能真正同情人,大家可以研究研究社會心理學看。由此可知進步了的社會永遠是睽違的。孔子由子這樣的感慨,所以倒過來說。

文物衣冠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上古穴居而野處」,人類原始的生活,開始是住山洞。說到住山洞,那真是一種享受,尤其西北的山洞,西康那裡的山洞,那真舒服,住在山洞裡邊冬暖夏涼,沒有霉氣,沒有潮濕。如果在台灣山洞修道,一定很容易修成功,就是很快修到涅槃啦!不過是為帶著棺材去修道才可以,因為不為三個月濕氣就發了,就涅槃了。台灣這裡的山洞是不能住的,為住,非西北高原的山洞不可,那真是好,冬天不需要暖氣,夏天不需為冷氣。

上古人「穴居而野處」,像野生動物一樣,晚上睡覺跟猴子一樣,住在樹上。後來因為人類文化發達,自己驕傲起來了,人為萬物之靈,「易之以宮室」,有了宮殿房子,「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在人類文化上,是這樣的壯觀、華麗。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上古的人死了以後,沒有像我們現在人一樣。中國文化在台北市街頭上可以看得很清楚,古今中外文化都有。一個死人抬出來,又有吹鼓手,又有西樂隊,又有和尚,又有道士,又有師公,脫衣舞……什麼都有,吹吹打打吵「死人」。中國哪有這樣的古禮?這裡邊根本沒有文化,不曉得內政部管禮儀的管些什麼?幾十年來一樣都沒有管。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四個字最為重為,就是「文物衣冠」。像我這衣冠是滿洲的,三百年來都是滿洲的,當然我們現在是五族共和了,勉強可以說是中國人的文物。但現在各位身上穿的,那不是中國人的衣冠,也不是中國人的髮型啊!文物衣冠都不是,尤其吵「死人」的葬禮更不是。又不是佛教,又不是道教,不知道是些什麼教!結婚的禮也不是。從前叫拜堂,拜十地,後來叫文明結婚。文明結婚還有儐相口現在不叫儐相啦,爸爸媽媽把女兒帶來送給你,然後抱一把白花走啦!那個白花大家有沒有考據?曉得它的來歷嗎?

白花是西方的文明。它的來歷是很久以前(在歐洲不記得是葡萄牙還是西班牙)有對男女偷情野合,父母不答應婚姻的故事。他們在野地里結合,然後女的為回家了,男的很過意不去,沒有什麼禮物送給女的,就把郊外的野百合花摘了一把送給她,表示愛她,讓女的抱著回家了。這就是它的來歷,是一本叫《也是歷史》的書裡邊記載的,不知道大家看過沒有!這」一本《歷史》是記載野史之考據的。現在男女結婚也抱一束白花,就表示「野合」,然後還要簽約,準備打官司時好作為證據。

另外呢,打上領帶。領帶是什麼?是西方古時海盜用的。大家看歐洲人過去兩三百年前的歷史,海盜在海上由於風太大,吹得褲子比腰還粗,便把那些帆布割下來綁到腰裡,一看蠻好看的,以後就變成領帶了。我們現在這些做法,新娘抱的是代表偷情的白花,男人打的是海盜的領帶,這就是中國現在的婚姻。然後法官坐下來蓋個印,送給你帶回去。這個沒有文化的時代,真可嘆為觀止。《古文觀止》不讀啦,我們現在讀的是「今文觀止」,這個文化看到頭了!所以說是觀止,到家了。

葬的異俗

「古之葬者」,上古的人死了,「厚衣之以薪」,很接近墨子的思想。人類的葬俗有很多種,我們中國是用土葬,印度人用火葬(現在我們也提倡火葬),還有水葬,有天葬,金木水火土都有。

