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落魄才子 謎之詩人

落魄才子 謎之詩人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葉楚橋

1

唐大和年間,洛陽。

書生李讓山,正站在村口的池塘邊,吟詠詩篇:

風光冉冉東西陌,幾日嬌魂尋不得。

……

讓山同學在這邊搖頭晃腦,聲情並茂,鄰家的小妹柳枝,也站在樹蔭下,合著節奏,揮舞著雙手。

厲害了,我的哥」,柳枝一蹦一跳地跑過來:「這詩是誰寫的呀?」

讓山得意地昂起頭:「吾堂弟李義山所作。」

哎呀,好稀飯」,柳枝一邊說話,一邊寬衣解帶。

「別,別,別,咱太熟,這樣不好。」李讓山連忙捂住雙眼。

「想啥咧——」,柳枝白了讓山一眼,撕下一截腰帶,打了個結,遞給他:「昂,回去交給李義山,就說小仙女找他寫首詩。」

李讓山哈哈一笑:「沒問題,明天就帶他來見你。」

柳枝歡呼雀躍:「那我等你的好消息!」

此刻的李義山,正宅在書房,鑽研詩賦,備考科舉。

讓山溜了進來:「義山,村裡的柳枝,對你寫的詩,很感興趣。」

「村姑也懂詩?」李義山很是不屑。

別拿村姑不當仙女」,李讓山攔住堂弟的話頭,介紹起了柳枝的簡歷:

「她本是商人之女,自幼喪父,多才多藝,尤擅音律,能作天海風濤之曲,幽憶怨斷之音。」

李義山瞬間來了興趣,一把抓住堂哥的手:「求介紹,求交往。」

李讓山大笑:「好臭屁耶,真是服了你。」

第二天,兩個騷年,早早就來到了柳家門前。

沒想到柳枝已經梳妝完畢,等得甚是著急。

見兄弟倆走了過來,便指著李義山問:「你就是讓山的堂弟?」

李義山連忙作揖:「在下懷州李商隱,字義山,見過柳枝姑娘。」

柳枝雙頰緋紅:「果真詩如其人,顏藝雙馨啊。」

又轉過頭,告訴李讓山:「三天後,是本寶寶的生日,你倆都來做客啊。」

李商隱心裡飛速旋轉:跟同學約好,四天後進京趕考,若在會試前夕,能結交個紅顏知己,倒也算美事一樁。

正欲回應,旁邊的李讓山卻早已發聲:「一定,一定,謝謝小仙女的邀請。」

2

眾人拾柴火焰高,為了便於猜題押寶,隨後兩天,李商隱從堂兄家搬出來,和其他考生住在了一起。

等到柳枝生日那天,李商隱梳洗完畢,換上新衣,正準備去參加派對,卻發現同屋的考生,走得一個都不剩,書桌上只留了張字條:

兄弟,你的行李和准考證,都被我們提前帶走了,現在來追,應該還來得及。大考當前,撩妹危險,寒窗不易,且考且珍惜。我們只能幫你到這了,筆芯……

一群損友!李商隱別無選擇,只得將柳枝一事,暫且擱置,一路狂奔,去追那幫龜孫了。

科舉未中,李商隱便留在長安,東逛西走,遊學交友。

冬天,李讓山也趕了過來。李商隱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打聽柳枝在哪。

李讓山卻給了他一個零下五十度的回答:「為東諸侯娶去矣。」

李商隱一下子楞在原地,呆若木雞。

再牛的肖邦,都談不出單身狗的悲傷。

想到這場還未開始便已結束的初戀,李商隱感慨不已,寫下了《柳枝五首》,聊作紀念:

花房與蜜脾,蜂雄蛺蝶雌。

同時不同類,那復更相思。

……

3

李商隱勉強算個皇室宗親加官二代,他的父親和祖輩,大都擔任過縣令之類的小官。

李商隱十歲時,父親去世,他只得跟隨母親回到了鄉下,孤兒寡母,異常辛苦。

五歲誦經書,七歲弄筆硯」的李商隱,便在街口支起一張桌子,打著「專業抄書,每本五錢」的招牌,用一技之長,換取些許口糧。

饒是如此,小商隱依然相當勤奮,學習詩文,十六歲時,就寫出了《才論》和《聖論》等爆文,年紀輕輕,已頗有才名。

第一次科舉失敗後,李商隱對自己的應試經歷,開展了361°評估和分析,得出了一個可以申報諾貝爾金句獎的結論:

