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彼得 塞曼:戴著「母親」領諾獎

彼得 塞曼:戴著「母親」領諾獎

1902年12月10日下午16:30,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音樂學院大禮堂里座無虛席。會場顯得簡樸而隆重,人們的著裝也很嚴肅:男士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穿著漂亮的夜禮服,每個人身上都佩戴著或黃或白的小花——這些花可是從義大利「陽光之城」聖莫雷市空運過來的,以示對知識的尊重。原來,這是是第二屆諾貝爾獎頒獎現場。

諾貝爾獎頒獎禮盛況(2016年度,中國新聞網)

在嚴肅的樂曲中,來自歐美各國的獲獎者分別領取了獎牌、證書和獎金。這時,一位精神飽滿的中年人緩緩走上台。讓人側目的是,他胸前沒有戴花,而是掛著一個五六寸大的金制相框,裡面是一位慈祥的婦女。

「女士們先生們,請允許我帶著相框領獎。因為我平時出席各種場合都帶著這相框。」

全場觀眾屏息凝視,仔細聽著這位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的發言。

「37年前,由於攔海大壩決堤,海水吞沒了大半個小島。一位待產婦女躺在顛簸的木船上,痛苦地呻吟著。原來,要提前分娩。她用僅有的一點力氣與風浪拼博,並克服一切困難把嬰兒生了下來。第二天中午,人們發現小船時,母子都平安。只是母親得了後遺症。」中年人聲音很低沉,看得出來是在有意剋制自己,「海中出生的那個嬰兒就是我;那位偉大的婦女就是我的母親!」他突然提高音量,右手指著胸前的相框。

「『我要掙扎,我要探出頭來!』母親生我時,一直默念著這句荷蘭的古訓。這句話也激勵著我一路奮鬥,最後走向這頒獎台。」

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中年人的思緒被拉得很長很長。其實,他很想對天堂的母親說:「媽媽,兒子沒有辜負您。我獲得的是物理學界最頂級的獎。」

第二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荷蘭人彼得?塞曼(網路圖)

這位科學家叫彼得?塞曼,因發現磁力對光的效應(後來被物理學界命名為塞曼效應),與恩師洛倫茲共同獲得當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也是繼發現德國人倫琴之後,第二個獲諾貝爾物理獎的科學家。

其實,塞曼小學和中學雖然很聰明,但因為很用功,成績平平。中學最後一年,他的物理成績沒有及格。回到家裡,母親維萊米娜·沃爾斯特(Willemina Worst)看了成績單後,非常生氣,一邊打他,一邊哭著說:「你這麼不用功,我當初真不該生下你。你可知道,生你時我差點連命都沒了。」

塞曼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卻不知道這些往事。在他的再三追問下,母親終於把生他的痛苦遭遇說了出來。淚流滿面的母親最後說:「塞曼,我不希望你有什麼大作為。以後你大學畢業能留校我就滿足了。」

彼得?塞曼與母親及家人(網路圖)

「好的。母親。」塞曼鄭重地點點頭。從此,他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夜以繼日地刻苦學習,成績直線上升;尤其是物理,一度讓老師都非常吃驚。功夫不負有心人。1890年,塞曼萊頓大學畢業後,順利通過留校的申請,並被通知成為物理學教授亨德里克?洛倫茲的助手兼學生。

當他急匆匆地聘書拿回家時,卻見母親躺在床上再也起不來了。原來,她生育塞曼時得的婦科病惡化,無法也無錢治療。「媽媽,這是大學聘書,我終於拿回來了。」塞曼像小孩一樣號啕大哭;在母親面前,他感覺自己永遠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好樣的,兒子。你一定會更有出息。這話幾年前就應該告訴你,但我一直沒說。」母親竭盡全力睜大眼睛望著自己的兒子。「掙扎,探出頭來。」她慢慢地說出這句話,然後微笑地閉上雙眼。

母親逝世後,塞曼自己製作了個小相框,把母親的遺像掛在胸前,幾十年如一日。每當兒女們問起相框時,他會飽含深情地給他們講祖母的故事。同時,放在塞曼心間幾十年沒變的還有一句話:「我要掙扎,我要探出頭來。

愛因斯坦(中)與朋友保羅·埃倫費斯特(右)1920年在阿姆斯特丹拜訪彼得·塞曼(左)。

人物小檔案:彼得?塞曼(Pieter Zeeman,1865-1943),荷蘭著名物理學家,「塞曼效應」的發現者。因為在研究磁性對輻射現象的影響所作的特殊貢獻,與亨德里克?洛倫茲分享了190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黃帝為什麼一定會有一個人類爸爸?
天了嚕!在蟑螂葯的作用下,有一群蟑螂「進化」了!
你的汽車玻璃「裂而不碎」,全靠他的小紙條!
哈勃望遠鏡發現開普勒星下「雪」了
太陽耀斑的美景

TAG:蝌蚪五線譜 |