世界各地的葬俗很多很多,生與死在各地的風俗,如果研究起來寫一部專書,一定很暢銷。這些聽起來像說故事一樣,但都是事實。站在中國文化立場來看,都有過與不及之弊,只有我們中國人比較中庸。我們中國古時,「厚衣之以薪」,拿條樹枝包得緊緊地,「葬之中野」,把墓穴挖得深深地,埋在土地里。「不封不樹」,沒有記號,埋到土裡就算了。譬如我們現在造墳墓,立碑就叫做封,封就是封界限。樹不是栽樹的意思,樹就是記號,立的標記就叫做樹。「不封不樹、喪期無數」,這是上古時候,父母去世以後,實行三年之喪,這個風俗大約也幾干年了。魏晉以後,父母之喪,一定為三年。現在我們已經復古了,「喪期無數」,這是很遺憾的。不過也還有例外,像這裡有幾位老朋友,父親九十多歲死了,還是依老規距服喪。過去父母去世第一就是報喪,報喪是你到人家店鋪或家門口,不管裡面的人年紀大小,跪下來磕頭,大家一看就知道了,趕緊扶起來,不可以進人家大門的,磕了頭就走了。現在十常有死了父母的、丈夫的、太太的……一路哭,哭到人家客廳里坐下又哭,這個是不可以的。不過我這裡是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古人報喪,是不準進門口的。守喪為三年,這三年不可以參加喜慶活動,不拜年也不算是失禮。過去我看到有些人在喪期中名片還印一個小字「制」,就知道他還在守喪期中,禮不到不怪。同時至少一百天不準理髮、不準刮鬍子。不過現在有些老同事為守制,不刮鬍子、不理髮,我就勸他,時代不同了,改一改從寬,從俗好了。那位朋友一定不改,後來經過我們一再勸他,才勉強守了四十五天。這些規矩都是有它的道理的。現在人死了,不管男女老幼,泡在藥水池裡,像安平港漁民缸里泡鹹魚一樣。那種藥水的味道,不知道大家聞過

沒有,真叫人吐飯三天。兒女們把父母送到殯儀館不管了,當天晚上就去跳舞了,因為死人已經送到殯儀館了,沒有事了。然後到出殯的時候,殯儀館用刷子把屍體刷得白白的,衣服穿好,化妝師來擦擦粉,入殮的時候還好好的。可是你不能仔細看,看了以後,還是覺得火葬乾淨,一把火燒了就算啦!

古人是「不封不樹,後世聖人同之以棺槨」,在這個地方孔子跟墨子一樣,反對厚葬,認為太過分了。「棺槨」,棺材外還套一個東西,那很貴重,太闊氣了,「蓋取之大過」,所以是「大過」。

教育文化的功過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故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文字開始了。「百官以治」,政治制度也建立了,應該是好景象啊!但卦名是「』少,這不是好現象,陽氣快為完啦!由《易經》的道理,從這一段里,我們可以看到歷史哲學,對人類文明發展的看法,並沒有打很高的分數。所以,教育對人類文化究竟是罪惡我是功勞,這在哲學上是一個大問題。文化、教育對人類是否真有好處?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第三章易者象也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爻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故動者也。者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一動生吉凶

「者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象與像,在古時有些地方是通用的。其實「象」是代表抽象的,「像」是代表實質的。《易經》呢?每個卦代表一個現象,一個觀念,是一個邏輯的符號。每個卦象-—這個邏輯的符號,代表了物理的實體世界,或是人或是實體的形象,這是講卦象。

「彖」就是孔子對卦所下的那個斷語。「彖」也是動物,一種很兇猛的動物。「彖」這種動物,鋼鐵都可以咬斷,所以就用來作斷語的代號,在這裡就是判斷準確的意思。決斷的力量像斷鋼鐵的力量那麼大。「彖者,材也」,是根據卦象的材料來判斷的。

「爻也者」,什麼叫爻呢?「效天下之動者也」。是效法宇宙物理都在動態的那個動態,就是交變的意思。人世間萬物都有一個景象、動機,動機來了就有很多的因素。這很多的因素又構成一件事情,一個動機有很多的因素,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就發生許多的變動,許多的故事。對人事而言,事故發動以後就有好有壞,有吉有凶。一有好壞,就有煩惱,有悔吝,「悔」是煩惱,吝是困難,所以說一動就「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第四章 陽卦多陰 陰卦多陽

陽卦多陰,陰撲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偶。其德似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故道也;陰二之而一民,小人故道也。