科舉考試這玩意,不僅要自己行還得有人說你行,最關鍵的是,說你行的那個人要行

李商隱坐在家裡,拿出手機,將關注的微信大號,逐一進行掃描,最終鎖定了一個目標——檢校兵部尚書、東都留守令狐楚

這個選擇,可以說是很靠譜的了。

令狐楚五歲能文,進士及第後,朝廷尚未授官,便有好幾位封疆大吏,爭相聘其為幕僚。

唐德宗是個老文青,尤愛駢文。每次收到奏摺,他都能分辨得出,是不是出自令狐楚之手,然後一邊批閱,一邊點頭。

這才華,簡直,不是簡直,是真的要上天了

尤其可貴的是,令狐楚頗有長者之風,樂於提攜後輩。

憑藉「潮落葉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州」「古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走紅的詩人張祜,曾深受令狐楚器重。

為了向朝廷推介張祜,令狐前輩挑選了張同學的三百首作品,並親自為其作序:

凡制五言、包含六義。近多放誕、靡有宗師。前件人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幾甚苦,技象頗深,輩流所推,風格罕及。

意思是張祜的詩歌,是同輩中的佼佼者,罕有匹敵之人。

按理說,令狐老師這般強勢安利,張祜必能及第。

沒想到,皇上看了這些作品後,隨口問了一句元稹:「愛卿,張祜的詩歌,你能給幾分?」

元稹一聲冷哼:「張祜的文學造詣,像極了千年以後的自媒體,雕蟲小技,不登大雅之堂,不宜推廣。」

皇上竟深以為然。

張祜聽說後,一臉苦笑,寫詩自嘲:

賀知章口徒勞說,孟浩然身更不疑。

意思是縱有賀知章這樣的貴人,也改變不了孟浩然般的命運。

既無緣功名,就來個雲淡風輕。張祜從此隱入淮南府,流落江南,和風流詩人杜牧一起,遊山玩水,倚紅偎翠,終日不思歸。

4

十七歲那年,在好友溫庭筠的介紹下,李商隱終於踏進了令狐家的大門。

讀過小李的幾篇古文後,令狐老師頻頻點頭,同時也善意地提醒:「如今散文不流行啦,若成大事,還得習作駢文啊。」

隨後,便將李商隱拉進了自家的小群,天天分享如何吟詩、讀史、寫駢文。

知道李商隱家徒四壁,一貧如洗,令狐大人就傾囊相助,贈衣送物,幫助解決後顧之憂。

好在李商隱天賦異稟,觸類旁通,時間不久,駢文就已經寫得非常順溜。

令狐楚見孺子可教,甚是欣慰,又將其招入幕府。公事之餘,也帶著他四處交遊,和鴻儒談笑,與名士論道。

這其中就有大詩人白居易。

據說樂天老先生非常喜歡小李同學的詩,經常催問:「小李啊,最近都忙啥呢,怎麼老不推文啊!」

李商隱一臉無奈:「白老先生,功名要緊,哪有時間更新啊!」

老白哈哈大笑:「那這樣,下輩子我投胎做你的兒子吧,這樣就可以天天聽到你吟詩啦。」

按理說,聽到這樣的玩笑話,作為一個詩壇新人,必須得好好謙虛一番才行。

沒想到的是,幾年之後,李商隱大兒子出世,竟真的將其取名為白老,只不過這孩子很是愚笨,一點都不像老白再世。

倒是第二個孩子李袞師,聰明伶俐,能詩能文,友人們都笑說,若是樂天轉世,袞師才是。

對於李商隱這種極不尊重前輩的做法,溫庭筠很是不滿:「你特么要是晚生一千年,都用不了iphoneX!

李商隱不解,溫庭筠直接定性:「你—不—要—臉!

