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天了嚕!在蟑螂葯的作用下,有一群蟑螂「進化」了!

天了嚕!在蟑螂葯的作用下,有一群蟑螂「進化」了!

自然界中存在著這樣一群「小強」,它們能「抵制」糖分誘惑,從而繞過滅蟑螂葯的陷阱。現在,科學家終於弄清了這其中的神經科學原理。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勝又凌子(Ayako Wade-Katesumata)等3位研究者,在《科學》雜誌上論述了他們的研究:對於這群厭葡萄糖小蠊而言,葡萄糖會觸發苦味感受器,且作用強烈。

「這讓厭葡萄糖小蠊在測試中『閉著嘴』從葡萄糖所在的位置跑走。」研究者科比·舍爾(Coby Schal)評論說。不僅如此,如果硬塞葡萄糖給厭葡萄糖小蠊吃,它們就會把葡萄糖吐出來,跟小孩子吐難吃的葯一樣

研究測試的是德國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滅蟑葯中的玉米糖漿同時含有葡萄糖和果糖,厭葡萄糖小蠊也就因此不會被滅蟑藥引上鉤。不僅如此,即使沒有蟑螂葯,只是單純的葡萄糖,在厭葡萄糖小蠊嘗起來也是苦的。「我們只能從蟑螂的特定神經元的行為和活動中得知它們的感覺,」科比·舍爾在接受果殼網採訪時說:「純葡萄糖對厭葡萄糖蟑螂的味覺表現是『苦』的。」而對於正常的蟑螂而言,它們不僅樂意吃果糖,也願意吃葡萄糖。

研究者用野生型蟑螂和厭葡萄糖蟑螂依次進行了3個測試,分別是果糖、葡萄糖選擇,餵食響應,對滅蟑螂葯的反應。

在測試中,10隻野生型雄性蟑螂的對兩個碟子里的果糖或葡萄糖沒有任何傾向性,而厭葡萄糖蟑螂則會拒絕取食果糖。

在測試中,蟑螂經過了24小時的飢餓處理,在此期間它們僅能飲水。野生型蟑螂會攝入葡萄糖,而厭葡萄糖蟑螂則不會攝食。

最後,測試當中,兩組食物一組有葡萄糖,一組沒有。野生型蟑螂、厭葡萄糖蟑螂對市售食品分別展示了不同的傾向性。

用雙手夾住兩根頭髮,然後跟你的朋友說「看,我抓到了一隻蟑螂」然後把手張開。效果拔群。

厭葡萄糖小蠊雖然少了吃到蟑螂葯的困擾,但多了找食物的麻煩——畢竟,蟑螂的生活環境大部分情況下是缺少食物的,而不吃含有葡萄糖的食物更是讓覓食又多了一重困難。在食物充足的實驗室環境下,厭葡萄糖小蠊都相較正常的蟑螂生長的更慢一些。

「大部分情況下,基因突變會讓物種喪失一部分功能,」舍爾說:「但這次的基因突變卻創造了新的功能:讓葡萄糖觸發苦味感受器。這也讓蟑螂有了這個獨特的適應性行為。」在人類和蟑螂的鬥爭中,「這些蟑螂先我們一步」。

過去的20年中,研究者發現這些厭葡萄糖小蠊在不同地區都有分布,並且這些不同地區的厭葡萄糖小蠊似乎是各自獨立地演化出了對葡萄糖的神經層面的一致反應。研究者的猜測之一是,幾千年前,當蟑螂與人類在洞穴中共同居住的時候,為了與避免黑胡椒、芥末這些含有葡糖苷的植物接觸,就已經發展了和現在的厭葡萄糖基因非常相似的基因。雖然這種基因已經沉睡了上千年,在蟑螂的種群中非常稀少,但滅蟑葯這樣大的選擇壓力的出現讓這一基因再次浮現。接下來,研究者也將開始調查這種厭葡萄糖小蠊在世界範圍內的出現比例。

工業界已經開始研究不含葡萄糖的滅蟑葯了,但如果現在的滅蟑葯殺不死你家的蟑螂,也許……先換成不含有葡萄糖的粘板試試?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你的汽車玻璃「裂而不碎」,全靠他的小紙條!
哈勃望遠鏡發現開普勒星下「雪」了
太陽耀斑的美景
放開我的孩子——馬門溪龍媽媽的反擊
我國有一種鮮為人知的中型貓科動物,悄悄地成為了新的森林之王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