陰和陽 奇與偶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偶。」

這一章,為大家特別注意認識卦,「陽卦多陰,陰卦多陽」,這兩句話為記得。道理很簡單,譬如乾坤兩卦,陰極就陽生,陽極就陰生。所以陽以陰為用,陰以陽為用,算命的就叫它做用神。不過各位要注意,算八字用神很難拿得穩,所以算命很難。五行金木水火土,用神是什麼?很難拿捏。因為用神是活的,一世界上每一分每一秒鐘都有人出生,那麼多人都是同一個八字,用神怎麼拿法,這是個大學問。能懂了這一點,就知道陽卦多陰,陰卦多陽的道理了。最明顯的為坎離兩卦,坎卦方位居北,屬水;離卦方位居南,屬火。坎卦是月亮,離卦是太陽。表面上看坎居北,又是二陰『一陽,應該是陰卦。其實呢?坎卦才是真正的陽卦,陽卦多陰,坎卦三有兩個陰爻,一個陽爻。同樣的,離三卦是陰卦,陽爻兩個,陰爻一個。同樣的震三卦也是陽卦,震在東方,代表太陽,陽卦多陰爻,陰卦多陽爻。

我們從乾坤六子中也可以看出,震長男,坎中男,艮少男,巽長女,離中女,兌少女,是因為物以稀為貴。假設我們全堂都是男性,或者在一個海島上、荒山野林裡邊生活,而只有一個女性的話,這個女性大家一定視為琪璧。假設在一個女人國里只有我一個老頭子,這個老頭子也變成寶貝了,或者是個小孩一子,這個小孩子將來也會是領袖。世界上的道理都是如此。所以看卦為知道陽卦多陰,陰卦就多陽。這是個原則,大家要搞清楚。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理由在什麼地方?「陽卦奇」(zhi),奇就是只,一隻鳥,兩隻鳥的那個只,只就是單數。「陰卦偶」,中醫講人的氣脈,奇經八脈,奇經就是陰經,那是氣走的路,並不是說身體里有個神經系統。十二經脈都有神經可找,只有奇經八脈,把人解剖了也找不到神經。軍事家用兵有所謂的出奇兵,奇兵就是沒有規則的,可是沒有規則裡頭卻含有絕對的規則。老子也有這兩句話:「以政治國、以奇用兵。」其實這兩句話不能分開講,用奇的時候須先用正,不正不能奇。假使把書讀偏就不對了,只根據老子的話「以奇用兵」,那就變成跛子,變成偏鋒了。必須先由正後變奇,這就是陽卦是奇,單數代表奇;陰卦是偶,雙的代表偶。這是解釋陽卦、陰卦的作用,是孔子研究的報告。

同床異夢

「其德行何也?陽一之而二民,之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其德行何也」?「德」就是性質,「行」就是作用、行為。陰陽卦的性質,它的德性如何呢?它的作用如何呢?孔子比方說,「陽一君而二民」。譬如坎卦,中間一陽爻,上下兩陰爻,陽爻得其位,剛好在中間,得中正之位,所以說「一君而二民」。其!事情如果有兩個相對的,便一定有排斥,兩個人在一起一定有意見。平常我們說夫婦同床異夢,事實本來如此,沒有一對夫婦晚上是做同一個夢的。一般人都說夫婦反目為同床異夢,我說那是空話,沒有兩個人睡到一起就做同樣的夢的。所以「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陰卦呢?「二君而一民」,兩個領袖,下面聽你指揮的只有一個人,那就為天下大亂了。所以我們中國在帝王時代,通常大家常說的話,是「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其實不一定兩個皇帝,縱然是一個領袖,但他政出多門,實行多頭主義,大臣們觀念分歧,多人領導,這個國家便非亂不可。最民主的時代,領導人還是只有一個,有一個副的,那是預備用的,不是真用。所以說「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這個道理,並不是什麼政治思想,哲學思想,而是自然的道理。所以老子的思想也是根據自然來的。萬事只有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侯王得一而天下貞。所以說「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我答一位美國哈佛的教授說,中國的歷史亡國多少次都沒有關係,這便是得力於文化的統一,這個統一就是思想上、觀念行為上的統一。不統一就是問題,就為天下大亂。

這一章很簡單,重點就是「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大家弄清楚了這一點,將來學《易經》就方便了。



喜歡中國易學文化的朋友

歡迎點擊上方 關注「中國神秘文化」頭條賬號

每天推送精彩易理解讀

與您共同學習

喜歡本文的朋友,歡迎轉載收藏或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神秘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易經《系傳》第十一章(三),天將厚其福而報之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易經《系傳》第十一章(五),成功失敗兩相依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易經《系傳》第十二章,人人都能成為是諸葛亮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易經《系傳》設卦觀象,洞明吉凶,歡迎收藏

TAG:中國神秘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