如果這個傳聞屬實,李商隱確實不厚道。

但他對令狐楚的提攜之恩,卻始終銘記在心。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

自蒙半夜傳衣後,不羨王祥得佩刀。

——《謝書》

自從蒙你深夜傳法後,我都不羨慕晉朝的王祥,能夠獲得象徵富貴的佩刀了。

字裡行間,除了滿滿的感激,還有滿滿的自信。

但是小李同學忽略了一點,那就是晚唐時期,「牛李黨爭」,影響極深。

令狐楚與牛僧孺交往甚密,一直都是「牛黨」中人。

當李商隱帶著令狐楚資助的盤纏,先後兩次進京趕考之時,主考官都是「李黨」中人,連續落榜,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公元833年,令狐楚赴京擔任吏部尚書,幕府隨之解散,李商隱也離開太原,回到了家鄉。

5

數次科考失利,心中鬱悶無比,李商隱便來到王屋山,開始學道修仙,順便上演了一場曠世絕戀。

有個叫宋華陽的道姑,原本是個宮女,公主出來修仙,她也就跟到了王屋山。

一個是血氣方剛正青年,一個是貌美如花賽天仙,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彼此的容顏。

很快,兩個人便開始了頻繁的幽會。

由於陪在公主身邊,道觀里又清規森嚴,宋華陽經常爽約,讓李商隱等得苦不堪言。

一日不見,相思更盛,李商隱頻頻題詩相贈: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無題》

紙終究包不住火,兩人的戀情,很快就被公主識破。

李商隱被趕下了山,從此與宋華陽,再也未見。

多年後回憶起這段戀情,李商隱感慨萬千,寫下了《我的一個道姑朋友》:

不如將往事埋在風中,

以長劍為碑,以霜雪為冢。

此生若是錯在相逢,

求一個善終。

不對,弄串了,應該是《碧城三首》:

碧城十二曲闌干,犀辟塵埃玉辟寒。

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樹不棲鸞。

……

6

公元837年,會試的主考官,終於迎來了「牛黨」中人。

在令狐楚、令狐綯父子的傾力推薦下,李商隱如願以償,進士及第。

取得了入仕的門票,又有令狐家族撐腰,李商隱覺得,前途一片大好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這年冬天,令狐楚病逝於漢中。

臨終前,他特意讓人喊來李商隱,讓其代為撰寫呈給皇帝的遺表。

李商隱深知,這是令狐大人,用盡最後一個機會,對其進行扶植和栽培。

這份關愛之心,李商隱自然感激涕零。

令狐楚仙逝後,小李悲痛不已,寫下了《奠相國令狐公文》:

嗚呼!……將軍樽旁,一人衣白。十年忽然,蜩宣甲化。人譽公憐,人譖公罵……聖有夫子,廉有伯夷。浮魂沉魄,公其與之。故山峨峨,玉溪在中。送公而歸,一世蒿蓬……

字裡行間,全是感恩戴德的肺腑之言。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李商隱和令狐兄弟的關係,出現了裂痕。

第二年春天,李商隱在等候銓試期間,受邀進入了涇源節度使王茂元的幕府。

才華橫溢,加之年輕帥氣,剛進幕府的李商隱,迅速引起了王茂元女兒的注意。

不久,兩個年輕人,便喜結連理。

在娶親成家這個關鍵節點上,小李同學又忽略了一點,王茂元與「李黨」首領李德裕私交甚好,全唐上下都知道,王大人是「李黨」的中堅力量。

這特么就尷尬了。

「牛黨」的得意門生,竟成為了「李黨」的乘龍快婿。李商隱究竟是「牛人」,還是「李生」,讓人傻傻分不清。

聽說了李商隱成親的消息,令狐楚的長子令狐綯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李商隱也因此背上了「忘恩負義」的罵名,一時間,千夫所指,眾皆不齒。

在隨後的吏部考試中,擬被錄用的李商隱,竟被人偷偷抹去姓名,喪失了做官的資格。

猝不及防的遭遇,讓李商隱有苦說不出:

不妨何范盡詩家,未解當年重物華。

遠把龍山千里雪,將來擬並洛陽花。

沈約憐何遜,延年毀謝庄。

清新俱有得,名譽底相傷。

霧夕詠芙蕖,何郎得意初。

此時誰最賞,沈范兩尚書。

——《漫成三首》

作者以南朝梁詩人何遜自比,在感激令狐楚、王茂元的同時,也譴責了文人相輕、同行互軋的行徑。

7

轉眼又是一年,參加完令狐楚的周年祭後,溫庭筠出面做東,邀請了李商隱和令狐兄弟三人,一番把酒言歡後,終於一笑泯恩仇。

次月,李商隱第二次參加吏部銓選,順利通過,被授職秘書省校書郎。

官不大,但小杜很興奮,因為唐朝的很多牛人,都是從這個崗位起步,最終位極人臣。

但二十七歲的李商隱,怎麼也不會料到,他的下半生,竟會如此不順:

校書郎不到半年,就被外放為弘農(河南靈寶)縣尉,這是一個歷代文人都無比嫌棄的職務,為了生計,小李也只得甘做小吏。

上任不足三月,李商隱便因替民申冤,暴脾氣一發不可收拾後,得罪上司,憤而辭職

又兩年,岳父王茂元的盟友,「李黨」首領李德裕拜相,李商隱再次參加吏部銓選,被錄用為秘書省正字

正欲鯤鵬展翅、大顯身手之際,卻逢母親病逝,李商隱只得離職三年,為母守孝,錯失了躋身權貴的最佳時機。

公元845年,李商隱守孝期滿,繼續擔任秘書省正字。不久,岳父王茂元去世,又遭宮廷政變,新皇即位,李德裕被免,商隱同學失去了全部靠山。

847年,桂管觀察使鄭亞,聘請李商隱擔任幕僚,小李欣然前往。身在桂林,遠離黨爭核心,李先森甚是開心: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干後,歸飛體更輕。

——《晚晴》

但不到一年,鄭亞被貶,小李隨之失業

848年,李商隱回到長安,多次致信求助於宰相令狐綯,均無任何回應。

849年,武寧軍節度使盧弘正,邀請李商隱到徐州任職,小李愉快答應。

一年後,盧弘正因病身亡,小李再次下崗,很是憂傷: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蟬》

此詩和虞世南《蟬》、駱賓王《詠蟬》並成為「詠蟬三絕」,後世評「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倒也十分貼切。

851年,李商隱應邀入川,在梓州做了四年西川節度使柳仲郢的判官

蜀地偏遠,李商隱對愛妻甚是想念,一個秋雨綿綿的夜晚,他寫下了千古名篇《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不久,愛妻王氏病故,李商隱再無機會,與其「共剪燭、話夜雨」:

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

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

——《悼傷後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

855年,柳仲郢從四川調離,李商隱的工作又成了問題

好在柳大人不離不棄,回到京城後,還是讓李商隱當上了一個小吏

至此,李商隱對仕途徹底死心,稍有空閑,便邀請三五文人,登高望遠,賦詩作文: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樂游原》

兩年後,已過不惑之年的李商隱,實在不願繼續沉淪下僚,便辭官回到河南,徹底歸隱。

858年,李商隱在鄭州病故,終年四十五歲。

8

李商隱是晚唐最著名的詩人,與杜牧並稱「小李杜」,與溫庭筠並稱「溫李」,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

受「牛李黨爭」的影響,李商隱的一生,都是在撕裂中前行,「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這既是個人的不幸,也是時代的悲哀。

其流傳下來的600餘首詩歌,有22篇入選《唐詩三百首》,數量僅次於杜甫、王維和李白,在全唐詩人中位列第四,影響力可見一斑。

他的詠史詩,明白如話,大膽潑辣

一笑相傾國便亡,何勞荊棘始堪傷。

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北齊》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賈生》

愛情詩卻隱晦無比,極其神秘,每一篇每一句,都是解不開的謎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綉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無題》

絕美瑰麗的文筆,總會讓人浮想聯翩,心馳不已,細究一番,卻又一臉懵圈,不明所以。

「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這便是李商隱,基於才華之上的高冷,更加讓人慾罷不能。

作者簡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到底是誰?
閑話紅樓:從下人的名字,看主人的品位
閱讀與欣賞《長歌行》
醒醒吧,別再瞎感動了,這些真的不是愛情詩!
這才是中國的房子,早晚都那麼美!

TAG:古詩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